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在未來,我們也要像電影《流浪地球》那樣,帶著地球流浪

2020-09-03 亮哥講電影

今年已經是2019年了,大家還記得以前2012是世界末日的說法嗎?那段時間有很多類似於《後天》這種題材的災難片在全世界範圍上映,我還記得當時自己十分相信和害怕2012是世界末日的說法,那一年的12.31號,我一直堅持到凌晨00:00才睡覺,因為我很擔心第二天起來就無法再看見自己的父母,無法再有機會與自己的朋友相聚,那種恐慌充斥在我的心裡,但我依舊有一個很堅定的念頭,那就是無論如何都一定要和父母在一起。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太陽急速膨脹即將吞噬地球,人類面對這種困境選擇帶著地球一起流浪。影片中人類這種選擇在我看來不僅僅是帶著我們生存的家園一起逃離困境,還是無論何時都要與家人在一起的一種中華民族的傳統觀念。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很強的家庭觀念,"天下之本在家。"

我想無論是怎樣的家庭環境和相處模式,父母與子女之間總會有爭吵和誤解。因為我們是兩代人,總會有不同的價值觀,看待事物的方式不能總是一致,有時候父母總用他們自己的方式愛我們,導致我們之間產生了很多矛盾,因為就像我需要梨子,你卻硬塞蘋果給我,我不僅吃不下這個蘋果,甚至還會丟掉它。其實在兩代人之間的關係,最好的方式是包容和理解彼此。無論作為子女的你現在的社會身份是什麼,是學生也好,是上班族也好,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壓力。父母在這個社會上生存也有很大的壓力,特別是當自己的子女還未成年,他們就是"三明治"一族,上有老,下有小。一直都要承受來自於兩方面的壓力,他們的生活也不易呀!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應該彼此理解和體貼,也許你的父母不善言辭,也許你們總是說幾句就會有爭吵,也許你的父母總是支持你的決定。無論是哪種情況我想彼此都是因為愛才會在意對方過得好不好。東野圭吾在《解憂雜貨店》中說過這樣一句話"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家人。為了守護家人,我可以做任何事,哪怕賭上性命也在所不惜。"對呀!其實我們都是彼此願意用生命來守護的人,為什麼不可以在相處時多一點耐心和理解呢?

整部影片觸動我的不僅僅是親情,還觸動了我的環保意識。現如今地球家園已經遭受到了人類的太多破壞,但是很多人卻依舊沒有停下傷害它的腳步,我記得有一個專家曾經預言過,如果我們繼續製造那麼多的生活塑料垃圾,到2050年時,海洋裡的塑料垃圾數量會比海洋生物還要多。人們對地球的傷害不止這一點點,如果我們繼續這樣下去,我們遲早要選擇帶著地球"流浪"。

所以我們不僅要對自己的家人多一點包容和理解,我們還應該對地球母親多一些愛,在日常生活中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膠袋,行動起來,守護家人,守護地球母親!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深度解析:為什麼要帶著地球去流浪?
    流浪地球作為一部硬科幻小說,在今年春節檔被拍成電影上映可謂是口碑與票房雙豐收,但在電影的背後,不知道有多少注意到了這些細節:流浪地球為什麼要帶著地球去流浪,而不是建造飛船逃跑?我們在看流浪地球時最大的疑惑便是,既然能造出像行星發動機這樣巨大推力的裝置,連地球都能推動,為什麼不把他建造成飛船,這樣不就會像現在帶著地球一樣多災多難了。
  • 我們要帶著家園飛向誰邊——劉歡《帶著地球去流浪》
    「那天的大海天一樣藍,我們的地球陽光燦爛,帶著家園流浪藍天。」2019年1月26日,電影《流浪地球》發布主題曲《帶著地球去流浪》,歌曲由殿堂級歌手劉歡量身打造並傾情演繹,唱出了中國人對家的眷戀和深切的情感。
  • 《流浪地球》:帶著地球去流浪,我們還有希望!
    當我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地球,失去了我們的家園,會是怎樣的感受?曾經繁華的城市現在變成了一座空城,地表溫度極低,已不適合人類居住,人們只能生活在陰暗的地下城。為了活下去,人類開始了漫長的計劃,帶著地球去流浪,史稱「流浪地球」計劃。
  • 科幻電影中的科學——《流浪地球》
    作為中國的第一部硬核科幻電影,之前正在銀幕上不斷刷新票房和口碑紀錄。同名短篇小說《流浪地球》改編自劉慈欣是同名短篇小說,然而這部電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講述了太陽乾涸和膨脹的故事,地球需要通過木星的引力彈射器逃離太陽系,然而卻偏離了木星的洛希極限,在危機時刻地球被木星的引力撕裂的地方,全世界的人們都在一起努力逃離木星的引力。
  • 《流浪地球》影評
    不論未來或現在,工作或學習,創作者的精神都值得我們學習,流浪地球只是在硬科幻電影上為中國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而其他領域,都正等待著像郭帆這樣充滿熱血與情懷的人,等待著那些在逃離地球的主流思想中仍保留著帶著地球流浪的浪漫的人,那些將奮鬥與創新視作自己的責任的人,那些願用滿腔熱血而不是趨利避害的堅實腳步走出屬於自己人生光明大路的人去開拓,我們有責任去回應這些等待,如同我們的先輩用生命與一生構建出這個國家一般
  • 流浪地球中的地球真的可以流浪嗎?
    流浪地球可以說這些年來中國科幻片的巔峰之作。說心裡話,郭帆導演將劉慈欣的作品導的很出色。在細節和情節方面真是無可挑剔。與某些科幻電影中將大樓p上屏幕就是未來的敷衍形成了天壤之別。 大家看到我這個題目可能感覺我又是個噴子。但事實並非如此。
  • 流浪地球,宇宙鄉愁
    「流浪地球」計劃啟動地球為什麼流浪電影《流浪地球》改編自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2000年發表的短篇小說《流浪地球》,劉慈欣憑藉這部作品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特等獎。不久的未來,太陽發生了災變,太陽系不再適合地球生存,人們不得不開啟「流浪地球」計劃,逃離太陽系,奔向新家園。
  • 流浪地球,流浪的目的地是「家」
    最近大火的電影《流浪地球》霸佔了頭榜頭條。有人說這是中國科幻電影的裡程碑,有人說這裡可以看見中國人的精神內核。往小了說,它其實包含著中國的「家」文化。電影改編自《三體》作者劉慈欣的另一部科幻小說《流浪地球》,大概講的是:地球因為太陽急速衰老而面臨滅頂之災。
  • 假如《流浪地球》被改成了遊戲……
    這部科幻電影的大賣,也讓ACGx情不自禁地想腦洞大開一把:假如《流浪地球》被改編成遊戲,那它應該會是什麼樣?電影《流浪地球》的故事結構其實有點像公路片,從北京地下城到蘇拉威西行星發動機,主人公一行人的冒險都是依靠運載車的移動來實現的。
  • 關注地球的現在和未來,不讓地球去流浪,世界末日永不來
    正在熱映的電影《流浪地球》很火,預測票房會突破50億元。2月13日,外交部例行發布會上,發言人華春瑩在回答有關電影的問題時,她說:「我知道現在大火的電影是《流浪地球》,不知道你看過沒,建議你去看一下。」電影《流浪地球》為什麼能讓影院爆滿?也許是因為電影直擊了人類共同的家園——地球的命運。
  • 《流浪地球1》重映,《流浪地球2》定檔了
    11月26日,增加了11分鐘內容的《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重映。就在11月26日重映當天,導演郭帆共同宣布,電影《流浪地球2》定檔2023年大年初一,並曝光首張概念海報。《流浪地球》上映後,口碑與票房都獲得了驚人的好成績,許多觀眾在影片上映近兩年來不斷嚮導演郭帆「索要」續集。
  • 《流浪地球》不及格的污衊當休矣
    可是在虛構的一百年後,在流浪地球的時間軸中,剛剛躲過解體危機的人們,在面對未知的未來是否還有迎財神的心思呢?我們不得而知,劇中那句希望是這個時代像鑽石一樣珍稀的東西,讓人會心一笑,即使到了那時我們依舊保持著的對財富的渴望。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在這個春節檔帶給我們極大震撼。
  • 電影《流浪地球》,只有中國人能夠拯救地球的文化密碼!
    這部片子註定要載入中國科幻電影,不,可能是世界科幻電影的史冊。因為當中國人能拍好自己的科幻故事的時候,世界都會為之驚嘆。不信,你聽我細細說來。而這部《流浪地球》也是不輸給《三體》的劉慈欣的代表作品之一。拿劉慈欣的作品改編成電影,從劇本上就不會輸。其實,《流浪地球》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劇透預警——以下含有輕微劇透《流浪地球》講了一個腦洞十分大的故事。未來的某一天,人們發現太陽在急速老化,快要炸了,人類唯一生存的辦法就是逃離太陽系。
  • 《流浪地球》,硬
    )《流浪地球》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短篇小說,在未來,太陽內核極速老化、持續膨脹,地球將被吞沒。作為本片的監製和編劇,劉慈欣看完影片,第一時間在微博中評論:「很難相信這是中國科幻大片的第一次嘗試,即使以美國科幻電影的標準,在各方面也都達到了一流水準。」對比好萊塢科幻大片《星際穿越》《2012》等,我心裡一直有個問號。我們見過為了保留人類火種坐宇宙飛船離開的,卻似乎從來沒見過帶著地球一起流浪的,難道推動這麼大一塊石頭不沉嗎?
  •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流浪地球不如流浪月球!
    硬核科幻作品:流浪地球流浪地球:The Wandering Earth——火了!太陽要衰亡,地球要流浪,帶著家一起走,大大的鄉土情懷,讓電影散場後許多人遲遲不願離場,這跟爆米花電影的差別實在太大了!不過細想想,問題真不少。第一個問題:讓地球停轉的代價有多大?
  • 《流浪地球》電影內外
    3/ 韓朵朵第一次出場是在模擬課堂上上課,老師問什麼是希望,她不置可否,而電影的最後,在最後的營救行動中,韓朵朵終於明白了希望的可貴。4/ 飾演韓朵朵的演員叫做趙今麥,在《流浪地球》之前,她參演的最有名的電影作品是《快把我哥帶走》,在片中,她也不是真妹妹。
  • 《流浪地球》:不那麼「硬」的硬科幻電影
    其他的情節,如在地球上建立反向發動機、被木星引力捕獲、太空倉生活常識等,經不起深究。在歐美科幻片中,世界要滅亡了,人類肯定製造出大型宇宙飛船,然後逃離地球。而《流浪地球》中,人類直接為地球安裝發動機,驅使整個星球離開太陽系。這是科幻界「流浪地球」派與「飛船」派兩種未來生存方式的不同展現。
  • 《流浪地球》活著的地球,才可以流浪
    在今年大片雲集的春節檔《流浪地球》這部改編自劉慈欣小說的科幻電影,以黑馬之勢逆勢殺出,最終以絕對優勢奪冠《流浪地球》是一部改編自劉慈欣小說的硬科幻電影,網上討論電影本身的文章有很多,這裡就不再說了,今天要給大家說說的是,流浪地球這個科學設想之所以能夠成功的關鍵,那就是地球是「活」的,因為只有「活」的地球,才能流浪。恐怕很多朋友看到這個說法,都會一臉茫然,自己從小生活在地球上,怎麼就不知道,地球竟然是「活」的,地球又是怎麼樣活著的。
  • 《流浪地球》給我們的啟示意義:人類只有一個地球
    在電影院看完《流浪地球》,感慨良多,網上評論也眾說紛紜。前些年的電影,明星片酬佔據了電影成本的半壁江山,難怪總體質量不高,觀眾也覺得票價不值得。這些年的電影,越來越凸顯「演員」二字的本份精神,質量不斷上升,大家願意依舊買帳。單純靠臉而非演技的時代,可能真的要過去了。
  • 《流浪地球》:地球可以流浪,但生活決不能流浪
    說起流浪地球,我們知道它現在很牛逼,除卻逆襲史,除卻它的票房,它的厲害在於它所帶來的社會影響,它帶給中國的是科幻電影的崛起以前我們說科幻,說科幻電影,更多的是在好萊塢裡面找安慰,漫威裡的蜘蛛俠、鋼鐵俠、綠巨人、雷神等超級英雄是我們對於科幻電影的認識,他們就像一個標誌,打開了我們對於科幻電影幻想的大門,它從個人安危上升至國家安危,甚至將視角安置在宇宙這個大範圍內。而大火全網的《流浪地球》又到底是憑藉什麼火起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