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手術夾閉顱內兩顆動脈瘤,華山醫院神經外科高難度手術成功救治...

2020-12-23 騰訊網

藏漢雙語錦旗送給朱巍教授團隊

8月初,就在華山醫院神經外科血管組高年主治醫師李培良作為上海市2020年「組團式」援藏醫療人才,啟程赴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前,遠程隨訪了青海藏族小患者東格措的情況,得知小姑娘恢復順利,李醫生說,他安心了。

這令人牽掛的故事其實要從去年年底說起。

2019年底,青海藏族女孩東格措在上課時突發劇烈頭痛,經檢查發現是蛛網膜下腔出血。這種出血大多數由顱內動脈瘤破裂引起,相當兇險,死亡率極高。但當地沒有實施血管造影明確診斷進而及時救治的條件,小姑娘家人心急如焚。

聽說了小患者的情況後,援青幹部王全有副縣長了解到華山醫院神經外科作為國際知名的醫療團隊,具備極為豐富的診療經驗,於是通過華山醫院醫務處王惠英處長第一時間聯繫到了神經外科朱巍教授。朱巍在得知小患者的情況後,馬上為她開闢了綠色通道,安排小姑娘儘快入住華山醫院虹橋院區,並馬上完成了血管造影檢查。

令人揪心的是,血管造影發現小姑娘的腦動脈上有兩枚微小寬頸動脈瘤,一枚基底動脈頂端動脈瘤位於腦幹前方,導致開顱手術暴露極其困難,且手術風險極高;採用介入手術的方式,手術難度相對較小,但存在患者今後需要長期口服抗凝藥物的問題;而另一枚動脈瘤位於脈絡膜前動脈旁,此動脈受到影響會引起患者偏癱,開顱手術對保護血管更為有力。

兩枚動脈瘤、兩種治療方式,意味著患者可能要接受兩次手術的創傷,並且面臨著在分期手術等待期間動脈瘤再次破裂的風險,以及今後長期抗凝治療帶來的出血風險。

無疑,小患者的救治面臨重重困難。

在匯報給神經外科主任周良輔院士後,周良輔立刻組織全科大討論,確定了周密的手術方案,決定對可能引起出血的動脈瘤先進行開顱夾閉,而對位置更深的基底動脈瘤進行探查,如果條件允許,一期夾閉兩枚動脈瘤。

這一超高難度的手術在朱巍的主刀下進行,術中發現位於基底動脈頂端的動脈瘤不但位置深,並且在其背面有多根細如髮絲的穿支血管供應腦幹生命中樞,而那枚破裂的動脈瘤就位於手術器械的操作通道上,稍有不慎就會引起術中動脈瘤破裂大出血。憑藉精湛的手術技藝,朱巍細緻耐心地將所有穿支血管完整無損地游離後,成功將這枚最難處理的動脈瘤夾閉。隨後,另一枚動脈瘤也得到了妥善的夾閉治療。

原本需要接受兩次手術的小姑娘,在朱巍團隊的努力下,一次手術就全面完成了治療,不但減少了患者的痛苦、節省了手術費用,而且小患者今後無需長期抗凝,完全可以回歸正常的校園生活。

得知手術結果後,淳樸的小姑娘父母激動之情溢於言表,特地從當地定製藏漢雙語的錦旗贈送給醫護團隊以表感謝。「醫德高尚,醫術精湛,扎西德勒」,朱教授團隊及虹橋院區105C護理團隊鄭重地接下了這份來自高原的厚重情意,祝願小患者早日康復重返校園。

華山醫院神經外科團隊在周良輔院士的帶領下,與西藏、新疆、雲南等邊疆地區人民的情誼由來已久,不僅在日喀則市人民醫院成立了周良輔院士工作站、多次選派醫療專家積極參與援邊醫療幫扶行動,帶動當地醫療水平的提升,與少數民族百姓結下深厚友誼;也在服務來自全國各地乃至國外患者的同時,積極為邊疆地區的困難患者開闢綠色通道,提供及時、便捷的高水平醫療服務。

編輯:儲舒婷

責任編輯:唐聞佳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圖|華山醫院

相關焦點

  • 微創介入+開顱手術 打造神經外科的「兩棲坦克」
    介入栓塞術及開顱夾閉術治療顱內動脈瘤顱內動脈瘤多為發生在顱內動脈管壁上的異常膨出,是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腦血管意外中,僅次於腦血栓和高血壓腦出血,位居第三。任何年齡可發病,多數好發於40至60歲中老年女性。
  •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教授江湧:行醫十七年不忘初心
    既拿得起手術刀,在患者顱內狹小的空間中,完成了一場場驚險的手術;又耐得住寂寞,在腦血管、腦損傷的科研之路上擁有堅定的信念和毅力,取得了諸多矚目的成果。他就是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青年專家江湧。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教授江湧(左四)醫術高超//精細操作拆除顱內「炸彈」前一段時間,52歲的李芳(化名)感覺自己看東西越來越模糊了,但是她卻不以為意,直到突然有一天,雙眼都看不見了,她才急急忙忙地到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就診。
  • 日本腦神經外科專家村垣善浩:不是腫瘤卻更兇險的顱內動脈瘤
    村垣善浩醫生是現任東京女子大學先端生命醫科學研究所主管先端工學外科學領域的副所長,也是該大學腦神經外科兼職教授。在腦神經外科領域,他一直將「堅持不敗」作為不變的信念,不斷在微創領域不斷攀登高峰,對每一臺高難度的手術追求極致,他的精益求精和孜孜不倦不僅提升了日本神經外科治療的整體水平,也為眾多腦腫瘤患者帶去了希望,在「生命禁區」裡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
  • 顱內出血生命垂危,西安城北醫院硬核團隊再出手,開顱手術讓倆患者...
    近日,西安城北醫院外科成功為兩名患者實施開顱手術,經過精心治療與密切觀察,患者均轉危為安。此兩名患者的成功救治再次充分彰顯了我院醫護人員訓練有素的院前急救、精誠協作的院內救治及突出的學科技術優勢。
  • 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手術步入「機器人時代」
    通過頭部1個綠豆粒大的小孔,精準穿刺腦內血腫……在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正是憑藉華科Sino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的精準引導,一臺臺複雜的腦部手術變得更加「輕鬆」。
  • 在生命禁區舞動刀鋒——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醫生付立旗的故事
    鉛衣下做介入手術汗水溼透手術服,動作精準到零點幾毫米;在血管與神經纏繞中清除腫瘤,術前在腦中反覆演示;隨時備戰,不怕承擔風險,就怕救不回患者在生命禁區舞動刀鋒——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醫生付立旗的故事付立旗一直珍藏的禮物。
  • 祝賀|西青醫院受邀與多家單位共成立腦動脈瘤及蛛網膜下腔出血治療...
    2020年11月22日,為加強顱內動脈瘤研究,讓更多醫療機構提升救治患者能力,由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神經外科楊新宇教授牽頭,聯合國內多家單位在河北邢臺舉辦學術會議,共同成立腦動脈瘤及蛛網膜下腔出血治療與研究聯盟,並建立多中心腦動脈瘤資料庫.我院受邀成為第一批聯盟參與單位,目前共有來自國內十省市的32家三級甲等醫院作為合作單位.
  • 正在直播(8月4日)| Right Clip Right Clipping 第五季 精準夾閉從選擇開始・優秀案例徵集及演講大賽
    在腦血管病的基礎和臨床領域具有深入研究,成績突出,臨床研究主要是採用多種手術技術處理複雜動脈瘤,包括各種輔助技術促進動脈瘤瘤頸夾閉、載瘤動脈重建、顱內外高流量動脈搭橋、深低溫停循環輔助下的顱內後循環巨大動脈瘤的治療、以及經一側手術入路夾閉雙側顱內動脈瘤等治療技術,其中多項技術是在國內率先採用,也是迄今為止國內仍限於少數大醫院才有條件採用的治療方式,臨床治療效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吉林醫德標兵話健康」(第43期) 顱內動脈瘤科普
    樸哲範,吉林市化工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學碩士。吉林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常委,吉林省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協會常委,吉林省抗癲癇協會理事,吉林省研究型醫院學會器官捐獻獲取與分配專業委員會常委,吉林省顯微外科學會委員。吉林市醫學會醫療事故鑑定專家。
  • 福建省立醫院與福大聯手 AR技術助力顱腦神經外科手術
    福州新聞網3月31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林文婧)人的大腦素有「生命禁區」之稱,手術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危及生命。近日,福建省立醫院神經外科與福州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攜手,設計開發基於移動AR技術的神經外科手術定位系統,進行顱腦病變的準確定位,為微創手術的開展提供技術支持,實現個性化、微創化和精準化的手術治療。據了解,該系統在省立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黃繩躍指導下,由主任醫師劉宇清,副主任醫師陳忠儀、洪文瑤,與福大教授何炳蔚共同合作完成。
  • 看美劇,聊動眼神經麻痺與顱內動脈瘤的前世今生
    本文結合這部美國電視劇的片段,聊一聊動眼神經麻痺與顱內動脈瘤的前世今生。看電視還能學習,好事。作者:陳小慧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轉載請務必於文首註明作者和來源「醫脈通」。創傷科主任「虎爺」查看瞳孔對光反射,說了一句「Bullshit,這個病人腦子裡有一個定時炸彈」,呼叫神外醫生Wilson,開顱夾閉動脈瘤。 急救人員認為是自殺導致車禍的女性,卻在創傷科主任Jorge「虎爺」查了瞳孔後判斷患者有顱內動脈瘤。為什麼?是哪個部位的動脈瘤?你看了一眼瞳孔就知道是動脈瘤?還有什麼別的可能的原因嗎?
  • 「大醫說」唉呀媽呀腦瓜疼,竟然是顱內動脈瘤破裂!
    戳這裡查看『大醫說』專輯,聽大醫們這樣說(神經外科腦血管病手術系列報導一)唉呀媽呀腦瓜疼【大醫說】唉呀媽呀腦瓜疼,竟然是顱內動脈瘤破裂!神經外科腦血管病手術系列報導二:雙微導管技術結合3D-DSA治療顱內寬頸分叉動脈瘤一位46歲中年女性入院前2天突發劇烈頭痛
  • 甘肅寶石花醫院成功完成一例大腦鐮胖功能區腦膜瘤手術
    日前,甘肅寶石花醫院神經外科成功完成一例「大腦鐮旁功能區腦膜瘤」手術。據了解,這位女性患者發現顱內腫瘤已有4年,一直沒有重視,因今年左下肢無力方考慮手術。後經多方打聽了解到,位處蘭州市西固區的甘肅寶石花醫院神經外科與西安華醫康健(神經外科)醫生集團合作,有來自西安三甲醫院的神經外科權威專家到該院坐診手術,於是趕赴甘肅寶石花醫院神經外科住院,請到醫生集團、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王拓教授面診後行顱腦核磁檢查及增強檢查,發現大腦鐮旁有一個5x4x3cm大小腫瘤,緊鄰矢狀竇及中央運動中樞,手術風險大,難度高。
  • 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完成首例主動脈弓動脈瘤全去分支雜交手術
    紅網時刻7月15日訊(通訊員 羅丹)65歲的姜先生因胸部隱痛1周,到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診,經檢查發現患有主動脈弓動脈瘤,收入住血管外科。動脈瘤位於主動脈弓部且累及了左側鎖骨下動脈由於動脈瘤位於主動脈弓部且累及了左側鎖骨下動脈,手術治療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做傳統的開胸動脈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換手術,需停循環,在體外循環深低溫下進行,對心、肺、腦等重要器官損傷巨大。由於患者合併有慢阻肺,很難熬過圍手術期高風險併發症。
  • 開顱手術 開顱手術後如何護理
    有很多的疾病患上了就要做一個手術,就是開顱手術,一聽到這個詞很多人都會毛骨悚然的,因為聽著真的非常恐怖,那您知道開顱手術全過程是什麼樣的嗎?您知道做了開顱手術後遺症哪些嗎?做完手術的護理肯定是少不了的,那就來看看開顱手術後吃什麼好,趕快來學習一下吧。開顱手術全過程一提到開顱手術,第一個反應就是把頭骨打開的,真的就是感覺打開了還能合的上嗎?
  • 神經內鏡手術與開顱手術不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韓虹麗 通訊員 胡琪 王瑩近日,市五院神經外科順利開展內鏡下腦內血腫清除術。與以往不同的是,神經內鏡手術和傳統意義的開顱手術不同,神經內鏡手術利用顱內自然腔道及間隙達到手術部位,通過一個僅為3-4CM的小切口,便可將手術區域的血管、神經及病變情況,顯示的非常清楚,更加利於手術操作,創傷較小,手術時間較短,術中對周邊腦組織的二次損傷較小,而和血腫穿刺抽吸術相比,內鏡手術具有清除血腫速度快,內鏡直視下止血徹底可靠的優點,更好地保護神經、血管和正常腦組織,最大限度地減少操作和功能障礙
  • 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鴻光團隊:生死時速間的「微觀」考量
    不僅如此,注重「疏堵結合」,近年來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在煙霧病等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外科治療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其中顱內外血管吻合手術的數量和質量一直在逐年攀升。而在創傷神經外科方面,在國內外顱腦創傷救治指南與專家共識的指導下,聯合神經重症的優勢力量,不斷規範顱腦創傷的整體救治流程,通過高效的院前急救、院內合理的鎮靜鎮痛、顱內壓監測、腦血流評估等多模態管理、嚴格的手術時機與術式選擇等一系列手段提高救治水平,如今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重型顱腦創傷的搶救成功率達95%左右,居國內先進水平。
  • 「顱內炸彈」兩次引發腦出血,煙臺山醫院多學科合作為患者「拆彈」
    據悉,腦動靜脈畸形切除手術難度較大,作為難度與風險最高的四級手術,它對醫生的技術要求較高。此外,術中風險巨大,稍有不慎將引發大出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煙臺山醫院多學科合作,為患者拆除「顱內炸彈」多年前,田先生因腦動靜脈畸形引發腦出血住院,當時打算通過介入手術治療腦動靜脈畸形,但在造影過程中出現過敏,引發過敏性休克而致使手術中斷。
  • 川大華西醫院眉山醫院「拆彈專家」利用新技術成功解除...
    四川新聞網消息(張宗銀 杜佩聰 文/圖)近日,川大華西醫院眉山醫院神經介入組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張昌偉教授通力合作,利用國內先進技術,成功完成眉山市首例頸內動脈海綿竇段大型動脈瘤,成功解除顱內血管破裂危機,取得良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