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帶著地球去流浪,我們還有希望!

2020-12-23 卡卡西丫626

最初,沒有人在意這一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當我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地球,失去了我們的家園,會是怎樣的感受?

曾經繁華的城市現在變成了一座空城,地表溫度極低,已不適合人類居住,人們只能生活在陰暗的地下城。

為了活下去,人類開始了漫長的計劃,帶著地球去流浪,史稱「流浪地球」計劃。

而現在地球又面臨著一大難題,即將和木星相撞後毀滅。

一切都是徒勞了,「都回家吧,最後七天時間,和你們的親人在聚一聚,抱一抱。」

不,我們還有辦法,我們還能救回地球。

我們已經沒有什麼不能失去的了。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拼命到底。

劉啟,李一 一等人開始行動。

希望是什麼

即使遇到了重重困難,我們也不會放棄,我們還有希望。

希望是什麼?

「在這之前,我根本不相信希望這種東西,但是現在我相信,我相信希望是我們這個年代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

希望,希望是我們唯一回家的方向。回來吧,加入我們一起戰鬥,點燃木星,救回我們的地球。」

眾多車輛紛紛掉頭返回戰場,這場面是壯觀的。

此時,大家的心緊緊連接在一起,共同為了地球母球而奮鬥。

理解了父親

劉培強離開地球前往空間艙時,他告訴四歲的兒子劉啟,自己會變成天上的一顆星星;當孩子能看見木星的時候,他就會回來。

這一去就是17年,劉啟對他是怨恨的。

從「流浪地球」計劃啟動的第一天起,劉培強就知道再也回不去了。

引爆空間站,就能引燃木星。這是最後一個辦法。

此時此刻,劉啟理解了父親,他是一個英雄。

「這一回,你一定可以看到我。來,兒子,三,二,一。」

伴隨著最後的倒計時,爸爸永遠的變成了天上的一顆星星,卻也是最亮的那一顆。

地球,活下去

生死如常,很多人為此犧牲,他們是偉大的。

韓子昂最放心不下的還是劉啟和朵朵,他記得「她是無數雙手推到我這的,我不知道她的父母是誰,但這水中的每個人都是她的父母。我把我閨女的名字給了她——韓朵朵。」這一時刻,所有的人類都是親人,不再有國籍,地區之分。

在太空站,俄國太空人在最後一刻對劉培強說:」劉,我相信你的那句話,總有一天,冰會化成水的。到那一天,我們再帶著孩子們去釣魚。」

而隊長留給大家的最後一句話也是期望:

CN171-11救援隊,全體人員聽令 ,以下是命令 :活下去!

地球,會好的!

地球活了下來,流浪計劃依然在進行著。

前方路漫漫,但至少我們有希望,我們在前進。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

-END-

【本文作者卡卡西,日常分享生活所見所感,喜歡的點讚或關注。讓我們一起成長,熱愛生活。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點以上連結買原著看哦】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深度解析:為什麼要帶著地球去流浪?
    流浪地球作為一部硬科幻小說,在今年春節檔被拍成電影上映可謂是口碑與票房雙豐收,但在電影的背後,不知道有多少注意到了這些細節:流浪地球為什麼要帶著地球去流浪,而不是建造飛船逃跑?我們在看流浪地球時最大的疑惑便是,既然能造出像行星發動機這樣巨大推力的裝置,連地球都能推動,為什麼不把他建造成飛船,這樣不就會像現在帶著地球一樣多災多難了。
  • 我們要帶著家園飛向誰邊——劉歡《帶著地球去流浪》
    「那天的大海天一樣藍,我們的地球陽光燦爛,帶著家園流浪藍天。」2019年1月26日,電影《流浪地球》發布主題曲《帶著地球去流浪》,歌曲由殿堂級歌手劉歡量身打造並傾情演繹,唱出了中國人對家的眷戀和深切的情感。
  • 也許在未來,我們也要像電影《流浪地球》那樣,帶著地球流浪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太陽急速膨脹即將吞噬地球,人類面對這種困境選擇帶著地球一起流浪。影片中人類這種選擇在我看來不僅僅是帶著我們生存的家園一起逃離困境,還是無論何時都要與家人在一起的一種中華民族的傳統觀念。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很強的家庭觀念,"天下之本在家。"
  • 希望不要讓《流浪地球》成為現實!
    電影《流浪地球》講述的是未來某一天, 太陽的壽命到了極限,再不久就要產生大爆炸,人類團結一致,建立了一萬個推進器。逃離太陽系!在流浪的路上,曾經熱鬧繁華的上海、北京,風雪呼嘯,一片冰冷而又死氣沉沉的鏡像!真的沒辦法想像,零下80多度的時候,人們生活在地下幾百米,在外面超過一分鐘就會被凍死!
  • 《流浪地球》一場浪漫的希望之旅
    電影《流浪地球》選擇的是,地球利用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完成最後加速的時候發生的一次意外事件,這裡補充說明一下什麼是引力彈弓。,領航空間站打算放棄地球,執行火種計劃,地面救援部隊經過一番掙扎之後選擇了希望,在最後一刻引燃了木星,利用衝擊波將地球推離洛希極限,拯救了地球和全人類。
  • 《流浪地球》影評
    從影片一開始,計劃就不是建造諾亞方舟,不僅是人類自救,還一定要帶著人們的家園——地球,去流浪。北京的央視大樓、上海的東方明珠塔、萬裡長城等出現在每個中國人生活中的景象被封凍,那種強烈的代入感讓觀眾從心底裡悲傷、焦急。中國人心中的家園情懷讓中式科幻片絕不能捨棄自己腳下深愛的土地。信仰文化是中國人價值觀的立足點。「我們還有子孫,子孫還有子孫。」
  • 《流浪地球》很好,但還有遺憾
    這地球聯合政府的備件管理水平很成問題啊~本來以為從濟寧(或者更北方,可能北京)調運火石去救援杭州已經夠遠了,然而《流浪地球》中,在上海還找到了一個從中國出發去印尼蘇拉威西三號發動機運輸火石進行救援的救援隊——我稍微量了下從上海到印尼蘇拉威西島的直線距離,約3600公裡。
  • 流浪地球,流浪的目的地是「家」
    最近大火的電影《流浪地球》霸佔了頭榜頭條。有人說這是中國科幻電影的裡程碑,有人說這裡可以看見中國人的精神內核。往小了說,它其實包含著中國的「家」文化。電影改編自《三體》作者劉慈欣的另一部科幻小說《流浪地球》,大概講的是:地球因為太陽急速衰老而面臨滅頂之災。
  • 《流浪地球》,硬
    看完《流浪地球》之後,我由衷感嘆,老鐵穩了,我們終於有自己的國產硬科幻了。(以下有劇透風險,請謹慎閱讀。我們見過為了保留人類火種坐宇宙飛船離開的,卻似乎從來沒見過帶著地球一起流浪的,難道推動這麼大一塊石頭不沉嗎?「小說為影片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精神內核,就是中國人對土地和家的深情。」郭帆談道,「從物理上講我們不應該帶著這麼大一坨石頭跑,但是地球不僅僅是石頭,它是我們的家,我們生活的地方。
  • 《流浪地球1》重映,《流浪地球2》定檔了
    11月26日,增加了11分鐘內容的《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重映。就在11月26日重映當天,導演郭帆共同宣布,電影《流浪地球2》定檔2023年大年初一,並曝光首張概念海報。《流浪地球》上映後,口碑與票房都獲得了驚人的好成績,許多觀眾在影片上映近兩年來不斷嚮導演郭帆「索要」續集。
  • 《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抬頭,我們離美國科幻還有多遠?
    這次大劉的《流浪地球》被改編為電影,果然沒有讓人失望。而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家國情懷是絕不可能放棄故土的,所以才會創作出帶著地球去流浪這樣浪漫的科幻故事。直到莫斯說出真相,我們也就完全明白,其實所謂的空間站是聯合國早就準備好的備選方案。就像所有好萊塢電影一樣,聯合國放棄了地球,空間站才是他們認為的人類火種和希望。
  • 細思極恐的《流浪地球》
    昨天,終於去看了好評如潮的《流浪地球》。看完,非常震撼和感動,宏大的敘事格局,炫目的特效製作,還有觸動內心的情感大戲……但是,當我找到劉慈欣的《流浪地球》原著,讀過之後,卻發現,電影和原著實在是差異太大。相比電影的煽情,原著實在是太冷靜和理性了。讀著讀著,竟然讓我細思極恐。
  • 流浪地球2定檔2023 導演曝光流浪地球2新亮點
    最值得關注的是,活動當天,在劉慈欣、吳京和萬茜等人的隔空「催促」下,郭帆導演現場宣布了最令人期待的消息——《流浪地球2》正式啟動,並定檔2023年大年初一。他表示,「我們劇本基本構思完畢,會嘗試新的製作流程,不確定會成功,但這是一次新的嘗試。我們還會有全新的技術。」
  • 《流浪地球》活著的地球,才可以流浪
    《流浪地球》是一部改編自劉慈欣小說的硬科幻電影,網上討論電影本身的文章有很多,這裡就不再說了,今天要給大家說說的是,流浪地球這個科學設想之所以能夠成功的關鍵,那就是地球是「活」的,因為只有「活」的地球,才能流浪。恐怕很多朋友看到這個說法,都會一臉茫然,自己從小生活在地球上,怎麼就不知道,地球竟然是「活」的,地球又是怎麼樣活著的。
  • 《流浪地球》給我們的啟示意義:人類只有一個地球
    -----​電影帶給我們的啟示意義,已超過了其本身的內容。《流浪星球》把人類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沒有突出哪個人的英雄色彩,更多是團隊成員的格局意識和奉獻無畏。此時,裝備哥(雷佳音飾)對他們悲觀喊道,「地球都要完了,搶這些東西還有什麼用」。這一情節似乎充滿了諷刺意義,卻又帶著最無奈的無力感。找出韓子昂與裝備哥的這兩段話,無非是想告訴大家一個很簡單卻又非常實在的道理。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首次人類環境會議並通過了《人類環境宣言》,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 流浪地球中的地球真的可以流浪嗎?
    我作為一個科幻迷十分認可流浪地球這部作品。我印象中我已經看了好幾遍了。這部作品既有對人性的思考。又有對環境日益惡劣的擔憂。還有對人類生生不息的讚揚。在道具等方面也是堪稱良心。大劉本人就說過:「科幻小說應該在文學和科學幻想上取得某種平衡」而流浪地球就是如此,所以今天我們討論的僅僅是給地球裝上發動機是否可以「流浪」。
  • 流浪地球,宇宙鄉愁
    「流浪地球」計劃啟動地球為什麼流浪電影《流浪地球》改編自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2000年發表的短篇小說《流浪地球》,劉慈欣憑藉這部作品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特等獎。流浪地球計劃本身就是人類的壯舉不是嗎?「人類,這一誕生於太陽系的渺小族群,踏上了兩年五百年的流浪之旅,無論最終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
  • 《流浪地球》大火,我們終於等到了!
    《流浪地球》過去的歐美科幻大片中,災難降臨之時,人類往往背井離鄉,尋找下一片棲息地,而這一次中國自己的科幻片,人類帶上了自己的家園,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萬座行星發動機,和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去尋找新的宜居地,為此開啟了長達
  • 《流浪地球》:流浪了西方,永駐了中華
    以老平的綜合觀察,該片最終票房超越《紅海行動》的36億基本無懸念,能否超越《戰狼2》的56億,還有待觀察。那麼,《流浪地球》的影評是出現了怎樣的兩極分化?為什麼呢?其實,深究爭議的內核,會發現很多深層次問題!
  • 《流浪地球》真的很不錯!
    帶著以上幾個理由,我進入影院觀看了《流浪地球》,總的感覺是真的不錯,不愧為中國硬科幻電影裡程碑之作。而我所尋求的東西都能在《流浪地球》中找到。》側重講述家人親情、故土情懷,為冰冷殘酷的末日世界注入了脈詠溫情,更是明知不可為而誓為之,堅持為地球人類守住希望,光明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