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不及說再見!從電影《櫻花盛開》談喪偶者心理障礙

2021-02-10 洋蔥與蚊子的世界

臺灣歷經八八水災,許多人被迫面對家破人亡,天人永隔的悲痛,其中亦不乏喪偶的個案。

2008年榮獲德國奧斯卡最佳電影《當櫻花盛開》在臺上演,並於當時大受好評。該電影所描述正是一對鶼鰈情深的德國夫妻,因妻子猝死,而先生開始一連串不適應喪偶的情緒反應,甚至到後來從穿妻子的衣服、學習妻子最愛的日本舞踏,變成了「扮異性癖」,只為親眼看見妻子最盼望的櫻花盛開,與壯麗的富士山…

對於失去配偶的另一半,心理與生理該如何調適?是夫妻還是歡喜冤家?是兩性研究上不可忽視的議題。

在德國鄉村,魯迪和妻子杜莉夫婦倆人過著恩愛恬靜的生活。一天,醫生告訴杜莉她的丈夫魯迪身罹絕症,杜莉決定選擇對丈夫隱瞞實情,只為掌握所剩的時間去完成兩人一直盼望做的事。

杜莉先說服丈夫陪她到柏林探望子女,但子女們無暇照顧他們,所以他們轉往波羅的海度假。但沒想到,第二天魯迪醒來,發現關心、照顧他的妻子,已在睡夢中去世…

扮異性癖  亡妻就在我身邊

妻子猝死後,傷心欲絕的魯迪對未來不知所措,事實上,他開始產生一連串不適應喪偶的情緒反應。

一開始魯迪先是穿著妻子的衣服,到日本拜訪兒子,也透過穿著妻子的服裝,幻想著他終於帶著妻子遊歷日本。魯迪覺得穿上妻子的衣服,妻子就在身邊,一切都沒有改變…。兒子無法接受魯迪的這種行徑,直到魯迪在日本公園中遇見表演舞踏的年輕女子,便開始向女子學習舞踏的步伐。魯迪穿著已故亡妻的毛衣、長裙,脖子上還戴著妻子的珍珠項鍊,這樣的異裝癖感動了表演日本舞踏的女孩,故而開始教導魯迪日本舞踏。

富士山前與妳美麗共舞

電影《當櫻花盛開》最經典的劃面,就是魯迪穿著日本和服,沉醉想像著與亡妻在富士山景前共舞。透過妻子的衣著與搭和日本舞踏動作,魯迪彷若重新擁抱妻子,他實踐已故亡妻的遺願,更知道妻子永遠活在他心中。

洋蔥觀點:喪偶是生命最沉重的負擔

「扮異性癖」是本部電影用來表現丈夫對亡妻的思念,美麗的劇情與場景,雖然在現實生活中不常見,有喪偶後產生的情緒反應,值得我們探討。

如同Homles & Rahe的「社會再適應量表」,壓力是可以被量化的,而其中排行榜第一名的就是「喪偶」。在量表中我們看到,結婚所帶來的壓力是50分,喪偶是100分,親人死亡的壓力也很高,約7、80分等。若有人在半年內有連串的壓力事件,正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者,壓力指數就會累積超過300,那可能對生命障礙的機率很高,就容易產生這種困擾。

我在診間遇過一些因為喪偶而求診的個案,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個案是一位中年婦人,曾和丈夫在午餐間有不愉快的爭吵,但沒想到她回廚房整理,回到客廳,看到的卻是心臟病突發而猝死的丈夫,自此之後,這位婦人就陷在那個永遠解不開的結,她一直相信是自己害死了丈夫,所以每到中午時分,她開始會不由自主地感到恐慌、感到窒息,造成她後來很大的心理障礙。

另外,新店耕莘醫院附近有個中和交流道,那邊經常發生車禍,尤其周末假日,一家子出遊,結果發生車禍,死的是多是車上太太、小孩,開車的先生成為倖存者。在診間我常看到此些個案,一生背負這樣沉重的十字架,每到忌日,個案像遊魂一樣回到事件的現場,呈現一個精神病的狀態,無法正常生活。

此類傷痛糾葛的喪偶者,多是在場、或目擊,沒辦法去救,就宛如間接加害般,令自己常常帶著一種遺憾、愧疚。或者像本次八八水災,洪水一來,任誰都只能拼命逃命,就算想急著救人,也救不起來,只能眼睜睜地面對天人永隔。

人常說時間會撫平一切,失去了至親、失去了愛與關心的人,悲痛乃人之常情,只是日子還是要過下去,所以一般我們會看到這樣的悲痛多會持續三個多月,然後會從最傷痛的至高點,慢慢緩解、穩定下來,只是一些人似乎就走不出來。為什麼?

這部份我則從會從情感的三個層次來看。一般人說愛情的初始有如「天雷勾動地火」,這與男女的性賀爾蒙有關;但是,愛的感覺要走入情感,走入第二層、乃至第三層,就必須透過時間、事件、歷練與過程,慢慢磨合,然後才會持續發展所謂那種默契、能夠互相了解的兩性關係,而這些則與女性的催產素、男性的抗利尿激素有關,亦可謂走入情感的第三層。

一般難以走出喪偶之痛者,我們會談到的是這樣的夫婦情感、兩人世界的生命多是走入第三層情感層次的人,因為在生命裡我們要培養到這樣的情感,並非容易的事,在這般濃厚情感連接下而喪偶者,自然要花更長的時間轉換喪偶的情境,這就如上述電影《當櫻花盛開時》一樣。

臺灣目前逐漸走入老年社會,當然也會愈來愈多老年要面對喪偶的生活。在診間,我看到較多的多是個性控制慾較強的女性,在先生過世之後,她開始把焦點往子女身上放,但子女不一定會願意接受,身邊沒有可以陪伴她的人,所以個案最常出現的症狀就是身體不舒服、睡不著等。個案要子女陪她來看診,不陪就是不孝,陪著她來時子女感受又很無奈,這是我們所謂「空巢」症候群。

在診間,這種個案以女性最為常見,我有時會與個案開玩笑說:「我知道啦!你就是要藉由我的嘴巴,告訴你旁邊的人(兒女)、要孝順啦!」孤單的老人,會有自律神經失調等障礙,我與個案看診的同時,也會同時請兒女每天定期打個電話跟媽媽問安,談個十、十五分鐘。畢竟,我們都會臨老、也都會有走入面對孤單生活的一天。

Wendy說:喪偶只是人生必經的一個過程

侯文詠在《親愛的老婆》一書說,一個未婚的男人是動物,到處走動,飢餓地覓食;結了婚的男人是植物,不再有走動的自由,只能在固定的地方,吸收陽光、空氣、水分;但一個有了孩子的男人則是完全的礦物,只能深深地把自己埋進地底,變成養分,化作春泥更護花。

洋蔥常和我說,他覺得這段文字就是自己人生的寫照,而我所感受的這就是人生必經的一個過程。

喪偶一定很痛苦嗎?

我常會從人性的觀點觀察:喪偶對某些人來說是傷痛,但對某些人則是一種解脫。

當然對喪偶來說,一定會有傷痛感,至少半年到一年,必須要重新去適應生活。以中年喪偶來說,對於女性,為了子女,她多半會假裝堅強起來,當假裝習慣了以後,自然而然就走過去了;但對於男性,由於中年是豐碩成果的享受期,縱然喪偶帶來實際生活的壓力,但如果有經濟基礎,想要持續滿足生物的欲望,精神的穩定感,自然會再去找另一個伴侶,像某位電子大廠的總裁就是一個例子,是很自然的人性表現。

對於老年人來說,喪偶會不會悲痛?就要看兩人生活數十年來與配偶之間的回憶是正面多還是負面強?如果夫妻倆都是一些不好的回憶,例如終日爭吵不斷,或只能在背地裡暗罵,當配偶走了,對自己反而是一種解脫。像我在診間,看過許多老太太似乎多是如此。對於年老的男性,喪偶之後會比中年男性產生更大的情緒問題,因為他多會想到老婆走了,沒人照顧他,那自己生病了怎麼辦!

我是一個生性比較務實的人,以我自己的情況來說,我的父親和小哥曾在一年內因癌相繼去世,那時我會想「爸爸、小哥生病了,那麼不舒服,所以希望他們早一點被佛祖接走」而母親喪夫的孤單及喪子的遺憾,我則是帶她出國走一走,傷痛慢慢就過去了。

從那時開始,我就很喜歡寫文章、寫日記,來釋放我的情緒。在寫的時候,多會跳過最痛苦的那種情境,或許在潛意識裡不去回想那不好的感受,例如當時小哥不舒服、疼痛的樣子,在小哥過世後,我的寫作根本就忘記這一部份,只記得他最好的一面,這樣就會在我心裏面永遠保持小哥很帥的樣子。

在洋蔥的專業上,遇到憂鬱時常推廣「說唱做寫」的觀念,以個人來說,寫作就是整理思緒、處理情緒,走過喪偶、或親人傷痛的一種方法。

此外,在社會上我們則看到許多大愛的方式,許多人會以成立協會、獎學金的方式,將懷念往生親人的經驗轉換成更正面、有希望的實際做法,來渡過這種心理創傷。有名的則如柯媽媽,因早年愛兒車禍喪生、救助無門,得不到保障之下,她化悲痛為力量,持續推動汽機車強制第三責任險立法,這些都是將個人的悲痛轉化成大愛的形式,讓生命更上一層樓。

最後我會和那些不論中年、老年喪失親人的朋友分享一個最務實的心得「亡者的價值是存在生者的意義之中」,請在傷痛時想想… 逝去的親人希望看到我們過什麼樣的日子呢?

歡迎分享與討論◢

您是否曾有過喪失家人或配偶的經驗?在調適的過程裡,您在身心上曾有過特別的感受,想和我們分享的嗎?歡迎大家寫下個人的感受與故事!

相關焦點

  • 走出喪偶的心理重創
    久久不能從惡劣情緒中走出,嚴重者經過一段時間惡劣情緒的折磨後,還可能會引發自殘、自虐,甚至自殺。設法走出精神重創,這對喪偶老人來說非常重要,是安享健康晚年所必需的。喪偶帶來的惡劣情緒使人無法自拔據中國老齡科研中心的調查,中國60~64歲的城市低齡老人喪偶率為16%,農村是20%;而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喪偶率,城市為63%,農村為76%,這個比例隨年齡上漲而增長。
  • 韓國 | 浪漫釜山,遇見櫻花盛開的最美火車站
    春暖花開的時節,韓國釜山處處櫻花盛開如果你有體力的話,那我建議你可以沿著鐵路徒步過去,一路上說不定還可以遇見其它什麼美景呢。有時候旅行就是享受在路上前行的快樂,那種「上車睡覺,下車拍照」的旅遊,只不過是泛泛之旅,並非真正的旅行。正因為如此,我選擇了徒步去慶和車站。去釜山的那幾天天氣不錯,儘管不是藍天白雲,但陽光卻很明媚。
  • 櫻花盛開,絢麗多彩
    現在正是櫻花盛開的的季節,遠遠望去,繁華滿樹,如雲似霞。層層疊疊密密麻麻壓彎了枝條。明媚的陽光投射在薄薄的輕盈的透明的花瓣上,花兒粉紅透亮,嬌豔美麗。櫻花開得一團團,一簇簇,燦爛絢麗,花團錦簇,如彩雲一般美麗。
  • 【歌曲推薦】用心唱歌---林採欣《來不及再見》
    歌曲《來不及再見》是動畫電影《精靈王座》的推廣曲,由《心牆》原唱者、臺灣女歌手林採欣傾情獻唱並親自擔任歌曲製作人。《來不及再見》MV唯美動情,詞作者、新生代導演吳斌表示,這首曲子正是為《精靈王座》的愛情主題量身定做,「創作時,看著電影裡莉雅和小魚的故事,那種想在一起又被阻隔的感情,與當下很多類似異地戀的戀情相似。這首歌的歌詞借用身處不同世界卻彼此相愛的男女主角來暗喻很多未必門當戶對的戀人,鼓勵他們勇敢去愛。」 林採欣也用她的治癒系聲線完美演繹出了這一段虐戀。
  • 如何與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相處?||雲心理
    楊的妻子、柳的母親和女孩鬱,都是邊緣型人格障礙者。邊緣型人格障礙診斷標準請點擊《有問必答第1期:怎樣確定邊緣型人格?||雲心理》「高壓鍋中的生活」,保羅·梅森和藍迪·克雷格在其合著的《親密的陌生人》中,如此形容邊緣型人對其親友的影響。
  • 拒絕控制,遠離反社會人格障礙者|心理自助手冊
    假設他們失蹤了幾天,當你問他們去哪兒時,他們對你大發雷霆,威脅要用暴力,並說這不關你的事。記住你並不孤單。一個有心理變態傾向的人會忽視他人的健康,並把他們遇到的每個人都當作一個物體。提醒自己,你不是第一個被他們虐待的人。
  • 來不及說再見!
    你快速往前翻看宋老師的朋友圈,目光停留在11月20日那天的微信,無奈而略帶自責地對我說:「宋老師一定是感覺到自己撐不住了,這天竟把一篇文章連續轉發了四遍,這段時間工作太忙,沒有時間看手機,沒有注意到宋老師發的文章,如果早看到了,還可以趕過去見他最後一面呀!唉,來不及說再見!
  • 明日之後:營地即將櫻花盛開,陪你看櫻花的那個人,你找到了嗎?
    在植樹節活動之後,《明日之後》又將迎來一次小更新,根據網易官方曝光出來的消息,在本次小更新之後,《明日之後》的營地將會開滿櫻花。營地即將櫻花盛開大家都知道,3月是櫻花盛開的時節,相信一說到櫻花,大多數人最先想到的就是武大的櫻花了,武大的櫻花在國內也是久負盛名,在以往櫻花盛開的時候,很多國內外的遊客也都會選擇前往武大去看櫻花~不過由於2019年冬天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武漢變成了一座「圍城」,在此櫻花盛開的時節,小編也祝願武漢能夠儘快好起來,重新敞開大門迎接來自四方的賓客
  • 時下,韓國櫻花盛開的季節!
    一提到賞櫻花,人們馬上會想到日本東京或北海道,因為日本是以櫻花而著稱的國家,日本的國花也是櫻花。然而韓國的櫻花也不遜色,每年的三月二十日左右,韓國的櫻花根據當地的地域氣候自南向北依次開放,而韓國首爾的櫻花從四月初開始,花期持續半個月左右。
  • 說再見,不一定能再見面…5部談「再見」的日本電影
    分離總是來得突然,不會讓你有任何時間去準備,活在惜別與懊悔之中是人生常態,而這5部以「再見」為主題的日本電影,或許能讓你更懂得把握每個相處的瞬間:再怎麼短暫的分離都可能是永別,因此每一次說再見,我們都要笑著告別…「我們就在這裡住下來吧,一起住在這個地方,不知道有多好…」摯愛總是說走就走,我們有太多來不及說的再見,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能和他們好好告別嗎
  • 坂口安吾《盛開的櫻花林下》的裝幀設計
    ,不但煥發了「怪談」的活力,甚至,還能將之看作他社論的衍伸,成為坂口安吾式的「怪談寓言」。大概在許多人心中,《盛開的櫻花林下》是坂口安吾最出色的短篇小說。安吾抨擊日本傳統,他在《盛開的櫻花林下》中,徹底地拆解了「櫻花」這個長久以來代表日本的文化符號,盡情地嘲笑了近代日本日漸僵硬的社會──這麼爽快、這麼精採,《盛開的櫻花林下》無疑成了這本短篇小說集的招牌,裝幀也環繞著它展開。
  • 給來不及說再見的人,一場溫暖的告別.
    我想親口說再見你的空位還在這
  • 還來不及說再見 你已走遠
    可是,我來不及和你說再見,你已走遠。新年的祝福如凝結的空氣,懸於空中難以落下。昨天,你的冷笑話逗樂了整個科室;今天,我只能銘文寄情。來不及躲閃,搞不清緣由,找不到救命稻草——惡言相對淚往心裡流,拳腳相加無力反抗,刀棒相向生命承受之痛,甚至長辭。我們之間,本是並肩的戰友,卻何以如此「殘忍」:挽救了無數生命卻治不好自己的病,連續幾臺手術第三臺病床上的卻是你,待我來交班卻永遠等不到你的出現。
  •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富士山下,櫻花盛開
    並不鮮見的櫻花在如今怎麼成為了人們心中的「明星」花樹?而中國的櫻花與今天的日本櫻花又有何關聯?與唐朝的戰爭之中了解到了中國的先進與強大之後,日本便派遣了大批遣唐使漂洋過海來到中國長安,沿途的所見所聞都是他們的學習模板——這之中就包括了櫻花。櫻花在被遣唐使帶回日本伊始,便受到了日本人的垂青,逐漸發展成了一個龐大的家族、受到各個階層的喜愛。
  • 日本電影中為何總有櫻花出現?-虎嗅網
    在這裡,櫻花令人嗅到青春的氣息,而女生群體與櫻花團簇已形成了極具象徵意義的共同體對應。同樣描寫四月花開時分的青春故事,巖井俊二在1998年拍攝的《四月物語》,說的卻是一個女學生的故事。這也是松隆子的主演處女作。
  • 細談劇集與電影那些反社會人格障礙者的塑造
    Photo: BBC「精神病態」(Psychopathy)這個詞常被用在一些劇集和電影人物身上,但其實心理學家並不會將一個人診斷為精神病態者(psychopath),精神病態會被算為反社會人格障礙(Antisocial
  • 金鐵霖與你談「歌唱發聲心理障礙的分析及良好的歌唱心理的培養」
    一、歌唱發聲的心理障礙  在研究歌唱發聲的心理障礙之前,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心理活動。心理活動,是現實世界的客觀事物以及它們之間存在著的聯繫在人的頭腦中的反映,它是腦的功能。優美的歌聲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它是心理活動靈敏指揮歌唱發聲器官在生理上做出反應的物質(音響)效果。所以,歌唱者在調整歌唱器官的過程中,心理活動必須處於積極、穩定的正常狀態之中,稍有紊亂,就會影響歌唱效果。這種心理紊亂,就是歌唱發聲的心理障礙。  歌唱發聲心理障礙的表現是多方面的,因人而異,方式不一。只有消除這些障礙,聲樂學習才能獲得成功。
  • 京都的櫻花已盛開 | 櫻花與清酒,還有老鶴縱論天下
    日彌九十曰三月,除看櫻花難算春。這是日本德川幕府時代的詩人,岡本忠次郎寫的一首櫻花詩,對於日本來說,「除看櫻花難算春」,日本的春天,精華都在春日繽紛的櫻花裡。這個詩書畫三絕的曠世奇才,曾為日本的櫻花寫下一首哀豔的《櫻花落》:十日櫻花作意開,繞花豈惜日千回?昨來風雨偏相厄,誰向人天訴此哀?忍見胡沙埋豔骨,休將清淚滴深杯。
  • 2020,來不及說再見!
    許多人、許多事,都來不及說再見,就已經再見。我知道,這個特殊的日子有無數的推文,希望對這個不友好的一年做個了斷,它或者希望給你們一點慰籍,或者能安頓一下你的內心。可是,我們的情緒真的就此平復了嗎?內心真的得到安頓了嗎?我知道,每到年末,整整一年積累的情緒難免會傾巢而出,只是這一年的情緒更加莫可名狀、難以釋懷。
  • 電影《你好,李煥英》怎麼投資?——來不及說再見,那就說聲你好
    你或許不曾向她問好,可有時卻來不及說聲再見。最近電影《你好,李煥英》定檔於大年初一的消息相信許多朋友都知道。電影《你好,李煥英》是由賈玲同名小品改編而來,這部小品藉由「時空穿越」來寄託賈玲對母親的哀思。而《你好,李煥英》在2021年終於登上了熒幕,一方面表達了「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深切思考,另一方面這部電影由賈玲首次自導自演,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