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冬:不被承認的痛苦(播音維維)

2021-02-23 聞悅來了

點左上方藍字【維維fm】就可以找到維維哦!

▼

知性|有溫度的聲音

⊰  主播 : 維維 ⊱

點擊綠色小喇叭 邊聽節目邊看文章

【 維維 】

親愛的你,可以添加維維的個人微信,聊一聊你的心事和故事,或者我們只靜靜地存在著,看看彼此的動態就好。掃描下方二維碼近距離感受維維,我們一起做個素未謀面的老朋友,ok!

親愛的朋友們,晚上好,今天我們繼續閱讀《靈魂有香氣的女子》。

昨天我們讀到了一代女神阮玲玉的灰姑娘職場上位史,和愛情變奏曲,今晚我們講述一代冬皇孟小冬的過往,她與伶王梅蘭芳、黑道大亨杜月笙之間,有著怎樣酸甜苦辣的往事呢?

讓我們開始今晚的閱讀吧。

少年成名的冬皇 

1907年12月19日,孟小冬生於上海的一個梨園世家,本名令暉,乳名若蘭,因生在寒冬臘月,所以取藝名為小冬。

孟小冬的祖父、父親和叔叔伯伯都是京劇演員。她居住的同慶街,也住著眾多名伶,在這種家庭氛圍的薰陶下,孟小冬從小便對戲曲耳濡目染。九歲時,因為父親病重,家裡負擔重,便到了姨父仇月祥那裡開蒙。

仇月祥教戲時十分嚴格,孟小冬每天要學習和練習大量技法,每日馬不停蹄地學與練,加上天資過人,進步飛速得連師傅仇月祥都讚嘆不已。

拜師後的下半年,孟小冬等來了初次登臺的機會。她在臺上客串了《烏盆記》的後半出,一曲唱罷,反響驚人。

同年,孟小冬首登北平三慶園,一出《四郎探母》唱罷後便一炮而紅,在整個北平的戲曲界脫穎而出。

之後又在天津陸續登臺,正值豆蔻年華的孟小冬,憑藉過人的才藝、優雅的舉止和高貴的氣質,一時間風靡全國,可以說是時代的偶像,大眾的寵兒。

不被承認的痛 

就在這一年,孟小冬結識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伶王」梅蘭芳。

梅、孟二人在中國銀行總裁馮耿光家中宴會上珠聯璧合,表演取得了巨大成功。自此,梅蘭芳若是唱堂會時有《四郎探母》這一出,必定要請孟小冬來合演。才貌雙全的兩個人,彼此漸漸暗生情愫。

梅蘭芳來到孟小冬家提親。可當時三十一歲的梅蘭芳已經有王明華、福芝芳兩位太太和一雙兒女,孟小冬絕不願委屈做妾。梅蘭芳當即表示,大房王氏因病在天津療養,家中實際只有二房,婚後兩人會在另一處生活,這樣一來就避免了不必要的紛爭。孟家父女這才同意。

1927年農曆正月二十四,穿了那麼多年戲服的孟小冬,在這一天,終於穿上了夢寐以求的鳳冠霞帔,嫁與梅蘭芳。婚後,她跟梅蘭芳學起了畫畫,每天臨窗習字,兩人還不時地討論梨園掌故。

梅蘭芳既是她的丈夫,也是她的朋友與良師,這樣一段婚姻關係,也曾讓孟小冬感受過一個女人最渴望的幸福。

然而,平靜的生活,卻被一場誤殺打破。

一個對孟小冬迷戀到走火入魔的男學生,在知道孟小冬不再登臺後,懷著一把手槍便要去暗殺梅蘭芳,誰知陰差陽錯的殺了梅黨中堅分子張漢舉……

一時流言蜚語滿天飛,大報小報都就此事大做文章。

梅家二房福芝芳是個極有城府的人,早知梅蘭芳「金屋藏嬌」,一直不動聲色地把心裡的火壓下去,直到血案發生才大肆攻擊起孟小冬來。

種種壓力之下,梅蘭芳決定不去管流言蜚語,先暫時安撫好家裡二房福芝芳,等她氣消了,風波平息後再去找孟小冬。

愛到疲憊,終須放手 

這之後,孟小冬難過至極在天津復出,然而她與梅蘭芳的感情危機因為另一件事惡化了。與梅蘭芳感情十分深厚的伯母逝世了,梅蘭芳立即設了靈堂,給伯母辦喪事。孟小冬得到消息後,立即剪了短髮,戴著白花,前來參加喪禮,怎料卻被福芝芳攔在門外。

梅蘭芳懼內,央求福芝芳放她進來,哪怕就是磕個頭也行,然而福芝芳拿著腹中的孩子做威脅,死活不肯讓步。這樣一來,梅蘭芳也沒法子了,只得將孟小冬勸了回去。

嫁給梅蘭芳三年,未能踏進梅家半步,孟小冬豈能不傷!此時的她才終於想明白,梅蘭芳一直都在給她「畫大餅」,描繪著未來幸福生活的藍圖,她想,梅蘭芳其實從未真正將她看作梅家人……

感情之中,人一倦了,就想放手了。半年後,孟小冬向梅蘭芳提出解除關係。

孟小冬與梅蘭芳分手時說過兩句極有骨氣的話:「請你放心。我不要你的錢。我今後要麼不唱戲,再唱戲不會比你差;今後要麼不嫁人,再嫁人也絕不會比你差!」

1930年,孟小冬登報聲明與梅蘭芳分手。然而,她絕食、生病、避居津沽,甚至一度在天津居士林皈依佛門。

1938年,她拜鬚生泰鬥餘叔巖為師,盡得真傳,重出江湖後即博得滿堂彩,成為當之無愧的京劇第一女鬚生。 

幸福靠自己給予 

1937年,孟小冬應金廷蓀邀來上海為黃金大戲院的開幕剪彩。當時住在好友姚玉蘭的處所。她萬萬想不到,自己的好姐妹,竟然會把自己推給她的丈夫,杜月笙。

姚玉蘭是上海黑幫頭子杜月笙的四姨太,她早知杜月笙對自己這結拜妹妹有意,又想著孟小冬也三十了,還孤單一人,便暗中助力,自此,孟小冬便成為了杜月笙的情婦。

 日軍侵入上海後,杜月笙與姚玉蘭逃去香港,孟小冬暫時回到北平。過了一年,杜月笙叫人寫信給孟小冬,讓她去香港,孟小冬來到香港九龍,住了數月便又回去了。之後的十年裡,她總是這般任杜月笙招之即來,揮之即去。

孟小冬曾經那樣看重名分,因為名分的事還和梅蘭芳鬧翻了,如今卻願意委身與杜月笙,做一個沒名沒分的情婦,也著實令人唏噓了。

1948年,孟小冬獨居在北平杜月笙替她買下的房中,身體時常犯病,整日無聊,只靠與牌友打麻將、抽大煙打發時間。

下半年,東北戰事又起,正當孟小冬惶恐之時,她收到了姚玉蘭親筆寫的信,信上表明希望她迅速趕往上海。於是她匆匆收拾好行李南下,來到上海與杜月笙和姚玉蘭同住。 不久又與杜月笙一家離開上海,遷居香港。

到香港後,很長一段日子,孟小冬並不快樂。她自杜月笙六十那年進門,一直陪伴在疾病纏身的杜月笙身邊,卻又一直沒有一個名分,心裡自然是有怨氣和委屈的。

在杜月笙提出搬去法國避風頭時,孟小冬終於忍無可忍,卻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我跟著去,算使喚丫頭呢?還是算女朋友呀?」

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卻猶如一聲驚雷,把杜月笙給點醒了。他覺得自己著實辜負了孟小冬。像孟小冬這種卓爾不群的奇女子,讓她踏進杜公館這麼一個紊亂複雜的環境,長伴一位風之燭般的久病老人,對她而言,實在是一件很殘酷的事情。

他當即表示,去法國的事情暫時緩一緩,當務之急是先把婚事給辦了。

 1950年秋,六十三歲的杜月笙,終於給了四十三歲的孟小冬一個名分。一年後,杜月笙病逝於香港。

1977年5月26日,享年七十歲的孟小冬,也安詳地離開了人世。

-【結語】-

孟小冬的生命裡,既有年少成皇的敏感與孤傲,又充滿了男性化的剛烈和決絕,然情路坎坷,依然能活得瀟灑不失自我的關鍵是,她還有自尊有原則,有底氣有自由。

-【今日話題】-

明天我們將要講述的,是魯迅到死都念念不忘的女弟子,她被譽為「30年代文學洛神」,是民國史上'最有作為的女作家'之一,然而,她竟被世人稱為「第一苦命女」她是誰呢?她的愛情觀,又會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呢?讓我們期待明天的共讀吧!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內容,也歡迎轉發給你的好友或分享到朋友圈。閱讀好書,共同成長。我是維維,我們明天見!

主播:維維,主持人,資深播音主持教師,流行唱法歌手。個人微信公眾號:維維fm 、晚聽經典。

長按二維碼,即可讚賞維維

♪♫♬ 更多精彩 點擊傾聽

相關焦點

  • 老照片還原福芝芳和孟小冬的真實容貌,不得不承認她們真的很美
    --老照片還原福芝芳和孟小冬的真實容貌,不得不承認她們真的很美 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的一生足夠傳奇
  • 孟小冬不回大陸始末
    看完了戲觀眾還不走,他們想看孟小冬謝幕,看她卸了戲裝的樣子。但孟小冬從來不謝幕,觀眾就不停鼓掌就是不走,無奈之下,杜月笙去後臺做了說服工作,才讓孟小冬謝了一次幕。不料,這次謝幕,竟是她與舞臺的永別,這齣《搜孤救孤》也成為絕唱。從此,她再也沒有登臺演出過。 1947年,內戰已全面展開。
  • 上海灘「流氓大亨」杜月笙為何對孟小冬卻
    這其中少不了杜月笙的追捧。成名後的孟小冬不滿足於紅遍上海灘,她夢想著更廣闊的舞臺,她北上京津。畢竟北京才是京劇的「聖地」杜月笙珍惜孟小冬京劇上的才華,希望她能繼續成長,並未阻攔她北上。此後,孟小冬頻繁的演出與天津和北京,一出《四郎探母》讓她名震京城,成為首屈一指的「角兒」。
  • 孟小冬:感情中,狠心的女人最好命
    其實,孟小冬何嘗不委屈,可惜她愛的人連一個安慰的擁抱也沒有,長夜孤燈,陪伴她的只有兩行清淚。心死大概從這一刻開始。 當我需要你的時候,你不在,或許以後你就沒有出現的必要了。接下來發生的事更是徹底斬斷了他們的夫妻情分。
  • 聊聊孟小冬
    孟小冬的師傅仇月祥,卻不看好這門親事,「這幾年你跟著我,走南闖北,現在正走紅,嫁過去,恐怕梅蘭芳不會讓你拋頭露面出去唱戲。 所謂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只要半年一年不唱,前功盡棄,實在有點可惜。」 任何人的勸誡,也無法阻止孟小冬奔赴愛情。
  • 杜月笙去世後,留給孟小冬的遺產並不多,孟小冬是如何謀生的
    眾目睽睽之下,心高氣傲的孟小冬被如此羞辱,梅蘭芳唯恐已有身孕的福芝芳生出事端就沒出面阻攔,反而讓孟小冬離去。這次孟小冬的心寒了,毅然向梅蘭芳提出分手,1931年,孟小冬和梅蘭芳結束婚姻關係,並憤慨地對梅蘭芳說:"請你放心。我不要你的錢。我今後要麼不唱戲,再唱戲不會比你差;要麼不嫁人,再嫁人也絕不會比你差。"隨後孟小冬登報跟梅蘭芳恩斷義絕。
  • 杜月笙去世後,留給孟小冬的遺產並不多,孟小冬是如何謀生的?
    孟小冬則留在了香港,同年11月孟小冬搬離堅尼地臺18號的杜宅,遷入銅鑼灣使館大廈,從此深居簡出。孟小冬和梅蘭芳,孟小冬和杜月笙,這樣的兩段戀情一直為人們所關注,但她自己從沒說過她的感情。在香港,她一直是一個人,只有三隻狗陪著她。她不喝酒,但她給自己三個愛犬分別起了三個好聽的酒的名字:布蘭迪、香檳、威士忌!平時的她也不喜化妝,一身布旗袍,平底鞋,略白的頭髮,在腦後挽著個沒有生氣的髻。
  • 孟小冬散金求藝
    這時,馬上有人說:「那好辦,請蘭芳出來說句話,保證不吃醋,不幹涉,行嗎?」此刻滿座鬨笑,叔巖連連擺手,說道:「慢來慢來。實不相瞞,男教師收女徒,教學練功時難免攙手扶肩,諸多不便,人言可畏啊!」好友楊梧山插話說:「原來你不是重男輕女,而是生怕『男女授受不親』啊。那好辦,你的二位女公子不都喜歡戲嗎?小冬學戲時,請慧文、慧清陪學,如此這般,外人還能說什麼呢?」大家都說是個好主意,餘叔巖一時語塞。
  • 孟小冬:分手見人品
    更奇葩的是,白薇居然答應了,代價是後來她染上了一身的性病。  如此尊嚴掃地,最終還是沒有走向白頭偕老。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完全放棄自尊的愛是沒有好下場的。混亂之中,李志剛擊斃了調解人張漢舉,自己也被軍警亂槍擊斃,梟首示眾。  這樁事件中幾乎囊括了人們關注的一切新聞熱點:暴力、情殺、名人、血腥,於是北平小報以此為題材,大肆報導,一時流言蜚語滿天飛。  不知道是在槍擊事件中受了驚嚇,還是因為謠言對自己的事業不利,梅蘭芳逐漸冷落了孟小冬。
  • 孟小冬海外傳藝
    當然還有其他流派的愛好者,如楊派、言派、麒派、張派、裘派等,但都不像梅、餘兩派那樣縱深。 談到餘派在海外的影響和流傳,自然是餘叔巖演唱藝術本身的巨大魅力所在,同時與他身後的主要傳人——孟小冬在港臺期間傳藝的重要作用是分不開的。餘叔巖、孟小冬、李少春師徒合影 孟小冬是梨園世家,開蒙老師是孫派老生仇月祥。
  • 孟小冬:以愛的名義,進行愛情
    一開始孟小冬的父母是不同意的,但是媒人說,梅蘭芳過繼給了他伯父,兼祧兩房,王明華已是重病纏身,恐怕不久於人世,彼時實際上只有福芝芳一位太太,孟小冬過門也是要做太太的。孟小冬或許也看出了潛在的問題吧,只是熱戀中的女子,遇到了愛情,還是滿心歡喜把自己嫁了。
  • 孟小冬:倔強,是另一種理智
    孟小冬正是後者的代表,她深知自己練得還不夠,於是決定走出眼前的舒適圈,去外面追尋更大的進步空間。十八歲那年,在上海戲曲界已經稍有名氣的孟小冬,放棄了已經擁有的一切,毅然決然地離開上海,去往北京。孟小冬初到北京,便想拜京劇老生餘叔巖為師。但餘叔巖輕易不收徒弟,更不用說女徒弟了。
  • 杜月笙為了得到孟小冬,特意讓自己的四姨太邀請孟小冬住到杜公館
    杜月笙為了給孟小冬一個名分,決定為孟小冬補辦一場婚禮。於是1950年深秋的一天,香港杜公館張燈結彩,舉行婚宴,杜月笙由人攙扶著下了病榻,做了最後一次新郎官,孟小冬也正式成為杜月笙的第五房太太。這一年,杜月笙62歲,孟小冬43歲。
  • 書香北京:絕世名伶——孟小冬
    當時的評論界贊她「扮相俊秀,嗓音寬亮,不帶雌音,在坤生中已有首屈一指之勢」。這樣冰雪聰明的小女孩兒,明日之星非她莫屬。當時北京是京劇演員心目中憧憬的「聖地」,為了謀求開拓一片新天地,一九二五年,孟小冬離開上海,毅然北上深造。從師學藝孟小冬到北方的最大目的是要求得藝術上的發展,除了演出以外,她先後向陳秀華、陳彥衡、孫佐臣、王君直、蘇少卿等人請益,鑽研譚派藝術。孟小冬見識越廣,理解越深。
  • 我在香港見到的孟小冬
    我提起我看過孟小冬的《搜孤救孤》,可惜從此看不到她。舒適告訴我,孟小冬已是杜月笙的小妾,平時不出閨房,而李祖永與杜月笙相熟,常去杜家。我得到指點,就將我想拜望「冬皇」的心願對李祖永透露。三天後李祖永要我一起坐車到堅尼地臺18號去拜見杜月笙。事先電話聯絡,一按門鈴,一個女傭笑臉歡迎熟客。第一間是客廳,擺設簡樸而有風度,正牆掛張大千畫幅,有氣派。
  • 坤伶鬚生泰鬥孟小冬
    前幾天與毛小河同學等說起孟小冬,不由讓我在思潮中尋找起這位梨園「冬皇」。昨日百度搜索了一下孟的唱段,天!蒼勁的聲喉,醇厚的唱腔,聽她一曲,真是繞梁三日,餘音猶存。孟小冬生於一九○七年冬月十六日,因而取名小冬。她出身梨園世家,祖父老孟七,文武雙全,能戲很多,尤其是武戲有不少「絕活」。
  • 孟小冬的晚年臺灣歲月
    照片右端一行字為孟小冬所寫:「你在那裡作什麼啊?」左邊一行字是梅蘭芳所寫:「我在這裡作鵝影呢。」 自後,她在報紙上看到梅蘭芳任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中國文聯副主席等高級職位,從內心深處為梅蘭芳高興,甚至懊悔自己不該離開解放區,跟隨杜月笙到香港,成為被人恥笑的大亨姨太太。
  • 梅蘭芳女弟子、京劇大師杜近芳,是孟小冬和梅蘭芳的女兒?謠言!
    1933年9月5日,孟小冬在天津《大公報》的頭條上發布了和梅蘭芳離婚的公告,她說道:「經人介紹,與梅蘭芳結婚。冬當時年歲幼稚,世故不熟……是我負人?抑人負我?世間自有公論,不待冬之贅言。」冬皇孟小冬和京劇大師梅蘭芳這段為期七年的婚姻,至此,就正式宣告分手。
  • 孟小冬與梅蘭芳的前塵往事:我愛過你,如此而已,僅此而已
    當初的幾句戲謔後來卻成真相,伴隨著於文文「分手應該體面,誰都不要說抱歉……」的歌聲,他們帶著痛苦,心照不宣地履行了當初的諾言,這段感情終於不再挽留,不再回頭。孟小冬與梅蘭芳的愛情故事大抵如此。當時的評論界贊她「扮相俊秀,嗓音寬亮,不帶雌音,在坤生中已有首屈一指之勢」。他同樣出身京劇世家,八歲學戲,九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十歲登臺,將家族的梅派藝術發揚光大。遺憾的是,他比她年長十三歲。命運會讓他們相遇,十三年的距離卻跨不過去。那一年,懷著對京劇「聖地」的憧憬,她離開上海,毅然北上深造。
  • 孟小冬:人生如戲 和寶堂
    其實,類似李某這樣瘋狂變態的追星族在今天已不鮮見。「啟事」中關於「祧母去世之日」一說所指系梅蘭芳的大伯母逝世,孟小冬前往奔喪。但是作為「名定兼祧」的另一位梅夫人,將孟小冬拒之門外,梅蘭芳無法兼顧而成為遺憾,此純屬家庭內部事物,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也。而始作俑者,就是當時梅蘭芳身邊的所謂「智囊團」。他們出爾反爾,讓梅蘭芳與孟小冬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