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分析,moss為啥要突然說這樣一句話,這有什麼深意呢

2021-01-11 馬克影視談

《流浪地球》的檔期延長並沒有實際上為這部電影添加多少票房,不過,能夠上映這麼久也正是說明這部電影的熱度不減。目前,這部電影以接近50億票房的「身價」躋身到全國票房第二。

票房確實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數。就像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老師評價相聲一樣,觀眾賣座那就是成功。這話說得有點偏激,不過還是有一點道理的。

要是過分追逐票房,那電影又會出現怎麼樣的亂象呢?流量明星出現在熒幕就是一個例子。所以,我認為對電影的評價不應該局限於對票房的分析。

《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說出了這部電影成功的秘密,「這部電影在客觀上有很多不足,之所以票房上取得成功,主要是因為觀眾的寬容」。與此同時,他也指出電影在特效方面也有著不足。

不過,我認為這部電影有點不足的地方並不是特效,而是劇情的深度。怎麼說呢?電影中的劇情總是有一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覺。像moss所說的那句話一樣,「讓人類保持理智,確實是種奢求」。人工智慧為啥要突然說出這樣一句話呢?

我認為結合原著再融合一些電影中看上去有點奇怪的劇情就能很好地解釋這句話存在的更深意義。例如,李一一初次面對劉啟一幫人等的時候,為什麼要抓住朵朵呢?電影並沒有把這些東西沒有說清楚。最主要的是,李一一的補給也是劉啟給的。

這意味著什麼?存在一種可能性,李一一有可能在之前被搶了物資,或者他們救援隊被搶了,但是劇情沒有深入。物資的缺少就像抽籤進入地下城一樣,這裡面的深意在原著說的比較顯著。

在物資匱乏的時候,人是否會失去理性成為一隻野獸呢?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漂泊大海的少年派到底有沒有為了生存而食人肉呢?這永遠都是一個未解的謎。另外一種說法是反叛軍阻擊了李一一的救援隊,我不太贊同這種說法,因為火石依然在。

《流浪地球》的電影深度,在原著的故事框架下,原本是可以上升到一個值得深思的高度。不過,顯然,由於剪輯和刪減,這部電影少了一些劇情上的味道。

不過,這沒法阻止我對《流浪地球》的愛。相信大多數網友都能夠看出這部劇的優點和缺點,也可以感受到某些劇情的小彆扭,但是為什麼我們還是給了一個不錯的分數以及貢獻了不少的票房呢?

我認為我們是在期待這樣電影再出現,我們是在給電影製作者們講出我們的需求,我們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為中國的科幻電影發展加速。

最後,我認為其實郭帆導演說的不太準確,《流浪地球》在票房上的成功不是因為觀眾的寬容,而是因為這部電影點燃了我們對中國科幻電影的希望,就像點燃木星的那根火柴一樣。

文|馬克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深度解析:為什麼要帶著地球去流浪?
    我們在看流浪地球時最大的疑惑便是,既然能造出像行星發動機這樣巨大推力的裝置,連地球都能推動,為什麼不把他建造成飛船,這樣不就會像現在帶著地球一樣多災多難了。流浪地球當然這僅僅只是一方面,因為作為飛船派,飛船自身的生態系統是十分微小的,能堅持10年?100年?1000年?往後呢?
  • 《流浪地球》電影內外
    從這兩處植入來看,抖音真的強。7/ 劉培強把酒扔向moss起火的那一瞬,moss不無悲嘆的說著: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果然是奢望。這句臺詞來自原著裡最高執政官與反叛軍的對話,但有簡單的縮寫。8/ 劉培強在窗戶上給木星畫形狀是為了記錄離木星的距離,當他發現木星「不見」了,第一反應是空間站「叛逃了」。
  • 如果地球真的去流浪了,你的專業能幹點啥?
    如果生活在這樣的時代你的專業能做些什麼呢?比如《重拾信心,你只需要知道這些》《地球在流浪,而你沒有》《從精神分析的角度談地下城生存之道》只要人類沒滅絕,我們學心理的總有用武之地。在《流浪地球》原著中,有過這樣一段描述:學校教育都集中在理工科上,藝術和哲學之類的教育已壓縮到最少,人類沒有這份閒心了。這是人類最忙的時代,每個人都有做不完的工作。看罷,文科生默默低下頭……更難受的是各個小語種專業在那個早已實現同聲傳譯的時代,翻譯宣布下崗。
  • 如何評價《流浪地球》(來源:知乎)
    結果這車還沒開到呢,轉向口就重啟了,只留下王磊一句「飽和式救援」。4、之後發現重啟沒用,還得自救,於是主角果然非常救世主的第一個想到了異想天開的「點燃木星計劃」,我覺得這下總算是正常災難片套路了——好萊塢大片都這樣,關鍵計劃、核心成果那肯定不是主角直接想出來就是主角團隊的某個nerd技術宅想出來的唄,並且獨此一家,最後必須也只能由主角去完成。
  • 《流浪地球》和《這個男人來自地球》除了都有地球,還有什麼共同點—— 或科幻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我遠程圍觀咱們這個論壇談了兩天,如果說「科幻」沒有獨一無二的規定性、不去討論其規定性,那麼我們開「科幻」電影的論壇到底有什麼意義呢?科幻電影沒法找出這樣的公式。你根本說不清楚《流浪地球》和《這個男人來自地球》除了都有地球,敘事結構上還有什麼共同點。要是再加上《Her》和《星球大戰之曼達洛人》呢?加上《星際穿越》和《阿凡達》和《彗星來的那一夜》呢?它們到底有什麼共同點,使得它們都被我們稱為「科幻」?是基於科學的設定嗎?《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有什麼科學依據?
  • 從《戰狼2》到《流浪地球》 為啥高票房電影總被專家懟?
    這兩年中國電影市場上也算是挺邪門的,只要是「爆款」電影總少不了專家站出來挑三揀四的一通說道。比如《戰狼2》就有中戲的老師站出來說「 無邏輯無價值觀一文不值,作者心理變態,嚇壞小朋友」,嘿,合著中國電影都應該全放喜羊羊與灰太狼?《流浪地球》熱映,票房衝到第二了,娛樂圈一片寂靜也就罷了,北大物理系副教授「二刷」之後寫出69條他認為不合理的地方,敢情這位教授去的時候就帶著筆和本呢吧?
  • 《流浪地球》不及格的污衊當休矣
    可是在虛構的一百年後,在流浪地球的時間軸中,剛剛躲過解體危機的人們,在面對未知的未來是否還有迎財神的心思呢?我們不得而知,劇中那句希望是這個時代像鑽石一樣珍稀的東西,讓人會心一笑,即使到了那時我們依舊保持著的對財富的渴望。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在這個春節檔帶給我們極大震撼。
  • 流浪地球:科學家都推算出概率為零,為什麼最後卻成功了?
    在《流浪地球》中,想必許多人都對當時點燃木星那一幕所燃到,由於木星的地表含有大量的氫氣,所以劉啟想到了可以利用發動機發射出的衝擊波一起點燃木星,從而產生強大的推動力,推走地球。但是該計劃實際上在之前就已經被以色列的科學家提出,但是經過推算,moss給出的答案是概率為零,當然這也很符合邏輯,按照常理的話,這種方法怎麼也不可能是被一個十幾歲的少年率先想到,但是一意孤行的他們還是已經開啟了這項計劃。果然最終還是與木星相差五千多公裡,而此時劉培強想到的了利用空間站來助力,最終完成了這次拯救。
  • 關於《流浪地球》最強揭秘,原來這電影白看了!
    所以今天咱們就來嘮嘮,《流浪地球》好,但它到底好在哪?首先,概念一級棒。畢竟原著作者劉慈欣,可是「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拉到世界級水平」的人。電影裡,整個背景的設定一帶而過,沒看過小說的朋友可能有點跟不上,表姐再具體介紹一下。故事發生在2075年。
  • 為何票房快40億的《流浪地球》,配不上其票房和觀眾的期待?
    雖說科幻設定你可以胡編亂造,但是劇情如果也這樣,就根本沒辦法讓人信服了。美國的漫威大家都知道是胡編亂造,包括中國的西遊記、孫悟空,那也是假的。但是故事情節的自圓其說,讓人們明知道是假的,但是看的很爽,這就夠了。但是流浪地球是胡說八道的讓人沒辦法信服,就是覺得特別扯淡。
  • 《流浪地球》你沒看懂的細節都在這裡了!
    (3)未來有即時翻譯系統(耳朵上),因此中國人說中國話,俄羅斯人說俄羅斯話,這樣的對話並不違和。另外,moss會根據對話人的母語,更改自己的語言。(9)劉培強開船時,說了「前進三」,致敬三體2黑暗森林的「前進四」(這是最快速度了,再快就要填充緩衝液了。)(10)過了馬尼拉,隊長說過了晨昏線就是永夜了,所以,地球是南極朝前、北極朝後、以赤道為晨昏線的方式流浪的。所以在加速階段,其實只有北半球的發動機在開啟,片中的截圖也證明了這一點,請仔細看,只有北半球的發動機故障了。
  • 也許在未來,我們也要像電影《流浪地球》那樣,帶著地球流浪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太陽急速膨脹即將吞噬地球,人類面對這種困境選擇帶著地球一起流浪。因為我們是兩代人,總會有不同的價值觀,看待事物的方式不能總是一致,有時候父母總用他們自己的方式愛我們,導致我們之間產生了很多矛盾,因為就像我需要梨子,你卻硬塞蘋果給我,我不僅吃不下這個蘋果,甚至還會丟掉它。其實在兩代人之間的關係,最好的方式是包容和理解彼此。無論作為子女的你現在的社會身份是什麼,是學生也好,是上班族也好,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壓力。
  • 網友質疑《流浪地球》吳京不是主演,你怎麼看?
    我們要討論番位,什麼是番位?很多人說吳京運氣,然而吳京是直到18年才加入劇組的,那時候流浪地球都殺青好久了,在吳京之前,其他人有一萬個機會拿到這個"運氣"。《流浪地球》是北京文化自己發行的,北京文化的發行實力並不強,同期的對手都是貓眼、聯瑞、影聯這樣的大公司,流浪地球之前,郭帆只是個不知名小導演,國產科幻題材更是從沒有成功過的先例,這樣一部看起來炮灰的電影,首日能夠爭取到11.4%的排片,票房破2億,是為什麼?第一當然是電影的點映策略,帶來了極高的前期口碑和評價,讓影院更有信心。
  • 《流浪地球》票房止步50億大關,比《戰狼2》差了什麼?| 視頻
    營銷娛子醬回顧《流浪地球》這18天的傳播路徑,發現這種轉變,與《戰狼2》有微妙的相似之處:因題材與內容引起關注,之後以民族主義情緒帶來話題延展性與票房號召轉化。也正是得益於這樣超越電影內容本身的家國主義情緒搭載,才使得《流浪地球》成為了今年春節檔的強勢黑馬。
  • 這樣的地球,我怎麼忍心你流浪——「流浪地球」影評
    經過半個小時的「流浪」,我準時浪進了被暖氣烤的暖洋洋的電影院的不起眼的角落裡(12座,最靠邊那個),靜靜的等著流浪地球的放映,為了親眼見證這顆噗溜噗溜的球球究竟要流浪到何方
  • 《流浪地球2》定檔!達叔退出華仔加入,「煙花強」將回歸?
    當年,《流浪地球》一經上線就廣受好評,不少網友稱其打開了國產科幻世界的大門,雖然最後這扇大門被其他人關上了,但大家都不能否認《流浪地球》的成績。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劉培強就是編劇特地給「寫死的」,用這位編劇的話來說,「真正的編劇,絕不給第二集留後路」,於是,出現在下面這樣的畫面。在第一部中,劉培強被安排的「死法」是操縱衛星點燃木星,最後變成了一團煙花。那麼,在第二部中,劉培強將會以怎樣的方式合理出現呢?
  • 是什麼讓劉德華與流浪地球,有不解之緣?
    在整部影片中,劉德華並沒有出現在任何一個鏡頭之中,但為什麼要特別感謝劉德華呢?難道劉德華和《流浪地球》這部作品有著深刻的淵源?讓我們來一起看看事情的真相。我們知道《流浪地球》的導演是郭帆,這是毋庸置疑的。
  • 從巡檢無人機到AI超腦,《流浪地球》中的未來科技距我們多遠?
    《流浪地球》moss圖影片中的領航者號空間站的人工智慧Moss讓人印象深刻不僅擁有深厚的知識儲備,對領航者號空間站人員的行為進行監控、分析,還能理性可觀的思考預測事態發展趨勢,Moss無疑是當時地球最高科技水平的結晶
  • 你必須知道的50個流浪地球細節與彩蛋
    3、未來有即時翻譯系統(耳朵上),因此中國人說中國話,俄羅斯人說俄羅斯話,這樣的對話並不違和。另外,moss會根據對話人的母語,更改自己的語言。4、聯合政府說的話是法語。這與聯合國官方工作語言是法語是一致的「也許有的朋友在看新聞的時候已經發現了,聯合國的官方工作語言是法語。那麼為什麼不採用全球使用人數更多的英語和漢語呢?
  • 《流浪地球》活著的地球,才可以流浪
    《流浪地球》是一部改編自劉慈欣小說的硬科幻電影,網上討論電影本身的文章有很多,這裡就不再說了,今天要給大家說說的是,流浪地球這個科學設想之所以能夠成功的關鍵,那就是地球是「活」的,因為只有「活」的地球,才能流浪。恐怕很多朋友看到這個說法,都會一臉茫然,自己從小生活在地球上,怎麼就不知道,地球竟然是「活」的,地球又是怎麼樣活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