學有方法,考有技巧,優學優考策略致力於學與考的最優結合,助力學子考入理想大學!
我們都清楚,考前2天,基本上大勢已定,很難再有大的突破了,比如英語單詞記得不多,這時候再去記已經遲了,比如文言基礎不好,這時候想要提升已經難了,比如物理不會建模,這時候惡補已經無濟於事了。
可是,面對高考,我們在乎的是得分,只要能提分,就值得去做。「臨陣磨槍,不亮也光」,高考倒計時2天,最適宜「磨」什麼?語文老師說,「磨」作文吧,就做這3個方面的功課。也許影響高考的關鍵,就在是否能寫一篇好作文,聽語文老師怎麼說。
1、 積累一些新鮮的素材。
高考作文最忌取材俗濫。如若考生的作文千篇一律,用的素材大致類似,甚至同一個素材被眾多考生使用,那麼這些作文將難以獲得高分。如果這樣,不但難以在內容上彰顯寫作個性,獨樹一幟,而且就算有奇思妙想、真知灼見,也因為素材的「標籤」效應,很難被閱卷老師發現這些閃光點,創意、深刻、文採三個方向的優勢,往往因為內容的平庸而被埋沒。
要避免俗濫,就要在作文中呈現新的素材,分析最新的社會現實,就鮮活的生活本身展開思辨與感悟。嶄新的事例更容易搭載嶄新的思想,越貼近生活,在生活的表象中發現問題,分析並解決實際問題,越符合現在高考注重語文核心素養的內在要求。而這兩天發生的種種,無疑是最鮮活的素材,考生可以按照不同的主題,準確記住一些好的素材。
2、 明確一下文體格式。
2019年高考全國卷作文一改多年不變的「文體不限」,雖然沒有明確要求,卻明確地指向書信體或者發言稿,這竟然使許多考生措手不及,在文體格式上丟盔棄甲,被扣了不少分數。
考完試出來,才懊悔寫書信沒有問候語,給爸爸媽媽寫信,可是沒有親人間應有的語氣,而是在給爸爸媽媽講大道理;也惋惜寫發言稿沒有稱呼語,沒有針對性,還文縐縐寫了許多不通俗的句子,甚至還生搬硬套了文言。
吃一塹,長一智,今年的考生在文體知識上必須清清楚楚,絲毫不能含糊。就算考試不作要求,使用一種實用類文體寫作也是一種構思上的別出心裁,好歹也能加1分2分,萬一考試明確要求了文體,就更能減少較多的失分。
3、 翻閱一下老師評閱過的自己的舊作文。
高中生的錯別字往往是習慣性的,「不假思索」地就會寫成自己一直寫的那個錯別字,有些錯字老師在作文中多次打出來,就是改不了。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臨考前翻一下舊作文,特意留心自己的「常錯字」,有助於在考試中減少錯字不被扣分。
還要留心被老師圈劃出來的精彩句子,這些可是你三年來作文中的精華,有些是當時靈感迸發突然寫出來的。高考的時候不一定會迸發靈感,不一定會展示出三年來苦練作文的最高水準。臨考前的翻閱,會助你在沒有思路、靈感的時候,用一些現成的,而且是獨屬於自己的「名言」,提升作文的品質。
臨考前將力氣使給作文,可能是最靠譜的了,而且不必佔用你做題的時間,也許決定成敗的1分2分,就在是否好好備考了作文,你願意用你閒餘的時間這樣試試嗎?
編輯:一笛涓涓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