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式辦公室其實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早在十九世紀末期,辦公大開間就曾流行於世,不過當時的大開間是為了更好的監督工人工作,與現在的開放式辦公室講究的自由舒適的辦公理念背道而馳,大開間中擺放長長的辦公桌,職員、秘書或工程師在管理者的監督下工作,這種情況持續到了二十世紀中葉。
格子間的出現是辦公室逐步向隱私化轉變的體現,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大多數知識型員工逐漸獲得了這種傳統的獨立辦公空間,這種情況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達到了頂峰,小隔間在商界佔領主導地位,從而導致了更密集的空間配置。但是到了在二十一世紀的現在,開放式辦公室又重新成為了主流。
在辦公室歷史演變的歷程上的數次辦公空間布局的變化,其實主要就是空間開放性與私密性兩者理念不斷碰撞的結果。開放式辦公設計與封閉式辦公設計並不能明確分出高下,兩者都有著各自的優點與缺點,如何才能更好協調空間開放性與私密性間的平衡關係,也是辦公空間設計者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開放式的辦公環境,工作者物理距離拉近確實有利於溝通,但相對的也會讓員工產生暴露在公開環境下,被別人所監視的感覺,會產生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同時交談與互動都會產生動靜,有研究表明,身處開放辦公空間,因工作經常性的被打斷以及其他幹擾等因素,員工平均浪費了 28% 的工作時間。
封閉式的辦公環境,員工可以擁有自己的個人空間,固然有很好的私密性,也能夠讓人更加集中精力在手中的工作,但卻不利於溝通交流。但是長時間在狹小的空間中對身心健康是極其不利的。有研究表明長期在封閉式辦公環境,如傳統格子間中工作的人會更容易出現胸悶、頭痛、煩躁焦慮等不良反應。
如今的辦公設計既要考慮到協作溝通又兼顧私密性,利用空間中辦公家具的擺放組合,通過屏風、隔斷等使空間並不完全封閉又同時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對空間視覺與聽覺滲透性有自主的控制,獲得聲音、視覺、信息這三重私密性上的基礎保障,在開放空間中自然而然營造出舒適、專注的半開放空間氛圍。
區域劃分需要考慮到部門職能與工作需求,關聯性強需要頻繁溝通協作的職能部門要安排在相鄰的位置,對於工作需求存在衝突的部門要分隔開來,避免工作中的相互幹擾。在角落布置一些私密但又不完全封閉的空間,提供給希望獨處的員工作為休息之處,滿足人們開放性辦公和獨立私密性之間的平衡。
可移動、可變化式的靈活隔斷也是不錯的空間設計方式,能夠靈活實現空間在開放與私密之間的按需轉換。賦予隔斷屏風式的功能屬性,位置及數量可按需變化形成豐富的空間狀態。隔斷閉合時,空間被分割成數個獨立的私密小型空間,隔斷完全打開時,幾個空間又可以相互組合,形成自由變化功能空間。
多功能、多元化的綜合型辦公空間或許將成為辦公空間設計的答案,隨著技術的發展與辦公新模式理念的出現,人們對於工作空間的認識也逐步發生著變化,從傳統封閉的格子間到開放式的辦公設計,如今多功能區域設計已經成為常態,動態靈活的空間需求愈發明顯,而這也成為主流趨勢並不斷發展著。
ps:圖片來自網絡
如不妥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