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張家的三小姐張永成嫁給葉問時,誰也無法料到,這段婚姻竟是她一生苦難之始。溫婉美麗的張三小姐,在這段與葉問相伴的漫漫人生路中,飽受折磨,經歷了喪女之痛,苦苦等待葉問十年;最終,疾病纏身的她帶著對丈夫的思念離世,令人扼腕。
二人的美滿婚姻
在電影中,葉問身形瘦削,身著一襲長衫,沉著的目光中透著些許堅毅。而在廣東省佛山市羅村孝德湖公園的門前,也有一尊真人大小的葉問銅像,擺出詠春的姿勢,仿佛下一刻就會變招,令人心中既敬且畏。無數個刻苦練習、對著木人擊打的夜晚,成就了我國著名的"詠春"拳法武術家,葉問。
生於1893年,葉問的家族在佛山當地可算富貴,供得起小輩出國求學。16歲時,葉問奔赴香港,結識了他的師父—梁碧,踏上了學習詠春拳的漫漫旅程。而後,葉問又前往日本留學,卻因為發生了一些事情被日方驅逐出境,回到了佛山。這也是為什麼葉問一向對日本人沒什麼好感的原因。
求學之路不成,葉問秉持著立業成家的念頭,在親族的安排下,與張家的三小姐張永成結為夫妻。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這對新人都十分般配。
張家在佛山當地是名門望族,與桑園葉家家世相配。葉問清瘦出塵,張永成不僅美麗而溫婉,還頗有學識,知書達理。二人的婚後生活十分和睦,宛如一對璧人,過著蜜裡調油的日子。然而,對於張三小姐來說,這段短暫的幸福生活並沒有持續太久。
佛山巨變,流離貧困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裡,沒有哪一個家庭能夠獨善其身,即使是名門望族也並不例外。1938年10月,廣東佛山淪陷,無數百姓流離失所。
而葉問及其家庭所遭受的苦難,遠非《電影》中那般輕描淡寫。現實生活中,葉問屢次拒絕為日本軍隊效力,也沒有其他的經濟來源,全家常常忍飢挨餓,境況十分悲慘。
實際上,在戰爭來臨前,這個家庭多是依仗家族的接濟。在妻子張永成的眼裡,葉問是一個堅毅有主見的男人。作為傳統的中國女性,她一直默默支持丈夫的決定,二人很少吵架。
佛山淪陷後,葉家也迅速衰敗下去。原本有著幾百口人,卻在紛飛的戰火中縮減到了十幾個,令人不得不感嘆戰爭的殘酷。
而寄身於葉家的葉問與張永成夫婦,境況則更為悲慘,張永成的兩個女兒竟被生生餓死。對於一個母親來說,失去自己的孩子是莫大的痛苦。
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很難想像那時的張永城,是如何適應從富貴人家的小姐到親生骨肉被活活餓死的巨大落差,是如何忍受饑寒交迫、惶惶不可終日的生活。
與丈夫共渡難關
命運並未將這位溫婉的女性壓垮,反而使其更加堅強。佛山淪陷的黑暗年代,張永成與葉問相伴,度過了最艱難的歲月。根據歷史記載,葉問這一生,幾乎從未依靠上班來賺錢。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練習詠春拳法、與同好們交流切磋拳技上。可見 ,家中的貧苦,與此事也有一定原因。
葉問在年輕時,依靠家族的支持,廣結好友、四處閒遊以打發時間。彼時當地曾流傳過"鬥雀"的遊戲,即拎著家雀與野的雀鳥比鬥叫聲,家雀與野雀相爭,籠內籠外鳴聲一片,十分有趣。葉問曾一度迷戀"鬥雀",常常結三五好友,相約鬥鳥。無怪其子葉準評價父親:"年少輕狂,玩雀閒遊。"
然而,張永成並未怨懟葉問。對內,她既負責打理家務,又負責教養子女,將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條,是一位非常稱職的母親。對葉問,她也是事事順意,儘量避免與丈夫發生爭吵。
二人的日子雖然過得貧困,卻十分融洽。或許,在被生活蹉跎之後,她仍是那個溫婉優雅的大家小姐。而葉問,也仍是那個心中只有詠春的武術人。
葉問也曾依靠詠春拳法,為家庭帶來支撐。佛山當地的聯昌花紗廠老闆周清泉是葉問的好友,其子周光耀也非常熱愛詠春拳。在得到父親的同意後,周光耀正式拜葉問為師。在葉家艱難的年代,周清泉曾多次向葉問夫婦伸出援手。
精湛的武藝,不僅徵服了周光耀,也徵服了時任警察的餘耀。二人發生爭執後,葉問以武藝對抗,使得餘耀心服口服,成為葉問的知交好友之一。或許,這就是葉問的魅力,也是詠春拳法的魅力。在妻子的眼中,葉問永遠是那個能夠保護自己、光明磊落的男人。
此間訣別,竟是最後一面
二人攜手經歷了喪子之痛、流離失所,終於迎來了光明的年代。然而,等待他們的並不是幸福的團聚,而是又一次離別。1949年,為求生計,葉問只身前往香港,想要憑藉一身本領在這裡紮下根。但是,這件事並非那麼容易。
生計窘迫時,葉問連喜愛的足球賽都看不起,令攜帶兒女前來香港奔赴葉問的張永成十分痛心。為了減輕葉問的經濟負擔,張永成提出,自己先回到佛山。很難想像這位柔弱的女性,在作出與丈夫分離的決定時,內心承擔了何等的痛苦。最終,葉問沒有拗過他的妻子,張永成離開了香港。
孤身在外的葉問,生活無人照料,變得更加艱辛,仿佛又回到了食不果腹的那段時光。有一日,葉問竟餓暈在街上,被好心的路人送往醫院。
醒來後,葉問神思恍惚,一問三不知。此刻的他,滿心皆是宿旅在外的悲涼。幸而詠春拳法尚在,不久之後,葉問便在好友李民的幫助下,開設了詠春拳法的教習班,以此謀生。
而另一邊,忍耐離別之苦、回到佛山的張永成聽聞葉問暈倒,內心十分焦灼,期盼葉問能夠早日康復,一家人能夠相聚在一起。
或許是造化弄人,當葉問的經濟狀況逐漸穩定時,廣州與香港之間的交通被切斷,與葉問團聚的希望變得十分渺茫。一生大起大落、飽經苦難的張三小姐張永成並未絕望,而是在等待中逐漸變得平靜,不過香港寄回的匯款,並不能安撫她與丈夫葉問天各一方的受傷心靈。
與葉問分別十多年後,張三小姐在饑寒交迫中離世。她可能從未想到,奔赴香港又回到佛山,竟是她與葉問的最後一面。丈夫在葉家花園內擊打木人、練習拳法的身影猶在心底,那砰砰的聲音,仿佛還迴響在她的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