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復禮為仁

2021-03-02 古香軒儒學四書論語妙義

   
三十年前的批孔運動,自上到下,遍及全國每個角落;男女老幼,人人上陣口誅筆伐。「把孔老二打翻在地,再踏上一隻腳,讓他永世不得翻身」的誓言,響徹960萬公裡土地的上空。至今恍如昨日,歷歷在目,慘不忍睹。中國唯一的聖人,竟遭此劫難!

   不走正路,必搞「異端」,「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把中國經濟推到了崩潰的邊緣。究竟為什麼要把孔子打翻在地?說來青年人不相信,其實就是根據一句話,「克己復禮為仁。」全文如下: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顏淵第十二)

「克」,嚴格要求。如克己奉公;「復」,成功。如收復失地;「禮」,做人規矩,做事標準。如「禮節」,用做人規矩節制自己的行為;「禮貌」,符合做人規矩的言行;「禮儀」,符合做事標準的程序;「禮品」,遵守人們友好往來的行為標準,而奉獻的物品。一句話,「禮」是人們能和睦相處的外在規定。「仁」,利人利己。是和睦相處的內在根本。

所以,這段話不複雜,不難理解,意思就是:顏淵問,怎樣才能做到利人利己。孔子說,嚴格要求自己,成功達到做事標準,圓滿遵守做人規矩,便能實現利人利己。如果有一天,全國的人都這樣做,天下人就都能利人利己(國泰民安)。

利人利己是每個人獲得幸福的光明大道,人人應該自己主動追求,難道還要別人強迫才做嗎?顏淵又問,這樣做的具體要求是什麼?孔子說,凡是不守規矩的人,不符合標準做得事,既不要看,也不要聽,既不能說,也不能做。顏淵說,我雖不精明強幹,但一輩子照這句去做。

「克己復禮為仁」要點有三:一、「克己」,嚴格要求自己,自律而不是他律,這是前提;二、「復禮」,做人按規矩,做事按標準,不能亂來,老老實實;三、「為仁」,一切都是為了利人利己,是出發點和目的。人人都這樣做,就是和諧社會。


今天我國現存的各種問題,追求其根源,就是違背了這三條。首先是自律太差。人不能自律,特別在有權有財的條件下,法律無論多麼健全,都無濟於事,他總能找出辦法對付。第二、有法不依,明知故犯。第三、根源是損人利己。缺乏通過利人以利己,利己以利人的堅定信念。總想不勞動或少勞動,卻要得到大利益。

而周圍「非禮」的人和事,經過媒體的渲染,由不得你不看,由不得你不聽,只要上述三條不堅定,必然同流合汙。由此可知,孔子在這裡明明指出的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光明大道,卻偏偏被硬扣上,妄想恢復奴隸制度的大帽子。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詞?

   孔子之所以是聖人,就是因為他的話放之四海而皆準。違背不得!誰照辦誰幸福,誰違背誰倒黴。我們尊孔子是聖人,只是因為我們要構建和諧社會,獲得幸福美滿的生活。


相關焦點

  •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當代作家賈大山曾說:「我也想效法古人,晝有所為,夜有所告,以攝意心。告天?天無言。告地?地無語。告妻?夫妻相愛情深,難免護短。」
  • 292.克己復禮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顏淵問仁,孔子教學生,最高的宗旨是志於道。就是讓人開發自己的本性。次一等的就是據於德。德是從道裡出現的,講到心理就是直心。就是本性裡面的用心,沒有變壞。但這個德也很不容易。
  • 「克己復禮,天下歸仁」辨釋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朱熹註:「復,反也。」「反」即「返」,回返,還原。蓋朱熹以為「禮」乃「理」,人道本該如此,然私慾常使偏離,克制自己回到正軌,所以訓「復」為「反」(返)。
  • 克己復禮:提升人格的最佳途徑
    在孔子的學說中,一個人要立身於社會,必須「克己復禮」,修養好德懿行。「克己復禮」是提升人格、追求崇高的最佳途徑。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 《悟學.第135篇》克己復禮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譯文】顏回問(怎麼做才是)仁。孔子說:「約束自身使言行合乎禮,就是仁。一旦能約束自身使言行合乎禮,天下就都歸依仁了。實踐仁德在於自身,難道要仰仗他人嗎?」
  • 克己復禮不等同於滅人慾!
    顏淵就是孔子最喜歡的弟子顏回,顏回問孔子什麼是仁? 後世有研究者認為「克己復禮」是在壓抑人的本性,扭曲人的本真,再引申就成了「吃人的禮教」、「存天理、滅人慾」等現今聽來都刺耳的話語。其實如果「克己復禮」是為了做給別人看,讓別人認為自己是正人君子這種思想孔子本身就是反對的,所以他後面加了一句「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什麼是克己復禮?傳統文化的傳承,克己復禮在當代的價值
    「克己復禮」是孔子試圖恢復周王朝穩定社會秩序的核心主張,並逐漸成為了社會規範,在中國古代大一統時期發揮了顯著作用。禮的包容性和超越性以及當今社會依然存在的禮的根基,使我們能夠借鑑「克己復禮」,發揮其粘合劑作用,為解決當代中國個人與社會道德關係的建構,及社會關係的和諧發展提供理論幫助。
  • 為仁由己,啟動人性之自覺——《論語》第3期第81課(總1322天)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克己復禮」本章的聚焦。
  • 《論證——學而》二:為仁之本
    《論證——學而》二:為仁之本第二章原文: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者也,其為仁之本與!」孝弟者也,其為仁之本與!這裡的大意是:一個品行良好的人,常常致力於踐行自己的根本事務。自己根本的事務都能處理好了,就能夠建立起自己正確的思想觀念,於是自己的方向和目標也就確立了。而能夠盡好孝道的人,這就是日後能夠達到仁德的根本。
  • 學習「孝悌者也,其為仁之本與」的意思
    今天我們重點學習「孝悌者也其為仁之本與。」這句古詩文。這句話的重點其實就是「孝悌者也」。這個關鍵詞。「孝悌」,其本意就是孝順父母,尊敬兄長。然後圍繞這個關鍵詞展開論述。孝悌者也,其為仁之本與」。意思是君子致力於根本的東西,這些東西確立後道就產生了,而孝悌正是人的根本。這句話把孝心和君子以及仁德聯繫在一起。告訴我們君子致力於根本的東西,這些根本的東西是什麼呢?當然就是孝心,因為孝悌才是人的根本。「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這是從其他方面告訴我們孝順的人是不會做出出格的事也不會叛逆上級和造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