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的曠世奇戀,杜月笙和孟小冬的愛情!

2021-02-22 老上海風情

梨園世家之女孟小冬,出生於上海,從少年時起便四出跑碼頭。平津,漢口,乃至南洋,無不跑遍。但主要活動地,仍是當年最繁榮的上海。孟小冬十歲,便在「小世界遊樂場」等處唱「毛兒戲」,那時就很紅了。這毛兒戲,便是小孩唱的京劇,孟亦可稱為童星了。到孟長到十八歲,已是紅遍上海的名角。「小世界」有一個股東,叫做杜月笙。至於「大世界」、「共舞臺」等處,也少不了喜歡聽戲遊樂的杜月笙。當孟小冬十歲作童星的時候,杜月笙還是法租界探長黃金榮拿皮包的跟班。當孟小冬十八歲的時候,杜月笙已是與黃金榮齊名的法租界三大亨了。

 

1926年,在北平的一次堂會戲上,小天后孟小冬,遇上了大天王梅蘭芳。一個女扮男飾正德皇,一個男扮女飾李鳳姐,「遊龍戲鳳」,堪稱千古奇觀。一個男旦之首,一個老生皇帝,兩界魁首的結合,其轟動可想而知。一時間,大江南北的報刊雜誌,紛紛寫詩文祝賀,這些詩文流傳至今。 但梅孟這對顛倒鴛鴦,經過四年婚姻,便告仳離。仳離原因,眾說紛紜。

 

此時的杜月笙,已是君臨上海的「第一號聞人」。上海灘,十裡洋場,說得好聽點是花花世界,說得難聽點,那只能叫大染缸了。而杜月笙,這位上海皇帝,從頭到腳,就是上海的化身。其人的私生活,不是正常人所能想像。試看幾點浮光掠影,讓我們稍稍感受一下何謂晝夜顛倒,紙醉金迷: 

 

杜是這樣一個洋場浪子,卻特別看重孟小冬。杜究竟看中她什麼呢? 

 

是色嗎?雖然孟小冬被時人評為「民國最美坤伶」,但畢竟上海灘上美女如雲,而且以杜孟情緣之橫跨半生,顯然色是一個原因,但非首要。 


若說是孟的京劇藝術,甚或是餘派藝術,也不對。因杜孟相交之初,孟還未學餘,她雖然走紅很早,但早年充其量是偶像派,時人回憶當年平津的學生,鉛筆盒中都是孟小冬的便裝照,說「當時我們喜歡孟小冬,我們聽不懂京劇的唱腔,實在是因為,她漂亮極了。」她1932年向蘇少卿學習,蘇少卿就認為有些唱段她還不夠資格學。後來孟覺得太辛苦,也沒學下去。 

真正吸引杜的,恐怕是孟的性格。很多人的回憶文章,無不指出,孟極有個性。作為色藝雙絕,少年成名的名伶,孟的高傲非同一般。汪偽的代總統陳公博來北平,華北官吏為博歡心,設筵於懷仁堂,傳召各坤伶陪酒,並各唱一曲。

 

傳到孟小冬時,孟先提三項條件:

(一)去了就唱一段戲

(二)吃飯陪酒不可能

(三)到了就唱,唱完就走。

 

主事者勉強答應,因怕沒有孟會被陳公博見怪。孟匆匆而來,草草一曲即藉詞他去。而其餘坤伶如李玉茹等,即席膜拜,大喊「幹爺」不止,獲賞頗豐。

 

1947年杜壽義演,觀眾買了貴過黃金的票價,有的從外地甚至國外乘飛機來捧場。演出完畢,全場觀眾不退場,要求孟小冬謝幕。謝幕雖是外國傳進來的,但國內名伶從二十年代就已經開始謝幕了。孟卻執意不肯,就認準一個理:我唱了半天,還得謝謝觀眾,我又沒有唱錯了,憑什麼讓我謝幕?親友名角,輪番苦勸,她一概不理。臺上臺下,僵持了一個多小時,最後還得杜月笙親自到後臺商請,她才勉強同意。她平日在家專制,認為其妹孟幼冬唱腔不純,會打擾她的思路,就不許在家唱,妹妹維持生計要唱,便趕出家門。解放後在香港,她唱曲時不許錄音,拒絕灌唱片,甚至吊嗓子,也緊閉門窗不讓人聽。有一天,她女兒杜美娟把錄音機放在床下偷錄,被她發現,二話不說,將錄音機摔到樓下去。

 

1945年慶祝抗戰勝利,程硯秋與她通過電臺向全國播唱《武家坡》的消息,振奮人心轟動一時。到了時候,電臺人群擁擠,播音室門禁森嚴,人們只能擠在休息室聽廣播。卻不料她大小姐勉強唱了一句導板"一馬離了西涼界",就離開電臺回去休息了。由早已準備好的楊寶森接著唱。以往一齣戲由兩個角兒前後分著唱是有的,但是只唱一句導板,恐怕除了孟小冬就沒有別人了。 


像這樣「人服侍」的性格,在梅黨眼裡,真是不如宜家宜室的賢妻良母。但對於閱遍花叢的杜月笙來說,他並不在乎賢妻良母,對這種性格,反而會留下深刻印象。 

孟小冬的感情,相對就簡單了,孟從記事起,半生在舞臺上所扮演的,就是忠臣良將、壯士義僕。孟小冬整日模仿比劃的,就是這類男人中的男人形象。舞臺和現實生活早就彼此影響,潛移默化融為一體了。

 

杜月笙這位「上海皇帝」,「三百年幫會第一人」,簡直是從孟小冬的舞臺上走出來的,他身上的戲劇元素超過孟小冬所扮演的一切角色。而從梅蘭芳身上,她看不到這樣的影子,從其他人身上,她也看不到這樣的影子。她曾拒絕一位富家公子的求愛,該公子在她演出時,包下全場座位,然後開鑼即全部離開,叫戲院空座,讓孟下不來臺。孟在後臺哭著發誓說:我以後不嫁則已,要嫁就嫁一位跺腳城門亂顫的。

 

孟在三十年代數次應杜之邀去上海義演、剪彩,在上海都住杜月笙之妻姚玉蘭處. 

孟1938年拜餘叔巖,餘性格古怪,向他學戲不準上臺演出,同學餘的李少春就因為要養家餬口所以不得不登臺,以至不得餘叔巖的喜愛.而孟基本不演出,還要養一大家子,卻是出手闊綽,餘家上下屢有賞賜,餘兩個女兒出嫁,孟出全套嫁妝,這是有杜月笙的經濟作後盾. 

 

杜對孟非常寵愛,名醫孔伯華在北平經常給孟看病,孟有次在上海患病,遍尋名醫不治,特派小火輪接孔伯華來滬。孔伯華看出不過是冬令進補吃多了,便給開了個通氣的小方,很普通的一個藥方,就治好了。杜月笙一高興,就送了十萬大洋。三十年代的幣值,十萬大洋相當於今天的一千萬人民幣。 


但這段姻緣,仍只是露水姻緣,彼此不具責任,沒有義務,只是杜的眾多露水姻緣之一而已。 

杜月笙嘗言:抗戰勝利後始知愛情。那麼露水姻緣是如何蛻變成愛情的呢? 

 

1945年,抗戰勝利後,在上海眾望所歸,並且於抗戰時勞苦功高,犧牲巨大的杜月笙,不但沒有得到他自認為探囊取物理所當然的上海市長一職,反而在政治上被蔣介石蓄意大壓,上海報紙上第一次出現謾罵他的文章,這一切令他十分傷心。這時姚玉蘭不在身邊,杜拍電報召孟來滬。他生平唯一的愛情,就在此時萌芽了。

 

1947年,杜月笙六十歲生日,全上海各主要街道張燈結彩,多條馬路上祝壽大遊XIN。各行各業輪番獻禮大操大辦,同時舉辦全國名伶祝壽義演。杜好言向姚玉蘭商請邀孟來滬,義演共唱十天,梅蘭芳唱八天大軸,孟唱兩天大軸。孟小冬提前四個月來滬,原準備唱全本《失空斬》和《搜孤救孤》各一場,後因《失空斬》戲分太重體力跟不上,杜月笙勸她算了,於是連演兩場《搜孤救孤》。孟在寧海西路杜公館帶領全套班子認真排練了四個月。 

演出當日,全上海萬人空巷,黑市票價翻了幾十倍,還買不到。影星李麗華因為其老公、電影公司老闆張善琨沒辦法買到票,夫妻吵架吵到驚動四鄰。買不到票的全都在家聽廣播。以至於商店裡的收音機都脫銷。戲院門前的花藍鋪滿幾條街。所有南北名角,除了梅蘭芳外,都擠在舞臺兩側觀摩,馬連良和一個朋友在過道上合坐一張凳子。這次演出,盛況空前,其聲勢遠遠超過了同時演出的梅蘭芳。此後上海人鹹以餘派藝術為尊,至49年後在海外票友中,餘派藝術亦風靡,這都肇始於這場《搜孤救孤》 。

《搜孤救孤》,只是一段尋常小戲,每個唱老生的都會唱。然而孟將之唱成了絕唱,正應了一句話:真正的高手是將平凡的戲唱出不平凡來。 

 

1947年的「杜壽」,堪稱老上海記憶中最後的繁華盛事,《搜孤救孤》這段遠古的忠義故事,成為孟小冬的廣陵絕唱,亦成為一個時代的絕唱! 

 

到1948年底,北平圍城,交通隔絕。杜出於安全考慮,派專機將孟接出來。1949年5月1日,百萬雄師過大江,兵鋒逼近上海,杜攜眾赴港。當他站在船頭時,已可聽見解放JUN在外圍的槍聲。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 

從上海到香港,從風雲人物到寓公,從揮金如土到千金散盡,這種落差,對杜月笙心靈的衝擊可想而知。四十年的江山,一生的事業都隨雨打風吹去,上海皇帝的「倉皇辭廟日」,真正是只能「揮淚對宮娥」了。杜月笙的哮喘病一發而不可收拾,臥病在床,輾轉於醫生與方士之間。英雄末路,美人白髮,恰是此時的寫照也。而在他身邊捧著藥碗的,始終是孟小冬。 

當年被認定「人服侍」的孟小冬,這種剛烈的性子,一旦遇到她生命中真正情之所鐘的傾心之人,往往比尋常賢妻良母愛得更深,付出更多的柔情。從上海到香港,從繁華到衰敗,不離不棄,素衣侍疾,她把全部生命都用在「服侍人」上了。 

 

姚玉蘭的兒子多年後回憶,其母姚玉蘭是北方人性格,很厲害。孟小冬也是北方人性格,也很厲害。姚玉蘭以四房的身份,卻掌握了杜家內務大權,其「厲害」可想而知。

 

姚玉蘭即掌杜家內務,孟小冬在杜家的地位就難過了。她無親生兒女,娘家人都在北平,在杜家除了杜月笙,便是孤身一人。她即不願離開杜,那麼就得忍受破落小朝廷和人多嘴雜大家族的一切看不慣,聽不慣的事。終於有一日,她爆發了。 

杜月笙有意去法國定居。這日他坐在客廳中,當著眾人的面掐指算隨行共需多少張護照,結果一下算出140多張護照。忽然坐在身旁的孟小冬輕輕說了一句:「我跟著去,算丫頭呢還是算女朋友呀?」 

雖然是輕輕柔柔一句話,卻是深思熟慮,力有千鈞。尊榮富貴,平淡蕭條,她都可以不在乎,只有這是至關重要的。 

天翻地覆,社會劇烈變革,唯有此情不變。風雨人生,過盡千帆皆不是,二十年分分和和,這一世情緣,終歸要給彼此一個交代。就算是任性的獨身主義者,就算是尋歡作樂的浪子,亦有和普通人一樣的心情。杜月笙當即宣布,赴法事暫緩,先和孟小冬舉行婚禮! 

流亡客途,卻要「多此一舉」,杜家上下,沒有一個人投贊成票。但誰也不敢向杜月笙公開表態。姚玉蘭私下對杜月笙說:「我們姐妹早已認定,沒有話說,但現在都一把年紀了還結婚,惹人笑話。」杜說:「公開結婚,怕誰笑話,夫人,你就再饒我一回吧。」  

於是,1950年,43歲的新娘與63歲的新郎換上新衣,擺開宴席,補行婚禮。在親友面前,杜月笙給孟小冬戴上鑽戒,與姚玉蘭行姐妹禮。杜月笙在港的兒子、媳婦、女兒、女婿一一前來重新見禮。一律跪拜磕頭如儀。稱孟為「媽咪」(杜家子女之前對孟小冬直呼其名)。「媽咪」送了他們每人一份禮物,女兒、媳婦是手錶一隻,兒子、女婿則一人一套西裝料。 

於是,上海灘「閒話一句」的杜先生,十裡洋場夜夜笙歌的杜先生,宣稱「繁忙不會死人,冷寂才會死人」的杜先生——與絕世狂傲目下無塵的孟大小姐,十八歲就懂得與養父談判爭奪利益的孟大小姐,萬眾歡呼眾口相傳的孟大小姐,常常在外間親友相聚之時,兩個人關在小屋中,竊竊私語大半天都不出來。據目擊者稱兩人「嗲是嗲得來,交關好。」 「嗲是嗲得來」這句上海話,若翻成國語,則濃情蜜意亦未能狀其一二。 

把滄桑話盡,你我攜手走過。杜月笙與孟小冬在香江畔相扶相依的剪影,為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上海風雲時代拉上了悽美蒼涼的帷幕

—  END  —

(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原作者及時與小編聯繫,以便刪除)



相關焦點

  • 杜月笙與孟小冬的愛情,細水長流,卻愛得刻骨銘心
    1925年,孟小冬覺得繼續留在上海,對唱功已經沒有什麼進步的空間,聽聞北京有很多名角兒存在,孟小冬想要去北京拜師求學,如今的孟小冬,已經18歲,長得亭亭玉立,可以說是人見人愛,臨走前孟小冬與杜月笙道別,杜月笙千叮萬囑:「在北平遇到什麼事情,一定要及時通知我!」
  • 直擊年輕時代的杜月笙和孟小冬,舊上海「地下皇帝」和傾城佳人
    照片為年輕時代的杜月笙,杜月笙出生於1889年,江蘇川沙人,14歲進入上海青幫龍頭黃金榮公館,此後負責法租界賭場,由於辦事乾淨利索,後深得黃金榮信任,逐漸上位成為了青幫的大佬。 然而此後發生了王惟琛槍擊事件,孟小冬深受打擊,此後和梅蘭芳的愛情慘澹收場。
  • 杜月笙去世後,留給孟小冬的遺產並不多,孟小冬是如何謀生的
    可民國的一位女子卻得到了黑幫老大杜月笙的青睞,她就是紅遍大江南北的孟小冬。孟小冬,是梅蘭芳胸口的硃砂痣,最後卻嫁給了上海黑幫老大杜月笙。梅蘭芳沒給她的,杜月笙全給了。杜月笙生前欣賞她,幫助她,死後依然留下一筆錢。孟小冬憑藉杜月笙給的遺產如何度過後半生的呢?
  • 上海灘「流氓大亨」杜月笙為何對孟小冬卻
    有杜月笙這樣的流氓粉絲,孟小冬的人生註定不會平靜。杜月笙和梅蘭芳、孟小冬有著什麼樣的糾葛呢?1.遊龍戲鳳孟小冬,1908年12月9日,出生在上海一個寒冷的冬天,取名小冬。孟家老徽班出身,梨園世家,孟家人幾乎全是登臺唱戲的。孟小冬自然也逃不出唱戲的宿命。
  • 《孟小冬傳》| 梅蘭芳與杜月笙,為何都愛上了她?
    你還會了解到一個民國奇女子和京劇大師梅蘭芳的愛情為什麼破碎離殤,以及和青幫老大杜月笙鮮為人知的溫暖愛情故事。 最重要的是,我將向你展示名人愛情故事的苦辣酸甜,通過孟小冬的輝煌人生和她與梅蘭芳、杜月笙的愛情,揭示人生的意義和愛情的真諦。 下面就讓我們開始學習吧!
  • 杜月笙與姚玉蘭、孟小冬的京劇情緣
    1947年上海組織京劇界工會,他被公推為會長。當年他廣泛結交戲曲藝人,與眾多名家過從甚密,發表過不少戲曲評論文章,出版有《海上名票集》《當代名伶傳》等專著。十多年前,孫老乙先生從上海遷居天津,與筆者成為忘年之友。我從孫老那裡得知許多他眼見耳聞的梨園掌故和內幕細節,其中包括杜月笙與姚玉蘭、孟小冬的京劇情緣。杜月笙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黑社會的巨頭之一,與黃金榮、張嘯林並列齊名,而且後來居上。
  • 孟小冬:一身傲骨的她,為何舍梅蘭芳嫁給了杜月笙?
    孟小冬1907年出生於梨園世家,祖父孟七出身徽班,擅演文武老生兼武淨,她的父親、伯、叔都是京劇演員,為養家,她九歲開蒙,向姑父仇月祥學唱老生,十二歲在無錫首次登臺,十四歲就在上海乾坤大劇場和共舞臺先後與張少泉(電影明星李麗華之母)、粉菊花、露蘭春、姚玉蘭同臺演出,居然大角風範,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為在藝術上取得更高的成就,1925年,孟小冬離開上海,北上深造。
  • 杜月笙去世後,留給孟小冬的遺產並不多,孟小冬是如何謀生的?
    孟小冬則留在了香港,同年11月孟小冬搬離堅尼地臺18號的杜宅,遷入銅鑼灣使館大廈,從此深居簡出。孟小冬和梅蘭芳,孟小冬和杜月笙,這樣的兩段戀情一直為人們所關注,但她自己從沒說過她的感情。在香港,她一直是一個人,只有三隻狗陪著她。她不喝酒,但她給自己三個愛犬分別起了三個好聽的酒的名字:布蘭迪、香檳、威士忌!平時的她也不喜化妝,一身布旗袍,平底鞋,略白的頭髮,在腦後挽著個沒有生氣的髻。
  • 【京劇人物】杜月笙與姚玉蘭、孟小冬的京劇情緣
    姚玉蘭與孟小冬(後中)、杜美如、杜維善杜月笙與姚玉蘭、孟小冬的京劇情緣 幾年前在津謝世的孫老乙先生,少年時候在天津中南國劇社等票房學演京劇,20 世紀30 年代在上海拜苗勝春為師,繼續深造,很快成為當地票界的名人。1947年上海組織京劇界工會,他被公推為會長。
  • 杜月笙為了得到孟小冬,特意讓自己的四姨太邀請孟小冬住到杜公館
    杜月笙為了給孟小冬一個名分,決定為孟小冬補辦一場婚禮。於是1950年深秋的一天,香港杜公館張燈結彩,舉行婚宴,杜月笙由人攙扶著下了病榻,做了最後一次新郎官,孟小冬也正式成為杜月笙的第五房太太。這一年,杜月笙62歲,孟小冬43歲。
  • 杜月笙只留給孟小冬2萬美金,她晚年如何度過的?專家:不差錢
    杜月笙作為黑社會大佬級別的人物,在香港和上海呼風喚雨,甚至有人稱之為「上海皇帝」。他的影響力當時在中國黑社會來說,已經是首屈一指。作為老大的女人,孟小冬在他死後又得到了多少遺產呢?大佬杜月笙死後,孟小冬得遺產2萬美金孟小冬只得到了2萬美金,這在當時並不算多。起碼,對於杜月笙這樣的黑社會老大來說,自己女人只有2萬美金,真的是九牛一毛。
  • 杜月笙老婆姚玉蘭有多美如花似玉雍容華貴,與孟小冬不相上下
    他涉足娛樂、文化、教育、金融、新聞、工業等各業,他不僅是上海最大黑幫老大,還是現代實業家,是社會名流。很多人稱杜月笙為「上海皇帝」,上海灘真正的傳奇人物。杜月笙能混到「上海皇帝」的地位,除了個人能力,還有極強的個人魅力。杜月笙這一生不但事業成功,身邊的女人更是無數,但杜月笙一生卻只娶過五個老婆,今天我們就看看杜月笙的四老婆姚玉蘭。
  • 孟小冬:和梅蘭芳同居4年,被閨蜜下套,44歲邂逅杜月笙成摯愛
    孟小冬:和梅蘭芳同居但俗話說,戀愛中的女人智商為0,被愛情衝昏頭腦的她此時也非常深信梅蘭芳。此時的孟小冬瞬間對他心灰意冷,於是便一氣之下登報與梅蘭芳離婚。並遠離北京,回到上海。在經過一段的消沉後,她也重新回到戲劇舞臺。
  • 兩任丈夫,孟小冬這樣評價:梅蘭芳是偽君子,杜月笙是「真」流氓
    得知梅蘭芳要再娶夫人,福芝芳直接將孟小冬拒之門外。而當時的正室夫人和福芝芳是有私仇的,她知道丈夫想娶孟小冬進門,還保證如果自己死了就把正房名份讓給孟小冬。梅蘭芳最後偷偷娶了這位小嬌妻,以金屋藏嬌的形式,沒有正式進門。
  • 孟小冬:以愛的名義,進行愛情
    與其說,孟小冬這個時候要的是名分,不如說她要的是梅蘭芳堅定的愛。愛情最傷感的時候,就是對方的冷淡和退縮,你還在熱情似火,對方卻冷若冰霜。離開梅蘭芳的孟小冬扔下了擲地有聲的幾句話:我今後唱戲,要麼不唱,再唱不會比你差,我今後嫁人,要麼不嫁,再嫁比你強。
  • 直擊杜月笙五姨太孟小冬的真容,漂亮卻情路坎坷,晚年遷居臺灣
    孟小冬是京劇著名老生餘叔巖的弟子,餘派的優秀傳人之一,走上唱戲這條路,也是因為家庭氛圍的薰陶,九歲開蒙,十二歲登臺,十四歲就在上海乾坤大劇場和共舞臺先後與張少泉此外,孟小冬的旗裝照和完顏童記的戲裝照足見其當年姐妹情深,她們都是難得一見的美人,其中以孟小冬的五官最為明豔。也正因孟小冬絕美的容顏,使得她成為當時社會眾多名流爭相追求的對象。
  • 杜月笙女兒杜美霞在臺灣病逝,將與義母孟小冬葬在一處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媒報導,上海「青幫」大亨杜月笙之女杜美霞日前在臺灣病逝,將與其義母孟小冬葬在一處。
  • 1950年杜月笙和孟小冬結婚照:新郎風燭殘年,新娘驚豔如玉!
    圖為一組民國梟雄杜月笙和梨園冬皇孟小冬在1950年的結婚照,彼時的新郎杜月笙都已經63歲的餘暮高齡,即便他還保持著上海灘江湖梟雄的英雄本色,但是卻仍然難以掩飾其風燭殘年的衰老之氣
  • 青幫大佬杜月笙走後,孤身一人的孟小冬,在香港是靠什麼生活?
    在老式的上海人眼裡,杜月笙永遠是個濃墨重彩的人物,他一手提著金榮,到頭來卻比黃金榮更有名氣。上海灘的教父一生中有五個夫人,最令後世津津樂道的是他和五個夫人孟小冬的故事,只因為這個風風火火,風風火火的「冬皇」,本身就是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女人。
  • 杜月笙對孟小冬柔情似水,對姚玉蘭卻是先奸後娶,顯出流氓本色
    1922年8月,與師父仇月祥由上海同赴漢口演出的孟小冬結識姚玉蘭,並義結金蘭。兩人是當時明星。孟小冬與梅蘭芳有緣之時,杜月笙只好先退而求其次。姚玉蘭為杜月笙生下二兒二女:維善、維嵩和美如、美霞。常被杜的前三個太太欺負,被嘲笑戲子出身,常感到勢單力薄、孤零零。1937年日軍佔領了上海。半個月後,杜月笙擺脫了日軍的威逼,逃離上海,流亡香港。不久,姚玉蘭和幾個子女亦先後到達香港。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被日軍佔領。這時杜月笙剛好飛往重慶向老蔣匯報工作。隨後香港淪陷,無法復返,杜月笙從此困居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