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哥一笑,生死難料,棺材一抬,世間白來」這句口號最近瘋傳各大主流社交平臺,視頻點擊量更是蹭蹭蹭的暴漲。
如果你還沒聽過「黑人抬棺」的梗,那對網絡的反應也太遲鈍了。
視頻中的黑人們穿著得體的黑西裝,腳踩鋥亮的小皮鞋,肩上扛著棺材,邁著歡快的步伐,開始搖擺。
整個過程中大家都面帶微笑,在眾人面前跳著舞,很多人還打著節拍,任誰也無法想像這是一場葬禮。
這不是哪個別出心裁的人拍的惡搞段子,這是實實在在的葬禮,黑人抬棺跳舞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
在葬禮之都的加納人心中,這種葬禮是稀鬆平常的事情,這樣特殊的葬禮文化,也是呈現當地人對死亡的態度在他們看來葬禮既是一件悲傷的事情,也是一鍵重啟人生的事情,必須要華麗的舉辦,這就是他們慎重對待的方式。
甚至可以定製花式棺材,火爆異常,因為造型別致,也代表了自己的嚮往,這項服務一推出就收穫強烈反響,很多人生前就給自己定製了棺材。
有人喜歡滑板的動感,便給給自己定製了滑板的棺材,死亡也是可以很時尚的。
愛車人士最後也想開著自己最愛的車離去。
熱愛音樂,那就帶著吉他一起沉睡。
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走過人生終點,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了。
英國一家棺材公司喊出口號:「你喜歡什麼我們都能滿足你的心願!」這種生命的樂觀受到大家的追捧。
曾經有別致的棺材趣聞還上了報紙,當然這種花式棺材需要昂貴的費用才能享受。
甚至加納的棺材鋪還舉辦「棺材製作評比大賽」選出最符合顧客要求的創意棺材。
在他們的葬禮上沒有悲傷,沒有眼淚,對他們來說死亡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
黑人抬棺視頻在中國爆火之後,兩種文化差異產生了劇烈的撞擊,掀起軒然大波:在利益面前,做人的底線都不要了嗎?
國人對待生死的態度傳統,一直秉承著「死者為大」的傳統,對待死亡,必須是悲傷的,嚴肅的。
記得小的時候,參加葬禮,衣服不能穿亮色的,一堆人圍著棺材神情肅穆,大人們悲痛,不懂事的孩子看大人臉色不好,也跟著號啕大哭。
有專門的喪葬樂隊演奏著沉重的哀歌,送葬的隊伍延伸的特別長,孝子捧著遺照不停地呼喚,哭喊著回來,不要走。
少時懵懂,顯然被這悲傷的氛圍籠罩,忍不住也想哭。
死亡成為了不幸的代名詞,是不能打破的禁忌,不吉利,輕易不能談論,提及也只能嚴肅,不能玩笑。
由此可見,黑人抬棺跳舞這件事在國內顯得多麼的輕佻,認為是對死者的大不敬。
很喜歡道德經裡面的一句話:"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意思是講這個人是個道德高尚貢獻給社會大價值的人,即使死亡了人們也會記得他,永遠活在心裡,也是一種長壽。
比死亡更可怕的是遺忘,把死亡當作禁忌,避免談論,刻意忽略,也就很容易遺忘了,你還記得最痛愛的人離開時的樣子嘛?
在看《尋夢環遊記》的時候真的是哭了,裡面有一句臺詞: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在電影結束我竟然記不起小時候很疼愛我的外公外婆長什麼樣子了,很愧疚,雖然當時年紀小,也不太記得事情,但是每次提起,爸媽都會很難過,慢慢地也學會了迴避這個事情,即使到了現在也是。
兩種文化的衝撞也是一件好事,可以更開放的看待死亡這件事,無論是抬棺跳舞,還是哭喪哀樂,都是一種傳統。
最重要的是活在當下,我們不應該害怕死亡,更不應該談之色變,每一天都要精彩,到了死亡那一刻回想:沒白在這世上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