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嘯龍吟》欠諸葛孔明一個道歉

2020-12-23 文化天天說

中國之事,向來都是如雲霧一般,神秘難測,不可揣摩。中國之人,也是如此,寧可八分假,不可二分真。

前段時間《虎嘯龍吟》熱映,追劇者不計其數,諸葛孔明和司馬仲達再次被推上了歷史的風口浪尖,關於孰強孰弱之聲不絕於耳,作為吃瓜看客,不在眾人之間吐吐唾沫星子,實在憋得慌,為此便一吐為快。

首先,尊主聲明,此舉並非對誰有意褒獎,也非惡意攻訐,只是一家之言,各位看客只可吃茶嗑瓜,不可大動幹戈。總是梨園好風景,不勝人世笑盈盈。

想必很多人和我一樣,都是從《三國演義》中熟知諸葛孔明和司馬仲達的,一邊為他們的聰明才智所折服,一邊又為他們命運多舛而不公,天降大任於斯人,天不佑公,上帝給了你輝煌的生平,就選擇在人生輝煌之際帶走你的生命,好在文字記載了他們的言行,我們才能在此揣測,似有不公,實為敬仰。

中國意識裡,社稷為宇宙最大,君王次之,民為輕,當然孟子說:「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尊主自然知道孟子之說,但尊主也知道「中國式」本質,故以家國天下為最大,以君王將相次之,以民為輕。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古人之情為肺腑之言,對於偉大,他們從不吝惜讚美之詞,塑金身,立廟碑以表敬仰之情,後世之人,亦步亦趨,難掩崇拜之態。古之將相,以君為樣,則為人民之幸,社稷之幸。對於諸葛孔明,任何讚美之詞都顯得蒼白,一個人能活成一種傳奇,被後世之人稱頌,對於短暫的生命來說,早就足夠。或許身在廟堂有諸多的身不由己,作為普通人自然無法切身實地地感受到他的不容易,上有君王託孤之重,下有黎民翹首以待,身在社稷,他日再耕隴畝早已成為奢望。

想君當年,雄姿英發,羽扇綸巾,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這是何等瀟灑,何等暢快的生活。食不知味,夜不能寐,這是何等的悽苦,事事躬親,以致香消玉損,這又是何等的讓人惋惜。蜀中可以無君王,但不能無丞相,以一人之身,和魏、吳兩大集團抗衡,箇中辛酸,能有幾人知?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今之眾人,每每誦讀,猶感君伴之左右,悉心教導,方悟修身治家之道。

世人都言,君乃能掐會算之人,知前世預後世,世事盡在掌握之中,實則君非神人,亦非妖人,只是《春秋》、《戰國》熟記於心。君子之偉大,在於眾人,眾人奉之為神,才為神。古到今,帝王墳冢荒草長,名將廟前香火盛,萬千眾人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孰是孰非,自有公論。

相對於諸葛孔明而言,司馬仲達留給世人的故事要少很多,就我而言,司馬仲達或許最值得稱頌的只有「隱忍」這一條了,「隱忍」在「中國式」哲學中自然為至高之學,能把隱忍運用到這份上的在中國不止一人,勾踐臥薪嘗膽,蘇武牧羊,實則都為隱忍,司馬仲達非第一人,也非最優秀之人。

司馬仲達能夠被歷史銘記,不僅沾了子孫後代之福,也沾了諸葛孔明之福,假如世上沒有孔明,司馬仲達或許只是碌碌之輩,毫無建樹之人。用現在的話說,你的成功取決於團隊,但你的地位卻取決於你的對手,能把諸葛孔明奉為一生之敵,沒有兩把刷子是不行的。

司馬仲達之才能,已被歷史證明過,確為世之奇才,能與之抗衡者,世間只有孔明一人,孔明故後,司馬仲達其實也就死了。

諸葛亮和司馬懿分別代表蜀魏兩大集團,各為其主,視為水火,哪一個先滅亡,另一個都有可能可能一統天下,成為天下至尊。論當時之形勢,魏強蜀弱,魏國不能一口氣吃掉弱蜀的原因一是忌憚東吳會乘虛而入,二是忌憚諸葛孔明,有諸葛亮在,就沒有人敢隨便覬覦蜀國,即便孔明輔佐的是「扶不起的阿鬥」,也沒人敢小視諸葛孔明有濟世之才,沒人敢貿然進攻蜀國。孔明影響力可見一斑。

作為後世之人,只有通過文字來感受一個時代的氣息,也只能通過史書領略古之英雄之風騷。文字的真假暫且不論,在中國社會,真亦假、假亦真才是王道。對於我個人而言,百姓之言比史書可靠,我想沒有人會無緣無故為誰立碑鑄廟,也沒有人會惡意中傷,妄加無故之罪名在誰的身上,任何所謂空穴來風的背後都有原因,哪怕只是微小的漣漪,百姓都會讓它變成滔天巨浪,古之聖賢、忠佞皆是如此。

換個角度,讓諸葛孔明生在我們這個年代,他依然是受人敬仰、萬民愛戴的領袖,領袖可以沒有作為,不留名於青史,但一定要以萬民為重,牢記百姓疾苦,在朝一日,便一日為民,這才是好領袖,生在這樣的時代是幸運的。或許,這正是孔明和司馬仲達的區別所在,司馬仲達為了實現個人夢想選擇了隱忍,就政治立場而言,這無可厚非,甚至在這方面他遠比孔明高明,但即使他建立了司馬勢力,為以後順利顛覆大魏,建立晉朝奠定了基礎,他的歷史地位還是在孔明之下。所以,歷史地位的高低不能只通過尊號來表現,在世之時,人民群眾的滿意度才是最終衡量的標準。

帝王將相的生活不代表全社會人民的生活,民之疾苦,王公貴族自然不知,作為平頭百姓,我希望為官者自然是以民為主,為民謀福,人民不會惡意詆毀,是是非非自有公論。

看了部門《虎嘯龍吟》,總覺得導演有所偏袒,甚至抹黑孔明之嫌,影視藝術的表現手法多樣,這是好事,但要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

從個人情懷上講,《虎嘯龍吟》欠諸葛孔明一個道歉。

相關焦點

  • fgo諸葛孔明怎麼樣 孔明技能圖鑑介紹
    命運冠位指定fgo諸葛孔明由於牽扯到此次聖杯戰爭的特殊情況,利用依附自身肉體的方法將中國的英靈諸葛孔明成功地召喚了。
  • 竹中重治被稱為「今孔明」,逸話中的他和三國諸葛孔明太像了!
    要說日本戰國時代的諸葛孔明,還真有這麼一個人,他就是竹中重治,通稱竹中半兵衛。竹中半兵衛一直以來都被人們稱之為「今孔明」、「今張良」。他的一生極為短暫,36歲英年早逝,基本沒能留下多少相關的一次史料,倒是他有不少逸話軼事和諸葛孔明有幾分相似。
  • 古代中國的永動機,諸葛孔明的「木牛流馬」(下)
    黃承彥愛惜有才能的名士,並且對諸葛亮更另眼相看,因而自薦其女,成為諸葛亮晉升之路的引領者:「黃承彥者,高爽開列,為沔南名士,謂諸葛孔明曰: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配。孔明許,即載送之。時人以笑為樂,鄉裡為之諺曰: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黃承彥讚許諸葛孔明之才,了解其人本質堪比管仲、樂毅,是當世難得之英傑,便主動說親,想助其一臂之力。
  • 諸葛孔明:加班什麼的,在生前已經習慣了
    在這當中,過勞三人組恐怕是大家最熟悉的,而諸葛孔明也會吐槽:加班什麼的,在生前已經習慣了。過勞三人組而在這些角色中,過勞三人組可以說是最辛苦的,因為他們相較於其他角色,「加班」的次數可以說是相當多的,這三個就是諸葛孔明、梅林以及阿拉什。
  • 《空城計》中諸葛孔明應自稱「山人」還是「老夫」?
    我日前在本報說過《空城計》中諸葛孔明報名,自稱老夫。有一覺公,說老夫錯了,並說老夫一詞,在皮黃中有貶人之意,又舉出例來作證,又說孔明應自稱山人。覺公君肯同我研究一個名詞,足見他關心劇學,今稍有閒暇,特一一答之。
  • 對偶 平仄 咆哮——電視劇《虎嘯龍吟》
    對偶——司馬懿VS諸葛亮諸葛孔明和司馬仲達,兩位名垂青史的軍師,不僅僅懂得用兵,在戰場,運籌帷幄,更懂得人心,在計謀,算盡天下事。司馬懿對孔明敬畏之至:「孔明與我為敵,我認為是對我最大的敬重。」司馬懿的這一腔「敬畏」在空城計中展現地淋漓盡致。
  • 司馬懿盡人事,諸葛亮聽天命,《虎嘯龍吟》看的不是歷史,是人性!
    如果說,《軍師聯盟》裡的曹操與司馬懿是互相猜忌,偶爾有些許真情實意的「君臣關係」的話,那麼,在《虎嘯龍吟》中,司馬懿一生的對手諸葛亮,與他可謂是「惺惺相惜」。「空城計」可以說是《虎嘯龍吟》中最為精彩的其中一個橋段。
  • 從《軍師聯盟》的柔弱到《虎嘯龍吟》的霸氣,「波叔版」司馬懿這次有何高能升級
    當被問及大夫人和二夫人只能選一個該如何抉擇時,波叔一副慷慨就義的表情:「來!拿個繩子我上吊!」引得現場笑聲不斷。要小編說,波叔絕對算得上一枚急智美男子!《虎嘯龍吟》發布會有顏有料,看似輕鬆搞笑「不正經」,但《虎嘯龍吟》的拍攝過程卻絕對高能+正經+走心。
  • 不吹不黑,《虎嘯龍吟》到底呈現了個怎樣的諸葛亮?
    正在優酷熱播的《虎嘯龍吟》裡,王洛勇飾演的諸葛亮又一次賺足了觀眾的眼淚。《虎嘯龍吟》是從曹魏視角,以司馬懿的後半生為線,展現群雄割據波瀾壯闊的後三國時代。不少觀眾曾擔心這樣的視角敘事會「矮化」諸葛亮來襯託主角光輝,追劇到現在才恍然大悟,這部劇對諸葛亮的態度始終只有兩個字:致敬。
  • 細節中的精彩與爭議:《虎嘯龍吟》細節探討
    傑出的戲劇,不止在敘述一個故事,更在表達一段思索,呈現一個困惑,從而與觀眾交流溝通。這一點,《虎嘯龍吟》做到了。曹叡女裝畫母:「娘,別走!」「月球表面」、「女裝大佬」、「瘋狂戀母」,大概是許多觀眾對劇中曹叡(劉歡飾)的第一印象。實際上,劉歡飾演的曹叡是《虎嘯龍吟》裡最出彩的人物之一。
  • 腦洞:一場超越時空的對話——諸伏高明VS諸葛孔明
    ▲圖源:中日合拍動畫《三國演義》諸葛亮形象當二次元與三次元的時空發生碰撞,當空間扭曲形成了一個封閉空間時,二人便在此相遇了。「在下諸伏高明,很榮幸見到孔明先生。」(「兄」表示對男性朋友的尊稱)「孔明先生請!」「高明兄請!」二人並排走向不遠處的涼亭。一、名字諸葛亮從一對類似太極樣式的茶壺中取出一個茶壺將之前煮好的茶倒入了面前的兩隻茶杯中。
  • 孔明驚呼求放過
    前世死敵今世兄妹,司馬懿附身萊妮絲實力坑兄,孔明大呼求放過。大家好~我是你的靈子呀~《埃爾梅羅二世事件簿》又被戲謔為「孔明加班錄」,韋伯自從當上了埃爾梅羅的君主,身體也就日漸消瘦。巨額債務帶來的經濟壓力與時鐘塔教授職位帶來的忙碌只是一部分原因,更大的原因還是因為自己多了一個不省心的妹妹:萊妮絲。
  • 司馬掘天塹,諸葛試地雷
    艾道:「洛陽山險,已經全失,末將以為宜塹洛水,以阻亮兵,我憑塹以守,亮雖有十萬之眾,亦不能飛渡;亮兵被阻,然後合任城全力,以攻馬超;諸葛之兵阻於西,雲長之兵阻於東,超以孤軍,處此二強之間,非全師以退,則必全軍覆沒而後已。」司馬懿喜道:「士載之言是也,可乘諸葛亮兵尚未至,速與士季領五萬人,晝夜興工,塹引洛水。」
  • 孔明拾像,緬懷武侯
    南陽市博物館與南陽唐王府博物館共同推出的這套《孔明拾像》明信片,搜羅歷史留下的經典畫作,集成「漢諸葛武侯像」名篇,以饗廣大遊客朋友們。這幅孔明讀書圖,畫中諸葛亮專心讀書,描繪的其實就是周王朱有燉內心深處對現實生活的寫照。
  • 馬悅然欠誰一個道歉
    馬悅然欠誰一個道歉
  • 和孔明為敵的司馬懿,終究與之成為了兄妹
    諸葛孔明而在Fate系列中,並沒有畫出諸葛孔明的人物形象,而是讓他作為融合從者,憑依在了韋伯身上。而且即便如此,在大部分時間裡,依舊是韋伯主導著身體,因此諸葛孔明的出場次數是寥寥無幾的。而Fate官方在關於諸葛孔明這一角色上,理應是會有後續的,只是還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看到這個角色的真身出現的那一幕。
  • 虎嘯龍吟的無恥突破我的想像力
    而後天降大雨,射他的箭也被隨身攜帶的寵物龜擋住了。那麼《虎嘯龍吟》是如何「改編」這段歷史的呢?諸葛亮送司馬懿女裝,逼他迎戰,結果兩軍對壘,司馬懿大大方方穿上了女裝。裴注三國志: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國,其戰士人民,蓋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貢贄大吳,抗對北敵,至使耕戰有伍,刑法整齊,提步卒數萬,長驅祁山,慨然有飲馬河、洛之志。仲達據天下十倍之地,仗兼併之眾,據牢城,擁精銳,無禽敵之意,務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來自去。若此人不亡,終其志意,連年運思,刻日興謀,則涼、雍不解甲,中國不釋鞍,勝負之勢,亦已決矣。
  • 《虎嘯龍吟》 | 戰爭戲點到為止
    該劇導演張永新在接受專訪時表示,「我們盡力塑造了司馬和諸葛博弈的過程。雖然我們站在司馬懿的角度去審視,但我們絕不會抹黑大眾理解的諸葛亮。」圖 第二部中諸葛亮登場 by 網絡但張永新也坦言,與其他三國劇不同,《虎嘯龍吟》在戰爭的表現上會非常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