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成都7月11日訊(記者 胡旭陽)7月10日,中國共產黨四川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在成都舉行。本次全會對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進行了系統謀劃和全面部署,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動國家戰略在四川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全會指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必須聚焦「一極兩中心兩地」的目標定位。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是統攬性目標,要強化承接國家重大生產力布局功能,做大經濟總量、提高發展質量、提升全局分量,不斷增強要素集聚力、產業支撐力、創新驅動力、開放引領力和民生保障力,在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中更好發揮支撐帶動作用。
四川各地各部門將如何落實全會精神,凝心聚力唱響唱好雙城記大合唱,建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來聽與會代表們談一談。
綿陽市委書記劉超: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科技城
「這次全會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與一幹多支發展戰略進行了有機銜接,系統推進。」在綿陽市委書記劉超看來,此次全會幹貨滿滿,含金量高,「既明確了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總體思路、基本要求、重點任務,也為我們深度參與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了重要的遵循。」
作為中國唯一的科技城,綿陽市是四川省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排頭兵,也是成渝地區的第三大經濟體,近三年,綿陽市經濟增速在全省排名前三。「因此,在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綿陽基礎堅實,大有可為。」
劉超說,為打造成渝綿創新金三角,綿陽將按照省委要求,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努力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展現新擔當,具體從五個方面下功夫。
綿陽將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堅持把產業作為經濟發展的核心,優先發展先進位造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大力培育優勢產業。推動協同創新,突出抓好新一輪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深入實施科技城加快發展的六大工程和軍民融合發展五大行動,與成都、重慶共建中國西部科技城,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科技城和國家重要國防科研生產基地。
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堅持內聯外暢一體推進鐵路,航空,公路,水路建設,積極爭取蘭渝高鐵、重慶經遂寧至綿陽段、綿陽機場遷建,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納入相關規劃。打造西部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構建半小時到成都,一小時到重慶交通圈。同時,深化開放合作,建好科博會,綜保區,跨境電商綜合實驗區三大開放平臺,推動中國綿陽科技城納入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區範圍,建設以技術貿易為特色的自由貿易新片區,深化與周邊城市的故事合作,全面提升開放合作水平。
廣安市委書記李建勤:省委「作戰圖」變成廣安「施工圖」 著力打造川渝合作示範區
廣安市委書記李建勤談到,廣安將認真貫徹落實好全會精神,發揮緊鄰重慶的區位優勢,按照省委對廣安明確的「深化川渝合作示範區建設,探索跨省域一體化發展」目標定位,推動與重慶毗鄰地區的合作,著力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示範城市。
在李建勤看來,廣安就是要按照省委的目標定位,發揮緊鄰重慶的區位優勢。
首先,強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廣安是全省既無高鐵又無機場的四個地市州之一,要致富先修路,必須補齊交通基礎設施短板。接下來,廣安將打響交通硬仗,把兩條高鐵、一個機場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重中之重來推進。強力推進高鐵項目,積極匯報爭取西渝高鐵早日開工,爭取從遂寧到廣安到忠縣到黔江的高鐵納入國家鐵路建設規劃;抓好廣安機場建設,爭取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
其次,把產業做大做強。重慶有裝備製造和汽車兩大產業優勢,廣安有緊鄰重慶的川渝合作高灘園區。廣安將發揮土地、勞動力資源等方面的優勢,主動接受重慶產業輻射和轉移,吸引裝備製造、汽車配件等企業落戶廣安。目前,園區已入駐企業50餘戶。
在社會事業方面,廣安將充分用好重慶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優勢資源,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
李建勤表示,省委全會描繪了四川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作戰圖」。會後,廣安將把省委「作戰圖」變成廣安「施工圖」,把省委各項部署抓緊抓實抓落地。
省交通運輸廳廳長羅佳明:全力推進川渝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打造中西部交通高質量發展先行示範區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廳長羅佳明在參加分組討論的時候談到,今年以來,省交通運輸廳加強了與重慶市交通局深入對接溝通,籤署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以及普通公路、內河水運、智慧交通、執法管理、運輸服務和萬達開交通融合發展等6個合作備忘錄,達成交通運輸「1+6」合作框架。
下一步,四川將依託「1+6」合作協議,協同重慶交通部門,著力以大通道促進大開放,以大路網帶動大產業,以大樞紐支撐大都市,全力推進川渝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打造中西部交通高質量發展先行示範區。
首先將協同搞好綜合交通發展頂層設計。會同重慶市交通局高質量編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2021—2050年)》,優化區域基礎路網布局,推動區域交通高質量發展。發揮川渝「鐵、公、水、空」多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協同發展的交通規劃布局,構建「一主四輔多點」的綜合交通樞紐體系,鼓勵發展多式聯運,推動大宗貨物「公轉鐵」「公轉水」,優化運輸結構,促進物流降本增效。
其次是協同加快實施一批重點項目。以構建川渝高速公路通道群為重點,今年建成成資渝、廣安繞城渝廣支線等省際通道,開工建設南充至潼南、內江至大足、開江至梁平等一批項目,加快成渝、遂渝八車道高速擴容項目前期工作,完善川渝通道網絡;實施川渝幹線路網縫合工程,消除毗鄰地區瓶頸路段,努力實現毗鄰地區公路行政等級和技術等級的統一。到2022年,川渝間高速公路通道達16個,毗鄰地區二級及以上普通國道達到9條、三級及以上普通省道達到11條。推動川渝港口深度合作,共同打造長江上遊航運中心。
同時,還將協同推進交通發展政策創新。推動兩地之間交通項目建設標準、建設時序協調統一、步調一致、形成共識,儘量防止出現一邊修好了等另一邊的現象。加強規劃統籌、政策協同,打通川渝兩地聯網售票系統平臺數據,開行跨省城際公交,實現聯程運輸「一票制」、公交地鐵「一卡通」。
此外,將協同構建交通融合發展機制。貫徹「一家親」「一盤棋」理念,在川渝黨政聯席會議框架下,健全多層級、全方位的交通合作機制,加強省級層面定期交流合作。支持萬達開、遂潼等川渝毗鄰地區在區域規劃編制、項目協同建設、運輸服務整合、執法協同聯動等方面先行先試,率先實現共謀共商、共建共享。
國機重裝董事長韓曉軍:在世界重大裝備製造基地建設中積極發揮引領作用
國機重裝黨委書記、董事長韓曉軍接受四川新聞網記者採訪時談到,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切實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的重要戰略部署,對推動完善基礎設施新布局、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形成西部開發新格局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韓曉軍告訴四川新聞網記者,國機重裝將堅決落實並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接下來,企業的很多工作也將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為地方經濟做出貢獻。」
韓曉軍介紹,作為在川央企,國機重裝將帶頭貫徹落實省委關於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決定,抓住重大機遇,積極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我們將充分依託國機集團及國機重裝在技術、產品、市場、資金等方面資源優勢,在世界級重大裝備製造基地建設中積極發揮引領作用,在培育發展現代服務業中努力實現新作為,通過實際行動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國機重裝將圍繞國家產業政策,立足高端裝備研發與極限制造優勢,爭取與地方共建國家級重大裝備創新中心;結合「新基建」引領,緊盯綠色化、智能化方向,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升級;加快新興領域產品研發和產業化應用,積極參與地方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新能源產業發展,加快飛輪儲能裝備、油氣汙染處理裝備、加氫站儲氫設備、垃圾熔融裂解裝備等新產品推廣應用;主動加強與川渝地區企業的合作,共同助力地方經濟發展。
民航西南管理局黨委副書記杜偉:川渝地區通用航空發展大有可為
民航西南管理局黨委副書記杜偉在分組討論中表示,我國的民航運輸業發展很快,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的民航運輸體,但是通用航空方面還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四川、重慶相向發展,四川和重慶可以通過來加強運輸通用航空體系,建設樞紐機場、支線機場、通用機場,建設成世界級機場群,打造西部航空物流樞紐。
2019年,四川低空空域開放後,四川地區通用航空取得了發展,杜偉認為,可以通過政策手段等,給川渝通用航空進一步創造發展空間,「川渝地區通用航空發展大有可為。」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