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57年正月,明景帝朱祁鈺病重,已經好幾天不能臨朝。一天晚上,左督副御史徐有貞府上突然來了一個人,一番寒暄之後,來人悄悄對徐有貞說了一件事,徐有貞聽完,先是大驚失色,繼而大喜過望。
來人是誰?鎮朔大將軍石亨。他找徐有貞什麼事?密謀擁立明英宗復位。原來,皇位以前是明英宗朱祁鎮的,1449年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瓦剌俘虜,在于謙等人擁戴下,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鈺緊急繼位,是為明景帝。後來,瓦剌首領也先感覺沒什麼油水,就把朱祁鎮放了回來。但是,英宗一直被朱祁鈺軟禁。
明景帝時期,朝中一直是于謙說了算。1457年,朱祁鈺病重,大將軍石亨、都督張軏和宦官曹吉祥三個小子嘀咕:「咱們要想不看于謙臉色行事,只有擁立新君,乾脆,擁立英宗復位吧!」
石亨等人知道,徐有貞素有謀略,且又在景帝朝不吃香,如果拉上他,勝算會更大。於是,石亨連夜拜訪徐有貞,說:「皇上一直壓制你,我都替你可惜。現在皇上病重,可謂天賜良機,大人不可錯過呀。」
徐有貞精明幹練,喜好功名,這麼多年冷板凳,早就坐不住了,一聽石亨之言,不禁怦然心動,毫不猶豫就答應下來。石亨走後,家人提醒徐有貞:「石亨為人奸詐,不講信用,你怎麼能輕信他呢。即便事情有成,他也不會容你,如果事情敗露,他一定拿你頂包。」
徐有貞頗為自負,說:「石亨頗有誠意,而且他跟我一樣,不想仰于謙鼻息。此事千載難逢,不能顧慮太多,要想鹹魚翻身,只有選擇相信他。」
於是,徐有貞積極出謀劃策,正月十六日晚,石亨和徐有貞率人直奔南宮,救出了明英宗,然後簇擁英宗重新登基,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奪門之變」。
英宗復位後,對有功之臣大加封賞。徐有貞順利進入內閣,加兵部尚書。沒多久,封為武功伯,掌文淵閣事,成為內閣首輔。當時,明英宗特旨他可以隨時進見。
徐有貞得到賞識,石亨十分嫉妒。一次,他對明英宗說:「徐有貞自恃有功,行事專橫,不但看不起同僚,連陛下也不放在眼裡,陛下可要小心點。」
明英宗大驚,說:「你和徐有貞都是功臣,難道你們之間有什麼仇怨嗎?」
石亨故作痛心疾首,說道:「臣也是剛剛知道他的為人,只恨以前被他欺騙了。臣一心為國,對陛下不敢有絲毫隱瞞。」
明英宗點點頭,雖然沒表態,但是心裡泛起波瀾。
徐有貞得知石亨構陷,對石亨說:「以前舉事之時,你好話說盡,事成以後,又視我為敵。老石,你做人不厚道啊。」
石亨竭力否認,說:「別聽人嚼舌根子,皇上視你如肱骨腹心,我還指望你在皇上面前多多美言,怎麼會蠢到說你壞話呢。」石亨巧舌如簧,徐有貞相信了。
朋友提醒徐有貞:「石亨巧言如蜜,是個典型的勢利小人,你竟然還相信他,將來會被他害慘的。」徐有貞不以為然。
當時,明英宗寵信徐有貞,與他談事時,經常屏退左右。石亨買通明英宗身邊小宦官,讓其竊聽談話。然後,故意洩露給英宗。明英宗十分震驚:「你從何而知?」石亨說:「這都是徐有貞親口說的,很多人都知道。」
「可惡!」明英宗恨恨說:「如此機密之事,竟然肆意洩露,徐有貞不是一個可信之人。」從此,明英宗開始疏遠徐有貞,遇事也不再和他商量。
有人提醒徐有貞:「皇上久不召你議事,情況看起來不妙啊,大人難道沒什麼想法嗎?」
徐有貞認為這很正常,說道:「朝廷哪能天天有大事呢,皇上正值壯年,難免貪玩,這樣也好,我也落得一個清閒。」
石亨可沒閒著。沒多久,御史張鵬彈劾石亨,奏疏還未呈上,石亨提前得知,然後對英宗哭泣道:「我跟張鵬並無嫌隙,這都是徐有貞暗中指使,他為了獨攬大權,想置我於死地。」
英宗大怒,以「圖擅威權,排斥勳舊」的罪名逮捕了徐有貞,隨後,將他流徙金齒(今雲南)。
徐有貞本來手握一副好牌,為何打爛了呢? 因為他輕信於人。北宋名相王旦說:「人不可盡信,言不可盡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逢人只講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特別是對那些朝雲暮雨、反覆無常的小人,更不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否則,一定會受制於人!
這個故事,還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職場沒有友誼,只有利益。宮崎駿說:「你簡單,世界就簡單;你複雜,世界就複雜。」這是雞湯,千萬別多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