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很難用文字描述所能表達的電影。
電影實在太細膩,細節雕刻如巧工,畫面美幻不失質感、音律動情不留餘力。
全程有四處淚點,感情豐富的人必潸然淚下。
故事核心是美食,在我看來,是表達對美食的樸素之愛,和美食背後的親情之愛。
「料理不能加入戰爭,它不是害人之物,是要讓人幸福的東西」。
天下美食,是超越一切政治束縛、道德文化符號,給人們帶去愛的溫情之物。這種樸素之愛是不分國界,超越一切的,也是帶著一份純潔的執念的。
故事介紹
影片開頭,對美食有著極致追求的阿充,在上門給客人做了一道勾起回憶的美食之後,淡淡的,漫不經心的說了一句「不過是有人委託我做飯,我就做罷了」,看上去桀驁不馴,一切都是為了追求金錢,實則上是發自心底的一種無奈,和理想面對現實的一種妥協。
阿充上門為一對夫婦做一道美食,這是他們相識時的一道美食「蛋包飯」,承載著他們美好的記憶。如今男主人即將病逝,希望最後能重溫已久的味道。儘管阿充和山形大廚都是電影裡所說的就有麒麟之舌的人,但此時的阿充不相信美食既是愛,融入感情才能打動人。
阿充對美食近乎完美的苛刻追求,使他和從小在孤兒院長大的摯友阿綱一起經營的餐廳倒閉了,客人和員工都沒有了耐心,紛紛離去。欠下巨債的阿充只能靠上門給人做「尋找記憶的美食」來賺錢。
養父去世之後,親友和前輩們不忍心看到阿充在錯誤的道路上沉淪下去,故意安排一份來自中國美食界神奇人物楊清明老先生的委託,去追尋一份食譜,其背後是讓他尋找一段塵封記憶的歷史、以及揭開自己身世的一次旅程。
中國的美食大家楊清明,委託阿充去尋找一份號稱「人類瑰寶」的食譜,在他看來是高於滿漢全席的神聖之物。
這份食譜是他年輕時跟隨日本的大廚山形先生所創,如今遺失。
在楊老的指引下,他找到了田鐮先生,追尋食譜的下落,老先生感慨萬千,和他講述了一段70年前塵封已久的故事,發生在1933年滿洲。
年輕的田鐮跟隨山形大廚夫婦來到滿洲,在軍部司令的安排下,打造一份名垂青史的日本食譜,在這裡遇到了中國人——年輕的楊清明。於是兩個人成了山形的得力助手。
四個人傾注了無數心血,打造這份食譜,也形同家人,產生了很深厚的感情。
這一段,是電影中呈現美食的最細膩的篇章,精緻的調料,細緻的餐具,新鮮的食材,融會貫通,在這個小小的廚房裡,上演了一場美食賞析的大戲,也發生了令人感動的親情故事。
山形的妻子,千鶴小姐,因為羊水破了大出血,留下一個女兒後離別人世。
悲傷的山形只能做一道當年向妻子千鶴求婚時的美食,來懷念妻子,那是熟悉的味道,和能用味道能喚起的記憶。
接下來的故事,田鐮讓阿充去哈爾濱尋找下一個揭開謎題的人物,他的父親是山形的一位摯友,俄國人約瑟夫。
在剛哥的鼓勵勸說下,阿充隻身來到哈爾濱榮耀爾賓館,通過他講述山形和自己父親的一段友情,道出了後面事情的真相。
原來打造一部名垂青史的日本食譜,只是一場政治陰謀,山形被命令在宴會的菜裡下毒,嫁禍於中國人楊清明。山形為了救楊清明,忍痛把他趕走。
山形找到了妻子留下的食譜手稿,並把它託付給約瑟夫的父親,而在宴會上當眾燒了食譜,最終被抓進監牢,最終被殘忍的槍決。
1972年,已經成為國賓館大廚的楊清明和老友田鐮,帶著這份珍貴的食譜,找到了山形的女兒,並把食譜交給了她。希望她能繼承父親的遺願,把它流傳下去。山形的女兒在兩個人的幫助下,開了一間餐館,可惜遭遇大火,為了搶救食譜,山形的女兒衝進火海,救出了食譜,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此時,阿充小時候的記憶才被喚醒,想起自己媽媽衝進火海的一幕。原來自己就是山形的外孫。
孤兒院的院長是阿充的養父,也是和阿充媽媽從小的廚房長大的玩伴,見證了親人為了這份食譜紛紛遭遇不幸,認為這是一份能給人帶去災難的食譜,所以從小不允許阿充走上當廚師的道路,這成為兩個人多年的恩怨,此時阿充才知道養父的用心良苦,看著養父留下的遺書和所道出的真相,以及這份承載無數人心血的食譜,阿充百感交集。
最終阿充看著養父的遺像,才開始深刻體會到美食既是愛的真諦。
影片最後,兩個擁有麒麟之舌的人,跨越時空的對視,是共同對美食和愛的執著追求。
後記
這是一部很美的電影,電影以美食為主線,其實還有很多探討的主題,關於愛、理想的追求、正義等等,當然也有反戰思想的表達。電影本身沒有政治隱喻及民族情緒的烘託,可以說是很正能量的一部電影。
畫面很美,故事也很動人,對於喜歡美食的朋友,可以看看,有什麼想法可以留言,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