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在古代作為一個圖騰,在我國古代也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寓意著神聖吉祥的意思。最原始的時候是用龍作為圖騰,寓意吉祥的意思。後來在發展的過程中,皇帝通常都會用龍來作為自己的權力的象徵,向世人顯示自己的尊威。所以在古代龍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但現在經常在人們結婚的時候,可以聽到一個成語那就是龍鳳呈祥。
那在結婚的時候其實也可以看見龍和鳳的圖案在一起。在古代的神話中龍和鳳是一對嗎?答案其實是否定的,它們其實並不是一對。那它們又和什麼是一對呢?和鳳是一對的則是凰。那在古代鳳凰就是古代中的百鳥之王。當然在古代也有其他的叫法,也稱它們為丹鳥或火鳥的。也有鳳凰雙飛,吉祥和諧這種說法。所以在古代,它們也是祥瑞的象徵。
雖然它們叫著鳳凰,但其實並不是一個,而是兩個動物,分別是鳳和凰。而在它們其中,鳳則為男性,凰則為女性。那在傳說的時候,這兩隻鳥可以說是天造地設,恩愛不離的一對。婉轉動聽的叫聲和繽紛豔麗的羽毛,也使它們的愛情在世人的眼中都是非常神聖,讓人動容。在三界人們都知道它們的愛情。
但是在過了很長時間之後,凰也就死掉了,獨留鳳一個。但是鳳對凰也是日思夜想,情根深種,所以最後也是相思成疾,染上了疾病。這次以後鳳再也沒有之前動聽的叫聲,燦爛的羽毛,反而是悲鳴,展現出一片衰敗的景象。那在最後王母娘娘看到鳳這樣於心不忍,所以就打算復活凰。但是,王母娘娘又想到生死輪迴,自有天命,不可逆天而行。
於是就對凰說,如果想要復活鳳,就必須忍受最猛烈的烈火炙烤,來燃燒掉所有的羽毛,如果還能承受得住,那麼凰就會復活。那麼也有一個成語就是浴火重生,也是這麼來的。那再後來這個成語也有其他的比喻,那就是帶著之前所有的不快和痛苦,投入到烈火中燃燒除去,最後轉化為幸福和祥和,同時身體也要承受巨大的痛苦。
所以也有一種說法就是,鳳凰是人間幸福的使者。傳說鳳凰性格高潔:「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釀泉不飲。」良禽擇木而棲。但其實鳳凰在古代,好像也只是一個傳說,並沒有真正的鳳和凰。所以人們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尋找到一個鳥的形象類似於鳳凰,然後去附和或者是形容這種不存在的形象。
在秦漢的時候,龍就逐漸成為帝王的象徵。在那之後帝王后宮中的妃嬪也開始有著鳳與鳳相比。所以隨著時間的流失,後面慢慢的鳳凰的形象就是雌雄不分,再後來就是整體被雌化。所以再到後來也就是現在,鳳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就是雌性。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