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 ↑ 個人微信:srilanka-nanggii1
斯裡蘭卡小妞
蘭卡華文第一自媒體
-提供定製旅行 | 投資服務-
(撰文 | 龍棒喵)
小妞說:無意中看到一些斯裡蘭卡珍貴的老照片,每一張都是那麼親切,依稀巡迴當年的記憶。時光倒流,每一個場景仿佛曆歷在目,每一幅畫面似乎都有一個意味深長的故事。下面讓這些圖片帶大家來一次穿越,看看過去一百年,小島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1692年荷蘭人繪製的錫蘭地圖)
那時候的貝塔區還不是嘈雜擁擠的平民商業區,其中不少房子裡住的是伊斯蘭商人、白人和斯裡蘭卡本地的有錢人。
(20世紀初貝塔區街道)
Main St沒有現在的車來車往,建築還是那麼美。
(科倫坡Main St的電車)
貝塔區乾淨整潔,一輛輛人力三輪車而不是TUTU車駛過大街小巷,兩旁的商鋪熱鬧非凡,足見繁華程度。
科倫坡Main St鐘樓和三輪車(1912年)
老市政廳前人來車往,是貝塔區最熱鬧的地方。現在,那座優雅的英式兩層建築依然聳立在街頭,見證了科倫坡的近代歷史,看盡歷史滄桑。
繁忙的老市政廳(1915年)
(科倫坡Main St)
那時候,要塞區還有沒有巍峨聳立的摩天大樓,但是街道寬敞,行人不多。相態各異的殖民建築佇立兩側,沒有花裡胡俏,讓人賞心悅目。
(20世紀30年代的Prince大街)
(20世紀初,Upper York大街)
(20世紀初的Chatham大街)
那時候,沒有大樓的阻擋,一眼望過去,就能看到遠遠的鐘樓。
科倫坡Chatham St(1900年-1910年)
那時候,由老燈塔改建的鐘樓還是科倫坡的地標建築。現在,它依然是進出要塞區的標誌。
科倫坡老燈塔鐘樓(1910年)
從7世紀起,科倫坡就已經成為阿拉伯商人貿易場所之一。隨著葡萄牙人和荷蘭人的不住開發,到了18世紀英國人統治時期,科倫坡成為印度洋上屈指可數的海港。19世紀末期,科倫坡港異常繁忙,平靜的海面上停滿了貨輪,其地位非常重要。
科倫坡港和茂盛的棕櫚林(1880年)
不過,在英國統治時期,紅茶已經替代寶石和肉桂,成為科倫坡港主要的裝運貨物。
(科倫坡港裝載錫蘭紅茶的繁忙景象)
高爾菲斯綠地最早由荷蘭人開闢而成,被當做防洪堤和堡壘。19世紀,英國總督將要塞區臨海的這片空地改造成跑馬場和板球場,形成今天的樣子,只是空曠許多。當時高爾菲斯綠地上,除了過往的人力車和牛車,草坪上還有放養的牛群。
(高爾菲斯綠地的海岸)
(高爾菲斯綠地和高爾菲斯酒店)
(19世紀的高爾菲斯綠地)
高爾菲斯綠地旁的高爾菲斯酒店,是1864年建成,屹立在印度洋邊,是科倫坡比較早的豪華酒店,如今也是斯裡蘭卡高端酒店之一,依舊延續著往日風採。
(19世紀90年代,高爾菲斯酒店前的景色)
距離高爾菲斯綠地不遠的奴隸島,四面環水,植被茂盛,是科倫坡最古老的一片區域。不過,在那時候這裡還是窮鄉僻壤,被殖民者用來關押奴隸。
(奴隸島)
貝拉湖被奴隸島分割成兩部分,當時貝拉湖還是科倫坡重要的水路運輸通道。現在,貝拉湖湖面面積已經縮小到曾經的三分之一,並被開發成水上樂園。湖岸兩側也飛速的發展,建立起許多現代化的寫字樓和公寓。而曾經的那份寧靜也逐漸消失。
(20世紀初期貝拉湖和軍事醫院)
現在交通擁堵的Kollupitiya擠滿了現代的酒店和商城。而100多年前,這裡是遠離城市中心的鄉下,大道兩側還是僧伽羅風格的茅草頂小屋。
(生活在Kollupitiya市場的當地人)
而當時的肉桂花園則被肉桂種植園覆蓋。現在這裡早已繁華不已,優雅的街道兩側,矗立著高級的住宅、時髦的商店、個性的咖啡廳以及各國的使館。
(肉桂花園警察局)
位於肉桂花園的維多利亞眼科醫院現在依然保存完好,它的對面就是著名的ODEL。
維多利亞眼科醫院(1910年)
19世紀末,英國人在肉桂花園建造了一座全新的賽馬場,不僅規模龐大,設施也相當講究。二次世界大戰時,這裡被用作臨時機場。斯裡蘭卡獨立以後,斯裡蘭卡政府禁止賽馬,這裡被改建成橄欖球場。2012年,Racecourse裝飾一新,成為橄欖球場與商業共合體,而外觀基本保持了一百年前的樣子。
(1929年科倫坡賽馬場的總督杯比賽)
科倫坡南部的的Bambalapitiya,一個世界前還是一片被棕櫚林包圍的鄉村,而現在,這裡與Kollupitiya和肉桂花園一樣,成為科倫坡最熱鬧商業區。
(20世紀初的Bambalapitiya Rd)
位於科倫坡南端的Mount Lavinia擁有距離科倫坡最近的金色海灘,這裡也成為歷代總督的避暑勝地。建於1806年的總督官邸於1947年被改成酒店,一直運營到今日,是斯裡蘭卡最古老、最著名的酒店之一。當時的Mount Lavinia酒店的樣子和現在還是有一些差別。
(20世紀30年代的芒特拉維尼亞酒店)
除了Mount Lavinia酒店之外,Mount Lavinia還是徹頭徹尾的小漁村。酒店之外就可以看到斯裡蘭卡獨特的雙體帆船。
(芒特拉維尼亞海灘的漁船)
科倫坡東部的Borella一直以來都是大量本地人居住的區域,這裡幾乎沒有什麼殖民建築,充滿了本地風情,至今依舊如此。
Borella的Cotta Road(1890年-1900年)
Borella菜市場(1938年)
17世紀荷蘭人修建的運河,曲折迂迴,全長超過130公裡,從北部的普特拉姆一直延伸到科倫坡港。
科倫坡運河(1890年)
19世紀中期時,尼甘布荷蘭運河的樣子和現在還大不相同。
尼甘布荷蘭運河(1860年-1880年)
那時候,尼甘布瀉湖上還看不到那麼多的漁船,安靜的湖面被茂盛的椰樹林環繞。
尼甘布瀉湖的擺渡船(1880年)
那時候,在斯裡蘭卡城市中,交通工具主要還是人力三輪車和牛車。
(繁忙的錫蘭街頭)
但是,那時斯裡蘭卡已經擁有了自己的鐵路。早在1858年,由英國殖民總督亨利·沃德爵士設計修建了斯裡蘭卡第一條鐵路,被視為錫蘭逐步邁向現代化的標誌。圖為位於要塞區的中央火車站,即今日的Fort車站。
科倫坡中央車站,現Fort車站(1860年-1880年)
1867年,連接斯裡蘭卡中部康堤的鐵路完成。英國人在曾經阻礙葡萄牙人、荷蘭人的叢林山丘上開鑿了鐵路,鐵路成為連接斯裡蘭卡中部的重要交通方式。
施工中的科倫坡-康堤的鐵路(1860年)
(科倫坡前往康堤的鐵路)
本託塔鐵路橋(1894年)
海邊的蒸汽火車(1910年)
群山環繞的康堤,面積很小。城區主要集中在康堤湖畔、佛牙寺附近。而山上布滿了植被,依山而建的房屋卻很少。
(19世紀的康堤景色)
佛牙寺,這座僧伽羅風格的八角形建築,一百年來仿佛沒有任何變化,現在依然是世界佛教徒心目中的聖地。
(康堤佛牙寺)
佛牙舍利被視為王權的象徵,現在被保存著佛牙寺內殿中空寶塔的金蓮花寶座的玉環中。1815年英國佔領康堤,直到1818年英國人才得到佛牙,成為這個島嶼新的統治者。
(佛牙舍利)
佛牙節是斯裡蘭卡最重要的節日,為了紀念佛牙被安放在康堤佛牙寺而舉辦。在17世紀就已經有文字記載這個重大的活動。佛牙寺的大象背馱佛牙,加入遊行隊伍,供民眾參拜。
(康堤佛牙節)
康堤城市中心——康堤湖,擁有一圈長約600多米的帶有白色的三角造型裝飾圍牆,現在依舊保護完好。
(19世紀的康堤湖的堤岸)
佛牙寺如同一朵漂浮在湖面的白蓮花,靜靜的矗立在康堤湖畔,直到今日仍然顯得那麼的祥和安寧。
(康堤湖和佛牙寺)
康堤標誌性建築——皇后酒店,典型的殖民風格建築,19世紀康堤最豪華的一座建築物,現在依然保持著當年的歷史風貌。
(皇后酒店)
康堤最主要的街道——科倫坡大街,當時是康堤居民的聚落點,現在卻是繁華的商業街。
康堤科倫坡大街(1925年)
19世紀末,康堤的建築已經呈現出多元化,殖民風格、伊斯蘭風格以及僧伽羅建築風格。
(康堤Castle Hill St)
佩拉德尼亞的植物園原本是康堤國王的私家園林。當康堤王國落入英國手中後,這片園林在1821年重新規劃,成為現在的皇家植物園。
(佩拉德尼亞皇家植物園大門)
(佩拉德尼亞皇家植物園的棕櫚樹)
18世紀時,努瓦勒埃利耶還是斯裡蘭卡中部一個十分普通的小山村,山坡上還看不到任何的茶樹。
(19世紀的努瓦勒埃利耶)
直到19世紀,英國探險家Samuel Baker發現這裡。不久,為了躲避沿海地區的酷熱,大量英國人來到這裡,規劃並建造了這座高山小城,很多英國人也久居於此,努瓦勒埃利耶成為英國人的避暑勝地。
(20世紀30年代努瓦勒埃利耶Market St)
英國人修建很多代表英國殖民傳統的事物,如俱樂部、賽馬場、高爾夫球場等。位於城市中心的高爾夫球場建於1889年,是亞洲最古老的球場。據說,英國王子還是這裡的會員,每年都來此打球。
(20世紀20年代著名的努瓦勒埃利耶高爾夫球場)
錫蘭總督愛德華·巴恩斯爵士的別墅仍然矗立在高爾夫球場不遠處。1891年,這座都鐸式的建築被改建成The Grand Hotel,至今依舊如此。
(錫蘭總督別墅,現The Grand Hotel)
1874年以前,格雷戈裡湖還是山腳下的一片沼澤溼地。後來被錫蘭總督格雷戈裡改建成水庫,後廢棄,直到近些年才重新開放。
(努瓦勒埃利耶格雷戈裡湖)
18世紀末,斯裡蘭卡主要作物還是咖啡,沒有人對茶葉感興趣。
(傳統的咖啡加工方法)
(斯裡蘭卡的咖啡工廠)
1824年,英國人將中國茶引入斯裡蘭卡。19世紀 70年代,鐵銹病摧毀了種植園裡的咖啡樹,而能夠抵禦病害的茶葉大難不死。於是,紅茶取代咖啡,在斯裡蘭卡開始興盛。
(錫蘭紅茶工廠)
英國種植園主們開始購買中部山區的大片土地開發茶葉種植園,大量雨林被砍伐,種植園開始擴張。
砍伐森林樹木的工人(1880年)
(茶葉工廠運送鍋爐的象隊)
由於僧伽羅人不願從事採茶這種體力勞動,英國人從南印度帶來泰米爾勞工。一代又一代的泰米爾人在這裡繁衍生息,世世代代從事茶葉採摘這項勞動。
種植園的泰米爾女孩(1880年)
(立頓茶園的採茶女)
19世紀80年代,茶葉種植迅速發展,斯裡蘭卡中部漫山遍野成為茶園,紅茶成為斯裡蘭卡第一作物,直到今天斯裡蘭卡紅茶出口量是世界第一。
(19世紀90年代的運輸紅茶的牛車)
雖然現代化的機械不斷湧入,但是斯裡蘭卡茶葉工廠依然保持著自19世紀來就沒有大變化的生產工藝和技術。
(傳統的茶葉加工)
加工錫蘭紅茶(1880年)
(Rosita茶廠品茶)
距努瓦勒埃利耶70多公裡的亞當峰,由於峰頂有一個類似人類足跡的凹坑,這裡成為不同宗教信徒心目中的聖地。一百多年前,封頂還是幾座簡單的廟宇,供信徒朝拜。
亞當峰封頂(1890年)
亞當峰另一端的拉特納普勒,一直以寶石產地而聞名。雖然這裡的寶石貿易已經延續了幾個世紀,但是一百多年前這裡還是一座安靜的小城。
拉特納普勒(1910年)
寶石匠人使用原始的加工工具切割寶石,今天在很多珠寶店仍然可以看到這種傳統的工具和手工藝。
(斯裡蘭卡原始的寶石切割工具)
卡盧河穿城而過,河流之中漂浮著現在罕見的船屋。
(拉特納普勒的船屋)
在寶石城東南的辛哈拉加還不是野生動物保護區和世界文化遺產,但這片雨林並為被外界打擾。
(辛哈拉加熱帶雨林)
除了探險家來到辛哈拉加,森林附近還有原住民生活。
(辛哈拉加熱帶雨林的露營地)
(辛哈拉加附近典型的本地人房屋)
加勒作為港口歷史悠久,19世紀時是斯裡蘭卡第二大港口,有不少船隻和小船停靠這裡。
加勒港(1870年)
英國殖民時期,加勒作為斯裡蘭卡南海岸的統治據點,在原有荷蘭城堡的基礎上,加固了城牆,成為一座城塞都市。遠遠望去,古老的鐘樓和高高的城牆,已經與今天的沒有太多區別。
加勒城堡(1930年-1940年)
我們今天常常進入城堡走的城門,是1873年英國人為了方便進出汽車而修建的。而城堡的老城門位於東北部,由荷蘭人修建,包括城門上方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浮雕在內,依舊保存完好,只是經過幾百年的風雨,顯得非常老舊。
加勒城堡的老城門(1903年)
加勒城堡最早是16世紀時由葡萄牙人建立起來,40多年後荷蘭殖民者佔領加勒,沿著海邊巖石半島修築高大的城牆,擴建城堡,並在其中修建城市,這便是加勒城堡的原型。19世紀初,在加勒城堡城牆東段,還沒有那座標誌性的白色燈塔。
(加勒古堡)
荷蘭殖民時期,採用磚木石混合結構,是典型的荷蘭建築風格,現在仍保存完好,依然運轉。
加勒老荷蘭教堂(1903年)
一個世紀前,斯裡蘭卡西南海岸的那些沙灘還沒有變成度假區,而是一座座安靜的小漁村。
(斯裡蘭卡的船夫和帆船)
當地人也幾乎過著與世隔絕、悠然自得的生活。
(爬椰子樹的孩子)
而在中部,舉例康堤不遠生活著這座小島上最古老的土著人——維達人。他們居無定所,以狩獵為生。現在,很多維達人已經被僧伽羅人同化,所剩純正血統的維達人非常少,作為一個民族已經接近消亡。
(19世紀的維達人)
(使用原始武器的維達人)
丹布勒因為擁有一座開鑿於1世界的石窟寺院而聞名。當年寺廟中沒遊客如織從場景,只有虔誠的信徒來此朝拜。
丹布勒石窟寺(1809年)
丹布勒石窟寺內部場景(1880年)
距離丹布勒不遠的獅子巖是公元5世紀在一塊巨大巖石上修建的空中宮殿,14世紀後被荒廢,直到19世紀末淹沒在叢林中的偉大宮殿才被英國考古學家重新發現。現在,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獅子巖又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複製獅子巖上的壁畫(1809年)
在斯裡蘭卡島嶼中央,擁有一座與古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同名的佛殿。這座南印度建築風格的佛殿是斯裡蘭卡歷史最悠久的石頭建築之一。
斯裡蘭卡那爛陀寺(1880年-1890年)
阿努拉德普勒是斯裡蘭卡最古老的城市,2500多年前斯裡蘭卡最古老的都城所在地。不過隨著南印度的入侵,阿努拉德普勒逐漸被荒廢,直到19世紀,英國的探險家根據史料記載,才重新在北部中央平原發現了這座「消失的城市」,而曾經高聳入雲的佛塔、寺廟、宮殿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阿努拉德普勒的魯梵伐利塔(1809年)
曾經佛祖釋迦摩尼悟道成佛的菩提樹,被移栽到斯裡蘭卡,在阿努拉德普勒培育了一棵新樹。當那棵備受尊崇的菩提樹死去之後,人們又將斯裡蘭卡的這棵菩提樹移植回菩提伽耶。而位於西古城的菩提樹一直枝繁葉茂,成為僅次於佛牙的聖物,接受人們的膜拜。
聖菩提樹前的僧侶(1900年-1910年)
與西古城阿努拉德普勒一樣,僧伽羅王朝的第二都城波隆納魯瓦也取得了異常輝煌的成就。不過,波隆納魯瓦也和阿努拉德普拉的命運一樣,受到南印度的侵略,在13世紀後半期逐漸荒廢,而古老的遺址也被雜草叢林所淹沒。
波隆納魯瓦蘭卡提拉克寺遺蹟(1880年-1890年)
現如今波隆納魯瓦只是斯裡蘭卡東北部的一座小城,但這裡擁有著亞洲數一數二的遺址群。
(波隆納魯瓦伐多達袛殿)
位于波羅迦羅摩海旁,英國人修建的Rest House在20世紀50年代的迎接伊莉莎白女王夫婦而名聲大噪。現在,這裡成為波隆納魯瓦最優秀的酒店之一。
(20世紀20年代的波隆納魯瓦Rest House)
斯裡蘭卡東部的亭可馬裡是斯裡蘭卡重要的海港城市,1795年英國人取代荷蘭人成為這裡的主人,而亭可馬裡成為英國人在東方重要的海軍基地。
(亭可馬裡港的英國海軍火炮)
英國人用總指揮官的名字將亭可馬裡的城堡命名為弗雷德裡克城堡。現在,城堡被斯裡蘭卡陸軍管控,而城堡內的宗教聖地遊客可以參觀。
(建於1675年的亭可馬裡弗雷德裡克城堡)
(正在安裝火炮的英國海軍)
相對於西南部,東部的亭可馬裡僧伽羅人、泰米爾人和穆斯林人各佔了人口的1/3,直到今天這裡的發展也落後於西南海岸。
(亭可馬裡的本地市場)
斯裡蘭卡北部的賈夫納,曾經是泰米爾王國的首都,也是曾經僅次於科倫坡的第二大城市。這裡居民與泰米爾人為主,但與中部山區的泰米爾人不同,他們主要是古代從南印度移民而來的泰米爾人的後裔,而當地具有濃鬱的印度文化特色。
賈夫納的泰米爾女孩(1910年)
賈夫納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性。就像加勒一樣,這裡最初由葡萄牙人修建堡壘,後來荷蘭人重建城堡、建造城市。不過與加勒城堡不同,這裡一直都是重要的軍事堡壘,並在內戰中被嚴重破壞。現在已經無法看到那座形如蓮花的的漂亮城堡了。
賈夫納荷蘭城堡(1910年)
微信 & 微博 & 今日頭條 | 斯裡蘭卡小妞
喜歡請將我們設為星標,不錯過每次推送
斯裡蘭卡爆炸親歷者見聞:「史無前例的殘酷暴行。」
斯裡蘭卡:傷痕之後必將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斯裡蘭卡爆炸慘劇,越是這種時候,越考驗人性。
斯裡蘭卡劫後餘生 | 「災難之後,你有什麼感想?」
解密「錫蘭綠金」:這個小國拍賣市場竟掌控著世界茶葉定價權!
9年前生活在斯裡蘭卡的4位中國年輕人:他們現在過得怎麼樣?
被騙了 | 在斯裡蘭卡住了那麼多酒店,其實都是一家的?
很多人問我:最近斯裡蘭卡房價跌了嗎?
斯裡蘭卡14年 | 在項目遭持刀搶劫:4歹徒圍攻,1把雪亮長刀架在我的脖子上...
管理當地工人有多難?我在斯裡蘭卡處理的兩次罷工 |《沒有獅子的獅子國》
為什麼中國人覺得南亞人(印度、斯裡蘭卡人)難打交道?
在斯裡蘭卡開中餐廳是不是一門好生意?我們從6個角度告訴你
更多信息關注微信公眾號:srilanka-nanggii
或在微博、微信中搜索 | 斯裡蘭卡小妞
關鍵詞:定製旅行 | 訂製旅行
有一種斯裡蘭卡自由行,叫做我們給你做攻略!
■ 廣告合作微信:srilanka-nanggii1
■ 廣告合作Email:
shiyuan.yang@hotmail.com
■ 投稿微信:srilanka-nanggii1
■ 主編微信:sweetdog916(請務必說明來意)
你也許錯過了這些精彩推送
↙️點這裡,看全部
喜歡就點個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