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的新片《信條》即將於9月4日上映,不知道這次又能給影迷帶來什麼驚喜。
他之前執導的《敦刻爾克》、《盜夢空間》、《致命魔術》、《黑暗騎士》等電影,幾乎每一部都很出色,一般的導演要是能拍出一部類似的電影就能聲名大振。
而諾蘭廣受歡迎的當屬那部科幻片------《星際穿越》。
《星際穿越》在8月2號於中國內地重映後,票房也很不錯,曾一度將新片《1917》甩在身後。
雖然《星際穿越》是2014年首映的,但是現在看來,影片的精彩仍然無與倫比,裡邊的畫面展現仍然具有極強的前瞻意義,讓人沉思良久。
01 特效場景恢宏又有真實感
作為電影史上也能排名前列的科幻電影,《星際穿越》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當中的一些特效場景。
這些場景氣勢恢宏,極富有想像力,又給人感覺比較真實。
像「黑洞」、「蟲洞」、「五維空間」、「引力變異」等物理學名詞,影片都給予了很好的展示。觀眾可能不能理解太深,但卻能感受得到。
像影片中小黑羅米裡向庫珀說明「蟲洞」時,就用了一張紙和一支筆,非常形象地讓庫珀和觀眾明白了大概的道理。
《星際穿越》硬核的物理和數學知識隨處可見。教授老布蘭德要解的方程式,就是要想法把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量子場論統一。
當然,影片並不晦澀難懂。
為了影片的效果,諾蘭還專門請來了理論物理學家基普·索恩來提供科學方面的理論基礎。基普·索恩於2017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特效公司正是按照索恩的公式,編寫了新的特效軟體和算法,從而在保證場景精彩的同時,也很有真實感。
最終影片呈現的特效,視覺效果極有衝擊力,也很有想像力,讓人嘆為觀止。
更難得的是,《星際穿越》雖然是科幻片,但是整部電影都沒有使用綠幕拍攝,在片場拍攝黑洞時,劇組專門搭建了投影幕牆和1:1的飛船模型。
諾蘭對膠片拍攝也很執著。他認為「如果都用數碼攝影而沒有別的選擇,簡直是種恥辱」。
果然天才都是偏執狂。
02 愛可以穿越時空的維度
《星際穿越》作為一部讓眾多科幻迷津津樂道的電影,除了精彩的科幻元素之外,在情感方面的表現也很深刻。
前飛行員庫珀和嶽父、兒子湯姆、女兒墨菲一家四口,本來生活得安定幸福,雖然要遭受沙塵暴和糧食短缺的困擾。
受到書房「幽靈」的指引,庫珀和女兒被指引著來到了國家航天局。
雖然要離開家人很痛苦,但是為了拯救家人,也為了地球的未來,庫珀還是艱難地選擇了重新飛行。
庫珀在開車去航天局的路上,下意識地把毯子掀了一下,但是這一次女兒沒在下邊。對應著上一次的女兒突然現身,這真是讓人傷感。
庫珀他們在外星球只過了1個小時,而地球上就已經過了7年。
他在看到兒子和女兒給他發的視頻時,發現兒子已經交了女朋友,然後又結婚生子,而第一個孩子又不幸去世了。而庫珀的嶽父也已去世。
影片中的庫珀淚流滿面,他錯過了太多原本可以擁有的平淡幸福。這一幕也讓不少觀眾難抑熱淚。
飾演庫珀的馬修·麥康納雖然相貌普通,也不是畢業於電影院校,但演技真的很出色。
庫珀和女兒墨菲的感情明顯要更好一些,但是他的兒子湯姆也不能忽視。湯姆一直記著爸爸的話,要好好的看守著這個家。
他也真的做到了,雖然他和家人一直遭受著沙塵暴對身體的損害,包括他的第一個孩子也因此去世,他仍然堅持守在這裡,因為他相信爸爸會回來救他們的。
並且他把墨菲原來住的房間保持的非常好,也不讓第二個孩子亂動。最終,成年的墨菲還是在房間的手錶裡,收到了父親傳來的關鍵訊息。
而正是對家人的愛和牽絆,才指引著庫珀來到五維空間,也最終拯救了地球上的人和他自己。
不僅是引力能穿越時空的維度,愛也能不受時空的限制。
時間在流逝,空間在變幻,唯有愛意永存。
03 太空中的孤獨如影隨形
在太空中,孤獨是一個繞不過的詞語。特別是對於單獨執行任務的太空人來說,孤獨的感覺如影隨形,始終沒法擺脫。
而在太空中除了要遭受一些未知的風險之外,人性有時候也是一個不小的陷阱。
馬特·達蒙飾演的曼恩是第一批12個出發的太空人當中最出色的一個。可誰都沒想到,曼恩卻為了自己一人的生存而欺騙了所有人。
從其他人的角度來看,這種行為無疑是可恥的,是應該極力批判的。
不過從曼恩個人角度來看,他這種行為也能夠理解。當初他休眠時,連醒來的時間都沒有設置,聽起來也有幾分心酸。
一個人孤獨地在太空中,尋找到了一個不適合生存的星球。如果他不發出適宜生存的信號,就不會有人過來,那他從此就會長眠不醒。
第一次的飛行計劃還是存在一些漏洞。
包括羅米裡,在庫珀和布蘭德出發後,也是非常的孤獨。等男女主角回來之後,發現羅米裡已經變成了一個小老頭。不過還好,他因為沒有什麼可以打發的,就研究了黑洞,還小有所成,這個最後也幫助到了庫珀他們。
諾蘭拍的影片就是這樣結構完整,邏輯嚴密,沒有一點多餘的地方。
還有結尾的布蘭德,在第3個星球上那孤單的身影,真是讓人感觸頗深。
當然,影片的結尾還是圓滿的。庫珀最終還是和自己心愛的女兒見面了,雖然見面時女兒顯得比他還要年老。
莫非不願意自己在父親面前先去世,就讓父親去尋找布蘭德。庫珀和布蘭德還是有感情的,這樣布蘭德也不會太孤獨了。
果然最懂父親的還是女兒。
相信《信條》不會讓觀眾失望。
這樣國內的電影市場,隨著《八佰》和《信條》等重量級影片的連續上映,真的是要重新好起來了。
(圖片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