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次深刻的教訓,覺得有必要把經歷分享出來,供大家參考。當遇到類似情況該怎麼處理,第一時間的選擇很重要。
在幾年前,我寫過一篇《相機的10種死法》,一些是自己的經歷,還有一些身邊朋友的經歷。時隔多年,沒想到悲劇再次上演。事情的經歷是這樣的,周日,老狼去一個公園踩點,看到一個小溪,先從高處試拍了一張照片,覺得還不錯,想下去找一個更好的位置。在小溪邊的一個石頭上踩滑,跌入水中。當時相機就拿在手中,來不及做出反應,就是一瞬間的事,人與相機完全浸泡水中(重慶已經連續下了10天的雨,低估了石頭上的青苔)。好的是,人沒事。相機……
跌落水中的就是這套設備,雖然是伊拉克戰鬥成色,但從未出現過問題。
對於普通的攝影愛好者肯能很少會遇到類似的情況,但對一些攝影玩家來說,長期在戶外拍攝,實際上危險指數還是很高的。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首先要做的兩件事就是。第一,先取下相機的電池,防止相機通電,燒壞主板,以及對鏡頭電路造成傷害。第二,就是馬上送修,不要心存僥倖。
對於第一遇到這樣的情況的人,第一反應就是擦乾相機,看外面沒有水,然後馬上開機看看相機是否還能正常使用?如果能開機覺得很開心,覺得沒問題了。實際上這是很錯誤的做法,如果當時能開機,有可能浸入相機內部的水還沒有到關鍵部位。可能開始能開機,過一會兒就出問題了,這時的挽救成本就更高了(或者徹底報廢)。
PS:現在手機的防水工作做得很好,相機、鏡頭在防水工作上一直沒有得到解決(難度太大)。注意很多鏡頭和機身標稱防水濺,只是防一些小雨淋溼(需馬上處理),不是真防水,像這種完全浸泡水中,生還的機率很小。還有很多人的做法比如先把相機在外面或者防潮箱裡放幾天,然後再開機看有沒有問題。實際上這樣也是不妥的方法,就像病人一樣,錯過最佳救治時間,後期挽救難度大很多。
送到維修店,拆開相機可以看到,不出意外,內部已經進水,必須馬上處理。
佳能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看外觀設計還是很嚴密的,被水泡之后里面會進水嗎?答案是,會!
這次進水後,在送去維修前,心想機身沒救,希望鏡頭沒有事。但當把鏡頭拆解後,心也涼了。在有拆解的地方都有水的痕跡。接下來的工作是要把所有的零件全部拆解,逐一檢查。對於維修,這是一個漫長的工作。
接下來,這套設備是否需要維修?能否挽救過來,需要等完全拆解後,根據維修後的成本考慮。結果需要一周左右,現在只有等。給我的感覺,兩個字,渺茫。
對於現在的相機和鏡頭很難有把它使用壞(正常使用)。因此我們對它們的感覺是很結實,因此很多時候對它的保護是忽略的。但在有些情況下,相機很脆弱,比如下面幾種情況:
1.震動。相機和鏡頭是精密儀器,特別是鏡頭,內部零件很多。很怕磕碰、顛簸震動。不少人在選擇相機包上很隨意(防震墊不合格),或者平常把相機隨意放置車上。在沒有好的防護措施下,遇到大的顛簸,出問題機率極高。
2.潮溼。在南方的朋友因為相機長黴而壞掉的案例太多。南方防潮箱是必備,我們已經強調過多次。
3.細沙。去沙漠拍照,大家不要小看風沙對相機的危害力。很多時候我們感覺沒問題,實際上是我們看不見細沙。當你感覺鏡頭環扭動有磨砂感時,需要儘快做專業的維修清理。
4.水泡。平常相機淋一點小雨,及時擦乾沒事。但如果是相機掉進水裡,完全水泡過。這種情況基本是報廢了。對於這次突然的事故,前面只說了相機,因為相機當時是拿在手上的。當時連同我一起掉進水裡的還有一個背包(背包裡有兩隻鏡頭)。在我上岸後,背包外面全部溼了,但打開背包,裡面完好,沒有進水。這款背包除了超能裝外,防水工作確實不錯(這次選是真實測試了),最關鍵的是拉絲部分,設計很到位,拉好拉絲,完全防水,才讓相機包裡的鏡頭倖免於難。
這樣的設計只有戶外專業攝影包才能達到。別小看拉絲的設計,在平常這些細節可能並不重要,但在關鍵時候,卻能發揮大作用。
這款小三腳架很小巧,收納後僅260mm,方便攜帶。合金材質的腳架雖然不是碳纖維,但0.7kg的整體重量不算重,手機相機都能用。
手機相機自拍杆三腳架(含拍照遙控器)
點擊圖片進入購買頁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