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教育部與海南省政府籤署《共同加快海南國際教育創新島建設合作協議》,雙方就海南深化教育改革開放工作進行會商,加快推動國際教育創新島建設。教育部部長陳寶生,省委副書記、代省長馮飛出席會議並講話。
協議成果
●部省聯合制定境外高校在海南自由貿易港獨立辦學實施辦法,推動境外理工農醫類高水平大學、職業院校在海南自由貿易港獨立辦學。
●支持國內現有優秀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在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拓展示範辦學。
●支持海南建設國際化特色的基礎教育學校,承接中國學生留學的教育消費回流。
●支持海南省省級教育考試機構按有關規定與境外教育考試機構合作舉辦非學歷教育考試。
●借鑑援疆、援藏機制,教育部安排部屬高校和直屬單位對口幫扶海南各市縣基礎教育和各高校。
●支持海南以「雙高計劃」高職院校為基礎試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
●加快探索建立新型資歷框架體系,推動海南建設學分綜合轉換、學習成果互認互通的終身學習體系。
●部省聯合共建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
●部省共同支持國內外知名高校在崖州灣科技城等重點產業園區開展教育科研活動。
海南國際教育創新島建設進展
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發布以來,全省教育系統累計籤約各級各類教育項目110多個,累計開工各級各類教育項目400多個,總投資約300億元。
一批重大平臺全面啟動
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圍繞以旅遊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引進相關A+學科高校,初步形成「高原」集聚。首批籤約入駐高校13所:
●中國傳媒大學及其外方合作院校考文垂大學、海牙皇家音樂學院、密西根州立大學、阿伯泰鄧迪大學、多倫多大學,主要學科為創意設計、數字傳媒、數位音樂、動畫設計等。
●北京體育大學及其外方合作院校阿爾伯塔大學、羅格斯大學、馬德裡理工大學、斯德哥爾摩學院,主要學科為體育休閒、運動康復等。
●中央民族大學及其外方合作院校愛爾蘭科克大學。
聚焦高新技術產業,引進理工農醫類高校獨立辦學或開展中外合作辦學,打造「高峰」。目前,已經籤約引進的有:
●南開大學
●南方科技大學
正在洽談的有:
●華中科技大學(中外合作辦學)
●電子科技大學和英國倫敦大學學院
●法國索邦大學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三亞崖州灣科教城聚焦深海科技和熱帶農業(南繁育種)等領域,引進知名高校設立研究生院、研究院等,打造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的高等教育集群。
●河南大學落戶科教城並設立「河南大學三亞研究院」等機構,開展碩博層次人才培養,促進高水平科研成果轉化;
●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已進駐其中,中國農業大學與美國康奈爾大學、加州戴維斯大學、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巴西聖保羅大學等世界頂尖農業高校A5聯盟開展合作辦學;
●教育部安排三亞崖州灣科教城辦學高校2020年單列研究生招生計劃739名,其中博士150名、碩士589名,已於9月正式招生開學;
●已引進中國工程院包振民院士,中國海洋大學趙煒教授等專家團隊和高水平人才近100名。
一批教育對外開放重大項目落地
●中國首個境外高水平大學獨立辦學項目——德國比勒費爾德應用科技大學已經籤約落地洋浦,計劃明年秋季開學;
●世界專業排名第一的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獨立辦學已經籤約落戶三亞,目前也按明年9月份招生的目標在加快推進;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與英國愛丁堡大學聯合舉辦獨立法人中外合作辦學醫學院已達成意向落戶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試驗區;
●海南第一家高職層次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烏拉爾學院獲省政府批覆並報教育部備案。
一批國內外知名學校落地
一市(縣)兩校一園」引進工程進展順利。全省已累計引進清華大學附中、北京大學附中附小等103所國內外一流中小學校落戶海南,提供優質學位13萬個。
國際學校陸續落地開學。哈羅公學今年9月已正式開學;加快推進德威公學、威雅公學和衛斯理安學院附屬海南國際高中等國際學校建設。還引進北京海澱外國語學校、楓葉國際等國內品牌,共18所學校可提供國際化教育學位2000多個。同時,積極打造「學在海南=留學國外」品牌,讓更多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
一批高層次人才及人才團隊相繼落戶
紮實推進「好校長、好教師」引進工程,採取「校長+骨幹教師」團隊引進的方式,省級層面共累計向全國引進300名「火種型」的「好校長、好教師」。
大力推進教育人才引進工程,「4·13」以來全省教育系統累計新增人才16057人,其中高層次人才1098人,柔性引進人才1129人。引進的海南大學校長駱清銘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返回查看更多資訊>>
推薦閱讀
海南省全國人大代表助推瓊州海峽港航一體化
最新!海南創業擔保貸款「三十四條」來了,最高3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