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冬:倔強,是另一種理智

2021-01-10 情感研究所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十點讀書 ,ID:duhaosh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在中國古代,男尊女卑是最殘忍的現實。

男子踏入梨園學戲是再正常不過的事,而若是女子踏入梨園,則會成為遭人歧視的「下九流」。

眾所周知,每年去梨園學藝的人有成千上萬,但想要在梨園出頭、成為「角」的卻屈指可數。

但凡事總有特例,就有那麼一個人,曾在梨園那個男多女少的地方,硬生生闖出一片天地。

她,就是一代「冬皇」孟小冬。

事業有成,婚姻幸福,孟小冬的一生無疑是成功的,而她成功的秘訣,源於兩個字:倔強。

倔強,是日復一日的堅持

1907年,北京梨園世家,女嬰孟小冬呱呱墜地。

由於祖父和叔伯都是京劇演員,所以孟小冬從小就在梨園中長大,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在戲曲上的天賦也逐漸顯露出來。

但僅靠天賦並不能成名,於是父親找來了專業老師教她唱戲。

每天早上六點,孟小冬要在城牆下對著城牆練口型;下午要學唱腔、學身段,到了晚上還要背戲詞。

學習期間,要幫師父幹些瑣碎的雜活,如沏茶、裝菸絲等。這對於一個未成年人來說,是繁重的工作,但孟小冬卻在這繁重枯燥的練習中堅持了下來。

十四歲那年,她第一次在上海乾坤大劇場和眾多名角同臺,當時大家對她的評價是:「扮相俊秀,嗓音寬亮,不帶雌音,在坤生中已有首屈一指之勢。」

她,終於一炮而紅了。

年少成名,是把雙刃劍,有的人因此洋洋自得,最終在誘惑中失去自我;有的人卻異常清醒,深諳「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

孟小冬正是後者的代表,她深知自己練得還不夠,於是決定走出眼前的舒適圈,去外面追尋更大的進步空間。

十八歲那年,在上海戲曲界已經稍有名氣的孟小冬,放棄了已經擁有的一切,毅然決然地離開上海,去往北京。

孟小冬初到北京,便想拜京劇老生餘叔巖為師。但餘叔巖輕易不收徒弟,更不用說女徒弟了。

無可奈何之下,孟小冬只好作罷,但天無絕人之路,就當她準備放棄時,上天再次給了她一個機會。

1939年,餘叔巖收了李少春為徒,孟小冬聽到消息後,立刻請人幫忙推薦。餘叔巖考慮良久,終於決定收孟小冬為關門弟子。

進入師門後,孟小冬開始了「噩夢般」的生活。

餘叔巖教徒弟,既隨心又嚴厲。他給徒弟說戲時從不墨守成規,只憑自己心情。

有時,他整天都不教戲,但有時一教就是大半夜。

更有甚者,當餘叔巖興之所至的時候,他還會突然加課。

如果只是隨心倒還忍得住,但餘叔巖的嚴厲更是出了名的。

如果前一天教的內容你沒有掌握,他是不會繼續往下教的。

例如,孟小冬學《一捧雪》的時候,單單是字音,就整整練了三個多月。

面對這麼一位嚴厲的老師,孟小冬卻從不抱怨,她每天準時去老師家裡練戲,一練就是大半天。

曾有人說,當餘叔巖的徒弟,必然要吃得了辛苦、耐得住疲勞、守得住寂寞,孟小冬的的確確做到了。

她憑藉自己對戲曲的熱愛,在餘叔巖門下學習了整整五年,風雨無阻。

後來,她唱的《搜孤救孤》成為了京劇舞臺上的「廣陵絕響」,也為自己贏得了「梨園冬皇」的稱號。

詩人薩迪曾說:「事業常成于堅持,毀於急躁。」

面對艱苦困難的學藝之路,孟小冬憑著對京劇的熱愛,一天天堅持下去。

她堅信,只要不放棄,命運終會給你想要的。

果然,孟小冬終成一代名伶。

倔強,是一種理智

1925年年底,孟小冬演出《上天台》,恰巧,梅蘭芳在同一天演出了《霸王別姬》。

兩個人,就這麼相遇了。

當時有人曾撮合梅蘭芳和孟小冬共同出演《四郎探母》,兩人演出後,劇壇曾一時轟動,並傳為佳話。

久而久之,當梅蘭芳重唱《四郎探母》時,總會邀請孟小冬一起演出。

當她在舞臺上扮演威武的帝王,而他扮演活潑俏麗的少女時,戲迷們都為兩人天衣無縫的配合喝彩不已,甚至還希望兩人成為現實中的夫妻。

兩人的婚姻,仿佛水到渠成一般。

1927年,梅蘭芳和孟小冬成為了夫妻,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婚後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梅蘭芳和孟小冬結婚前,已經有一正妻一平妻了。

原配妻子王明華出身戲劇世家,但因為生病早已不管俗事。

平妻福芝芳,和梅蘭芳出身同門,嫁人後便不再登臺。

身為一個女人,又怎麼能容忍丈夫再有別的心上人呢。

福芝芳堅決反對孟小冬進門,甚至不惜拿孩子來威脅梅蘭芳。

無奈之下,梅蘭芳只好在別的地方安置下孟小冬,這個地方就是「綴玉軒」。

本是妻子,卻硬生生成了外室,倔強的孟小冬怎會甘心隱忍,但因為對梅蘭芳的愛,她終究還是接受了這個事實。

不過這件事,也成為了孟小冬心中的一根刺。

後來,梅蘭芳的伯母去世,梅蘭芳在北平設立靈堂,孟小冬得知消息後,身穿喪服、頭戴白花,打算去梅宅為梅蘭芳的伯母奔喪。

但福芝芳堅決不讓孟小冬進門,甚至在梅蘭芳的勸解之下,依舊激烈地回答:「這個門,她就是不能進!否則,我拿兩個孩子,還有肚裡的一個,和她拼了。」

面對妻子的反對,梅蘭芳只能無奈地對孟小冬說:「你回去吧。」

對於孟小冬來說,這四個字無異于晴天霹靂。

她終於明白了,梅蘭芳不是不喜歡她,只是這份喜歡,抵不過對家中兩個妻子的愛,也抵不過旁人的輿論。

這場不被尊重的愛情,也該結束了。

1933年9月,孟小冬在天津《大公報》第一版上,連登三天啟示:

「冬當時年歲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聽介紹人主持。名定兼祧,盡人皆知。乃蘭芳含糊其事,於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實踐前言,致名分頓失保障,毅然與蘭芳脫離家庭關係。是我負人?抑或負我?世間自有公論,不待冬之贅言。」

是我負人?抑或負我?誰是誰非,已經不重要了。

張若虛曾說:「此情應是長相守,你若無心我便休。」

旁人勸孟小冬,忍忍便好,何必離開。

但於孟小冬而言,她並不是戀愛腦,愛情,也永遠不會是她生命中的唯一。

她有她的驕傲和倔強,當年因為愛情在一起,當愛情散去時,我便離開好了。

不受尊重的愛情,我又何必忍下去!

倔強如孟小冬,在愛情裡不會忍,不會纏。

當愛情到來時,她會張開雙手擁抱愛情;

當愛情消散時,她也絕不挽留,毅然昂首向前,去過屬於自己的生活。

倔強,是對原則的堅守

和梅蘭芳分開後不久,孟小冬再次復出。

距離上一次的登臺,雖已隔了七年,但這次復出,依然吸引了很多喜歡她的戲迷。

再次上臺,孟小冬已獲得餘派唱腔的精髓,表演方法更加精進。

因此,這次復出大獲成功,許多人為之興奮,其中便有杜月笙。

杜月笙是當時上海灘的青幫大佬,被稱為「上海皇帝」。

在孟小冬剛剛成名的時候,杜月笙就喜歡她了。

只可惜,孟小冬沒過多久就嫁給了梅蘭芳,杜月笙只好放棄了這個念頭。

現在,孟小冬離婚復出,杜月笙終於有了名正言順追求她的機會。

恰巧,杜月笙的四夫人姚玉蘭是孟小冬的師姐,也是她的結拜姐妹。

姚玉蘭知道杜月笙的心意,便想遊說孟小冬做杜月笙的五夫人,但孟小冬卻拒絕了。

倔強如她,連平妻都不願做,又怎願意做小妾。

面對孟小冬的拒絕,杜月笙仍不肯放棄。

他對孟小冬關懷備至,百依百順,當孟小冬想繼續唱戲的時候,杜月笙更是給予了她很大的支持和幫助。

在這接二連三的「柔情攻勢」下,孟小冬漸漸軟化了。

終於,她鬆口願意和杜月笙在一起。

沒過多久,杜月笙的身體日漸虛弱,孟小冬在他身邊,無怨無悔地照顧了他十年,從未計較過名分。

1950年,杜月笙準備移去香港,所有人都忙著準備行李。

這時候,孟小冬問了一句:「我跟著你去,算丫頭,還是算女朋友呢?」

杜月笙聽到這話,愣了一下,緊接著便開始操辦起他和孟小冬的婚禮。

在這個最難的年代,他卻願意傾盡全力給她一場最豪華的婚禮。

杜月笙對孟小冬的愛,很少說出口,卻把他的愛意,藏在日常的每個細節裡。

結婚那天,杜月笙雖然生病了,但還是穿戴新衣,禮節隆重地迎娶孟小冬。

而一向淡情冷意的孟小冬,在這一天,露出了難得的笑容。

遷往香港後沒多久,杜月笙的病情愈發嚴重了。

彌留之際,孟小冬守在他的床榻前,對他承諾此後絕不登臺演戲。

失去了最愛的人,戲又演給誰看呢?

此後,孟小冬深居簡出,不登臺、不唱戲,也不吊嗓子。

晚年,她移居臺北,終年70歲。

孟小冬的一生,是倔強的一生,她說自己不願為妾,就絕不給人做妾;她說自己不再唱戲,餘生便從未唱過。

一言九鼎,或許是倔強的另一個名字。

宋代詩人鄭思肖有詩云:「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孟小冬這一生,如同冬日的梅花,在艱苦的環境中,依舊展露出最真實、最美麗的自我。

倔強,不是不明事理,而是一種生活態度。

人這一生,總會面臨許多誘惑。有的人甘心吞下夏娃的蘋果,最終墮落。

有的人,面對外界的幹擾和誘惑,依然堅守著自己的底線和原則,堅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最終活出不一樣的人生。

正如孟小冬,她恨得決絕,愛得灑脫。她的性情,敢愛敢恨,倔強如「冬」。

我們要做的,就是珍惜自己,充實自己。面對人生的苦難,要守住自己的底線和原則。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願你我面對人生種種,都可以在困境中不畏困難,守住初心,迎接一次又一次的挑戰,活出精彩的人生。

相關焦點

  • 孟小冬:感情中,狠心的女人最好命
    孟小冬出生於梨園世家,聰慧秀麗的她5歲學藝、7歲登臺、14歲時在上海演出,已頗具大家風範;18歲時一炮而紅,獲得了「冬皇」的美號。 當年的燕京散人曾評孟腔:「孟小冬生得一副好嗓子,最難得的是沒有雌音,這在千萬人裡是難得一見的,不敢說後無來者,至少可說是前無古人。」
  • 杜月笙去世後,留給孟小冬的遺產並不多,孟小冬是如何謀生的?
    杜月笙從1925年對孟小冬暗生情愫,之後他用了20多年的時間,才終於感動孟小冬!然而,杜月笙,這個過去在上海灘一擲千金的土皇帝,曾經擁有讓無數人渴望而不可及的財富的男人,並沒有多少家底。臨終之際,他燒毀了所有欠條,最後只留下寥寥財產。他的遺產,有兩部分。一部分是他的10萬美金,另一部分是他一直藏在枕底的7萬美金。孟小冬,這個杜月笙用了自己的後半生一直去愛的女人,最後分得大約2萬美金的遺產。
  • 書香北京:絕世名伶——孟小冬
    當時北京是京劇演員心目中憧憬的「聖地」,為了謀求開拓一片新天地,一九二五年,孟小冬離開上海,毅然北上深造。從師學藝孟小冬到北方的最大目的是要求得藝術上的發展,除了演出以外,她先後向陳秀華、陳彥衡、孫佐臣、王君直、蘇少卿等人請益,鑽研譚派藝術。孟小冬見識越廣,理解越深。在鑑別比較中,她做出了理智的抉擇,最終她把目標鎖定了餘派(新譚派)。
  • 孟小冬海外傳藝
    今日推送之《孟小冬海外傳藝》,出自《餘叔巖孟小冬暨餘派藝術》,作者從鴻逵。
  • 孟小冬不回大陸始末
    看完了戲觀眾還不走,他們想看孟小冬謝幕,看她卸了戲裝的樣子。但孟小冬從來不謝幕,觀眾就不停鼓掌就是不走,無奈之下,杜月笙去後臺做了說服工作,才讓孟小冬謝了一次幕。不料,這次謝幕,竟是她與舞臺的永別,這齣《搜孤救孤》也成為絕唱。從此,她再也沒有登臺演出過。 1947年,內戰已全面展開。
  • 孟小冬:分手見人品
    名定兼祧,盡人皆知。乃蘭芳含糊其事,於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實踐前言,致名分頓失保障。毅然與蘭芳脫離家庭關係。是我負人﹖抑人負我﹖世間自有公論,不待冬之贅言。」  這樣的分手宣言,和孟小冬在舞臺上爽朗豪邁的扮相太相襯了。是我負人,抑人負我?廖廖八字,沉鬱頓挫,是那種縱有沉痛也要咬碎了銀牙往肚裡吞的「冬皇」氣派。  聽說孟小冬這個名字,還是從電影《梅蘭芳》中開始。
  • 聊聊孟小冬
    從那之後,梅蘭芳絕口不提孟小冬,孟小冬也絕口不提梅蘭芳,梅葆玖先生在世時,多人問及孟小冬,梅葆玖先生也不說一字。 多年前,孟小冬就一心想拜餘叔巖為師,先後拜過兩次,都被拒絕。 孟小冬很剛烈:「老師不收,我要自殺了。」 直到1938年10月,京城泰豐樓才終於擺下兩桌酒席,餘叔巖正式公開收孟小冬為徒。
  • 孟小冬:不被承認的痛苦(播音維維)
    孟小冬的祖父、父親和叔叔伯伯都是京劇演員。她居住的同慶街,也住著眾多名伶,在這種家庭氛圍的薰陶下,孟小冬從小便對戲曲耳濡目染。九歲時,因為父親病重,家裡負擔重,便到了姨父仇月祥那裡開蒙。仇月祥教戲時十分嚴格,孟小冬每天要學習和練習大量技法,每日馬不停蹄地學與練,加上天資過人,進步飛速得連師傅仇月祥都讚嘆不已。拜師後的下半年,孟小冬等來了初次登臺的機會。
  • 孟小冬:一身傲骨的她,為何舍梅蘭芳嫁給了杜月笙?
    孟小冬與梅蘭芳在結婚之前,孟小冬有過猶豫,因為梅蘭芳此刻已有兩房太太,髮妻王明華和繼室福芝芳。此時的孟小冬,正值芳齡,容貌秀美且事業如日中天,暗戀喜歡孟小冬的人不計其數,而天生傲氣的孟小冬更不可能給人做妾。為使孟小冬安心,梅蘭芳告訴她說,自己幼時曾過繼給伯父,因而身兼雙祧,可以娶兩個夫人,兩個夫人平起平坐。
  • 杜月笙去世後,留給孟小冬的遺產並不多,孟小冬是如何謀生的
    成為"冬皇"1907年,孟小冬出生在梨園世家,祖祖輩輩都是京劇演員,從小耳濡目染,9歲的孟小冬開始從藝生涯,14歲與眾多名角同臺獻藝,贏得臺下戲迷陣陣喝彩,當時還是黃金榮跟班的杜月笙就對尚還年幼的孟小冬頗為欣賞,常對她多有照顧。
  • 孟小冬散金求藝
    孟小冬1938年10月19日,在餘叔巖收徒李少春的儀式上,泰豐樓許多賀客都在為孟小冬抱不平,七嘴八舌地向餘叔巖說:孟小冬非但對你畢恭畢敬,而且嗓音條件比李少春好,為什麼李少春一說你就收了,而孟小冬卻久久不能如願
  • 孟小冬:真正愛你的人,捨不得讓你受委屈
    當時的學生,文具盒裡貼的都是孟小冬的照片。袁世凱的女婿、著名劇評人薛觀瀾曾將孟小冬的姿色與清末明初的雪豔琴、陸素娟、露蘭春等10位以美貌著稱的坤伶相比,結論是「無一人能及孟小冬」。如今我們看孟小冬的照片,會發現用現代的審美標準評判,孟小冬依舊算得上大美人。只是其雖漂亮優雅,卻不愛笑,常常是一副清冷的樣子,這大概與她孤高清冷的性格有關。
  • 孟小冬的晚年臺灣歲月
    好在來了孟小冬,替代自己,落得退位。如今杜月笙一死,一了百了。她決定脫離被困三十年的杜家,重獲新生,另外嫁人,向世人表示自己與杜月笙無愛無緣。△ 孟小冬在香港的家中孟小冬聽後,相抱哭泣。她們決定離開這牢籠一般的基尼地道的房屋。孟小冬另外租屋雖小,屋寬勿如心寬,地點偏僻、冷靜、無人來往。
  • 孟小冬:人生如戲 和寶堂
    隨著電影《梅蘭芳》的拍攝,孟小冬與梅蘭芳當年的婚戀往事再度浮出水面,而且由於章子怡在電影《梅蘭芳》中扮演孟小冬,孟小冬則愈發引起人們的關注。孟小冬到底是何許人?當年,她與梅蘭芳經歷了怎樣一段驚天動地的美妙而悲愴的婚姻?
  • 杜月笙為了得到孟小冬,特意讓自己的四姨太邀請孟小冬住到杜公館
    杜月笙為了給孟小冬一個名分,決定為孟小冬補辦一場婚禮。於是1950年深秋的一天,香港杜公館張燈結彩,舉行婚宴,杜月笙由人攙扶著下了病榻,做了最後一次新郎官,孟小冬也正式成為杜月笙的第五房太太。這一年,杜月笙62歲,孟小冬43歲。
  • 孟小冬:以愛的名義,進行愛情
    梅蘭芳終究是離開了,二人自分開後幾乎沒有再碰過面,只要有梅蘭芳的地方,孟小冬都避之不及。經受失戀打擊的孟小冬,沒有讓自己繼續頹廢低,她重新開始學戲,師從餘叔巖,成了他最得意的弟子。她一心學藝,餘叔巖也傾力相教。餘叔巖後來身體不好,孟小冬盡心服侍,病榻上,餘叔巖把自己的畢生所學盡數傳與孟小冬。
  • 孟小冬 - 你既無心我便休
    乃蘭芳含糊其事,於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實踐前言,致名分頓失保障。毅然與蘭芳脫離家庭關係。是我負人﹖抑人負我﹖世間自有公論,不待冬之贅言。」 這樣的分手宣言,和孟小冬在舞臺上爽朗豪邁的扮相太相襯了。是我負人,抑人負我?廖廖八字,沉鬱頓挫,是那種縱有沉痛也要咬碎了銀牙往肚裡吞的「冬皇」氣派。
  • 上海灘「流氓大亨」杜月笙為何對孟小冬卻
    只是餘叔巖患病不能上臺,有人便找來孟小冬頂替。梅蘭芳反串旦角,孟小冬反串生角,這樣的組合,帶給觀眾不一般的刺激,兩人演出大獲成功。梅蘭芳對孟小冬因戲生情,此後經常找孟小冬合作。孟小冬也被梅蘭芳的絕代風華所吸引。同年,孟小冬的粉絲杜月笙來到了北京拜訪孟小冬。
  • 孟小冬與梅蘭芳的前塵往事:我愛過你,如此而已,僅此而已
    《前任三》裡,孟雲和林佳曾約定分手時,一個人帶著至尊寶的頭箍,站在廣場上喊一萬遍「林佳,我愛你」,另一個人則吃自己過敏的芒果吃到滿身長疹子。當初的幾句戲謔後來卻成真相,伴隨著於文文「分手應該體面,誰都不要說抱歉……」的歌聲,他們帶著痛苦,心照不宣地履行了當初的諾言,這段感情終於不再挽留,不再回頭。
  • 坤伶鬚生泰鬥孟小冬
    前幾天與毛小河同學等說起孟小冬,不由讓我在思潮中尋找起這位梨園「冬皇」。昨日百度搜索了一下孟的唱段,天!蒼勁的聲喉,醇厚的唱腔,聽她一曲,真是繞梁三日,餘音猶存。孟小冬生於一九○七年冬月十六日,因而取名小冬。她出身梨園世家,祖父老孟七,文武雙全,能戲很多,尤其是武戲有不少「絕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