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流浪地球不如流浪月球!

2021-02-17 燃燒的島群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自媒體第165篇原創文章。全文共1875字,配圖13幅,閱讀需要5分鐘。

圖1. 硬核科幻作品: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The Wandering Earth——火了!

太陽要衰亡,地球要流浪,帶著家一起走,大大的鄉土情懷,讓電影散場後許多人遲遲不願離場,這跟爆米花電影的差別實在太大了!

不過細想想,問題真不少。

第一個問題:讓地球停轉的代價有多大?

圖2. 地球內部並不平靜,地震和熔巖將是常態

失去日夜交替是最明顯的表明現象,地殼應力的改變將導致頻繁的大地震才是真正可怕的威脅。12級以上的超級地震可能持續數百上千年,炙熱的巖漿四處漫遊,任何人類生存過的痕跡都可能被摧毀和抹去,1萬座發動機和1萬座地下城如何倖存下來?

圖3. 地球停止自轉可能導致地殼劇烈變動

第二個問題:1萬座重聚變發動機的推力足夠嗎?

圖4. 讓地球停轉的代價可能無比巨大

原著裡或許會有推力比的計算公式,這裡讓我們換個計算方法:地球表面積是5.1億平方公裡(約等於中國國土960萬平方公裡的50倍),1萬座發動機幾乎全部位於地球歐亞大陸的一側,相當於2.5億平方公裡,每座發動機佔地面積2.5萬平方公裡(中國國土面積的1/40),中國近100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只有40座發動機驅動!

這個數字是不是增大10倍更靠譜些?

第三個問題:逃離了太陽的地球大氣環境還能保存多久?

圖5. 流浪地球中的地球採礦車

在接近木星時,一半的地球表面仍能看到太陽,仍能保持稀薄的大氣,飛機能飛、卡車能開,當越來越遠離太陽時,地表將降低到絕對零度,一切氣體都將變成液態乃至固態,所有車輛和飛行器將不得不按照真空狀態重新設計,又該怎樣維持地球表面的採礦和運輸?

第四個問題:領航員飛船這麼重要,為什麼不多造幾艘?

圖6. 領航員飛船肩負重任,只造一艘顯然風險太大

相比建造1萬座重聚變核發動機,領航員飛船看起來代價要小得多,既然整個人類的資源都集中在保證生存上,就算捨不得地球家園,也完全可以多建造幾座領航員飛船,分散風險。在掌握了重聚變發動機的未來,1萬艘領航員飛船應該不是什麼難事吧?

在電影裡讓唯一的領航員飛船(也是「火種」號飛船)充當了火藥引子,讓理性計算過的成功概率屈服於「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放手一搏,怎麼總覺得講感情大於講道理?

第五個問題:重聚變發動機的原料和廢料如何解決?

圖7. 驅動地球的重聚變發動機顯然是一種神級裝備

重聚變的原理是通過改變原子核的組成,損失質量獲得能量,屬於核發動機的一種,人類目前還沒有掌握從穩定狀態的物質(如石頭)去生成能量,因為目前穩態的物質必然是從不穩定狀態的物質經過熱核反應而來,本身已經經歷了「重聚變」,而以當前的穩定形態存留下來。這個過程如何逆轉,非常耐人尋思。

再者,由穩定態的石頭「重聚變」為不穩態的其他物質,產生的核輻射如何防護?這是一次長達2500年的長途旅行,地球被1萬座輻射量巨大的核聚變發動機持續汙染下去,最後變成什麼怪物真不好說了。

圖8. 星球大戰中的人造星球——死星

如果人類真的需要一個足夠大的生態環境來支撐長達2500年的星際航行,那麼建造一艘如同「星球大戰」中的死星一般巨大的行星飛船或許更加現實,如果一定要驅動星球,月球或許是更好的選擇,上述五個問題都更好解決。

圖9. 圓球形狀的死星貌似更適合星際航行

第一個問題:月球已經進入穩定狀態,不會因為停轉而引發月殼的劇烈變動,也就不存在地震和熔漿的威脅。

第二個問題:月球體積僅為地球的1/49,表面積是地球的1/14,重量是地球的1/83,1萬座行星發動機驅動更「小巧穩定」的月球,聽起來是不是靠譜點?

第三個問題:月球沒有大氣環境,一切物質都以固態留存在月球上,星際航行對月表的影響更小。

圖10. 向太空求生存顯然比在地底找出路靠譜

第四個問題:為了開發月球和向月球轉移物資,人類航天技術必然需要大幅提升,建造1萬艘領航員飛船自然不是什麼問題,甚至可能發明出地月直達的星際電梯,把地球的全部精華都搬上月球!把月球整體改造成人類的忠實家園!

圖11. 開採月球上的氦-3正好可用作驅動月球的核聚變清潔原料

第五個問題:眾所周知,月球上有儲量豐富的氦-3,這是一種在地球上極為罕見的氦的同位素,氦-3與氘進行熱核反應後只產生沒有放射性的質子,因此是一種理想的核聚變原料,月球上含有極其豐富的氦-3儲量,而且開採相對方便,正是建造和驅動行星發動機的天然燃料。

圖12. 中國航天即將從月球上取回第一杯月球土壤

也許就如她神秘的來源一樣,月球或許就是人類從遙遠深空漂泊而來的星際太空飛行器,負責把生命的種子帶來地球。經過數十億年生存發展後,一旦孕育出的高等生命發現太陽系不再適合生存,人類又可以返回月球這個巨大的飛船,再次尋找下一個宜居地!當然如果可能的話,我們把地球一併帶走!

圖13. 中國航天——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無論如何,田中芳樹著作《銀河英雄傳說》裡的這句話是沒錯的: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我らが徵くは星の大海)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活著的地球,才可以流浪
    《流浪地球》是一部改編自劉慈欣小說的硬科幻電影,網上討論電影本身的文章有很多,這裡就不再說了,今天要給大家說說的是,流浪地球這個科學設想之所以能夠成功的關鍵,那就是地球是「活」的,因為只有「活」的地球,才能流浪。恐怕很多朋友看到這個說法,都會一臉茫然,自己從小生活在地球上,怎麼就不知道,地球竟然是「活」的,地球又是怎麼樣活著的。
  • 流浪地球中的地球真的可以流浪嗎?
    我作為一個科幻迷十分認可流浪地球這部作品。我印象中我已經看了好幾遍了。這部作品既有對人性的思考。又有對環境日益惡劣的擔憂。還有對人類生生不息的讚揚。在道具等方面也是堪稱良心。大劉本人就說過:「科幻小說應該在文學和科學幻想上取得某種平衡」而流浪地球就是如此,所以今天我們討論的僅僅是給地球裝上發動機是否可以「流浪」。
  • 導演陳德森:《徵途》視效比《流浪地球》難10倍
    導演陳德森:《徵途》視效比《流浪地球》難10倍 時間:2020.07.29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kino
  • 《流浪地球》班底再造《徵途》中國特效工業崛起
    還驚豔的《流浪地球》呢?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看法。如果是聯想到「五毛特效」的觀眾,那麼小電君在這裡給你舉幾個理由,你再做判斷。2019年初,《流浪地球》橫空出世,這部被國人認為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電影,正片特效鏡頭超2000個,其中75%的特效都是由兩家中國本土特效公司MORE VFX和ORANGE FX製作完成。
  • 《流浪地球》班底再造《徵途》 中國特效工業崛起
    如果是聯想到「五毛特效」的觀眾,那麼小電君在這裡給你舉幾個理由,你再做判斷。2019年初,《流浪地球》橫空出世,這部被國人認為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電影,正片特效鏡頭超2000個,其中75%的特效都是由兩家中國本土特效公司MORE VFX和ORANGE FX製作完成。
  • 《流浪地球》:帶著地球去流浪,我們還有希望!
    當我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地球,失去了我們的家園,會是怎樣的感受?曾經繁華的城市現在變成了一座空城,地表溫度極低,已不適合人類居住,人們只能生活在陰暗的地下城。為了活下去,人類開始了漫長的計劃,帶著地球去流浪,史稱「流浪地球」計劃。
  • 從《流浪地球》到《徵途》,國產電影特效也可以做的很優秀
    而片中另一個重要動物形象——獸王,從設計到最終確認迭代超過了30版,整整耗時兩年完成,這些數字聽背後都是白花花的銀子,電影《徵途》超3億的投資,算是把錢都花在了刀刃上。唯一遺憾的是,我們不能在大銀幕上觀看這部電影,流媒體平臺播出雖好,但是不能把視覺效果充分展示出來。所以這裡建議大家把電影投屏觀看,這樣可以得到更好的視覺效果。
  • 《流浪地球》:中國電影的一股清流
    推理演繹的出發點靠不靠譜,並不影響推理演繹本身的美感。「流浪地球」計劃的第一步,是地球成立聯合政府,並建造行星發動機。以目前人類文明的發展程度來說,這兩件事似乎都是不可能的。成立一個全球性的政府,這個腦洞並不是始自小說《流浪地球》,至少當年愛因斯坦就曾經構想並為之奮鬥過。然而很遺憾,我們人類是一個個體智慧很高而群體智慧偏低的物種。
  • 《徵途》上映,流浪地球的後期團隊背鍋,網友:我天真地入坑了!
    當談到哪一部電影開啟了中國硬科幻電影的第一座裡程碑,或者說中國硬科幻電影的元年,大家都會想到吳京的《流浪地球》,整個的特效場面,聲勢浩大,稱名當之無愧.最近在愛奇藝上映的《徵途》,也就是由《流浪地球》的製作團隊製作,還沒有上映,就被宣傳得如火如荼。小編就是看抖音的時候入的坑!
  • 電影《徵途》演員表都有誰 流浪地球團隊打造暴力美學
    電影《徵途》演員表都有誰 流浪地球團隊打造暴力美學  6月12日,由陳德森導演,鄭保瑞監製,劉憲華、何潤東、林辰涵、蔣璐霞、羅仲謙、胡明主演,根據國內經典網路遊戲改編的動作冒險電影《徵途》正式發布「殘暴世界」版預告,國遊頭號玩家即將捲土重來。
  • 《流浪地球》之後,讓這款神器帶你流浪宇宙星河!
    最近大家的朋友圈是否被《流浪地球》這部國產科幻影片刷屏了呢?相信看過《三體》的小夥們應該都知道,《流浪地球》和《三體》的作者都是劉慈欣老師,作為一個偽科幻迷,雖然很早就期待能夠看到《三體》的科幻電影,但是後來居上的《流浪地球》同樣讓科幻迷們備受期待,這部被譽為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影片,從大年初一上映七天以來,票房已達到26億,還沒有看的小夥伴應該抽空去看看。
  • 電影《徵途》定檔7月24日,流浪地球特效團隊製作
    電影《徵途》發布終極預告,由陳德森導演,鄭保瑞監製,劉憲華、何潤東、林辰涵、蔣璐霞、羅仲謙、胡明等主演,講述清源村少年東一龍(劉憲華飾)與楚家軍武士楚魂(何潤東飾)為參加南趙國兵馬大元帥競技大賽而踏上徵途,並在途中結識金剛小妹(林辰涵飾)三人結伴完成家國使命的故事。
  • 《流浪地球》影評
    不論未來或現在,工作或學習,創作者的精神都值得我們學習,流浪地球只是在硬科幻電影上為中國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而其他領域,都正等待著像郭帆這樣充滿熱血與情懷的人,等待著那些在逃離地球的主流思想中仍保留著帶著地球流浪的浪漫的人,那些將奮鬥與創新視作自己的責任的人,那些願用滿腔熱血而不是趨利避害的堅實腳步走出屬於自己人生光明大路的人去開拓,我們有責任去回應這些等待,如同我們的先輩用生命與一生構建出這個國家一般
  • 星空漫步 || 《流浪地球》影評
    為了拯救人類,人類聯合政府決定整體搬遷地球,把地球移向新的恆星。轟轟烈烈的地球流浪運動壯麗的展開了。電影場面轟轟烈烈,堪比美國大片,震人心胸。一萬臺萬米高的地球發動機,聳立在地球各個板塊,全力開動,推動地球。地球這個巨大行星,在宇宙中開始流浪,後面拖著長長的大氣尾巴。畫面無比美麗,又無比震撼。在這美麗震撼的畫面背後,是弱小人類的悲愴遷移!
  • 《流浪地球》中的天體物理學
    電影(也是同名小說)中最核心的創意是太陽的演化速度突然加快了,短期內就會發生災難性的氦閃,太陽將膨脹成為可怕的紅巨星,把地球吞沒。面對滅頂之災,人類當然不能坐以待斃,於是利用重元素核聚變技術建造了一萬座超巨型行星發動機,相當於把地球改裝成了一艘宇宙飛船,向著比鄰星方向踏上漫漫徵途,故事由此展開。
  • 《流浪地球》,硬
    看完《流浪地球》之後,我由衷感嘆,老鐵穩了,我們終於有自己的國產硬科幻了。(以下有劇透風險,請謹慎閱讀。與其這樣,還不如用一個倒計時來得直接。」因此在影片中,將洛希極限設定為「37小時4分12秒之後地球與木星相撞」。隨著時間一分一秒流逝,地球到底是生存還是毀滅牽動著每一個角色的心,也刺激著觀眾的腎上腺素不斷飆升。
  • 《流浪地球》重映,觀眾不買帳,上映2天票房不如《一秒鐘》零頭
    如今《流浪地球》已經將近過去兩年時間了,不過這部影片仍然是觀眾們津津樂道的熱點話題。就在最近,關於《流浪地球》出現了兩則重磅消息,第一件事就是《流浪地球2》即將在2023年上映,雖然第二部還沒有開拍,但是製片方提前給出了時間表,也算是給粉絲們一個確切交代。
  • 《流浪地球1》重映,《流浪地球2》定檔了
    11月26日,增加了11分鐘內容的《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重映。就在11月26日重映當天,導演郭帆共同宣布,電影《流浪地球2》定檔2023年大年初一,並曝光首張概念海報。《流浪地球》上映後,口碑與票房都獲得了驚人的好成績,許多觀眾在影片上映近兩年來不斷嚮導演郭帆「索要」續集。
  • 《流浪地球》裡的腦洞 究竟靠不靠譜?
    《流浪地球》,被影迷們譽為中國科幻的裡程碑。這部電影的腦洞,在眾多科幻電影裡都比較獨特,一般科幻片的設定都是:地球出問題了,怎麼解決?而它則是,太陽出問題了,地球人怎麼辦?一般遇到災難,大家都是要造個飛船啥的逃命,比如《2012》裡的方舟。但《流浪地球》覺得,我們帶著地球一起逃吧!其實,作者敢開這樣的腦洞,也是要有科學作基礎的。
  • 《流浪地球》:流浪了西方,永駐了中華
    我們知道,好萊塢的主人是猶太人,已全球範圍流浪了2000年,對土地沒有歸宿感(一直不被允許持有土地,總是夢回迦南),所以在好萊塢關於地球末日的《星際穿越》裡,地球毀滅了,倖存者繼續流浪。到了《流浪地球》,則是我們為了全人類,實施大拯救,弘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各位,這不就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麼?脈絡何其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