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政治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政治現象,無論是今年的美國大選川普要跟比自己還年長的拜登交手,還是四年前的那次川普與希拉蕊·柯林頓夫人的競爭,都是一場40後老人之間進行的一場國家最高權力的較量。74歲川普對陣78歲拜登,七老八十爭總統大位。
俗稱老人政治。
老人政治這個詞並非是筆者原創,而是誕生自當年蘇聯行將就木那些年,美國人在評價蘇聯時所使用的詞彙,當年的赫魯雪夫把持蘇聯最高權利的時代時,美國人在對其政治手段的評價時,就曾經使用過這個詞彙。
如今的美國同樣十分誇張,選民們必須從兩位七十幾歲的白髮老者之間選擇一位成為國家最高權利的象徵,這就像是兩款同樣難吃的臭雞蛋,你必須選擇其中一筐一樣尷尬。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其實從柯林頓開始到川普,我們可以看到40後美國政治權利的把控一直都很穩健,歐巴馬的上臺曾經有過60後的光輝,但其實副總統也是40年代出生的拜登先生。
美國40後政客的活躍程度以及他們的政治生涯一直都沒有結束且仍然在不斷生長,如果2024年依舊出現兩位總統候選人仍然是40後老者,也並非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且看其成長環境。
一個人的人生軌跡可以很長,但是塑造其三觀的過程,最起作用的依舊還是十幾歲到二十幾歲的時代。而美國40後政客們,包括哪些競選總統失敗的候選人們,比如桑德斯、希拉蕊等,他們的黃金時代都是美國的60到70年代,那也是美國的黃金時代。
也就是說,當這些政客年輕的時候,美國也處在一個朝氣蓬勃的狀態下,同樣也是美國在冷戰背景下並未處於頹勢的時候。所以他們對於冷戰,對於大國關係,以及國家治理方面都存在著美國六七十年代整個兒國家所具備的那種自信,優越性和富有進攻性。
在上世紀90年代,我們可以看到同為40後的柯林頓執政期間,美國的狀態非常好,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都得到了非常優秀的增長,這是40後政客們年輕時候所散發的活力,也是美國政治在接下來的三十年裡的高光時刻。
但是到了小布希時代,911事件之後的美國令40後政客們陷入了一種沉思,對於冷戰具有豐富經驗的他們,很快意識到自己並非是不可挑戰的存在,他們開始插手於全球軍事行動的狀態中,同樣也是他們的人生閱歷所導致的巨大問題。
冷戰,一個繞不過去的詞彙,狠狠的勒住了每一個40後美國人的喉嚨,令其始終對於任何可能存在的敵對勢力都充滿審慎而冷酷的態度。
事實上,當60後的歐巴馬上任總統之後,我們會深刻的發現其施政的困難性。雖然總統已經換成了少壯派,但是其內閣成員以及兩院之內,依舊充斥著大量的40後政客,他們為歐巴馬帶來了不少施政阻力,也讓歐巴馬很難在8年的時間裡將美國從政治泥潭中拔出來。包括從未完成的PPT計劃,以及醫療改革也都被後來的川普一腳踢開。
其實後來的川普總統看起來荒誕不經的政治手段,對於歐巴馬政治遺產的瘋狂破壞,從本質上來說也是40後所固有的傲慢和偏見所帶來的後果。這個時候的40後已經不能與柯林頓時代的年富力強所能同日而語了。
人到七十古來稀的川普無論是在參政議政的精力上還是在對抗國內反對勢力的手段上,都有呈現著一種疲勞的態勢。從他一以貫之的「假新聞」來對抗傳統媒體,到全球治理的角度展開孤立主義開歷史倒車,他都是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如裡根那樣的富有魅力的明星總統形象。
但是裡根總統上位的時候,可比他年輕不少。而如今這個時代也已經不再是那個80年代的冷戰環境了。一切都變了,當潮水退卻的時候,40後的老政客們依舊不相信自己已經被淘汰,他們所能做的就是帶著自己引以為傲的美國,在物是人非、快速變遷的國際環境中,艱難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