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是百鳥之王,是遠古時期用來祭祀通神的神鳥,自古以來就象徵著聖德和美好,更有「人中龍鳳」的美稱。
在大多數人眼中,「鳳」是對柔美祥瑞的女性的讚美,例如在古代宮廷中,多用來形容皇后「鳳儀萬千」、「鳳體安康」。然而在早期,鳳凰其實是男性力量和權利的象徵,在秦漢時代才轉而形容女性。為何鳳凰這一意象會發生改變?這就要從遠古時期的氏族部落開始說起。
一、 遠古圖騰和巫術禮儀
中國對圖騰的崇拜要上溯到舊石器時代,那時的人們還不懂大自然的奧秘,於是將其看作為神靈的旨意,所謂龍、鳳,都是當時的「人心營構之相」。
1.鳳凰是東方集團的崇拜對象
鳳凰這一意象源自中國燦爛的史前文化。早在八千多年前,就已經初現曙光。例如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著名的「鳳凰朝陽紋」,距今就有七千多年的歷史。俗話說「龍鳳呈祥」,提起鳳凰總是與龍相對。
最為中華民族象徵的龍,最初是由蛇加上各種動物而形成的,這代表著以蛇圖騰為主古代華夏部落不斷戰勝融合其它部落,並將它們的圖騰不斷融合到自身而形成所謂的龍。同時,鳳鳥也變成了中國另一個圖騰符號,成為東方集團頂禮膜拜的對象。
詩經中說「鳳,神鳥也」,可見鳳是一種鳥的神話形態,是當時人們幻想的對象。後來,以「龍」「鳳」為圖騰的東西兩大部落聯盟,並經歷了長期的掠奪與屠殺,最後逐漸融合統一成為一個部落。
所謂「人面鳥身,踐兩赤蛇」,就反映了這種爭鬥與融合。然而當時的鳳代表的仍然是男性力量和權利,它雖然從屬於龍,但還保有著自己的獨立性與地位,這就是所謂的「龍飛鳳舞」。
遠古時期對於兩性關係還並不十分清晰,但也有著「同姓不婚」的概念。它的意思就是部落內部同一個姓氏是不可以成婚的,因此人們只能迎娶異姓妻子。當時的以鳳為圖騰的部落中的女子經常因聯姻嫁入以龍為圖騰的部落中去,因此奠定了鳳代表女性的基礎。
2.鳳的地位逐漸發生變化
剛剛提及到,龍和鳳都是漢族的圖騰,且是由動物「神化」得到的意象,並沒有什麼性別之分。但到了後世,人們為了將鳳與凰組成鳳凰,便有了雌雄之分。從此鳳指雄性而凰指雌性,所謂「鳳求凰」就是指男性追求女性的詞語。
後來到了戰國時期,龍成為我國北方民族的圖騰,象徵著北方遊牧文化,而鳳則演變為南方民族的圖騰,象徵稻作文化例如當時的楚國,就是以鳳做圖騰。自此龍和鳳演變成為了南北兩大圖騰。在後來的一段時間裡,龍和鳳在中國土地上並駕齊驅,都象徵著祥瑞的吉兆。
在漢朝之前,鳳的地位和影響甚至超過了龍。例如古代詩人屈原的賦中曾描寫到,鳳為神使,而龍不過是鳳的坐騎而已。龍舟也是鳳在船上做舵手,龍作為船行駛。
然而之後,北方的民族漸漸徵服了南方民族。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陝北建立秦朝,成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
自此北方成為了政治中心,龍圖騰也就成為了全國全民族的象徵,更是皇權的象徵,鳳的地位也逐漸弱化,漸漸成了龍的附屬品,於是鳳作為龍的配偶,成了皇后的代名詞。自此,「鳳」開始「變性」為柔美祥瑞的女性特徵。
二、陰陽五行之說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崇敬天地自然規律的國家。 在遠古時期就將雷雨、水化為龍的形象頂禮膜拜,將太陽、鳥化為鳳。這時看似代表陽性的鳳,為何最後會變性為表示柔美的女性呢。這與此時中國產生的哲學體系息息相關,也就是道家所代表陰陽五行之說
1.龍鳳逆轉
俗話說「鳳凰淬火」,古代的鳳凰最早其實是與人們對太陽的崇拜相關,代表著陽性。而龍則源自魚、蛇、閃電、雷,與水相關,因此代表著陰性。但是這時的陽和陰並不是指雌雄這一概念。
自秦漢開始,龍成為了天子的象徵,秦始皇自稱「祖龍」,就是龍的祖先的意思。後來的劉邦也為了自己的地位,聲稱自己是母親睡覺做夢時與神相通生下的孩子,是龍之子。這種說法無疑是虛假的,人不可能與龍生下孩子。
皇帝稱自己是龍子不過是為了證明自己是奉承神仙旨意統領天下,以此堵住悠悠之口,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
皇帝把自己比作龍,那麼後宮的皇后為了與龍相配,就開始以鳳自居,皇帝穿「龍袍」,皇后就戴「鳳冠」,皇帝住「龍邸」,皇后住「鳳樓」,於是「鳳」的形象就整體上逐漸變得「雌性」了起來。
2.陰陽相對
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代哲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陰陽值得就是對立統一和互化。它代表著自然界的客觀規律,代表事情的對立關係。例如日月、男女、晝夜都是出自這一概念,所謂龍鳳自然也依從於此。
古代帝王以龍自居,且絕大多數又都是男性,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利,能夠呼風喚雨。這些特徵的集合都與「陽」十分吻合,那麼外表美麗,喜歡穿著打扮、柔美的女子自然與「陰」的屬性想接近。陰陽可以互相轉化,同時又是互相依存的。
如果沒有陰,陽就不可能存在,正如沒有天,也就沒有地一樣。因此皇帝作為陽的代表存在,自然必須要有一個陰的特性與之共存。所以由鳳代表皇后這一概念也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皇帝作為龍管理朝廷,皇后作為鳳管理後宮,正是陰陽互補之道。
三、文學與審美上的推崇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人們的審美意識也在逐漸覺醒。擁有著五彩羽毛的美麗的鳳凰,逐漸成為了女性美麗的象徵。
1.意識觀念上的審美需求
早在遠古時期,人們就已經產生了最原始的審美意識和藝術創作。在《說文》中,對鳳的描寫十分精彩,其中描寫到「五色具備」,可見從美學來講,鳳凰象徵著美。
「龍飛鳳舞」描寫的就是龍鳳飛舞的樣子,這種舞蹈並非單純的舞,而是一種巫術禮儀,有著現實意義。這種舞蹈產自母系社會繁榮時期,因此與女性又有著不可劃分的聯繫,這就奠定了鳳為女性代表的傳統。
後來,由於鳳美麗的外觀,如五彩的羽毛和如燕子的頸而作為和龍堅硬鱗片相襯託的藝術品而存在。例如安徽鳳陽的龍鳳畫,就是把鳳匯聚百鳥之長,用工筆細描描繪出五彩的鳳凰。
這種鳳凰由於顏色美麗又象徵著美好而被女性喜愛。人們甚至將鳳凰的圖畫做成鳳冠,代表女性地位的高貴,這種鳳冠一直延續到清代都一直為人們所用。因此鳳和女性的關係也越來越深了。
2.文學上的加工
早在漢代,司馬相如就對鳳進行了文學上的描寫。一首《鳳求凰》名揚天下,「有美一人兮,見之不忘」「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可見此時的鳳和凰還有所區分,鳳指的是男性,而凰指的則是女性。
但到了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的筆下,鳳則已經開始用來表示柔美祥瑞的女性。在歐陽修的《南歌子·鳳髻金泥帶》一詞中,鳳用來代表一個美麗嬌俏的新娘。「鳳髻金泥帶」,這裡的鳳髻指的就是新娘子狀如鳳凰的髮型,由此可見鳳在文學上已經用來代表女性。
另外還有唐朝的大詩人李白,也曾經寫下《鳳臺曲》這首五言律詩,其中第一句「嘗聞秦帝女,傳得鳳凰聲。」可見唐代就已經將鳳與女性緊密的聯繫在了一起。
在沒有手機電腦的古代,信息的傳播只能靠口耳相傳,這些文人的精彩描繪,自然也將鳳凰作為女性的象徵一事傳播到民間,讓老百姓對此的印象愈發深刻了。後來據此又演變出了「望女成鳳」等等成語,讓鳳和優秀女性的關係再難分開。
結語:
在我國早期,鳳被用來象徵男性的力量和權利,這是由於鳳是當時氏族部落的象徵,是人們頂禮膜拜的對象。
後來由於北方地區成為政治中心,鳳的地位就逐漸下降,成為了龍的附屬,就開始用以代表宮廷中的皇后,與皇帝相對。此時的中國已經有了屬於自己的哲學意識,所謂陰陽五行,對立統一更加使鳳作為女性的代表與男性相對。
隨著人們審美意識的覺醒,擁有著美麗的五彩羽毛和象徵著柔美祥瑞的鳳凰,更加被熱愛梳妝打扮的女性所喜愛,成為了女性的代名詞。根據這一潮流趨勢,當時的文人也借鳳凰這一意象描寫容貌美麗的女性,於是在口耳相傳中,鳳凰最終變性成了女性的象徵。
參考文獻:
《山海經》
《詩經》
《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