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彭博社9月23日報導,美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周一在美國紐約的國際貿易法院,對美國川普當局和貿易談判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提起訴訟,以阻止美國對特斯拉從中國進口的物品徵收新的關稅。
特斯拉希望法庭能夠裁定川普當局的做法非法,並讓其退還特斯拉已經支付的款項,包括利息。
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券商Wedbush分析師丹尼爾·伊夫(Daniel Ives)認為:「由於中美貿易摩擦,很多美國企業都面臨特斯拉這樣的尷尬境遇。特斯拉狀告川普政府,此舉出乎意料且出手強勢,或吸引其他美國企業效仿。」
英媒:美企對中美貿易摩擦前景「深感驚恐」
近年來,美國四處揮舞關稅大棒,其錯誤的貿易政策導致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級,極大地損害了中國、美國以及其他各國利益,也嚴重威脅到多邊貿易體制和自由貿易原則。
2018年3月23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正式籤署對華貿易備忘錄。川普當場宣布,將有可能對從中國進口的6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並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併購。美商務部長稱,更多細節將在未來數日內公布。
2018年4月3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其網站公布了長達58頁的對華徵稅建議清單。該清單基於「301調查」,包含大約1300個獨立關稅項目,建議稅率為 25%,總額涉及約500億美元中國出口商品,主要涉及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術、機器人和機械、醫藥等行業。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2018年3月22日刊載題為《美國企業對川普向中國徵收關稅作出驚恐反應》的文章稱,川普總統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徵收廣泛關稅,美國企業大為驚恐,警告這些關稅將增加美國消費者的負擔,並有引發破壞性「貿易戰」的風險。
文章稱,許多行業的商業團體表達了一種共同觀點:他們認為川普決定用關稅來解決中美貿易摩擦問題將適得其反。
文章稱,商業團體直言不諱地提出了批評。美國全國製造商協會會長傑伊·蒂蒙斯說,關稅「很可能會帶來新的挑戰,使生產商和美國消費者成本大幅增加」,還有可能引發報復。
文章稱,反應最為強烈的是美國全國零售商聯合會。該組織稱,這些關稅將「懲罰普通美國人」。
此外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3月22日報導,美國人極有可能以兩種方式在美中貿易較量中受到傷害。首先,許多商品的價格將幾乎肯定會上漲,其次是中國將通過對美國產品徵收關稅來作出反擊。
然而,川普政府置若罔聞,美國對中國的貿易施壓政策不斷升級,打壓中國企業的野心昭然若揭,目標就是針對中國的「中國製造2025」。
美國農業、科技行業受損最大,吸引美企紛紛效仿
中美貿易摩擦愈演愈烈,報復性關稅對於中美各自行業發展有何影響?據公開消息顯示,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美國農業、科技行業受損最大。
首當其衝的是美國農業。中國是美國農業最重要市場之一,2017年,美國農民向中國出口的商品總額接近200億美元。如美國豬肉行業對華出口11億美元,使中國成為美國第三大豬肉出口目的地國。
其次是美國科技行業。眾多美國科技巨頭公司表示,川普最終可能會對它們幾十年來建立起來的供應鏈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害。一旦失去進入中國日益增長的市場的這個機會,任何想要成為全球玩家的美國公司都無法承受這樣的損失。
這些科技公司稱,美國政府採取的限制性措施最終可能會令美國製造業遭受懲罰,抬高成本,減弱公司的全球競爭力。
據《日本經濟新聞》2019年7月17日報導,美國企業從15日開始發布二季度財報。相關調查公司的分析表明,預計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股企業的淨利潤將減少(一季度為減少1%)。如果淨利潤連續減少成為事實,將是自2016年一二季度以來再次出現連續兩個季度減少的情況。
報導指出,在已經發布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財報的美國企業經營者中,慎重觀點比較突出,他們主要擔心:世界經濟停滯不前;高科技需求下滑;受加徵關稅影響成本增加。
美國聯邦快遞公司執行長弗雷德裡克·史密斯6月下旬在財報說明會上說:「貿易戰與低增長將會帶來不確定性,在做業績預期時不得不慎之又慎。」
面對全球需求下滑的局面,高科技企業也開始出現削減投資的舉動。
美國美光科技公司執行長桑傑伊·梅赫羅特拉透露:「為了改善供求關係,美光科技公司計劃削減2020年的設備投資。」
由於中國需求減弱,該公司主力產品半導體存儲器供過於求,價格下跌對收益造成壓力。如果進一步減產、減少投資,還會對生產半導體零部件和相關製造設備的企業產生影響。
然而,自2018年後,美方加徵關稅的行為更為「瘋狂」,並準備改革擴權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來試圖阻止中國企業併購美國科技企業等涉及其「國家安全」的企業。
如今,特斯拉開了個頭,直接起訴川普政府,不管結果如何,不排除其他美國企業不再「忍氣吞聲」,紛紛仿效起訴政府維護自身利益。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報導,已有約3400家美國企業就川普關稅政策採取法律行動,要求償還已支付稅款,呼籲政府改變關稅政策。據了解,除特斯拉之外,還包括福特、家得寶、成衣製造商Ann Taylor等知名美國企業。
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溫,雙輸可能性較大
有專家指出,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溫,雙輸可能性較大。美國繼續這場沒有贏家的貿易摩擦是毫無意義的。
正如學者梅新育提到的:「美國抱怨中國並非市場經濟體,但又給中國設下一個只有計劃經濟體才能達到的硬性指標。」
中美貿易摩擦給中美雙方的宏觀經濟環境帶來了很多方面的影響,包括國際收支、行業發展、金融風險、人民幣匯率等。因而,中美貿易摩擦在政治不確定性、法律監管、文化差異等方面也給中國企業的赴美併購帶來了諸多風險。
近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餘淼傑指出,中美貿易摩擦導致美國的教育收入損失了11.5億美元,相當於降低出口10%左右。
一旦貿易摩擦激化,川普政府不得不面對由此帶來的一系列後果,如政府支持率降低、盟友關係惡化及美國經濟發展受阻等災難性的打擊。
正如美國安利總裁德?狄維士所說,「中美雙方唯有相向而行,建立一個雙方都接受的貿易規則,擴大市場準入,在合作中改善分歧,在平等協商中探索新路徑,才能實現和諧共處和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