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杜月笙準備全家移居法國,在計算船票數量的時候,孟小冬突然問了一句:「我跟著去,算丫頭呀還是算女朋友」。
一句話點醒了杜月笙,是啊,這個自己後半生最愛的女人,雖然已經跟了自己好多年,但是卻還沒有一個正式的名分。
杜月笙為了給孟小冬一個名分,決定為孟小冬補辦一場婚禮。
於是1950年深秋的一天,香港杜公館張燈結彩,舉行婚宴,杜月笙由人攙扶著下了病榻,做了最後一次新郎官,孟小冬也正式成為杜月笙的第五房太太。
這一年,杜月笙62歲,孟小冬43歲。
孟小冬與杜月笙,這兩個人之間的感情,在不少人看來,是杜月笙強佔了孟小冬。
但事實卻又並非如此,孟小冬本來是梅蘭芳的妻子,奈何梅蘭芳是個懦弱的人,孟小冬最終只能選擇與梅蘭芳離婚。
孟小冬在那個年代,也算是當紅一線的明星,追她的人能排滿整個上海灘。雖然杜月笙是青幫三巨頭之首,但因為杜月笙比孟小冬大了十九歲,當時的孟小冬根本就沒拿正眼看過杜月笙。
但在孟小冬返回上海以後,她的好友姚玉蘭(杜月笙的妻子之一),將其邀往家中居住,這時候兩人之間才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在兩人大辦婚禮後的1951年8月,64歲的杜月笙在香港即病逝。
杜月笙生前千金散盡,死後並無多少財產。
據陸京士的《杜月笙傳》記載,遺產共有110000美金,折合港幣60多萬。家人們在病榻前,由陸京士宣讀後,幾個老婆兒女簡單的就分割完畢。
因孟小冬是明媒正娶,所以分得遺產20000美金。
20000美金在普通人手裡已是巨款,但對於平時錦衣玉食慣了的孟小冬來說,完全不夠她揮霍的。於是,在分得20000美金時,她說了句「這怎麼夠!」
晚年的孟小冬在海外漂泊的生活是比較悽苦的,分到的20000美金花個差不多的時候,為了生活就開始收徒弟。
她挑選的徒弟不但要有戲曲天賦,還要家境比較殷實的。
比如1952年收的錢培榮,他就是位商人,家庭富裕。正式拜師後就負擔起照顧老師的職責。
2006年,102歲的錢培榮還接受過電視採訪。他說,每個月都會送錢給老師,用以表達敬意,幾十年沒中斷,一直到她去世。
就這樣,孟小冬在徒弟的供養下和自己分得200000美金獨自生活到了1967年。
孟小冬沒有子嗣,杜月笙臨終之際要求家人善待孟小冬,加上孟小冬與四太太姚玉蘭情同姐妹。
1967年的9月份,孟小冬收到了四姨太姚玉蘭的邀請,離開香港,到了臺北。
當年9月12日下午1時半,孟小冬所坐輪船抵達基隆第二碼頭。孟小冬受到了人們的熱烈歡迎,在臺北安東街,還迎來了一場小型的記者招待會。
那天的孟小冬,一襲絳色旗袍,一件灰色黑邊毛衣搭在外面,一副深色的墨鏡架邊,一對精緻的珍珠耳環。
在朋友的陪同下,孟小冬微笑地回答了記者的提問。有問必答,並表明因「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我不會再演出了。」
孟小冬在臺灣的生活,主要是由姚玉蘭的女兒杜美霞照顧。杜美霞與孟小冬感情非常要好,杜美霞病逝前夕曾要求與義母孟小冬葬於一處。
事實上,晚年的孟小冬生活的還算幸福,偶爾昔日老友或者杜家子女來看望她,沒事就打打太極拳看看電視,身邊也有許多的朋友陪伴,她平淡地度過了人生最後的10年。
1977年5月26日,孟小冬因肺氣腫和心臟病併發症去世,享年70歲,一代「冬皇」就此香消玉殞!
孟小冬去世後,葬在了臺北的山佳佛教公墓。兩旁植桂花數叢,馨香常縈,這是她生前親自為自己挑選的。墓碑上是張大千題的字:「杜母孟太夫人墓」。
杜月笙作為昔日上海灘青幫三巨頭之首,在為人處事方面自然有其過人之處。他的為人處世哲學也被後人學習,有感興趣的朋友可點擊上方購買下單,只要68元,就可獲得民國大老闆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