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流浪地球》我不淡定了,有優點有缺點《流浪地球》深度解析

2021-01-11 賽博坦騎士

作為一個電影愛好者,筆者一直被科幻題材吸引;這其中有尋找科學破綻的職業病,也有對好故事的盼望。最近中國的賀歲科幻片《流浪地球》在各地上映,筆者也到了電影院親身觀摩。《流浪地球》作為新興中國科幻電影的起點,無論好壞值得一看。

《流浪地球》劇照

電影完結後放映廳響起了掌聲;個人覺得電影有改善空間,但拍成這樣也可以接受。至少,絕對不像某網友寫的那樣,充滿血脈僨張的意識形態而缺乏內涵。

背景設定

電影改編自作家劉慈欣寫於九十年代的同名小說,由郭帆導演。劉慈欣最著名的作品為《三體》,曾經得到2015 年的雨果獎;可能是因為《三體》的成功,大眾對《流浪地球》的期望水漲船高。

故事發生在公元2070 年代左右的農曆新年。當時候科學家發現太陽正急速膨脹,在五百年內會吞沒地球。人類見此組織了統一政府,傾全球之力建造了一萬個推進器將地球推離太陽軌道,向4.2 光年外的人馬座恆星進發;航程預計耗時2500 年。電影講述地球人口減少三十億、經過十多年後航行到木星時遇到的滅頂危機。

《流浪地球》劇照

褒之:微觀細節+ 宏大特效和故事相輔相成

《流浪地球》講的是人類在星際中孤注一擲、向未知航行的經歷,格局宏大而情調悲壯;電影的大手筆特效和細節安排跟故事設定吻合。

《流浪地球》劇照

喜歡科幻電影的朋友們也許記得2009 年《星際迷航》的一個鏡頭:企業號太空船從下而上穿越土衛六(泰坦)濃厚的大氣層,近距離仰望土星星環。筆者覺得《流浪地球》達到了同樣的感官高度:從經歷海嘯、冰封三百米高的上海市,到地球臨近木星時紅眼風暴「君臨天下」的畫面,都令筆者目不轉睛。

《流浪地球》劇照

另外,電影在科學方面和細節描述也花了足本功夫。只要接受了星際流浪的設定(畢竟是科幻片),電影在科學上沒有明顯的毛病。地球航行到木星附近時差點被潮汐力撕裂,雖然計算上未必站得穩,但現象本身絕非空穴來風;領航太空站內的人造重力,由向心力而非魔幻物質提供;而故事到最後,男主角的眼淚在無重太空艙內形成圓珠飄起,更是符合了水珠形狀應該降低面積跟體積比例的物理原理。(表面張力會隨著這個比例下降,令水珠形狀更穩定。)

《流浪地球》劇照

而配合故事的全球性設定,各國角色只說自己的母語,以普通話為主、輔以俄語、法語、英文、印尼語、日語、韓語等等;角色溝通透過耳機實時翻譯。語言加上情節的安排(這裡不做劇透),強調了這並不只是中國英雄拯救世人的故事,而是地球生死存亡之際人類同心協力的掙扎。電影以中國人為主角、但人文關懷超越國家種族的視角,跟劉慈欣的原著小說相符合。

《流浪地球》劇照

貶之:單薄的人物刻畫

另一方面,《流浪地球》的人物塑造完全說不上細膩,只能靠背景設定和特效引開注意力。跟《星際穿越》比較可看出差別。《星際穿越》裡面的父女情,透過跟女兒幼時相處和傷感離別奠基,以父親投身黑洞改變時空為高潮,最後在太空站久別重逢為結尾;整個過程層層疊加並自然地煽情。

《流浪地球》劇照

而《流浪地球》中的外祖父去世後,一直忙著挑戰權威的男主角竟然悲情大爆發,仿佛跟外祖父有著深厚的感情。好吧 ——血親們在末世相依為命時多半能培養出感情,但沒有鋪墊的哭天搶地還是難以令人信服。

《流浪地球》劇照

與此同時,出場配角的數量過多,兩小時的電影無法為每個角色提供豐實的性格和背景故事。根據問答網站的網友討論,可能是因為農曆新年檔期對電影長度有嚴格限制,所以減去了不少鏡頭、無可奈何地限制了角色發展。

《流浪地球》劇照

但即使如此,由於主演們幾乎都是年輕新手,演技發揮本身就稍為尷尬,令角色人設顯得更不自然。幸好,有香港演員吳孟達和《戰狼》主演吳京支撐著場面,故事的張力才得以維持。(網友在得知吳京扮演主角後,在評論網站例如《豆瓣》爭吵不休,有人因為《戰狼》意識形態過濃而討厭他,有人則認為要支持國產電影云云。這個現象本身也值得留意。)

《流浪地球》劇照

總結:不過不失,希望再接再厲

對中國來說,「科幻」是近來再度興起的題材:從劉慈欣等人在九十年代業餘寫小說到《流浪地球》上映中間不足三十年。而從紙質媒介到電影屏幕的跳躍,也需要成熟的行業架構和述事方式才能駕馭,無法急功冒進。《流浪地球》雖然有明顯改進空間,但筆者認為這依然是一部充滿誠意的作品。

《流浪地球》劇照

希望日後有更多同樣故事宏大、特效令人讚嘆、而精神內涵跟好萊塢電影顯明不同的科幻電影走上世界銀幕。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深度解析:為什麼要帶著地球去流浪?
    流浪地球作為一部硬科幻小說,在今年春節檔被拍成電影上映可謂是口碑與票房雙豐收,但在電影的背後,不知道有多少注意到了這些細節:我們在看流浪地球時最大的疑惑便是,既然能造出像行星發動機這樣巨大推力的裝置,連地球都能推動,為什麼不把他建造成飛船,這樣不就會像現在帶著地球一樣多災多難了。
  • 深度解析《流浪地球》
    這裡是InMovie,專注於影視解析與分享。今天給大家解析一部新近國產最佳科幻電影。不得不說《上海堡壘》是一部很優秀的反面教材,而今天給大家解析的是國產最佳科幻片《流浪地球》!影片解析:在2019年的賀歲檔中,電影《流浪地球》取得了引人為傲的成績。鏡頭通過外化把一個小家文化逐漸蔓延引申到地球大家的思想內核,從而使得影片的主題晉升到國家層次的人文主義關懷,對於當今社會來說就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 《流浪地球》影評
    《流浪地球》的優點我們都能發現,但它自身存在的缺點,我們也需要知道。「流浪地球計劃」大致內容為地球靠太陽和木星的引力加速,擺脫太陽系後關閉加速器,進入漫長且緩慢的推進狀態,歷時2000年,緊接著在反向啟動加速器,為地球減速,從而切入新恆星的軌道。
  • 電影《流浪地球》高清完整版
    一文中,他曾設想過幾種地球發生環境災難或星際危機時的逃亡/擴張方案:1. 宇宙飛船方案優點:便利,成本低。缺點:飛船上的封閉生態系統無法維持太長時間,而在恆星之間來回通常都需要幾個世紀甚至幾千年之久。2. 超巨型飛船方案優點:克服了小型飛船的缺陷。
  • 「我早在網上看完高清版《流浪地球》了」
    主要還是太懶了,走兩步都對不起我吃下去的二師弟們。據說春節檔的幾部電影不錯,於是就喊上了好朋友準備去看超級火的《流浪地球》。但是朋友說,自己早就在網上看完了春節期間的所有電影了,而且還是超清的。說完就給我丟了個連結,點進去一看,還在上映的《流浪地球》、《飛馳人生》、《瘋狂的外星人》等全有,還有「高清國語中字」的字樣。
  • 《流浪地球》火到了北美
    由於該片主要在華人聚居區的少量影院放映,高女士帶著孩子開車一個多小時來到距她家最近的這家上映《流浪地球》的AMC影院。她說:「我在朋友圈看見圍繞這部影片有很多討論。所以很感興趣。我以前也讀過原著,影片改編比較大,但是總體而言,不論是想像力還是製作水平都達到了好萊塢科幻大片的水準。」許多影迷在看完《流浪地球》後,紛紛在美國亞馬遜旗下的IMDB影評網站打分和留言。
  • 流浪地球最後流浪成功了嗎
    在喜劇片佔據的春節檔能看到國產科幻元素的片子,令人欣喜,科幻迷的大愛,本片改編自劉慈欣的原著,故事很有新意,與以往逃離地球尋找其他生存的影片不同,而是帶著地球一起遠走高飛,逃離太陽系,也是末日災難片。最強賀歲檔電影《流浪地球》看之前就說,如果這部片子分數能對得起觀眾,那《三體》就有希望!嗯,看了以後我能確切的說,我現在很期待《三體》!《流浪地球》 被稱為開啟了中國科幻片的大門,2019也稱為中國科幻片的元年!網友們對它的吹捧力度可以說很強大了!不過,觀後感的確不錯特效漲價了,至少不是5毛錢了!畫面感超強,而且還挺震撼,情節波動還是能帶動人心的。
  • 《流浪地球》與《妖星哥拉斯》
    雖然人不去電影院,可這些年的電影並沒有少看,過去是在電腦上看,現在一般都看網絡電視,隨便買一張愛奇藝的會員卡,就可以隨意看各類電影,只不過可能比電影院裡晚些時日。在家裡看電影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不受時間不受環境不受距離的限制,想什麼時候看就什麼時候看,想坐著躺著歪著倚著站著或者是拿大頂看都行,沒人幹預也沒人反對。
  • 《流浪地球》活著的地球,才可以流浪
    《流浪地球》是一部改編自劉慈欣小說的硬科幻電影,網上討論電影本身的文章有很多,這裡就不再說了,今天要給大家說說的是,流浪地球這個科學設想之所以能夠成功的關鍵,那就是地球是「活」的,因為只有「活」的地球,才能流浪。恐怕很多朋友看到這個說法,都會一臉茫然,自己從小生活在地球上,怎麼就不知道,地球竟然是「活」的,地球又是怎麼樣活著的。
  • 《流浪地球》在北美到底有多火?好萊塢製片人有話說——
    由於該片主要在華人聚居區的少量影院放映,高女士帶著孩子開車一個多小時來到距她家最近的這家有《流浪地球》上映的AMC影院。▲美國AMC影院網站上的《流浪地球》海報她說:「我在朋友圈看見圍繞這部影片有很多討論,因此很感興趣。
  • 《流浪地球》,硬
    看完《流浪地球》之後,我由衷感嘆,老鐵穩了,我們終於有自己的國產硬科幻了。(以下有劇透風險,請謹慎閱讀。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將之前冰冷緊張的氣氛一掃而淨。作為本片的監製和編劇,劉慈欣看完影片,第一時間在微博中評論:「很難相信這是中國科幻大片的第一次嘗試,即使以美國科幻電影的標準,在各方面也都達到了一流水準。」對比好萊塢科幻大片《星際穿越》《2012》等,我心裡一直有個問號。
  • 深度解讀:流浪地球作者劉慈欣眼中的AI模型?
    導讀:科幻作家眼中的AI和現實中的AI到底有著什麼不一樣?流浪地球計劃科幻情節又是出於什麼樣的科幻背景下創生的?下面編者帶大家一起來解讀流浪地球作者劉慈欣眼中的AI模型?這表明AI在很多人的眼裡是一種信仰的存在,過度依賴相信AI智能而喪失自身理性思考能力,那流浪計劃是誰提出來的?假若是聯合政府提出來的,那流浪地球方案從階段實施到結束,為什麼AI預測不到流浪地球計劃最終會失敗,而是選擇孤意執行,顯然這不符合AI智能的特點,說明流浪地球計劃的提出跟AI有很大關係,AI通過無數個救援方案中計算得到流浪計劃成功率最大。
  • 《流浪地球》有加長版
    國產電影經典《流浪地球》也有加長版。該片導演郭帆還透露了加長版的上映時間:「肯定年底前上映,因為叫《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2021年上映就不對了。」據國家電影局2020年3月立項公示,《流浪地球
  • 《流浪地球》分析,moss為啥要突然說這樣一句話,這有什麼深意呢
    這話說得有點偏激,不過還是有一點道理的。要是過分追逐票房,那電影又會出現怎麼樣的亂象呢?流量明星出現在熒幕就是一個例子。所以,我認為對電影的評價不應該局限於對票房的分析。《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說出了這部電影成功的秘密,「這部電影在客觀上有很多不足,之所以票房上取得成功,主要是因為觀眾的寬容」。與此同時,他也指出電影在特效方面也有著不足。
  • 流浪地球中的地球真的可以流浪嗎?
    流浪地球可以說這些年來中國科幻片的巔峰之作。說心裡話,郭帆導演將劉慈欣的作品導的很出色。在細節和情節方面真是無可挑剔。與某些科幻電影中將大樓p上屏幕就是未來的敷衍形成了天壤之別。 大家看到我這個題目可能感覺我又是個噴子。但事實並非如此。
  • 是什麼讓劉德華與流浪地球,有不解之緣?
    難道劉德華和《流浪地球》這部作品有著深刻的淵源?讓我們來一起看看事情的真相。流浪地球劇照郭帆並不是《流浪地球》的原創導演然而你可曾知道郭帆並不是《流浪地球》真正的版權擁有者。《流浪地球》這部作品是寧浩轉讓給郭帆的,原因是寧浩覺得自己並不特別擅長科幻題材,所以就轉讓給了他。並提供給他很多的幫助。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流浪地球》的成功。而寧浩和劉德華就有著較為深厚的關係了。
  • 美國網友看完《流浪地球》後問:為什麼片中沒有美國人?
    圖中顯示了2月8日《流浪地球》和《樂高大電影2》在美國同一家影院的上映情況。《流浪地球》不僅排片數遠超後者,而且幾乎所有場次的票都「已售光」,或「接近滿員」。查閱AMC官網發現,《流浪地球》的熱度明顯高於同時上映的其他影片。
  • 《流浪地球1》重映,《流浪地球2》定檔了
    11月26日,增加了11分鐘內容的《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重映。就在11月26日重映當天,導演郭帆共同宣布,電影《流浪地球2》定檔2023年大年初一,並曝光首張概念海報。《流浪地球》上映後,口碑與票房都獲得了驚人的好成績,許多觀眾在影片上映近兩年來不斷嚮導演郭帆「索要」續集。
  • 流浪地球:請大家好好看我!
    ,其中最在風口浪尖的就是:流浪地球。流浪地球為中國電影增添了色彩,科幻。其他之類的營銷手段都是其次的。好看才有人買帳,不好看,再怎麼宣傳也沒用。流浪地球的突然大火,在全球掀起波浪(和當初的戰狼2一樣,吳京也贏得了很多人的讚賞)在美國(因為很多人喜歡拿美國作為標杆)流浪地球也非常火爆,電影票房是中國在美上映第一,至今為止。很多美媒也不惜讚美之詞。
  • 流浪地球的劇情,結局是怎樣的?求解析
    《流浪地球》帶來的現象級熱度不免引發更多的討論與爭議。回想一下,被尊為神片的《我不是藥神》不也受到「無腦甩鍋藥企」的指責,接近60億票房的《戰狼2》,不也因「綁架愛國情懷」被口誅筆伐過。作為一部名副其實的開山之作,國產硬核科幻片《流浪地球》儘管完成度出人意料,但也不可能是完美的。超出預期的觀影效果,加上不忘初心的創作態度,從某種程度上掩蓋了本片的諸多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