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騰、巫術、禮儀,代表男性的鳳凰,為何成了龍的「附屬品」?

2021-01-14 豈止史實

鳳是百鳥之王,是遠古時期用來祭祀通神的神鳥,自古以來就象徵著聖德和美好,更有「人中龍鳳」的美稱。

在大多數人眼中,「鳳」是對柔美祥瑞的女性的讚美,例如在古代宮廷中,多用來形容皇后「鳳儀萬千」、「鳳體安康」。然而在早期,鳳凰其實是男性力量和權利的象徵,在秦漢時代才轉而形容女性。為何鳳凰這一意象會發生改變?這就要從遠古時期的氏族部落開始說起。

一、 遠古圖騰和巫術禮儀

中國對圖騰的崇拜要上溯到舊石器時代,那時的人們還不懂大自然的奧秘,於是將其看作為神靈的旨意,所謂龍、鳳,都是當時的「人心營構之相」。

1.鳳凰是東方集團的崇拜對象

鳳凰這一意象源自中國燦爛的史前文化。早在八千多年前,就已經初現曙光。例如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著名的「鳳凰朝陽紋」,距今就有七千多年的歷史。俗話說「龍鳳呈祥」,提起鳳凰總是與龍相對。

最為中華民族象徵的龍,最初是由蛇加上各種動物而形成的,這代表著以蛇圖騰為主古代華夏部落不斷戰勝融合其它部落,並將它們的圖騰不斷融合到自身而形成所謂的龍。同時,鳳鳥也變成了中國另一個圖騰符號,成為東方集團頂禮膜拜的對象。

詩經中說「鳳,神鳥也」,可見鳳是一種鳥的神話形態,是當時人們幻想的對象。後來,以「龍」「鳳」為圖騰的東西兩大部落聯盟,並經歷了長期的掠奪與屠殺,最後逐漸融合統一成為一個部落。

所謂「人面鳥身,踐兩赤蛇」,就反映了這種爭鬥與融合。然而當時的鳳代表的仍然是男性力量和權利,它雖然從屬於龍,但還保有著自己的獨立性與地位,這就是所謂的「龍飛鳳舞」。

遠古時期對於兩性關係還並不十分清晰,但也有著「同姓不婚」的概念。它的意思就是部落內部同一個姓氏是不可以成婚的,因此人們只能迎娶異姓妻子。當時的以鳳為圖騰的部落中的女子經常因聯姻嫁入以龍為圖騰的部落中去,因此奠定了鳳代表女性的基礎。

2.鳳的地位逐漸發生變化

剛剛提及到,龍和鳳都是漢族的圖騰,且是由動物「神化」得到的意象,並沒有什麼性別之分。但到了後世,人們為了將鳳與凰組成鳳凰,便有了雌雄之分。從此鳳指雄性而凰指雌性,所謂「鳳求凰」就是指男性追求女性的詞語。

後來到了戰國時期,龍成為我國北方民族的圖騰,象徵著北方遊牧文化,而鳳則演變為南方民族的圖騰,象徵稻作文化例如當時的楚國,就是以鳳做圖騰。自此龍和鳳演變成為了南北兩大圖騰。在後來的一段時間裡,龍和鳳在中國土地上並駕齊驅,都象徵著祥瑞的吉兆。

在漢朝之前,鳳的地位和影響甚至超過了龍。例如古代詩人屈原的賦中曾描寫到,鳳為神使,而龍不過是鳳的坐騎而已。龍舟也是鳳在船上做舵手,龍作為船行駛。

然而之後,北方的民族漸漸徵服了南方民族。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陝北建立秦朝,成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

自此北方成為了政治中心,龍圖騰也就成為了全國全民族的象徵,更是皇權的象徵,鳳的地位也逐漸弱化,漸漸成了龍的附屬品,於是鳳作為龍的配偶,成了皇后的代名詞。自此,「鳳」開始「變性」為柔美祥瑞的女性特徵。

二、陰陽五行之說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崇敬天地自然規律的國家。 在遠古時期就將雷雨、水化為龍的形象頂禮膜拜,將太陽、鳥化為鳳。這時看似代表陽性的鳳,為何最後會變性為表示柔美的女性呢。這與此時中國產生的哲學體系息息相關,也就是道家所代表陰陽五行之說

1.龍鳳逆轉

俗話說「鳳凰淬火」,古代的鳳凰最早其實是與人們對太陽的崇拜相關,代表著陽性。而龍則源自魚、蛇、閃電、雷,與水相關,因此代表著陰性。但是這時的陽和陰並不是指雌雄這一概念。

自秦漢開始,龍成為了天子的象徵,秦始皇自稱「祖龍」,就是龍的祖先的意思。後來的劉邦也為了自己的地位,聲稱自己是母親睡覺做夢時與神相通生下的孩子,是龍之子。這種說法無疑是虛假的,人不可能與龍生下孩子。

皇帝稱自己是龍子不過是為了證明自己是奉承神仙旨意統領天下,以此堵住悠悠之口,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

皇帝把自己比作龍,那麼後宮的皇后為了與龍相配,就開始以鳳自居,皇帝穿「龍袍」,皇后就戴「鳳冠」,皇帝住「龍邸」,皇后住「鳳樓」,於是「鳳」的形象就整體上逐漸變得「雌性」了起來。

2.陰陽相對

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代哲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陰陽值得就是對立統一和互化。它代表著自然界的客觀規律,代表事情的對立關係。例如日月、男女、晝夜都是出自這一概念,所謂龍鳳自然也依從於此。

古代帝王以龍自居,且絕大多數又都是男性,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利,能夠呼風喚雨。這些特徵的集合都與「陽」十分吻合,那麼外表美麗,喜歡穿著打扮、柔美的女子自然與「陰」的屬性想接近。陰陽可以互相轉化,同時又是互相依存的。

如果沒有陰,陽就不可能存在,正如沒有天,也就沒有地一樣。因此皇帝作為陽的代表存在,自然必須要有一個陰的特性與之共存。所以由鳳代表皇后這一概念也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皇帝作為龍管理朝廷,皇后作為鳳管理後宮,正是陰陽互補之道。

三、文學與審美上的推崇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人們的審美意識也在逐漸覺醒。擁有著五彩羽毛的美麗的鳳凰,逐漸成為了女性美麗的象徵。

1.意識觀念上的審美需求

早在遠古時期,人們就已經產生了最原始的審美意識和藝術創作。在《說文》中,對鳳的描寫十分精彩,其中描寫到「五色具備」,可見從美學來講,鳳凰象徵著美。

「龍飛鳳舞」描寫的就是龍鳳飛舞的樣子,這種舞蹈並非單純的舞,而是一種巫術禮儀,有著現實意義。這種舞蹈產自母系社會繁榮時期,因此與女性又有著不可劃分的聯繫,這就奠定了鳳為女性代表的傳統。

後來,由於鳳美麗的外觀,如五彩的羽毛和如燕子的頸而作為和龍堅硬鱗片相襯託的藝術品而存在。例如安徽鳳陽的龍鳳畫,就是把鳳匯聚百鳥之長,用工筆細描描繪出五彩的鳳凰。

這種鳳凰由於顏色美麗又象徵著美好而被女性喜愛。人們甚至將鳳凰的圖畫做成鳳冠,代表女性地位的高貴,這種鳳冠一直延續到清代都一直為人們所用。因此鳳和女性的關係也越來越深了。

2.文學上的加工

早在漢代,司馬相如就對鳳進行了文學上的描寫。一首《鳳求凰》名揚天下,「有美一人兮,見之不忘」「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可見此時的鳳和凰還有所區分,鳳指的是男性,而凰指的則是女性。

但到了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的筆下,鳳則已經開始用來表示柔美祥瑞的女性。在歐陽修的《南歌子·鳳髻金泥帶》一詞中,鳳用來代表一個美麗嬌俏的新娘。「鳳髻金泥帶」,這裡的鳳髻指的就是新娘子狀如鳳凰的髮型,由此可見鳳在文學上已經用來代表女性。

另外還有唐朝的大詩人李白,也曾經寫下《鳳臺曲》這首五言律詩,其中第一句「嘗聞秦帝女,傳得鳳凰聲。」可見唐代就已經將鳳與女性緊密的聯繫在了一起。

在沒有手機電腦的古代,信息的傳播只能靠口耳相傳,這些文人的精彩描繪,自然也將鳳凰作為女性的象徵一事傳播到民間,讓老百姓對此的印象愈發深刻了。後來據此又演變出了「望女成鳳」等等成語,讓鳳和優秀女性的關係再難分開。

結語:

在我國早期,鳳被用來象徵男性的力量和權利,這是由於鳳是當時氏族部落的象徵,是人們頂禮膜拜的對象。

後來由於北方地區成為政治中心,鳳的地位就逐漸下降,成為了龍的附屬,就開始用以代表宮廷中的皇后,與皇帝相對。此時的中國已經有了屬於自己的哲學意識,所謂陰陽五行,對立統一更加使鳳作為女性的代表與男性相對。

隨著人們審美意識的覺醒,擁有著美麗的五彩羽毛和象徵著柔美祥瑞的鳳凰,更加被熱愛梳妝打扮的女性所喜愛,成為了女性的代名詞。根據這一潮流趨勢,當時的文人也借鳳凰這一意象描寫容貌美麗的女性,於是在口耳相傳中,鳳凰最終變性成了女性的象徵。

參考文獻:

《山海經》

《詩經》

《說文》

相關焦點

  • 黯淡的鳳凰圖騰
    近幾年IP劇大火,其中《甄嬛傳》又是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IP劇之一,它的片尾曲《鳳凰于飛》勾起了我對鳳凰這種圖騰最初的興趣。自古以來,龍就是華夏民族的象徵。而居於百越之地的楚國(以今天的湖北湖南全部為核心區域)則以鳳凰為圖騰。在遙遠的春秋戰國時代,楚人甚至被中原所謂正統視作蠻夷。中原尚黑,楚地尚赤。龍圖騰在黃河流域萌芽成熟,鳳凰則在水域澤國生長紮根。鳳凰,亦稱「鳳皇」,屬四靈之一。雄者為鳳,雌者為凰。《鳳凰于飛》這支曲子唱到:鳳凰于飛,翽翽其羽,遠去無痕跡……,形容夫妻琴瑟和鳴。楚人的浪漫由此可窺一二。
  • ...第一期」祖巫興起,圖騰法則產生!中國巫術起源,以及信仰之力對...
    而王朝又統一供奉一位圖騰那就形成了國家的祭祀而這位主持祭祀的人,被人們稱之為「巫」或者是「王」他是整個國家的核心與象徵是神權與王權的高度集中產物有著難以想像的族群精神凝聚之力的人隨著文明的發展,掌握了巫術祭祀與軍隊兵力的人將會把圖騰的含義無限的放大將所有人們美好的品德都填充到圖騰之中
  • 鳳凰原先一對,最後為何卻成了龍飛鳳舞,究竟為何?
    龍在古代作為一個圖騰,在我國古代也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寓意著神聖吉祥的意思。最原始的時候是用龍作為圖騰,寓意吉祥的意思。後來在發展的過程中,皇帝通常都會用龍來作為自己的權力的象徵,向世人顯示自己的尊威。所以在古代龍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 民族「龍」文化博大精深,不僅僅是一種圖騰那麼簡單
    距今8000年左右的內蒙赤峰的紅山遺址出土的「玉豬龍」是考古界認定的最早的龍圖騰器物,它比石碓塑龍較晚,但表現形式大有不同。「玉豬龍」的造型是豬頭龍身,嘴部凸出,頭後有鬣毛,出土時在墓主人胸前放置,表明當時已經開始流行這樣的龍形器物,並且蔓延到殯葬禮儀之中。
  • 自古中國標誌性的圖騰「龍」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一下中國標誌性的圖騰,也是上古神話中的主角,更是自古以來帝王最喜歡的圖騰,因為它象徵著權力以及地位,它就是龍。自古龍就是帝王的象徵,皇帝被稱之為「真龍天子」,而且龍在中華文化裡面也是主要的圖騰、主要的象徵。
  • 赤鳳先生:龍的傳人和龍鳳圖騰崇拜
    龍的傳人真正是從西漢開始的,漢文帝把黃色龍圖騰和帝王的權威高度結合在一起,這種結合是高度符合五行原理,因為黃色與辰龍五行同屬土。秦始皇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從上古神話伏羲女媧的人首蛇身、雌雄同體的傳說到炎黃子孫、龍的傳人自稱,又秉承「玄鳥生商」、周朝「鳳鳴岐山」、「玄鳥生秦」的故事,龍鳳圖騰逐步演繹為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象徵,成為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的基本範疇。
  • 鳳凰是公還是母?
    不過,鳳凰作為我國最主要的圖騰之一,有至少6000年的歷史,身上的秘密實在不少,值得我們繼續八。比如,鳳凰到底分不分公母呢?現在,如果某人叫小鳳,那幾乎肯定是個女的。不過呢,在我國古代,鳳凰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也代表男人。比如漢朝賈誼在《吊屈原文》中,以「鸞鳳伏竄兮,鴟梟(chī xiāo)翱翔」,描述屈原遭遇坎坷而小人得志猖狂。
  • 龍是中國的,龍王卻是印度的?說說中國人的圖騰為何成了背鍋俠
    把中華民族的圖騰——龍,弄得那麼慘,儼然是全村集資供一個孩子去上大學的苦情劇。這是導演的胡編亂造嗎? 在東漢時期編纂的《說文解字》中,對龍的解釋可以代表時人對龍的統一認知:「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 《風雲》漫畫之中,有龍龜、鳳凰、麒麟,為什麼龍卻是恐龍?
    我們知道在風雲之中有四大瑞獸,分別為龍、龍龜、麒麟和鳳凰,而且其中除了火麒麟以外,其他三種瑞獸的龍元、鳳元和龍龜之血都可以讓服下之人擁有長生不死的能力
  • 倘若你是這10個姓氏,那你或許是「鳳凰部落」後裔,並非龍的傳人
    都知道中國有炎黃子孫一說,更有龍的傳人之稱,可是炎黃子孫並非都是龍的傳人。在遠古時期,其部落的圖騰也非都是龍,有一部分是以其它神獸作為圖騰。其中,黃帝的長子-少昊所在的部落,就是以「鳳凰」作為部落圖騰,因此少昊部落的後裔便為鳳凰部落,而非龍的傳人。
  • 圖騰紋身素材圖案
    ,因為圖騰紋身的特點就是多變,非常符合現代人對於紋身藝術的追求理念,而且不同類型的圖騰紋身也有著不同的寓意,可以展現出不同的視覺效果,張揚自己的個性。圖騰紋身在中國也有許多不同的類型,其中起源比較早的有狼圖騰紋身以及龍圖騰紋身,不少男性就非常喜歡狼這種具有鮮明特色的動物紋身,而龍圖騰又有許多古老的傳說,不僅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又有著一種神秘感。
  • 《姜子牙》中為何玄鳥帶路 為何師尊帶著玉石面具 原因竟是巫術
    而姜子牙這師尊也是神龍見首不見尾,電影中只用玉石冠冕代表了他,那這又是為什麼呢?在《呂氏春秋》中和商湯對話的人都是"祝","祝"就是巫祝,是掌管祭祀的巫師,在原始巫術中是有召鳥、驅鳥的技能,商湯召喚飛鳥的巫術把戲大獲成功,贏得了大量盟友。
  • 龍,華夏民族圖騰
    龍的形象最基本的特點是「九似」:「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是多種動物集合而成的一種神物。龍作為中國古人對多種動物和天象融合創造的一種神物,實質是祖先對自然力的神化和升華。人們普遍認為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是具有強大能力的精神象徵,是優秀歷史文化的傳承和標誌,是信仰載體和民族團結的情感紐帶
  • 鳳凰傳說:從「玄鳥生商」到「有鳳來儀」的演變
    在我們的印象裡,鳳是和龍齊名的神話動物,並且具有強烈的女性化象徵意味;龍是帝,鳳是後;龍是男子,鳳是女子。但其實在鳳鳥形象產生後的相當長的時間裡,它並非是特指女性的,而是一種超越於性別之上的圖騰神鳥。那鳳凰是怎麼從遠古神鳥變成女性的代名詞的呢?
  • 鳳凰圖騰竟然來源於白帝少昊?原來如此……
    這篇,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一下鳳凰之帝王—白帝少昊。上古軒轅黃帝的長子少昊和鳥兒有著不解之緣,不僅出生時有五色鳳凰來朝賀,而且在登基為首領的時候,也有鳳凰掠過。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奠定了少昊後來以鳳凰作為圖騰的基礎。
  • 水,華夏民族圖騰「龍」背後的故事
    水,華夏民族圖騰「龍」背後的故事 龍,華夏民族的圖騰。
  • 水,華夏民族圖騰「龍」背後的故事!
    龍,華夏民族的圖騰。龍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具有九種動物合而為一,並且具有九不像之形象。《本草綱目爾雅·翼》云:「龍者鱗蟲之長。王符言其形有九似:頭似牛,角似鹿,眼似蝦,耳似象,項似蛇,腹似蛇,鱗似魚,爪似鳳,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鱗,具九九陽數。其聲如戛銅盤。口旁有須髯,頷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鱗。頭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龍無尺木不能升天。呵氣成雲,既能變水,又能變火。」
  • 盤點世界10大圖騰,中國的有一種特殊的象徵,第8個國家最高貴!
    ,開始把這些歸結於一種神物的存在而產生,比如說我們國家的龍圖騰。小編接下來就給大家說一說世界上比較著名的圖騰吧!第一個就是我們中國的龍圖騰,它有著一種特殊的象徵,我們都說我們是龍的傳人,可見龍就是我們國人信仰的上古神物,雖然龍並不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動物,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對它的崇拜,封建社會的皇帝是真龍天子,有龍的圖案的器物都是皇帝專屬的,可見龍的尊貴地位。在神話故事中,龍是祥瑞之兆,可呼風喚雨。
  • 湘鄉首屆「龍圖騰」杯圍棋賽圓滿落幕
    湘鄉市圍棋協會秘書長李鋼鋒宣布比賽開幕中國民生新聞網訊(戴湘宏熊俊)經過激烈角逐,為期兩天半的湘鄉市首屆「龍圖騰」杯圍棋賽於5月31日下午落幕,劉繼寧、李勇全、彭新輝分獲前三名據了解,共有28名選手參加本次賽,代表了湘鄉圍棋選手的整體水平,是近年來湘鄉舉辦的水平較高、影響力較大的一次圍棋賽事,通過七輪比拼,採用積分編排制確定參賽選手成績。
  • 青牛白馬是重要戰略資源,也是遼人圖騰,為何遼朝祭祀卻要宰殺?
    而且根據後世的研究,白馬青牛更多的是象徵著遼朝男(皇帝)女(後方勢力)氏族的平衡,多年以來已經成為重要的圖騰。那麼為什麼會每到祭祀就宰殺青牛白馬呢?經過後來的發展,白馬逐步成為人們心中王的象徵,而青牛也隨之成了女性的代表,象徵著皇后及其氏族,上邊的青牛嫗就是皇后述律平的象徵及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