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思極恐的《流浪地球》
昨天,終於去看了好評如潮的《流浪地球》。看完,非常震撼和感動,宏大的敘事格局,炫目的特效製作,還有觸動內心的情感大戲……但是,當我找到劉慈欣的《流浪地球》原著,讀過之後,卻發現,電影和原著實在是差異太大。相比電影的煽情,原著實在是太冷靜和理性了。讀著讀著,竟然讓我細思極恐。
-
流浪地球│領航員空間站上的種子能存活到目的地嗎?
上植君看後也想到了一個問題:對於電影中儲存在領航員空間站的植物種子來說,如果沒有點燃木星,它們能存活到目的地嗎?地球上的植物已經存在約二十多億年了,據估計現存大約有30多萬種。其中約有7000多種植物可供人類食用,有不少植物具有神奇的藥用價值。所以,地球去流浪時是必須帶上植物的。在如電影中所述那般嚴酷的環境下,該帶什麼的植物呢?
-
《流浪地球》活著的地球,才可以流浪
在今年大片雲集的春節檔《流浪地球》這部改編自劉慈欣小說的科幻電影,以黑馬之勢逆勢殺出,最終以絕對優勢奪冠《流浪地球》是一部改編自劉慈欣小說的硬科幻電影,網上討論電影本身的文章有很多,這裡就不再說了,今天要給大家說說的是,流浪地球這個科學設想之所以能夠成功的關鍵,那就是地球是「活」的,因為只有「活」的地球,才能流浪。恐怕很多朋友看到這個說法,都會一臉茫然,自己從小生活在地球上,怎麼就不知道,地球竟然是「活」的,地球又是怎麼樣活著的。
-
《流浪地球》影評
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家是一個有溫情,有愛,有包容的地方,回家也就是回到心底最舒適的居所。可是,如果把家往大了看,地球何嘗不是每個人的家?美國建造諾亞方舟離開地球,而我們卻選擇帶著地球去流浪;劉培強犧牲國際空間站中的優質資源,而換來地球的生存。這無不彰顯著我們對家的情懷,有家的地方,才能有文明;有文明的地方,才能有情,我們寧願燃燒自己,換來家的永存,換來情的永存。
-
《流浪地球》,硬
原著中將地球的流浪分為五步,分別叫剎車時代、逃逸時代、流浪時代Ⅰ(加速)、流浪時代Ⅱ(減速)、新太陽時代。整個移民過程延續2500年,100代人。我們見過為了保留人類火種坐宇宙飛船離開的,卻似乎從來沒見過帶著地球一起流浪的,難道推動這麼大一塊石頭不沉嗎?「小說為影片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精神內核,就是中國人對土地和家的深情。」郭帆談道,「從物理上講我們不應該帶著這麼大一坨石頭跑,但是地球不僅僅是石頭,它是我們的家,我們生活的地方。
-
《流浪地球1》重映,《流浪地球2》定檔了
11月26日,增加了11分鐘內容的《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重映。就在11月26日重映當天,導演郭帆共同宣布,電影《流浪地球2》定檔2023年大年初一,並曝光首張概念海報。《流浪地球》上映後,口碑與票房都獲得了驚人的好成績,許多觀眾在影片上映近兩年來不斷嚮導演郭帆「索要」續集。
-
流浪地球2定檔2023 導演曝光流浪地球2新亮點
26日,《流浪地球2》宣布定檔2023大年初一,前作主要角色劉培強的扮演者吳京發來VCR,暗示自己會回歸續集!那麼,流浪地球2定檔2023!導演曝光流浪地球2新亮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流浪地球2定檔2023!導演曝光流浪地球2新亮點!
-
流浪地球中的地球真的可以流浪嗎?
我作為一個科幻迷十分認可流浪地球這部作品。我印象中我已經看了好幾遍了。這部作品既有對人性的思考。又有對環境日益惡劣的擔憂。還有對人類生生不息的讚揚。在道具等方面也是堪稱良心。大劉本人就說過:「科幻小說應該在文學和科學幻想上取得某種平衡」而流浪地球就是如此,所以今天我們討論的僅僅是給地球裝上發動機是否可以「流浪」。
-
科幻熱片《流浪地球》小析
影片並非美國式的遇到災難而逃離地球去探索新世界的科幻,而是中國人眷戀故土、思戀家鄉的情感注入,是中式靈魂的「帶著家園去流浪」。人類的起源在地球,地球是人類的「根」,災難面前,永不放棄這片熱土,這就是中國人對故土家園熱情的展現。
-
流浪地球最後流浪成功了嗎
在喜劇片佔據的春節檔能看到國產科幻元素的片子,令人欣喜,科幻迷的大愛,本片改編自劉慈欣的原著,故事很有新意,與以往逃離地球尋找其他生存的影片不同,而是帶著地球一起遠走高飛,逃離太陽系,也是末日災難片。最強賀歲檔電影《流浪地球》看之前就說,如果這部片子分數能對得起觀眾,那《三體》就有希望!嗯,看了以後我能確切的說,我現在很期待《三體》!《流浪地球》 被稱為開啟了中國科幻片的大門,2019也稱為中國科幻片的元年!網友們對它的吹捧力度可以說很強大了!不過,觀後感的確不錯特效漲價了,至少不是5毛錢了!畫面感超強,而且還挺震撼,情節波動還是能帶動人心的。
-
個人預測《流浪地球》票房可超百億,對《流浪地球》的觀後感
本來想休息一段時間再繼續寫關於《三體》的文章,正好昨天看了《流浪地球總體來說,這部片子還是很不錯的,打9分沒問題(10分制),特別是其中的家國情懷很符合剛剛發布的號召。不過還是有一些小小的遺憾,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1、情節方面:電影版只是抽取了原著中的部分章節,相對於原著,在人類面對嚴重危機情況下的善與惡,人性的冷漠與執著等黑暗面,電影版肯定沒有原著深刻。
-
《流浪地球》:流浪了西方,永駐了中華
我們知道,好萊塢的主人是猶太人,已全球範圍流浪了2000年,對土地沒有歸宿感(一直不被允許持有土地,總是夢回迦南),所以在好萊塢關於地球末日的《星際穿越》裡,地球毀滅了,倖存者繼續流浪。聽完《流浪地球》的劇情介紹,對方吃驚地問了兩個問題:1、為什麼地球出現危機後,中國人不是逃離地球,而要帶著地球一起跑?導演郭帆想了想,回答說:「我們買房子買的不是物理空間,而是一個家庭,裡面住著父母、老婆、孩子,這個物理空間承載著我們所有的情感。
-
《流浪地球》最新票房統計 吳京流浪地球實時票房
《流浪地球》最新票房統計 吳京流浪地球實時票房 點擊 剛剛,《流浪地球》躍居影史票房第二!前方僅剩《戰狼2》!根據貓眼票房專業版,2月17日13:00,上映13天的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票房達到36.58億元,成功追趕上《紅海行動》,成為中國電影票房總榜第二名。
-
流浪地球,宇宙鄉愁
「流浪地球」計劃啟動地球為什麼流浪電影《流浪地球》改編自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2000年發表的短篇小說《流浪地球》,劉慈欣憑藉這部作品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特等獎。不久的未來,太陽發生了災變,太陽系不再適合地球生存,人們不得不開啟「流浪地球」計劃,逃離太陽系,奔向新家園。
-
地球還在的人沒了?別讓流浪地球的算術漏洞成真
所以流浪地球不可能施行這樣的生育政策。流浪地球其實需要鼓勵生育那麼流浪地球應該採取什麼樣的生育政策呢?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看看原著中另一段有意思的情節:人們在悲劇心理的籠罩下,及時行樂,對待婚姻的觀念變得淡薄,甚至婚外戀也司空見慣。主人公的父親告訴母親說,他愛上了一位老師,母親沒有任何的強烈反應,只是問了一下父親什麼時候回來。
-
電影《流浪地球》-如果選擇流浪
2 夢是有熱度的「火種」計劃與「地球計劃」的區別在於,一個是捲鋪蓋找個新家,一個是把家重建。電影耐人尋味的地方,也是體現東方價值觀,選擇的是後者。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家的狗窩。縱使外面的世界精彩紛呈,也總有新家變舊家倦怠的那一刻。就如同我們從一個熟悉的地方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流浪,開始是興致勃勃,躊躇滿志,後來欲求不滿,鬱鬱寡歡。最後能觸動我們內心深處,能夠回想起來的,還是兒時的那一方土地,媽媽的一碗熱湯。
-
流浪地球的可能性:當太陽系走向坍縮,地球也成為了流浪的飛船
流浪地球的可能性:當太陽系走向坍縮,地球也成為了流浪的飛船在之前我們也看到過不少劉慈欣的作品,那裡面有一部特別的突出,它描繪了一個叫做流浪地球的概念。它描繪的是在未來的世界,整個太陽系將會發生坍縮,太陽生命走向盡頭,而我們的原本的生命結構會發生徹底的改變。
-
《流浪地球》:地球可以流浪,但生活決不能流浪
說起流浪地球,我們知道它現在很牛逼,除卻逆襲史,除卻它的票房,它的厲害在於它所帶來的社會影響,它帶給中國的是科幻電影的崛起而大火全網的《流浪地球》又到底是憑藉什麼火起來的呢?毋庸置疑的是它同大多數科幻電影一樣,營造了宇宙、災難這樣一個大話題,然而它區別於其他科幻大片的又是其貫穿於整部電影裡的煙火氣。
-
流浪地球深度解析:為什麼要帶著地球去流浪?
流浪地球作為一部硬科幻小說,在今年春節檔被拍成電影上映可謂是口碑與票房雙豐收,但在電影的背後,不知道有多少注意到了這些細節:流浪地球為什麼要帶著地球去流浪,而不是建造飛船逃跑?我們在看流浪地球時最大的疑惑便是,既然能造出像行星發動機這樣巨大推力的裝置,連地球都能推動,為什麼不把他建造成飛船,這樣不就會像現在帶著地球一樣多災多難了。
-
這樣的地球,我怎麼忍心你流浪——「流浪地球」影評
經過半個小時的「流浪」,我準時浪進了被暖氣烤的暖洋洋的電影院的不起眼的角落裡(12座,最靠邊那個),靜靜的等著流浪地球的放映,為了親眼見證這顆噗溜噗溜的球球究竟要流浪到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