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張紙條就是麥克米克當年留下的"死亡密碼"。
這兩張紙條就是麥克米克當年留下的"死亡密碼"。
在FBI網站的首頁上,可看見滾動的"求助信息"。
看多了《CSI》、《犯罪心理》等美劇,是否也心痒痒,幻想著自己破解一樁謎案的場面?現在,有一個機會擺在你面前!這還是一樁困擾了FBI多年的曠世謀殺案!誰都有機會參與,當然,如果你能懂一點數學或者語言學的話,那就更好了。
目前,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做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舉措,將12年前一樁未破謀殺案中涉及的密碼紙條公開在網上(在其首頁www.fbi.gov上可以看見滾動圖片),請公眾幫助參與破解,幾日之內,FBI接到了潮水般的回覆,他們甚至不得不再開設一個頁面,讓網友們可以直接提交見解。
1 一樁12年的懸案
1999年,美國密蘇裡州查爾斯郡附近的367號公路旁的玉米地中,一個當地農民發現了一具屍體,遇害者名叫裡克·麥克米克(Ricky McCormick),41歲,是先在別處被謀殺然後拋屍此處。死者身上唯一的線索就是褲袋裡的兩張布滿密碼的紙條。
這一情節如同犯罪電視劇,某個天才警探一拍腦門,解開了密碼,大家開心散場。但現實情況讓人沮喪,這兩張「死亡密碼」有著30多行加密材料,包括各種毫無關聯的字母、數字、長劃線和括號,讀起來像是天書。在過去的12年中,FBI警方借用了大量破譯專家的力量,包括FBI的密碼破譯和欺詐勒索記錄組(CRRU)以及美國密碼協會的調查員,絞盡腦汁但依然毫無所獲,只能將紙條公開於眾,尋求更多高人的幫助。
這兩張紙條成了CRRU組目前的最高等級解密項目,組長丹·奧爾森(Dan Olson)表示,解開密碼將可以知道遇害者死亡之前在哪兒,並以此幫助找到兇手。
2 小混混留下的神秘紙條
紙條是遇害者麥克米克所寫。他的家人說,麥克米克從兒童時期便開始寫加密的文字,但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寫什麼。FBI探員認為,這兩張褲帶裡的紙條應該是在他臨死前3日之內寫的。
根據當地警長的描述,麥克米克本人就不同尋常,高中輟學,但能讀能寫,身邊不少人都稱他是「街頭混出來的聰明」。他在多個城市間流竄,有的時候住到母親家,還有很多時候就在大街上流浪。根據1999年當地一份媒體的報導,麥克米克患有慢性心臟病和肺病,拿著殘疾人社保。他未婚,但至少有四個孩子,可關係都甚疏遠。他的犯罪記錄不是空的,曾因強姦罪被判3年徒刑,最終坐了11個月的牢。當他遇害時,沒有任何正當職業。
麥克米克屍體所在的玉米地離他當時的住所相距近50公裡,他沒有車,這塊農田也沒有通汽車或鐵路,因此這也是此案未解之處。屍體當時已腐爛,找不到任何死亡原因,警方也沒有找到任何人有任何謀殺動機,也沒有任何人報告了他的失蹤。麥克米克活著的時候最後一次現身是他臨死前5天,前往一家醫院做檢查。
3 FBI遍撒「英雄帖」
在這些年中,破譯專家們用了多種分析技巧來求解,奧爾森說,標準的破譯分析方法如通過統計學來統計某些詞彙的頻率等,都似乎碰壁了。破解高手們陷入了死胡同,唯一的出路只有兩條:找到麥克米克的密碼的另一類似樣本,通過比較後解開死結,或者藉助江湖中其他高手之力來尋找新的思路。
「我們已經做得很不錯了,但是還是可以尋找一下公眾的幫助。」奧爾森說。
密文公布幾日之內,CRRU實驗室便收到了潮水般的來信,為此,他們乾脆又開設了一個網頁,讓人們可以以網單形式提交自己的見解或任何相關信息。
奧爾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哪怕我們發現他寫的只是一張購物單或情書,我們還是希望能夠破解這個密碼,因為這是我們從未聽說的密碼系統。」
4 密碼高手可否再現傳奇?
除了公開密碼之外,FBI也邀到了兩個重量級解密高手,他們都與美國中央情報局(CIA)門口的傳奇藝術品「克裡普託斯」雕塑(Kryptos,希臘文「隱藏」之意)有關。
1990年,美國藝術家詹姆斯·桑伯恩和密碼專家愛德華·沙伊特合作建造了這個雕塑,安置在中央情報局廣場中,這成了現在世界上最有名的密碼之一。雕塑的一半是由865個字符組成的密文,另一半是加密算法「維吉尼亞密碼」,共包括四段加密信息。1999年,加利福尼亞州的計算機科學家詹姆斯·吉羅格利(Jim Gilogly)第一個公開破解了前三段密文。
隨著暢銷書作家丹·布朗在《達文西密碼》和《失落的符號》中提到了這個雕塑,全世界各地的解密愛好者,從家庭主婦到退休工人,都加入到了克裡普託斯密碼的破譯隊伍中來了。網絡上出現了不少討論小組,其中最火的是一位電腦遊戲商愛爾卡·鄧寧(Elonka Dunin)在雅虎上創辦的粉絲群。
然而,第四段也就是最後一段神秘的密文卻至今無人能解,不過去年,雕塑的原創者在報紙上向破譯迷們提供了一個暗示:雕塑後六個字母「NYPVTT」是「柏林(BERLIN)」之意,意指粉絲們可以從冷戰歷史中尋找剩餘的秘密。
不過現在,一些解密迷們可能會將目光暫時從CIA放到FBI上來,目前,破解了克裡普託斯密碼的吉羅格利和粉絲網站創辦者鄧寧極其小組都已加入到麥克米克密碼的破密陣營中了。
5 破案就是腦力鬥爭
這樣的情節,我們可能都在偵破劇中見過:一位捧著嫌疑犯的冗長無關、不著邊際的書信的探長,突然靈光一閃,發現了書信中一些在特定位置出現的詞彙,重新組合起來,便成為了破案關鍵線索。
將密文夾雜在看起來正常的文字中,只有找到了其特定位置才能發現秘密信息,這是一種常見且古老的密碼行文。
今天,當要登錄某個門禁或網絡系統時,我們都要輸入「密碼」,但更嚴格的說法應該是稱為「口令」,和「密碼學」是完全不同的所指。密碼是一門真正的科學,它是一種用以混淆的技術,可以將正常、可識別的信息轉變成無法識別的信息,將普通的「明文」變成神秘不可知的「密文」,「加密」的人會設立一個「密鑰」,即一種秘密的參數來進行加密計算,而「解密」的人則會反其道而行,通過尋找秘密參數來解開密碼。
密碼學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技術,從人類文明之始便已出現。在戰爭時代,出於情報工作的需要而大量使用密碼和密碼破譯。今天,密碼技術發展到現在,已進入了數字時代,現代密碼學藉助計算機二進位形式,已經從語言加密進化到了數字加密,但是,對於很多罪犯而言,依然在使用傳統的字母數字加密語言來進行非法活動,幫派、恐怖分子、毒販、暴力分子、皮條客等,甚至監獄裡的罪犯,在進行互相溝通,或者記錄犯罪交易的時候,都會使用秘密通語,以防給警方留下痕跡。
傳統基於文字的密碼,計算機的幫助比較有限,更多需要數學、計算機和語言學人才以及高智商人群的人力,美國有諸多的解密愛好者,動用群眾的力量或許真的可以幫助破案,類似的公眾參與此前有過先例。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國出現了後來被寫進諸多影視劇的連環殺手「黃道十二宮殺手」(2007年,著名導演大衛·芬奇拍攝了《十二宮》),至少殺害了5人,並因為給報紙寄發了諸多挑釁性的信件而引起一時轟動。信件中包含了四道密碼,兇手威脅報紙如果不刊登就將殺害更多的人。報紙刊登了這些密碼,幾天後,一對普通的解密愛好者夫婦破解了密碼。儘管這個系列兇案至今未破,但人們卻因此意識到了民間蘊藏的密碼破譯潛力。
編譯/本報記者 金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