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思極恐的《流浪地球》

2021-01-12 閆躍龍

昨天,終於去看了好評如潮的《流浪地球》。

看完,非常震撼和感動,宏大的敘事格局,炫目的特效製作,還有觸動內心的情感大戲……

但是,當我找到劉慈欣的《流浪地球》原著,讀過之後,卻發現,電影和原著實在是差異太大。相比電影的煽情,原著實在是太冷靜和理性了。

讀著讀著,竟然讓我細思極恐。

電影裡面貫穿的,是一個「情」字:父親與兒子的情,哥哥與妹妹的情,兒子與姥爺的情,兒子與媽媽的情……

但是,原著中卻透徹地說出了真相:當死亡的威脅和逃生的欲望壓倒了一切,除了當前太陽的狀態和地球的位置,沒有什麼能真正引起地球人們的注意並打動他們了。

當然,情也是如此。

如果說我們現在的電影、小說中轟轟烈烈的愛情、親情讓我們感動,那麼在流浪地球的時代,這一切都讓他們驚奇,都讓他們不屑。

是的,愛情不重要了,親情不重要了,友情不重要了,金錢不重要了,在生與死面前,一切都不重要了。就像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當最底層的生存不能保證,誰還會奢求更高的東西呢?

所以,在那個時代,離婚結婚是家常便飯;在那個時代,誰都不願意生孩子,誰還會願意讓自己的孩子生來就恐懼呢?

原著中有一個謎語:「你在平原上走著走著,突然迎面遇到一堵牆,這牆向上無限高,向下無限深,向左無限遠,向右無限遠,這牆是什麼?」

謎底是:死亡。想來令人不寒而慄。

在朋友圈裡,有人發問:如果地球還有七天滅亡,你會做什麼?

其實,令人恐懼的,不是確定性,而是不確定性。

如果知道地球還有七天滅亡,大家反而釋懷了,抓緊時間去實現自己沒有實現的願望,也挺好。怕的是不確定性。

在流浪地球的時代,就是如此。

每一次地球掠過近日點,都是恐懼加深的過程,每一次地球離開近日點,都是恐懼暫時緩解的過程。次復一次,周而復始,是周期性的折磨。

因為,你不知道太陽什麼時候爆炸,這種不確定性的恐懼,才是真的恐懼。

相比電影中的「情」,「希望」才真正令人震撼,因為希望這時候才是稀缺的。

就像原著中這段話所說:「我們必須抱有希望,這並不是因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為我們要做高貴的人。在前太陽時代,做一個高貴的人必須擁有金錢、權力或才能,而在今天只要擁有希望,希望是這個時代的黃金和寶石,不管活多長,我們都要擁有它!」

電影似乎是個圓滿的結局,但是原著卻在冷靜中講述出人性的本質。

你想想看,流浪地球計劃歷時100代,2500年,數十億每天被恐懼折磨的人們,哪能沒有波瀾?

在恐懼得過頭之後,人們發現太陽還沒有爆炸,於是謠言四起,說太陽根本不可能爆炸,一切都是陰謀。(看看任何事情,最後都是陰謀論盛行)然後,人們起來叛亂了,將實施地球航行計劃的星際移民委員會的各種人們殺死,關閉了地球發動機。

正當人們要歡呼解放的時候,太陽真的爆炸了。

人們殺死了製造和實行流浪地球計劃的人們,最終,卻不得不依靠他們重新啟動計劃,繼續航行。

恐懼時,最團結,反而安逸,會殺死一切。

流浪地球計劃最終會成功嗎?小說沒有說,電影也沒有說,但細思極恐。

如此漫長的逃逸,定然困難重重。在知乎上,大家在激辯到底能否用燒石頭(地殼物質)來推動地球。即使科學上可行,但是有一個專家計算的結果,要想推動地球逃離太陽系,要燒掉84%的地殼質量。

那個時候,地球還是地球嗎?縱使能順利到達目的地,滿目瘡痍的地球還適合人生存嗎?

況且那個目的地,充滿兇險。在小說的最後,是故事主角暢想的場景:「我好想看到半人馬座三顆金色的太陽在地平線上依次升起,萬物沐浴在它溫暖的光芒中……」

這是一個伏筆。還記得大劉的《三體》嗎?地球人類非盡千辛萬苦到達的半人馬座,是三個太陽,這裡是三體世界。

有人開玩笑說,《三體》和《流浪地球》應該結合在一起看,地球發射的尋找外星人的信號,被三體人獲取,然後準備派三體艦隊出徵地球時,地球卻送上門來了。

無論誰能戰勝誰,一個事實是肯定的,地球花費100代人,2500年,歷經重重艱險,犧牲數十億人,到達的目的地,並不是樂土。

而是更大的苦難。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細思極恐的事情,看似傳遞了希望,實則卻是絕望
    如果你看過《流浪地球》的話,你會知道一件事。在電影的最後,我們的吳京飾演的劉培強中校通過用太空戰撞擊的方式,成功點燃木星,成功地把地球推開。雖然這一部分似乎沒有什麼錯,但如果你仔細想想,你會發現這種行為只是把地球推向了世界末日的邊緣。
  • 破40億的《流浪地球》裡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破40億的《流浪地球》裡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寫在最前,這次編輯估計我這篇文章又要往下沉了,能看到它也不容易吧。希望如果你打算看這篇文章,能夠看到最後,謝謝你的喜歡,甚至也謝謝你的view。小編覺得最細思極恐的莫過於電影本身。
  • 1分鐘讓你讀懂《流浪地球》,有個細思極恐的情節,電影不敢拍
    近幾年好萊塢科幻片,開始走下坡路,而中國科幻片正在崛起,拍出了像《流浪地球》這樣叫好又叫座的作品,當然這跟我國電影人的不懈努力與積極探索分不開。《流浪地球》改編子劉慈欣的科幻小說,讀過原著的觀眾,知道小說跟電影中的有些情節和人物設置,有所不同。
  • 流浪地球2定檔2023 導演曝光流浪地球2新亮點
    26日,《流浪地球2》宣布定檔2023大年初一,前作主要角色劉培強的扮演者吳京發來VCR,暗示自己會回歸續集!那麼,流浪地球2定檔2023!導演曝光流浪地球2新亮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流浪地球2定檔2023!導演曝光流浪地球2新亮點!
  • 流浪地球——小說中未被呈現細思極恐的結尾
    《流浪地球》是今年春節上映的電影,即便是在競爭激烈的春節檔,依舊遙遙領先,可謂是賺足了眼球,就算是小編也去影院刷了兩遍。而它又為何如此成功呢?題材方面,中國在科幻電影的領土上可以說是一篇荒地。面對好萊塢的長期壟斷,此次的《流浪地球》,改編自劉慈欣的原作。
  • 《流浪地球》活著的地球,才可以流浪
    在今年大片雲集的春節檔《流浪地球》這部改編自劉慈欣小說的科幻電影,以黑馬之勢逆勢殺出,最終以絕對優勢奪冠《流浪地球》是一部改編自劉慈欣小說的硬科幻電影,網上討論電影本身的文章有很多,這裡就不再說了,今天要給大家說說的是,流浪地球這個科學設想之所以能夠成功的關鍵,那就是地球是「活」的,因為只有「活」的地球,才能流浪。恐怕很多朋友看到這個說法,都會一臉茫然,自己從小生活在地球上,怎麼就不知道,地球竟然是「活」的,地球又是怎麼樣活著的。
  • 流浪地球中的地球真的可以流浪嗎?
    我作為一個科幻迷十分認可流浪地球這部作品。我印象中我已經看了好幾遍了。這部作品既有對人性的思考。又有對環境日益惡劣的擔憂。還有對人類生生不息的讚揚。在道具等方面也是堪稱良心。大劉本人就說過:「科幻小說應該在文學和科學幻想上取得某種平衡」而流浪地球就是如此,所以今天我們討論的僅僅是給地球裝上發動機是否可以「流浪」。
  • 《流浪地球1》重映,《流浪地球2》定檔了
    11月26日,增加了11分鐘內容的《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重映。就在11月26日重映當天,導演郭帆共同宣布,電影《流浪地球2》定檔2023年大年初一,並曝光首張概念海報。《流浪地球》上映後,口碑與票房都獲得了驚人的好成績,許多觀眾在影片上映近兩年來不斷嚮導演郭帆「索要」續集。
  • 《流浪地球》最新票房統計 吳京流浪地球實時票房
    《流浪地球》最新票房統計 吳京流浪地球實時票房  點擊  剛剛,《流浪地球》躍居影史票房第二!前方僅剩《戰狼2》!根據貓眼票房專業版,2月17日13:00,上映13天的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票房達到36.58億元,成功追趕上《紅海行動》,成為中國電影票房總榜第二名。
  • 《流浪地球》影評
    ,太陽系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的新家園的故事。但觀看了《流浪地球》後,我驚喜地發現科幻片並不僅是千篇一律的英雄主義和令人目眩的特效的代名詞。浩渺星系中,冰冷金屬裡,原來也有情。片名的主語是地球,片中的主體也是地球,而最引我深思的,卻是「流浪」二字。在影片中,由於太陽災變,地球開始了長達2500年的移民計劃。這「愚公移山」式的流浪,不禁讓人疑問,為什麼要選擇這樣一種艱難,甚至具有近乎悲壯色彩的方法?
  • 流浪地球的可能性:當太陽系走向坍縮,地球也成為了流浪的飛船
    流浪地球的可能性:當太陽系走向坍縮,地球也成為了流浪的飛船在之前我們也看到過不少劉慈欣的作品,那裡面有一部特別的突出,它描繪了一個叫做流浪地球的概念。它描繪的是在未來的世界,整個太陽系將會發生坍縮,太陽生命走向盡頭,而我們的原本的生命結構會發生徹底的改變。
  • 流浪地球,流浪的目的地是「家」
    最近大火的電影《流浪地球》霸佔了頭榜頭條。有人說這是中國科幻電影的裡程碑,有人說這裡可以看見中國人的精神內核。往小了說,它其實包含著中國的「家」文化。電影改編自《三體》作者劉慈欣的另一部科幻小說《流浪地球》,大概講的是:地球因為太陽急速衰老而面臨滅頂之災。
  • 流浪地球深度解析:為什麼要帶著地球去流浪?
    流浪地球作為一部硬科幻小說,在今年春節檔被拍成電影上映可謂是口碑與票房雙豐收,但在電影的背後,不知道有多少注意到了這些細節:流浪地球為什麼要帶著地球去流浪,而不是建造飛船逃跑?我們在看流浪地球時最大的疑惑便是,既然能造出像行星發動機這樣巨大推力的裝置,連地球都能推動,為什麼不把他建造成飛船,這樣不就會像現在帶著地球一樣多災多難了。
  • 被捧殺的《流浪地球》
    前幾天的推文我對《流浪地球》做了針砭和表揚,表達了我的觀點,有好,有不足,但好遠多於不足。 我總結也說的很清楚:是科幻火種,希望大家都去影院支持和鼓勵。 但這幾天關於《流浪地球》的風向屬實讓我沒有想到。
  • 《流浪地球》,硬
    看完《流浪地球》之後,我由衷感嘆,老鐵穩了,我們終於有自己的國產硬科幻了。(以下有劇透風險,請謹慎閱讀。)《流浪地球》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短篇小說,在未來,太陽內核極速老化、持續膨脹,地球將被吞沒。原著中將地球的流浪分為五步,分別叫剎車時代、逃逸時代、流浪時代Ⅰ(加速)、流浪時代Ⅱ(減速)、新太陽時代。整個移民過程延續2500年,100代人。
  • 《流浪地球》:地球可以流浪,但生活決不能流浪
    說起流浪地球,我們知道它現在很牛逼,除卻逆襲史,除卻它的票房,它的厲害在於它所帶來的社會影響,它帶給中國的是科幻電影的崛起而大火全網的《流浪地球》又到底是憑藉什麼火起來的呢?毋庸置疑的是它同大多數科幻電影一樣,營造了宇宙、災難這樣一個大話題,然而它區別於其他科幻大片的又是其貫穿於整部電影裡的煙火氣。
  • 《流浪地球2》定檔!
    《流浪地球2》定檔!》在其官方微博表示,續作《流浪地球2》定檔2023年大年初一。26日,在《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特別展映後,導演郭帆宣布:「我們經過了兩年的思考和劇本的前期創作,決定啟動《流浪地球2》的拍攝計劃,同時定檔2023年大年初一。」
  • 流浪地球票房預測分析,流浪地球票房能超戰狼嗎?
    流浪地球上映5天票房累計超12億,成吳京第二個爆款之作,按目前的趨勢打破戰狼2的票房記錄也是有可能的。這部中國科幻片取得了巨大成功。根據貓眼電影專業版的數據,《流浪地球》首日票房1.87億,截止發稿累計票房9.01億,目前貓眼評分9.3分,豆瓣評分8.1分。
  • 《流浪地球》:帶著地球去流浪,我們還有希望!
    當我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地球,失去了我們的家園,會是怎樣的感受?曾經繁華的城市現在變成了一座空城,地表溫度極低,已不適合人類居住,人們只能生活在陰暗的地下城。為了活下去,人類開始了漫長的計劃,帶著地球去流浪,史稱「流浪地球」計劃。
  • 個人預測《流浪地球》票房可超百億,對《流浪地球》的觀後感
    本來想休息一段時間再繼續寫關於《三體》的文章,正好昨天看了《流浪地球不過對觀眾來講倒是老幼鹹頤,算節日裡的合家歡影片;2、視覺效果方面:總體很不錯,超出觀眾的預期,不過個人認為原著中的太陽膨脹成紅巨星,然後氦閃,直接變成個白矮星的情節以及原著中「我的父親」隨地球近地軌道護航艦隊使用熱核炸彈和反物質炸彈阻擊小行星帶的情節如果也能在大銀幕上呈現,視覺效果會更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