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位於江蘇,素來有三白之鮮:白魚、銀魚和白蝦。
太湖周邊是蘇州、無錫、常州和湖州市。依靠漕運,這些水鄉號稱「蘇湖熟,天下足」,尤其近幾年轉而發展手工業和商業,成為極為富庶之地。
明朝時,太祖朱元璋為防止太湖地區抱團,將其分成浙江和江蘇。於是這極具江南人的特性更加精緻,日子過得越發的精細,對美食也更加看重。
初秋的太湖,藏著最極致的鮮。
太湖開漁季從每年的九月初到來年二月,持續五個月。此後的七個月都是封湖禁漁時節。
開漁期短,意味著嘗鮮時間也極短。
太湖的湖鮮最大特點就是嬌。
太湖銀魚呈透明色,渾身無鱗,出水即死;而白魚鱗片也相當細小,出水後也很難久活。因此白魚、銀魚。因此太湖三白保鮮要求極高,除非冷凍和曬乾,否則外地人很難在太湖以外之地吃到。
太湖三白層次不同,代表了太湖鮮味的最高水準。
太湖白魚又叫做銀刀。
據說明末太湖漁民抗擊清軍時,大刀掉進水裡,隨手一抓就是一條白魚,月光下銀光閃閃,形似大刀,於是嚇跑了清軍。
太湖白魚適合重鹽爆醃,讓魚肉醃製脫水40分鐘後再清洗。清蒸後味道極鮮,魚肉用筷子輕輕一壓就脫落,入口後極易抿出魚刺,特別鮮美。
太湖銀魚按體型分為頭圓嘴鈍的、體型修長的、長度的大型的。銀魚活著時透明狀,死後會變成不透明。但銀魚出水即死,只能快速烹飪。
嗆是保留白蝦鮮味的最佳吃法。此外,醬油燒也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