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代導演一般是指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90年代後開始執導電影的一批年輕的導演
在第六代導演中,張元是最早的幾個探索者之一。他1991的作品《媽媽》展現了非同於主旋律電影、"新民俗"電影與"新體驗"電影的風貌,早期作品《北京雜種》《東宮西宮》都體現出創作上的邊緣性和先鋒性;搖滾和同性等題材都是在中國電影中的最早嘗試,都具備一種粗糙的、迷離的、破碎的藝術風格
代表作:《媽媽》《綠茶》《看上去很美》《過年回家》
王小帥最早的作品《冬春的日子》,這是中國最早的"獨立電影"之一,導演自己籌錢拍攝,並完全脫離了中國電影的發行與放映體系。他的作品中,《十七歲的單車》《極度寒冷》是體制外的"地下作品"《夢幻田園》《扁擔姑娘》是體制內的作品,《十七歲的單車》也是一部書寫"殘酷青春"的電影
代表作:《青紅》《地久天長》《十七歲的單車》《日照重慶》
賈樟柯
憑藉「故鄉」三部曲(《小武》《站臺》《任逍遙》)成為第六代導演的領軍人物,也是作品獲得更多國際認可的導演,《站臺》《三峽好人》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天註定》獲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山河故人》獲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代表作:《三峽好人》《山河故人》《江湖兒女》《二十四城記》
婁燁是具有地下電影風格同時兼具藝術氣質商業片風格的導演,他的影片都給人「彌幻」的感覺,在無婁燁限的遐想中夾雜著現實的烙印,這種感覺為思想上的另類,肩扛跟拍,鏡頭搖晃,不經意不規整的運動構圖,造成一種凌厲的視覺效果,婁燁很極端。跟拍產生的晃動鏡頭,長時間處於大景別狀態,持續不加以斷開,甚至很多特寫讓大屏幕前的觀眾感到頭暈。
代表作:《推拿》《浮城謎事》《春風沉醉的夜晚》《風中有朵雨做的雲》
張楊
在第六代導演中,他一直能夠通過貼近現實的電影合作,規避開意識形態的限制,並且形成自己的風格。《愛》是一個活潑生動的都市電影,以五個小故事組成整個影片內容的獨特方式,包容和演繹了不同年齡的人們的情感經歷。《洗澡》則是一部展示新舊文化衝突的當代都市生活倫理片。
代表作:《洗澡》《愛情麻辣燙》《昨天》
Life was like a box ofchoco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