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當天有哪些風俗講究?為何這天不能「理髮」?

2020-12-23 手機鳳凰網

立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即「開始」 「陽和起蟄,品物皆春」。從立春日開始,萬物復甦生機勃勃,一年四季自此開始。今年的立春日,為2月4日。

與其他節氣一樣,立春也分三侯: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蜇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甦醒;池塘裡的魚兒開始離開水底,遊到水面。

立春寓意著春已歸來,萬物生長,一派鮮活景象,自此風和日暖,鳥語花香,春播春耕開始。

一年之計在於春,立春作為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自秦漢以來,就備受重視。不僅流傳下了諸多詩詞,也流傳下了不少習俗故事。

古時候,立春要祭祀主管農事的春神句芒,也稱芒神。周朝迎接立春的儀式有:立春前三日,天子開始齋戒,到了立春日,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東方八裡之郊(句芒神居東方)迎春,行布德施惠之令,極為重視和濃重。

宋代《夢粱錄》也記載有: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稱賀。迎春活動已經從郊野進入宮廷,成為官吏之間的互拜。清代立春儀式已成了全民參與的重要民俗活動。《清嘉錄》:立春祀神祭祖的典儀,雖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歲朝,但要高於冬至的規模。

時至今日,立春作為一年的開始,象徵著萬物新生,在民間流傳的習俗,還深入人心。

打春

在農村,老一輩人說到立春,常常不叫「立春」,而稱之「打春」。所謂打春,意思就是打春牛。古時候農民耕田離不開牛,打春牛就意味著歇了一冬天的牛,要開始勞動了。

據記載,打春的習俗,也源自於上古周朝時期,距今已有3000餘年歷史。《事物記原》記載:周公始制立春土牛,蓋出土牛以示農耕早晚。

《燕京歲時記》記載:立春先一日,順天府官員,在東直門外一裡春場迎春。立春日,禮部呈進春山寶座,順天府呈進春牛圖,禮畢回署,引春牛而擊之,曰打春。

咬春

「立春」這一天,中國民間習慣吃蘿蔔、姜、蔥、麵餅,稱為「咬春」。在不同的地區習俗還略有不同。比如立春日,北方習慣吃春餅,南方吃的是春卷。還有的地方,會將蔬菜、瓜果、餅、糖放置在盤中,稱為「春盤」,饋送親友或自食取迎春之意。

唐《四時寶鏡》記載:「立春,食蘆、春餅、生菜,號『菜盤』。」可見唐代人已經開始試春盤、吃春餅了。另外關於立春日的飲食,有很多已經融入到了詩詞裡了。如杜甫《立春》: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習俗

關於立春日,很多地方還有著各自不同的說法和習俗。這些習俗,不通全國,切勿對號入座。

1、不理髮

有的地方立春日不能理髮,認為理髮不吉利。俗話說,發乃人身之草木,立春回暖,草木叢生,剛生出的草木去損害,自然是不合天地運行規律的。

2、不看病

有的地方還有講究,立春日不看病。如果看病就意味著一年都沒有好運氣,這一說法不過是為了討個好彩頭而已。就像大年初一,很多地方都講究不吃藥、不看病一樣。

3、不能躺

還有的地方說,立春之日不能躺著,要坐坐或者站起來走走。都說春暖大地,這是萬物初始的時候,人也應該有一種良好的精神面貌,來迎接春的復甦。

不能躺著,還意味著多出去走走,呼吸新鮮空氣,舒展舒展筋骨,踏踏春,也是極好的。

讀者們,關於「立春日的習俗」,大家有何看法呢?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

相關焦點

  • 立春:「雨淋春牛頭,七七四十九天愁」,這句農諺有何含義?
    2020年2月4日,立春,那麼在這個特殊的節氣中,我們要做好哪些事情呢?其實在農村有很多諺語或俗語來形容立春後的雨水多少的,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雨淋春牛頭,七七四十九天愁」,它的意思是說在立春節氣這天如果下雨了,那表示後面的雨水偏多,大約會持續49天左右才會結束。
  • 臘月不搬家,正月不理髮,農村的老話兒,都有什麼講究
    一說農村老話有啥講究,有人就不看內容回了三字「窮講究」,字字扎心,也有的說成了封.建迷.信,這不能完全說錯,但也不是絕對的呀,老話的出發點大部分還是希望傳遞給後者有用的經驗,只不過很多老話在歷史的傳承中,後人理解上,出了點偏差,例如正月理髮,存在很多不利於老舅的段子。
  • 立春是古人的「春節」嗎?立春習俗有哪些?
    從立春到下一個立春為一「歲」,從農曆一月一日到下一個農曆一月一日為一「年」。古時「歲」和「年」是有嚴格區別的。秦漢以前,重大的拜神祭祖、納福祈年、除舊布新等活動都在立春日及其前後幾天舉行的。但當時各地曆法、歲首日期不同,風俗習慣、歲首節慶的民俗也不同。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進行曆法改革,規定以農曆正月初一為「歲首」,又稱「年節」、「元旦」。
  • 立春有著哪些講究
    二十四節氣最初是依據"鬥轉星移"制定,當北鬥七星的鬥柄指向寅位時為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春天的節氣,立春表示的是春天的開始,而在立春的時候,民間有著哪些習俗。1、句芒神  在「立春」這一天,舉行紀念活動的歷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經出現。當時,祭祀的句芒亦稱芒神,是主管農事的春神。訂閱號,趙一誠易學。句芒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
  • 二月二為什麼有很多的人去理髮啊?太有講究了!究竟為什麼啊?
    在我們農村人的傳統生活習慣中,相信每個農村家庭長大的孩子都了解,相信大家也都遇到過家長們囑咐的很多不允許,比如:理髮就有說道正月不允許理髮!天哪!正月不應許理髮?那麼,啥時候理髮呢?說到這裡,相信不少朋友都會想到那絕對是二月二這天啦!二月二為什麼有很多的人去理髮啊?太有講究了!
  • 「百家號鼠你紅」2020年除夕有什麼講究 2020年過除夕有哪些風俗
    通常,在除夕的時候,各地都會有一些特別的習俗。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2020年除夕有什麼講究,順便來說說2020年除夕當天有哪些活動以及2020年過除夕有哪些風俗。一、2020年除夕有什麼講究1、2020年除夕有什麼講究?一般在除夕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貼福字,其中大門的福字不能倒貼,因為大門是迎福納福的地方,福字應該正貼。福字倒貼的地方一般是水缸,垃圾箱。
  • 寶寶滿月酒有哪些風俗 寶寶滿月酒有什麼講究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各種各樣的風俗,而中國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文化歷史的大國更不用說了,傳統節日都有不同風俗,婚喪嫁娶有風俗,每個地區都也有自己不同的風俗
  • 除夕風俗習俗有哪些簡單介紹 除夕的講究及忌諱禁忌注意事項
    除夕是我國傳統的佳節,古往今來,人們用各種方式來慶賀除夕,那麼大家知道除夕的習俗都有哪些呢?除夕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有何講究?小編整理了除夕的注意事項,感興趣的一起看看吧。除夕的風俗習慣除夕風俗習俗有哪些簡單介紹  「燃放煙花爆竹」。燃放爆竹是除夕夜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 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是為何?老祖宗這話有何講究?
    在他救母的這個過程中,最大阻力便是自己的親舅舅二郎神,所以有網友在討論沉香應該如何迅速救母成功的時候,熱度最高的回覆是「只要沉香在正月裡去理髮就可以了」。為何說「沉香在正月裡理髮,就可以成功救母」呢?因為古老相傳「正月理髮死舅舅」,二郎神正是沉香的親舅舅,於是從理論上來說,只要沉香在正月理髮就可以成功幹掉二郎神了。
  • 今日立春丨立春的由來與習俗
    糊春牛這項風俗活動是在立春前開始進行的,按傳統的作法,由縣政府(縣衙)聘請紙紮能手好匠,於立春前到縣城聚會,精心製作春牛圖像。一般用竹篾綁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紙,塗上顏料,一個牛的形象就製作成功了。俗謂糊上紅黃色的紙多,當年就「五穀豐收」;糊上黑色紙,當年收成不好。所以知縣安排多用紅黃紙,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後,舉行開光點睛儀式,即設立香案,頂禮朝拜。
  • 除理髮還有五大講究
    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和風化雨的主宰。每年農曆二月初二正是龍抬頭的日子,又稱 「春耕節」、「春龍節」。人間百姓為感念龍王的義舉,紛紛建龍王廟祈望風調雨順,並祈求上蒼釋放龍王,最後終於感動了玉皇大帝,在二月初二這天將龍王釋放,於是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之說。民間也將這天定為「青龍節」,那麼在二月二這天都有哪些習俗和禁忌呢?大家早知道,早受益!習俗一:剃龍頭
  • 農村過年,各地風俗都有哪些不同?你家鄉有哪些風俗?
    農村過年各地的風俗都有哪些不同?我的老家農村過年的風俗習慣與很多地方都不大相同。我老家過年的風俗分三步走,三個階段,即辦年、過年和拜年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辦年。我們家鄉辦年過程非常複雜,在臘月二十三之前是要做好殺年豬、做年面、打年柴、抓年魚。
  • 初一不掃地正月不理髮 春節有哪些「奇葩禁忌」
    「出嫁閨女不能在娘家過除夕」「大年初一不能掃地」「正月初五不串親戚」「正月裡不能理髮」……在不少地方的老年俗中不乏這樣的禁忌。記者日前採訪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面對年俗,逐步揚棄一些影響正常生活的「慣例」。
  • 農村風俗,「喪事不請自到,喜事不請不到」,有什麼講究嗎?
    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的風俗和禁忌。隨著時代變遷和社會發展,有些風俗禁忌已經消失了,但仍然有一些風俗禁忌被保存了下來。特別是在農村,還保留著很多的傳統習俗風俗和習慣。比如說大年初一不能幹活,這一天都要盡情地玩耍。因為大年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在這天幹活代表著全年都是勞碌命。
  • 2020年立春是幾點幾分幾秒 立春習俗節氣盤點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立春是幾點幾分幾秒 立春習俗節氣盤點 幾時霜降幾時冬,四十五天就打春。從冬至這天入九,五九四十五天,立春正好是六九的開始,因此農諺說春打六九頭。今年的春節剛出年門,立春節氣趕在正月十一日來了。
  • 農村老人常說,清明上墳有講究,3條禁忌不可碰,你知道哪些?
    此外,清明節也是一個與農業生產有重大意義的節日,千百年來的發展歷史長河,清明節兼具許許多多自然與人文豐富內涵。其中在民間清明節上墳的風俗也是源遠流長,幾乎也是在各地區都共有的一傳統風俗。正如俗語所言:「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不過在一些傳統風俗方面的講究卻有著很多的相同之處。
  • 今日冬至,農村有哪些傳統風俗呢?答案來了
    導讀:今日冬至,農村有哪些傳統風俗呢?答案來了今天是12月21號,今天是冬至節氣。我們要知道冬至節氣是陽曆年年底最後一個節氣,因為過了12月31號就新到一年,所以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究,所以冬至日這天農村也算是一個熱鬧的日子。今天早上我爸爸早早就起來騎著125(摩託車)就去鎮上稱豬肉了,不管豬肉多貴,農民們辛苦一年了,多少還是要買一點的,就著這個風俗,我們也要稱點豬肉。
  • 二月二理髮寓意好兆頭 "正月剃頭死舅舅"系誤讀
    二月二理髮寓意好兆頭 "正月剃頭死舅舅"系誤讀 老百姓也講究當天理個髮,一年都有好兆頭。然而今年,有不少年輕人選擇在正月進出理髮店,不再遵循「正月不理髮,理髮死舅舅」的講究。近日,有媒體報導「正月理髮死舅舅」是誤讀,原意是「思舅」。  年輕人不講究「正月不理髮」  民間一直有著「正月理髮死舅舅」的說法,正月不理髮一度成為許多人遵循的傳統。
  • 今天是農曆7月15,在農村有哪些風俗習慣?外出打工的人怎麼辦
    導語:今天是農曆7月15日,在農村有哪些風俗習慣?外出打工的人怎麼辦?雖然一年當中有幾次上墳祭拜的節日,但是「中元節」這一天卻有著不同的意義。多地農村並不局限於在農曆7月15日當天祭拜,而是在這天到來之前就舉辦了祭拜儀式,農曆的7月15日是一年過去一半多,也是農村秋收之前,農忙還沒有開始,正好有閒暇祭拜,同時也提供了親人相聚,融合情感的機會。
  • 倍恩孕嬰//立春啦!不可不知的立春民間風俗和養生知識!
    浙江地區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舉。立春前一日抬著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時又祭太歲。太歲為值歲之神,坐守當年,主管當年之休咎,因此民間也多祭之。迎神時多舉行有大班鼓吹、抬閣、地戲、秧歌、打牛等活動。從鄉村抬進城後,人們夾道聚觀,爭擲五穀,謂之看迎春。山東迎春祭句芒時,根據句芒的服飾預告當年的氣候狀況:戴帽則示春暖,光頭則示春寒,穿鞋則示春雨多,赤腳則示春雨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