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字孔明,生於181年,卒於234年10月8日,山東省沂南縣人,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隱居於南陽臥龍崗,因此號臥龍先生。後來經徐庶介紹,劉備三上臥龍崗,於草廬之中請出諸葛亮,聯合東吳孫權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自此形成三國鼎足之勢,之後又奪佔荊州、益州,輔佐劉備在成都建立了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
諸葛亮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發明家;諸葛亮的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他還發明了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他改造的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被後人稱作諸葛連弩。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歷史上忠臣的代表、智者的化身,世人尊他為智聖。由於他的不朽功績,在後世受到萬眾敬仰,其影響遠至日本、韓國,以及亞洲大部分地區。
南陽是諸葛亮躬耕、隱居、發跡的地方,而諸葛亮對南陽的感情更是留於青史:「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南陽市博物館與南陽唐王府博物館共同推出的這套《孔明拾像》明信片,搜羅歷史留下的經典畫作,集成「漢諸葛武侯像」名篇,以饗廣大遊客朋友們。
其中: 「元•趙孟頫繪諸葛亮像」,原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畫軸絹本設色,縱208.4釐米,橫100.6釐米,繪諸葛亮手持如意,憑隱囊而坐。原圖落款「大德己亥子昂自寫小像」楷書兩行,和「趙氏子昂」朱文印;大德己亥,為1299年。
「明•朱瞻基•武侯高臥圖」,水墨紙本,原圖縱27.7釐米,橫40.5釐米,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圖中描繪的諸葛亮敞胸露懷,頭枕書匣,仰面躺在竹叢下,舉止疏狂。為諸葛亮出茅廬輔助劉備之前,隱居南陽臥龍崗躬耕自樂的形象。作者為明朝宣德皇帝朱瞻基,這是他三十歲時所作,賜給老臣陳暄的作品,反映了明代前期,皇室對賢才的渴求心情。明宣宗在書畫方面造詣極高,翰墨圖書,極為精緻,後人評價他「點墨寫生,遂與宣和(宋徽宗)爭勝」。
絹本設色 「明•周藩朱有燉繪孔明讀書圖」,原圖現藏首都博物館。朱有燉為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朱燉的長子,襲封周王,就藩河南開封;死後諡憲,世稱周憲王。明朝初年,皇室與藩王之間鬥爭不斷,朱有燉父子先後遭受打擊。為躲避紛爭,他有意遠離政治,專事戲曲和戲曲創作,終其一生作有雜劇31種,均存於世。這幅孔明讀書圖,畫中諸葛亮專心讀書,描繪的其實就是周王朱有燉內心深處對現實生活的寫照。
「明•南薰殿藏諸葛亮像」,畫軸絹本設色,原圖現藏國家博物館;畫中諸葛亮綸巾緇衣,系裳,為各類版本書籍轉錄最頻繁的經典圖像。
「明•佚名•孔明臥榻圖」,原圖無款識,作者不詳,採自雅昌拍賣圖錄中「細川家所藏」拍品。此幅圖中諸葛亮著朱衣,戴綸巾,左臂枕於憑几之上,右手執扇,閒坐榻中悠然自得,有明代中前期繪畫風格。
水墨紙本「明•張風繪諸葛亮像」畫軸,原圖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作者張風,字大風,號上元老人,今江蘇南京人。明祟禎時生員,明亡以後未入仕,居住在寺觀中;他畫藝廣博,擅畫各類題材的畫作。此畫幅中,諸葛亮端坐在床榻上,身穿寬服長袍,雙腿彎曲,兩手抱膝,右側下面放有一把鵝毛扇,雙目炯炯有神,一副成竹在胸的神態躍然紙上。原作上署款:甲午正月廿乙一,甲午為清順治十一年(1654)張風晚年佳作。
紙本設色立軸「諸葛春困圖」,現藏南陽唐王府博物館,為日本江戶時代著名畫家圓山應舉繪於1769年的作品,諸葛亮羽扇綸巾慵懶地坐在芭蕉樹下,神態悠然,畫作原有榜題:「蠖屈南陽,龍躍西蜀,於吳於魏,宛成鼎足。」落款:「明和己丑仲冬寫應舉」。明和己丑為日本年號,同期為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
「清•無名氏•諸葛亮像」,原作現藏江蘇崑侖堂美術館。畫中一個高大屏風做襯景,諸葛亮左手執羽扇,右臂斜倚在桌子上看書,數十卷書籍做襯託,有博覽群書的蘊意。
「清•郭述文繪漢諸葛武侯像」,碑藏南陽武侯祠,為清代臥龍崗舊物,2000年前後出土,復立於亭中;這是目前所見唯一的一幅諸葛亮動態圖,諸葛先生羽扇綸巾,左腳前伸,右腳後跟已抬起,一副前行姿態。
「清•《繡像三國演義》木刻版諸葛丞相」像,取材於該書插圖,清末時期的諸葛亮畫像有別於前朝,綸巾明顯小於清前期以前的作品,神態自若,儒生氣十足。
南陽歷史悠久,名人輩出,文化璀璨,以範蠡、張衡、張仲景、諸葛亮等為代表的古代傑出人物,是古宛歷史名片,南陽豐厚文化的代言人。
為加快南陽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步伐,南陽市博物館、南陽唐王府博物館、南陽漢畫館、南陽市張衡博物館、南陽市張仲景博物館強強聯手,將陸續推出南陽名人系列文創作品,介紹給來自祖國各地的尊貴客人們,希望藉此可以了解更多的南陽歷史、燦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