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新兵傳奇:陣地剩一人,他卻退敵41次+殲敵280餘人

2021-01-08 家有趣事兒

北京時間10月31日訊:

在上個世紀50年代,我們直接和美國交手、掰了一次手腕,最終我們的志願軍贏了,幫助朝鮮打贏了美軍為首的所謂「聯軍」。這場戰爭就是~抗美援朝。

而在上甘嶺戰役中,有這樣一位特級英雄。他在頑強抵抗敵人41次的瘋狂衝鋒中,單兵殲敵280餘人。最重要的是他還能全身而退,說毫髮無損可能有點誇張,但他的確沒有受傷。在戰場上遭到敵人瘋狂反撲,殲敵如此之多,自己卻沒有受傷,這算不算是戰爭史上的奇蹟?

今天要說的英雄叫胡修道。

胡修道照片

面對敵人瘋狂的進攻,特級英雄胡修道早已把生死置身事外,最激烈的時候,他會勇敢跳出戰壕,大聲呼喊著:敵人要打上來了,為戰友們報仇,為祖國、為人民爭光,衝啊!我們一定勿忘歷史給人們帶來的痛苦,也不要忘記歷史中的英雄人物。而胡修道在上甘嶺一戰中奮勇殺敵的事跡廣為傳頌,甚至還上了小學課本。

他在上甘嶺戰役被記「特等功」一次,志願軍還授予他「一級戰鬥英雄」稱號;同時,朝方還授予他「一級國旗勳章」和「金星獎章」,而且還授予他「英雄稱號」的榮譽。

在抗美援朝這場戰爭中,最終我們勝利了,或許美軍至今也搞不懂,為什麼裝備精良的他們沒有戰勝我們的志願軍。應該說邪不壓正,這是最根本的原因;然後就是我們志願軍有無數胡修道這種孤膽英雄,為了祖國,不畏生死,勇往直前。

胡修道照片

胡修道是1931年出生在四川金堂農村,1951年成為一名解放軍戰士。剛參軍就經歷了讓世界都震驚的上甘嶺戰役。而且給立了特等功,英雄就是英雄,哪怕他才20歲。

那一年秋季,美軍猛烈攻擊上甘嶺,意圖非常明顯,就是想要奪下志願軍控制的上甘嶺的597.9和537.7高地。美軍雖然武器精良,用飛機、大炮狂轟濫炸,但也沒能佔領這片高地。

胡修道是第一次在真實的戰場上和敵人拼殺,難免會有些心慌。但真正投入到戰場上的時候就忘記了害怕。在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下,年輕的戰士們聽從班長的指令,用扔手榴彈、爆破筒等武器來阻止敵人的進攻。

不過,畢竟敵人數量太多,而且戰況非常激烈,打到激烈時,年輕的胡修道已經分不清敵人到底是在進攻,還是已經被擊潰逃了回去。直到班長抓住胡修道的手,告訴他敵人已經打退了,他才反應過來。對此,多年以後回憶起這段往事,他還自責當時沒有注意到戰況,浪費了一些彈藥。 他還表示,美軍的武器非常精良、在狂轟濫炸後,咱們的後勤想要給上甘嶺陣地上的部隊送補給非常困難,所以每一顆子彈都很金貴。

敵人的進攻也是非常明確,進攻之前總會來一輪炮火覆蓋,然後再發起進攻。也是因為上甘嶺上被炮火轟炸得太狠,沒有多少掩體,所以很多戰友犧牲在了炮火中。而作為新兵,胡修道也是在老兵的帶領下適應了擊打美軍的戰術。志願軍也有打他們的戰術。雖然敵人武器裝備精良、人又多,但是志願軍居高臨下,而且不怕死、聰明地運用戰術,所以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

三號陣地還有一位英雄,他就是滕士生。

他和胡修道一起堅守三號陣地。而他們在三個小時的時間裡連續擊退了敵人十幾次的瘋狂進攻。 戰況激烈,別說吃飯、喝水,就是連休息片刻的時間都沒有,有點時間就要搜集物資,準備下一次戰鬥。戰爭是殘酷的,看到戰友一個又一個在身旁犧牲,胡修道忍住悲傷,把憤怒全部發洩在敵人身上。打退敵人多次進攻後,想要喘息片刻,卻接到指令去守住十號陣地,原來十號陣地的戰友們已全部犧牲了。

十號陣地非常重要,如果十號陣地失守,會危及到3號和9號陣地,然後597.9高地就陷入危險之中。接到指令的胡修道沒有片刻遲疑,抓起手雷、提著爆破筒就和隊友滕士生一起艱難行進到十號陣地。

剛到陣地,就發現敵人也來到了十號陣地,不過胡修道反應比較迅速,剛到陣地看到敵人來犯,毫不猶豫地投出一顆手雷,雖然擊退了敵人,但自己也被震暈了,原來和敵人距離太近了。

戰友滕士生不斷呼喊著胡修道的名字,眼冒金星的他醒過來,沒有檢查自己受沒受傷,而是推開隊友,提醒他:趕快打敵人……

此時敵人已經衝上了陣地,胡修道顧不上身體的疼痛,眼疾手快地把爆破筒扔向敵群,敵人被炸得鬼哭狼嚎,敗退下去。胡修道又一次保住了十號陣地。不過隊友滕士生卻身負重傷,只能被緊急送下了陣地救治。

敵人越來越兇殘,進攻越來越密集。還好指揮員指揮得當,派排長郭三旦前來支援。但非常不幸,他剛進入陣地就被炮彈擊傷,最終失血過多壯烈犧牲。

此時陣地上只剩下胡修道一個人了。

面對敵人的瘋狂反撲,憤怒的胡修道把手雷扔向敵人,子彈射向敵人。就這樣,敵軍的進攻一直沒有得逞。就此時新命令又來了,連長命令他迅速回到三號陣地。原來三號陣地更危險,那裡飛機和大炮的轟炸更加猛烈。而且炮火停下的時候,敵人還會用坦克進行衝鋒。所以他必須火速過去支援。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胡修道早已把生死置身事外,不斷地向敵人扔手榴彈……一次一次擊退瘋狂進攻的敵人。而敵人面對胡修道這樣的軍人,早已經被嚇破了膽。

敵人的進攻一波又一波,胡修道根本沒有喘息的時機,有點時間,他也要趕緊搜集陣地上的彈藥,為下一次的戰鬥做好準備。就這樣,他孤身一人反擊著敵人的進攻,敵人被打退了,他還要冒著敵人的炮火搜集物資。

而且他還要不斷地在三號和十號陣地之間來回穿梭。

戰況越來越激烈,而打了一天的胡修道早已經忘記了飢餓、口渴和疲憊,勇敢地跳出戰壕,大聲呼喊著:敵人又打上來了,為戰友們報仇,為祖國人民爭光,衝啊!正所謂邪不壓正。

志願軍戰士源源不斷地趕來支援,最終我們擊退了敵人。而胡修道在這一天的時間裡,不但擊退了敵人41次的進攻,據統計,他個人殲敵數量更是達到了280餘人。最重要的是,自己還沒受傷。

擊退敵人這麼多次的衝鋒,擊斃這麼多的敵人,自己竟然沒受傷,這算不算是戰爭史上的奇蹟呢?其實,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有無數個像胡修道這樣的英雄,也是因為有無數個胡修道這樣的英雄,才能擊敗了邪惡的美帝。

願世界再無戰爭,願世界和平。(編輯:徐江寶)

相關焦點

  • 一人守上甘嶺三個陣地,血戰數日新兵變戰神,殲敵280人自己完好
    新兵初上戰場,難免會緊張、恐懼,有人甚至會崩潰。但在志願軍中卻有這樣一位新兵,第一次上戰場就是有「肉磨子」之稱的上甘嶺。他不但克服了恐懼心理,而且還創造了奇蹟 :一人堅守三個陣地,殲敵兩個連,自己毫髮無傷,他就是胡修道,他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
  • 中國「兵王」一戰封神,上甘嶺獨守兩陣地殲敵280人
    在43天的血戰中,湧現出了許多英雄人物,用身體堵塞敵人機槍眼的黃繼光,雙腿被打斷仍堅持指揮戰鬥的孫佔元,用身體連接被打斷的通信線路的牛寶才,還有一位創造了戰爭史奇蹟的胡修道,他一人殲敵280餘人,最後全身而退,其單兵作戰能力堪稱志願軍第一,是真正的「兵王」。胡修道1931年生於四川金堂縣, 1950年10月,19歲的胡修道報名參軍,成為志願軍第12軍的一名戰士。
  • 志願軍傳奇新兵:美國大選日,1人殺敵280,給範弗裡特打臉
    1950年11月,第二次戰役,20軍58師172團3連連長楊根思,帶領3排守衛下碣隅裡1071.1高地東南小高嶺打退敵人8次衝鋒,最後抱起炸藥包跳入敵群。 1951年4月,第五次戰役,63軍187師561團1營排長劉光子,一人活捉英軍29旅格羅斯特團63個俘虜。以至於史達林都納悶:怎麼一次抓到這麼多英國兵?
  • 志願軍班長手把手教新兵打美軍,新兵幾天殲敵140人,立特等功
    慘烈的上甘嶺戰役,志願軍補充了不少新兵,這些新兵有些是第一次上戰場、第一次面對敵人。但戰場就是訓練場,不少新兵只短短幾天就成長起來。如一人殲敵280人的胡修道,一人狙殺214人的張桃芳,都是第一次上陣。今天要說的這位英雄叫林炳遠,上甘嶺戰役時,他也是第一次面對敵人。
  • 老兵回憶上甘嶺戰役:範弗裡特彈藥狂轟濫炸,志願軍怎麼堅守陣地
    眾所周知在抗美援朝戰役中,上甘嶺戰役非常慘烈,雙方的炮火密集度堪稱世界之最,戰後美國新聞界評說上甘嶺戰役是韓戰中的凡爾登,可見戰爭的慘烈程度,上甘嶺戰役為什麼慘烈,其主要原因是陣地反覆爭奪,在43天的交鋒裡,敵我陣地反覆易手達到59次,我志願軍共計擊退美軍900多次衝鋒。
  • 上甘嶺戰役都有哪些英雄事跡,幸福安寧來之不易,讓我們緬懷先烈
    美軍把戰線的突破口選在了上甘嶺地區,五聖山是上甘嶺地區的最高點,也是北部地區中線的門戶,一旦失守,防線將後撤兩百公裡。戰前美軍計劃用6天200人的傷亡代價拿下上甘嶺。事實證明,這只是美軍的一廂情願罷了,這是一場敵攻我防的戰役,上甘嶺地區地形狹窄,無法進行大規模的行動,如果五聖山失守,美國的機械化部隊將進入平康平原。
  • 血戰43天,上甘嶺戰役打出國威軍威!
    戰役過程中志願軍第15軍第134團3營8連在連長李保成、指導員王士根的率領下,堅守上甘嶺597.9高地1號坑道。 儘管斷水斷糧14天,8連官兵仍始終堅守陣地,以傷亡254人的代價,殲敵1760餘人。戰至最後,全連僅存6人。
  • 請回答1952:美國人真正認識中國人,為什麼是從上甘嶺開始?|百年百篇
    彼時的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對15軍在朝鮮戰場第五次戰役中的表現印象頗深。他明確指示:「五聖山是朝鮮的中線門戶,五聖山失守,後退500米就無險可守。誰丟了五聖山,誰要對朝鮮的歷史負責!」 從他的話語中,不難聽出「五聖山」的重要性。五聖山和上甘嶺有什麼關係?
  • 申繼根:兩戰青石山——我和我的連隊堅守上甘嶺陣地紀實
    1953年1月上旬,214團9連在軍師編成內,風雪400裡,奔赴上甘嶺,接替15軍的防禦任務。214團9連的防禦陣地,就是上甘嶺597.9高地2號陣地。597.9主峰2號陣地,是上甘嶺戰役中我與美軍爭奪最激烈的兩個高地之一。敵我緩衝區較小,遠者三、四百米,近者幾十米。
  • 15軍理髮員給師長剃一半頭,匆匆赴上甘嶺,再也沒回來
    第二天一大早,劉瑄又給91團團長李長生打電話,讓他到曾紹山軍長處當面領受任務。 曾紹山對李長生再三叮囑,最後問有什麼困難?李長生要了1000個新兵和1000條麻袋。10月28日,劉瑄、楓亭和幾個參謀趕到五聖山135團指揮所,與李長生會合。
  • 上甘嶺戰役一等功臣張家邦:200人堅守陣地 最終僅4人走下來
    對抗美援朝老戰士、老黨員張家邦來說,這首歌唱出了他的芳華歲月,也承載著無數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犧牲戰友的身影。  「200多人頂上去,剩4個人走下來。」說起抗美援朝,張家邦的記憶繞不開他親歷的上甘嶺戰役:敵人的炮彈不分晝夜地「傾瀉」在陣地上,戰火硝煙瀰漫,「我們最長9天不敢睡覺,誰都不知道眼睛閉上後,還能不能睜開……」  10月12日,在成都市金堂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在金堂十裡大道一小區內,找到今年已87歲的張家邦。
  • 上甘嶺戰役,真實的「絞肉機」
    由於志願軍對敵主攻方向判斷失誤,在長達8個小時的時間裡,前沿部隊未能得到有力的炮火支援,一天傷亡550餘人。 通往一線陣地的電話線全部中斷,45師師長崔建功只能眼巴巴地看著敵人爬上前沿陣地,任由戰士們各自為戰。
  • 「只吹衝鋒號,不打退堂鼓」——上甘嶺精神在上甘嶺特功八連永續傳承
    在1952年10月的上甘嶺戰役中,八連官兵以超乎生命極限的韌勁持續鏖戰43天,堅守坑道作戰14晝夜,殲敵1700餘名,最終將布滿381個彈孔的戰旗插上了上甘嶺主峰,被志願軍總部記集體特等功。68年過去了,在戰火中淬鍊鑄就的上甘嶺精神早已融入官兵血脈。
  • 上甘嶺戰役主將,從不看電影《上甘嶺》:部隊傷亡太大,我不忍看
    14日凌晨,上甘嶺戰役正式打響,美軍以320門大口徑火炮、47輛坦克、50餘架飛機,對我志願軍十五軍進行猛烈炮轟 這是在二戰中都未出現過的高強火力密度,十五軍四十五師師長崔建功,率領志願軍戰士,與數倍於自己的敵人進行抗擊,陣地幾經失而復得,戰至16日,十五軍軍長秦基偉,決定以四十五師為主攻,師長崔建功,由此成為了上甘嶺戰役的主將。
  • 血戰上甘嶺,軍長秦基偉下死命令:陣地不能丟,婆娘娃娃一起上
    而我軍在當日傷亡慘重,表面陣地全部失守,不得不退入坑道以暫避鋒芒。 坑道在後世研究中,被認為是志願軍取得上甘嶺戰役勝利的重要原因。簡單來講,坑道就是地下和反斜面防禦工事,有洞口與表面陣地相聯繫。 當「聯合國軍」進行火炮遠程打擊的時候,志願軍進入坑道中躲避。當「聯合國軍」士兵發起衝鋒時,志願軍就從坑道中出來,佔據制高點進行阻擊。
  • 新影像丨43天打出國威軍威 美軍寸土未得——《鏖戰上甘嶺》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時30分,由範佛裡特指揮的美軍,以320門大口徑火炮、47輛坦克、50餘架飛機對第15軍30公裡防禦正面開始火力攻勢,對上甘嶺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展開轟擊。在美軍空前密集和猛烈的炮火之下,我方陣地山頭被削低兩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