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受到戰亂等影響,不知道多少寶物淪落凡間,不知音訊,比如我國著名的兮甲盤,是西周時期流傳下來的寶物,堪稱是無價之寶,有著重要的研究意義,然而元朝期間,有一位婦女,竟然直接將兮甲盤的盤足折斷,用其攤烤煎餅,多虧元朝收藏家鮮于樞及時發現兮甲盤的不同尋常,這才避免了古寶進一步受到損害,在近代的泰國,也有一尊佛像,因為一個偶然,其光芒才重現人世間。
1935年,英國東亞公司在尋找一塊合適的場地,用來置辦木材加工廠,他們最終相中了帕耶該寺這一塊地方,因為年代久遠、位置偏僻等原因,寺廟早已經荒廢,只剩下一尊泥塑的大佛孤零零的裸露在荒地上。
當聽聞英國人即將動工的緣故,附近寺廟的主持不忍心大佛繼續蒙受塵土,因此打算派遣工匠,將這一尊大佛背回自己的寺廟進行供奉,然而讓人意外的是,這一尊高達4米的佛像,卻有千鈞一般沉重,無論花上幾個人,都沒有辦法能抬動。
因此民間有了傳聞,是大佛不願意搬走,眾人也十分無奈,只能將其留在了空地裡,而木材加工廠也繞開了這一尊佛像進行施工。彼此兩不相干。常年暴露在外的它,忍受著風吹雨打。
一晃20年過去了,當地的三位華人出資在附近出資修築了三華寺(Wat Traimit),而寺廟的主持下了決心,無論如何,要將這一尊蒙塵的佛像請到全新的寺廟當中,讓它繼續享受香火供奉。他特意請工人開來吊車進行運輸。
當工人們七手八腳的將鏈條捆在了佛像的身上,很快,起重機開動,鐵鏈卻搖晃著發出了悲鳴,這不由得讓在場所有人深深震驚,為何這一尊看似不大的佛像,會如此之重?然而離地還沒有太遠,吊車的吊鉤卻發生了折斷,只聽見轟的一聲巨響,佛像掉落在了地面上。
這可如何是好?當時天色已晚,還下著一陣小雨,人們只好決定,等到第二天,再來處理這一尊佛像。
然而第二天到來的時候,檢查大佛的時候,情況卻讓每個人都感到震驚,在大佛摔落的地方,外面的黏土已經摔裂,竟然露出了閃閃的金光。原來這表面是泥塑,裡面竟然是金製作的巨大佛像,人們趕緊請來專業人士,最終經過小心的發掘,大佛的整個面貌也正式浮現在了世人的面前。
佛像由5塊能夠拆卸的金塊組成,儀態端莊,坐姿優雅,高三米多,重達5.5噸,這也難怪工人為何搬運不起來了。那麼這樣一座大佛,怎麼會被抹上水泥,放在荒地當中的呢?
根據歷史學家考證,這尊佛像,應該有了600多年的歷史,是素可泰時期的產物,當時的國王信奉佛教,故而打造了這一座純金的佛像(一說是60%含金度)。它一直放在寺廟當中,受到香火崇拜。
然而三百年後,緬甸王朝大舉進攻,王朝土地大量淪陷,為了不讓這座歷史悠久的金佛淪落於敵手,因此愛國志士想辦法在上面塗抹上了一層厚厚的黏土,讓其看上去就宛如一尊普通的佛像,從而避免了敵人的搜刮,但是隨著年代變遷,這一尊大佛,卻也永遠的被丟棄在了荒地上,將近200年的時間,如果不是工人搬運時的意外,恐怕它依然不會露出真身。
如今三華寺也被改為了金佛寺,供奉著這一尊佛祖金像,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金佛,更是和玉佛、臥佛成為了泰國最為著名的三大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