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是人最難放下的,又是最沒有用的東西。因為面子這東西,只有你自己在乎,別人根本不會在乎。至少在你平庸的時候就是如此。可我們明知道自己的面子不值錢,卻都很難放下。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在這部同名電影《面子》裡尋找答案吧。
這部電影的導演伍思薇,在拍攝時只有29歲而且她最初的工作,是和電影沒什麼關係的碼農。這部電影理應是無人問津才對,但是威爾史密斯(電影《我是傳奇》的主角)在看了劇本後,直接為這部電影投資了200萬美金。而電影上映後,也沒有辜負他的期待。贏得了無數獎項,豆瓣評分也高達8.7分。
這部電影的主角楊雅慧,那時候已經30歲了。但是她拿到的角色,卻是一個20歲的少女。但是她優秀的演技跨越了年齡的障礙,贏得了某電影節最佳女演員提名。
而陳衝扮演的角色是老母親,而43歲正好合適。一方面鬢角的皺紋增添了成熟韻味,一方面靈動的身體又不失少女感,演技了得的她成了《面子》的顏值擔當。
這部劇裡的配角王洛勇,雖然拍完《面子》後沒能贏得什麼獎項,也沒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但在十多年後,他憑藉飾演《軍師聯盟》裡的諸葛亮被觀眾熟知。
或許是導演年紀太小,這部片到處可以看到李安電影的痕跡。《面子》某種程度上說,就是李安「家庭三部曲」主題序列的子作品。影片講了三代人,外公、母親和女兒,貫穿其中的是「情慾」,背後糾纏的是面子問題。
外公的視角,代表了老一輩思想和文化,與新生思想文化的衝突。他幾乎是李安電影《推手》中老父親的翻版,他所堅信的是中國傳統思想,在哪都打太極拳,在哪都說中國話。片中他和外孫女對話,一個說中文,一個說英語,畫面十分尷尬。對於感情的看法,他也是十分古板,對於女兒和孫女私生活的「不檢點」,他覺得非常丟臉。於是為了所謂的「面子」,弄得家裡人不得安生。
而母親的視角,則是借鑑了《飲食男女》。這部電影裡,原本古板的老父親,最後和女兒的同學完成了配對,巨大的年齡差距絲毫沒有影響他們的感情。
在《面子》裡,老母親也是做出了相同的舉動。明面上教導著女兒遵循傳統,但是私下裡卻和小鮮肉玩得很開心。最後因為不慎懷孕,被暴怒的外公趕出家門。人前一套人後一套表露無遺,兩部片都用一種戲謔的方式調侃著中國人「情慾」的過度壓抑。
這本來是個很有爭議性的話題,畢竟這麼直白地戳軟肋,肯定有人不高興。但陳衝過人的演技,將中國人這種劣根性軟化成了一種小甜膩和小可愛,看著非常搞笑。比如她去影像店購買影碟那一段,非常俏皮。
女兒的視角,則是和《喜宴》的男主角一樣都是同性戀,只不過性別變成了女性。《喜宴》裡,面對催婚的家人,兒子帶著假冒的新娘和真男友,上演了一出混亂又歡樂的鬧劇。而《面子》中女兒和自己的女戀人也開始了一場相愛相殺的遊戲。
三條線,分別講述了文化衝突,老少配合愛情,同性戀的地位。按照中國傳統思想來評判,陳衝與楊雅慧飾演的這對母女,他們可以說是把家人和自己的面子都敗光了。
導演將李安「家庭三部曲」熔於一爐,熬出的湯本是四不像。但她討巧在用喜劇的方式講述,最後一部正劇變成了鬧劇,還鬧得恰到好處。
女兒追回了分手的戀人,母親逃婚擁抱了小鮮肉,外公也海納百川寬容了這對荒唐母子,影片在鬧騰騰的氛圍中結束,挺好。
雖然《面子》在劇情上有諸多借鑑,也因此受過不少輿論抨擊,但這仍然是一部成功的影片。它告訴了那些青年導演,經典電影就是最好的教材。有時候縫縫補補,修修剪剪,就可以摩擦出不一樣的花朵。
這部電影除了讓觀眾欣賞陳衝的美外,更希望和觀眾探討的是面子問題。這已是老生常談的話題,有人看得很重,有人看得很輕,這裡就不過多贅述了。
面子重不重要,又怎麼顯得有面子這個問題,你是怎麼看的呢?不妨在下方評論區,說說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