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硬」科幻,為何《星際穿越》「賣」不過《流浪地球》

2020-08-05 週遊世界電影

說到「硬」科幻電影,在2019年《流浪地球》上映後,中國影迷終於可以挺起腰杆了,而這部影片也憑藉46.68億元人民幣的票房,成為了國內電影史上的票房季軍。這部承載在中國幾代電影人的大片,是一部貨真價實的科幻電影。影片根據劉慈欣的同名科幻小說改編,由郭帆執導。影片總投資超過3億人民幣,影片最具開創性的成就,是它開啟了國產電影和好萊塢影片在題材上「硬」碰「硬」的時代。

同樣是「硬」科幻,為何《星際穿越》「賣」不過《流浪地球》

在《流浪地球》之前,許多國產大片,在題材上和好萊塢電影採取迂迴戰術。為了凸顯國產文化特色,同時避開與好萊塢的直接競爭,國產大片普遍以傳統文化為特色,以武俠、功夫、奇情為賣點。諸如硬核科幻這些好萊塢擅長的領域,國產電影絕少嘗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電影技術上的不成熟,一方面是對這種題材類型影片的不擅長。

雖然《流浪地球》在國內電影史上取得了開拓性的成功,但是如果把《流浪地球》和頂級的「硬核」科幻放在一起時,究竟還有多少差距呢?這一點,我們可以拿《流浪地球》和近日重映的,好萊塢頂級科幻電影《星際穿越》做一下對比。《星際穿越》由好萊塢大師級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並且有諾貝物理學獎獲得者基普·索恩作為影片的科學顧問。有趣的是,基於諾蘭一貫的藝術堅持,影片並沒有採取當時在電影行業中已經成熟運用的3D技術。這部影片很可能成為最後一部使用70mm膠片拍攝的IMAX商業電影。

同樣是「硬」科幻,為何《星際穿越》「賣」不過《流浪地球》

同樣是硬核科幻電影,在《星際穿越》上映5年後,《流浪地球》熱映,這部影片是去年國內院線市場的黑馬,在幾乎沒有大牌明星的加持下,在賀歲檔脫穎而出。雖然看似在賀歲檔觀看一部科幻電影有些不太應景,但是考慮到這部影片在中國電影史上的劃時代意義,它所取得的票房成績,就順理成章了。

在影片投資上,雖然《流浪地球》採取了3D技術,但是因為這部影片大量使用了電腦特效,所以《流浪地球》的投資,僅有《星際穿越》的七分之一左右。所以在影像上,雖然《流浪地球》的視覺效果也很震撼,但是總缺少《星際穿越》的影像質感,特別是在體現一些大型的太空飛行的場景時,《星際穿越》顯然兼具了影像的史詩般的震撼和足以應對歲月侵蝕的質感。

同樣是「硬」科幻,為何《星際穿越》「賣」不過《流浪地球》

科幻電影的對比,一定要談到影片對於人類未來科技的憧憬。所謂的科幻電影,在一定程度上,是藝術作者,根據對現有科學技術的了解,通過藝術手段加以演算和包裝後,對未來科學發展的一個預測。從這個層面上而言,《流浪地球》中的科幻成分,顯然相對於《星際穿越》而言,要顯得有些小兒科。

在《流浪地球》中,更多的展現的是未來社會中,機械設備的升級,並通過對力學的認識,在能源系統上加以藝術方向的演化。在這點上,雖然從觀眾們現在的認識來看《流浪地球》看似表現的更接近於現實,但是在科學的進步上,則明顯缺少前瞻性和探索性。

同樣是「硬」科幻,為何《星際穿越》「賣」不過《流浪地球》

正如《星際穿越》中的男主角所言,人類是探索者和開拓者,而不是守護者。在這點上《星際穿越》的前瞻性則更接近於當今科學研究的最前沿,影片中呈現了諸如「蟲洞」、「黑洞」等最前沿的科學發現。所以《星際穿越》的藝術創作,更貼近於科學本身,而《流浪地球》的科幻題材,則更多地被加以了藝術化的想像。

而且在影片的創作過程中,兩者的創作基礎,也說明了國內電影行業和好萊塢之間的差距。首先我們說《流浪地球》,這部影片的創作是基於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也就是說這部影片在上映之前,它已經有了一定的觀眾基礎,至少《流浪地球》在劉慈欣的小說迷和科幻迷中,還是有一定的知名度的。而這個已經有一定知名度的故事,在搬上大銀幕時,難免會受到一定的限制。諸如影片中所表現的科學現象,這些現象完全來自於小說中的解讀。

同樣是「硬」科幻,為何《星際穿越》「賣」不過《流浪地球》

所以《流浪地球》這部影片的劇本,是以一部成功的科幻小說為基礎的,而《星際穿越》的創作呢?這部影片則是由諾蘭兄弟創作的劇本,並且在創作劇本的過程中,他們還請來了物理學家基普·索恩。所以在影片創作的全過程中,諾蘭一直在用自己心中的人類故事,和科學知識碰撞。並以此通過黑洞、五維空間、蟲洞等影像,向銀幕前的觀眾,展現出一個恢弘的人類在科技進程上的開拓史。

所以影片《流浪地球》更多的是在藝術故事中加入科幻,而《星際穿越》是將科幻和藝術創作雜糅在一起,讓兩個主要元素相得益彰,並和人類的發展史相呼應,這個目標,同樣也是諾蘭創作影片《星際穿越》時的藝術抱負。顯然諾蘭成功了,雖然《星際穿越》的票房並不高。

同樣是「硬」科幻,為何《星際穿越》「賣」不過《流浪地球》

說到票房,我們會發現《星際穿越》的票房並不是很高,僅為7億美元左右,這個成績和《流浪地球》的全球票房不相上下。在這點上,《星際穿越》和同為科幻題材的《星球大戰》系列有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全在這部影片的一個「硬」字上,影片因為太過於訴求真實的科學知識,使得影片雖然經過了許多細緻的藝術化加工,依然很難讓觀眾們可以很快的進入到這個晦澀的科學故事當中。

在這點上,《星際穿越》和《星球大戰》的訴求完全不同,《星球大戰》是純粹的娛樂電影,在影片中很少是對真正科學知識的解讀。在這點上《星際穿越》顯然要硬核的多,這部影片中的每一個場景,甚至是光束的方向,以及影像中被扭曲拉伸的影像,都是有其科學演算的。特別是影片中第一次呈現出的「黑洞」和幾年後人類拍攝到的第一張黑洞照片,出奇的相似。

同樣是「硬」科幻,為何《星際穿越》「賣」不過《流浪地球》

在這點上《流浪地球》的表現則是介於《星際穿越》和《星球大戰》之間。如果非要找一個參照物,《流浪地球》的故事風格,更像是《後天》和《2012》這一類的世界末日題材的災難片,只是在影片中,加入了「地球流浪」的橋段,以及最後地球被拯救時的天體運動的知識。

所以在科學知識這塊,顯然《流浪地球》沒有《星際穿越》夠「硬」。但是也正因為如此,《流浪地球》的票房卻表現得異常火爆。雖然《流浪地球》和《星際穿越》的全球票房接近,但是《流浪地球》主要是國內市場,而《星際穿越》則面向全球市場。

如果單純的從國內的院線市場而言,《星際穿越》的票房僅有7.77億,而《流浪地球》的的票房則高達46.55億。究其原因,依然是《流浪地球》的故事更接地氣,更容易看懂。本土原著作者,本土創作團隊,本土的面孔,以及更加本土化的故事題材,讓銀幕前的觀眾很容易進入到故事當中。

同樣是「硬」科幻,為何《星際穿越》「賣」不過《流浪地球》

相反《星際穿越》的影像雖然足夠震撼,科幻知識也絕對硬核,但是相對於普通觀眾而言,看懂才是關鍵。雖然諾蘭已經想盡辦法讓觀眾更容易看懂影片的內容,但是一些晦澀的科學知識,特別是影片臨近結尾時用影像營造的「五維空間」,簡直讓一些科幻迷都有些摸不著頭腦。

不過縱觀整部影片的故事部分,《星際穿越》和《流浪地球》卻出奇的相似,他們所描述的,都是人類對科學的探索,與蒼穹環宇之間的抗爭。但是影片的結尾處,顯然諾蘭執導的影片《星際穿越》的立意更加的意味深長,將科學的探索和人類情感以及蒼穹環宇融為一體,並演化成永恆雋永的影像。

所以無論在科技還是藝術上,《星際穿越》都有走的更遠,雖然《流浪地球》也是一部優秀的科幻電影,但是和《星際穿越》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不那麼「硬」的硬科幻電影
    《流浪地球》與《星際穿越》差一個《阿凡達》的距離
  • 《星際穿越》劇情這麼爛!《流浪地球》還好意思「借鑑」?
    在《流浪地球》剛上映不久,很多人就找小青蛙聊,其中不乏提到《星際穿越》的,各種說跟《星際穿越》還差得太遠了基普·索恩也是科幻電影星際穿越的科學顧問。當然《星際穿越》是2014年上映的,基普·索恩是2017年獲得的物理學獎。不過憑這個也可以看得出來,基普·索恩具有非常過硬的物理學科學知識。
  • 從星際穿越到流浪地球,一部成功的科幻電影需要哪些元素?
    01 星際穿越——人類種族的"Plan B"電影《星際穿越》《星際穿越》是一部兼具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科幻電影,故事的背景是很多年後,地球上的植物都得了"黑死病",隨著自然環境的惡化,人類面臨著物種滅絕的威脅,這時候科學家開啟了人類種族的"Plan B"計劃,一個探險小組準備穿越活動附近的蟲洞,找到一顆適合人類移民的星球。
  • 《流浪地球》,硬
    其中,科幻片《流浪地球》憑藉多平臺高分成為賀歲檔一匹不容小覷的黑馬,很多人就此拍桌:「中國科幻電影元年開啟了。」難道中國之前就沒有一部科幻片嗎?別說,《黑貓警長》《霹靂貝貝》以及《快樂星球》還真有科幻元素,但能夠配得上「硬科幻」稱號的還是少之又少。
  • 《流浪地球》:國產科幻電影的新紀元
    許多影評人和觀眾將《流浪地球》的上映稱作是中國科幻片元年的開啟,同時也將《流浪地球》稱為硬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改編自中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同名小說,講述了2075年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必須通過「流浪地球」計劃逃離太陽系另尋家園的故事。所謂「硬科幻」是指運用物理學、化學、天文學等硬科學為基礎,通過嚴格且專業的計算和推演,描寫新技術和宇宙探索為人類命運與未來帶來改變的科幻作品。
  • 《流浪地球》是中國硬科幻電影的第一座裡程碑
    很難說這部電影是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畢竟,中國製作的軟科幻電影很多,但這是中國硬科幻電影的第一個裡程碑,也是中國硬科幻電影的元年,誰也不能否認。它的產業化程度在中國絕對是史無前例的,可以載入中國電電影史電影!事實上,中國觀眾對這種硬科幻並不陌生,但在中國拍攝這種硬科幻作品卻沒有產業基礎。也可能是因為中國人沒有這樣的文化自信,找不到中國獨特的文化語境,也不相信中國人能夠拯救地球和世界。
  • 流浪地球vs星際穿越!知乎大媽真是無所不知,評論太真實?
    《流浪地球》上映後知乎上一群自稱是「科幻迷」的小夥伴們也開始了激烈探討。說實話,作為不是科幻迷,沒有物理學硬知識的人來說,第一觀感就是:不明覺厲!不得不說的是,提起《流浪地球》,很多人就跟《星際穿越》聯繫起來。
  • 《流浪地球》——中國首部現象級硬科幻電影誕生!
    毫無疑問,區別於過往的中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是一部基於「硬科技」的「硬科幻」電影,而且與美國科幻電影奉行的個人英雄主義不同,是一部極具中國風格的作品。 很多人會覺得影片中為地球裝上發動機的想法太過於科幻,離現實太遠。
  • 電影推薦丨除了《流浪地球》,這8部星際科幻電影同樣不可錯過!
    這個春節除了吃喝玩樂,是不是也被《流浪地球》(The Wandering Earth)刷屏(flood the screen)了?作為中國首部科幻大片,《流浪地球》成為了2019春節檔的王炸,實現票房口碑雙豐收!那麼《流浪地球》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小天來給大家劇透一下(並沒有)。
  • 從這5個角度比較《流浪地球》和《星際穿越》,哪部更經典?
    而原本也在重映片單的《流浪地球》卻不見蹤影,讓不少想看兩雄對碰的觀眾有點失望。《流浪地球》去年上映以來,很多觀眾就拿它跟《星際穿越》比:同樣是硬科幻題材,同樣關於人類尋找新家園的故事,同樣有感人的父愛,甚至主角一家同樣有個爺爺的角色。有人認為《流浪地球》的品質比《星際穿越》好,更重要的是它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之門,將為世界電影工業的前進提供一份動力。
  • 以《流浪地球》、《星際穿越》為例——管窺末世下東西方文化差異
    在中國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中,人們選擇帶著地球在太空流浪;而在美國拍攝的《星際穿越》中,人們選擇逃離地球,在茫茫宇宙裡尋找新的家園。為此世界各國團結在一起,建立了聯合政府,並展開了「流浪地球」計劃,這計劃頗為大膽。人們在地球上建造上萬座行星發動機,將地球推入土星軌道,藉助土星的引力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飛向4.2光年外的新恆星,進行為期2500年的星際流浪,繼而尋找到新的棲息地。
  • 國內院線重映的《星際穿越》,為何被稱之為裡程碑硬科幻神作?
    正在國內院線重映的好萊塢裡程碑式硬科幻電影《星際穿越》,因諾蘭大神的威名和《盜夢空間》的重映帶來的熱度而備受期待。拋開劇情和人物塑造等基本元素,單說《星際穿越》在電影史中的價值,一個最需要提及的內容就是,它將一系列嚴謹、晦澀甚至難以捉摸的前沿科學理論
  • 北京展映丨《流浪地球》:硬科幻的「軟」勝利
    - 本土硬科幻 -  《流浪地球》公映後的口碑、票房一路走高,各方讚美之詞層出不窮——「中國首部硬科幻電影」「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等等,好像都離不開它對內地科幻電影的意義。  為了實現《流浪地球》的硬科幻屬性,電影從內在和外在兩個方面做到了自己的極致:故事的「硬」和製作水平的「硬」。  毫無疑問《流浪地球》的原著小說,算得上是硬科幻作品,但當改編成電影,它仍需要「落地」改良成一部適合電影呈現的故事劇本。導演郭帆同編劇們為此著實下了一番苦功。
  • 2014年老片居然打敗《1917》,《三體》電影該對標《星際穿越》嗎?
    近日,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對科幻電影創作生產、發行放映、特效技術、人才培養等加強扶持引導的10條政策措施,被稱為「科幻十條」。發展中國的科幻電影,我們的目標是打造下一個《星際穿越》嗎?《星際穿越》是科幻電影巔峰嗎?
  • 2014年老片居然打敗《1917》,《三體》電影該對標《星際穿越》嗎?
    近日,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對科幻電影創作生產、發行放映、特效技術、人才培養等加強扶持引導的10條政策措施,被稱為「科幻十條」。發展中國的科幻電影,我們的目標是打造下一個《星際穿越》嗎?  《星際穿越》是科幻電影巔峰嗎?
  • 中國科幻能拍出下一部《星際穿越》嗎
    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星際穿越》做到了。近日,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對科幻電影創作生產、發行放映、特效技術、人才培養等加強扶持引導的十條政策措施,被稱為「科幻十條」。發展中國的科幻電影,我們能否打造出類似《星際穿越》的經典?科幻電影激發創新創意《星際穿越》講述一隊探險家利用他們針對蟲洞的新發現,超越人類對於太空旅行的極限,在廣袤宇宙中星際航行的故事。
  • 除了流浪地球,還有這些優秀科幻災難片!片荒必備!
    截至目前,《流浪地球》票房已經突破40億,暫列中國影史第二,一舉超越了去年的春節檔黑馬《紅海行動》。目前,除中國內地以外的流媒體播放權,Netflix網飛買下了流浪地球的版權,並計劃將影片翻譯成28種語言,面向全球範圍播出,具體時間待定!
  • 看完《流浪地球》我不淡定了,有優點有缺點《流浪地球》深度解析
    《流浪地球》劇照喜歡科幻電影的朋友們也許記得2009 年《星際迷航》的一個鏡頭:企業號太空船從下而上穿越土衛六(泰坦)濃厚的大氣層,近距離仰望土星星環。筆者覺得《流浪地球》達到了同樣的感官高度:從經歷海嘯、冰封三百米高的上海市,到地球臨近木星時紅眼風暴「君臨天下」的畫面,都令筆者目不轉睛。
  • 北大教授猛批《流浪地球》不符合科學,為何無人喝彩?
    他出名的原因很奇怪,是因為他指責一部科幻電影不符合科學,而這部科幻電影就是目前大熱的《流浪地球》。不過北大教授可不那麼看,先是指出《流浪地球》69處不合理的地方,並再次指出36處硬傷,洋洋灑灑長篇大論,看來這教授也是同電影較上勁,花了不少功夫來研究《流浪地球》,但這些作法卻無人喝彩
  • 《流浪地球》VS 《星際穿越》/《天地大衝撞》 劇本診斷報告
    《星際穿越》則提供了有敘事意義的典型環境和人物的日常生活——一個常常夢到自己墜機的農民庫珀,這是一個有反差的人物形象,這個反差不僅塑造了人物,也進一步塑造了規定情境——即一個身處災難之中的地球(現實世界)最重要的是食物,成為農民比一切都重要。3.《星際穿越》通過紀實性採訪手法(採訪者在4:3的畫幅中),營造了更為真實的氛圍,消解科幻電影與觀眾的疏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