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桐,青年女高音,北京音樂家協會會員。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聲歌系。先後師從於馬金泉、馬秋華教授。2012年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研究生,師從於著名聲樂教育家孟新洋教授。擔任中英亞洲藝術藏品館開幕儀式中國藝術形象大使。
原創作品
《親一親你呀,我的土地》《人民公僕》《美麗的西城,我的家園》《天空之城》《醉 愛》《媽媽的嘮叨》《扯開嗓子一聲喊》
參與演出
曾參加中央電視臺「校園之歌」大型文藝節目錄製和演出,擔任獨唱《祖國之戀》、參加中國音樂學院成功舉辦「中華情」聲樂專場音樂會,並與馬金泉教授共赴燕山大學進行教學展演、多次參加國家發改委、中國地震局、中國菸草、鐵路文工團喜迎國慶60周年文藝匯演、參加北京市建黨90周年文藝匯演 演唱《春天的故事》、參加北京文聯邀請赴西藏「共話京藏情 同築中國夢」慰問演出 、參加中央民族大學「中華家園」新年音樂會演唱《歌連歌,心連心》、出演中央民族大學+民族聲樂歌劇《黨的女兒》飾演 田玉梅、參加CCTV15《翰墨音緣》欄目錄製演唱《那溪那山》、參加遼寧衛視百姓春節聯歡晚會。演唱《小拜年》、《最好的未來》、參加第二屆青奧會開、閉幕式,獨唱《共圓中國夢》、《如意東方》。
榮獲獎項
曾榮獲中國(含港澳臺)藝術選拔賽聲樂、器樂 一等獎、榮獲全國「首藝杯」推新人大賽遼寧賽區聲樂、器樂 一等獎、榮獲全國第八屆「吉爾達杯」推新人大賽聲樂、器樂 新人獎、榮獲首屆「太平洋之星」全國才藝比賽流行唱法 冠軍、榮獲「網通杯」校園歌曲大賽遼寧賽區流行唱法 冠軍、榮獲「夢想中國」電視精英選拔賽北京賽區民族聲樂 一等獎,全國總決賽民族聲樂 金獎、榮獲全國聲樂群英會民族唱法 金獎、榮獲第三屆中國民族聲樂「敦煌獎」比賽民族組 金獎、榮獲第十五屆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人民網三等獎,遼寧賽區優秀獎、榮獲第九屆中國音樂金鐘獎聲樂(民族組)北京賽區銀獎。
個人專訪
藝術之路感謝有您 一路芬芳一路歌
劉桐是一個熱情、樂觀的東北女孩,自4歲接觸到電子琴,她開始喜歡上了音樂,5歲開始學習鋼琴。有過委屈,有過淚水,年幼的劉桐在媽媽的鼓勵下堅持練琴。真正地接觸到音樂是在7歲的時候。那時的她第一次參加歌唱比賽並獲得了一等獎,這堅定了她練好琴的信心,也讓她對唱歌有了懵懂的好感。為了學好唱歌,媽媽犧牲和付出了很多。在劉桐兒時的記憶裡,那條通往少年宮的路是最值得懷念的。那條路上,有和媽媽一起走過的身影,有媽媽的叮嚀,有媽媽的教導,更有媽媽教會的寬容。在家人的鼓勵和支持下,劉桐還是不負眾望地考上了省重點高中。
2001年,劉桐榮獲了中國(含港澳臺)藝術選拔賽聲樂器樂一等獎,同年榮獲全國「首藝杯」推新人大賽遼寧賽區聲樂、器樂一等獎。2002年榮獲全國第八屆「吉爾達杯」推新人大賽聲樂、器樂新人獎。2007年榮獲首屆「太平洋之星」全國才藝比賽流行唱法冠軍 。2007年榮獲「網通杯」校園歌曲大賽遼寧賽區流行唱法冠軍。由於劉桐的文化課成績優異,因此在音樂道路的選擇上,家人的觀點和劉桐相反。然而劉桐她自己熱愛音樂,一心想報考音樂院校,最終用成績和自己的努力說服了家人,如願以償地邁進了音樂學院的大門。
2008年她就讀於中國音樂學院聲歌系,先後師從於馬金泉、馬秋華教授。2012年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研究生,師從於著名聲樂教育家孟新洋教授。談到恩師,劉桐滿嘴都是感激。本科階段,先是跟隨的馬金泉老師學習,馬老師根據她的聲音特點,建議她可以多涉獵一些其他的歌唱領域,對個人的綜合發展有很大的提升。大三時,劉桐跟隨著名的音樂教育家馬秋華老師學習,馬秋華老師讓她找到了學習的方向和對自己的定位。雖然是民歌出身,但是在老師的指引和幫助下,也演唱了很多美聲作品,在聲樂技巧上也有了長足的進步。研究生階段,劉桐跟隨的是著名的音樂教育家孟新洋老師。從研究生的招生到考試,從對聲音的定位到幫助劉桐找準自己的位置,孟老師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她很多人生的經驗。學習之餘,孟老師還鼓勵和幫助劉桐爭取一些比賽和演出的機會,讓她積累了豐富的舞臺經驗。談到這裡,劉桐深情地說:「正是孟老師的鼓勵和幫助,今天的我才能夠如此自信地站在舞臺上給大家歌唱,特別感謝孟老師給了我很多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專業的教學,方向的指引、系統地學習以及舞臺經驗的積累讓劉桐的聲樂水平有了顯著的進步,也正是由於老師的精心指導和鼓勵,使得劉桐的音樂素養有了更大的提升。談到這裡,劉桐是一臉的感激。在學校的日子裡,無論是本科還是研究生,無論是生活還是專業學習上,恩師們對她都是格外照顧。想到這些,她的心就是暖暖的,她也一直心存感激地前行在音樂的追夢路上。
渴望純粹 看見更好的自己
在老師的正確引導和劉桐的不懈努力下,一系列的榮譽隨之而來。青年女高音歌手劉桐、曾獲全國藝術精英電視盛典、民族、通俗金獎,現為北京音樂家協會會員。2009年劉桐榮獲「夢想中國」電視精英選拔賽北京賽區民族聲樂一等獎,全國總決賽民族聲樂金獎;2009年她參加中央電視臺「校園之歌」大型文藝節目錄製和演出,擔任獨唱《祖國之戀》;2009年在中國音樂學院成功舉辦「中華情」聲樂專場音樂會,並與老師共赴燕山大學進行教學展演;2009年多次參加國家發改委、中國地震局、中國菸草、鐵路文工團喜迎國慶60周年文藝匯演;同年參加與共和國同齡的企業家聯誼演唱《蘆花》。2010年榮獲全國聲樂群英會民族唱法金獎,同年參加鐵嶺市生態宣傳「水木華園」大型文藝晚會演唱《錦繡年代》、《這片海有我》。 2011年參加北京市建黨90周年文藝匯演演唱《春天的故事 》。
2011年劉桐推出原創作品《親一親你呀,我的土地》。2012年與低音提琴演奏家王梓,中國愛樂樂團合作 「醉愛瀏陽河之夜」音樂會擔任獨唱;2012年她推出原創作品《人民公僕》;2012年擔任第三屆中國民族聲樂「金鶯獎 」比賽主持;2012年榮獲第三屆中國民族聲樂「敦煌獎」比賽民族組金獎。2013年應北京文聯邀請赴西藏「共話京藏情同築中國夢」慰問演出;2013年擔任北京市西城文化宣演唱《美麗的西城,我的家園》;2013年擔任第四屆中國民族聲樂「敦煌獎」比賽主持;2013年擔任中英亞洲藝術藏品館開幕儀式中國藝術形象大使;2013年參加中央民族大學「中華家園 」新年音樂會演唱《歌連歌,心連心》;2013年榮獲第十五屆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人民網三等獎,遼寧賽區優秀獎;2013年榮獲第九屆中國音樂金鐘獎聲樂(民族組)北京賽區銀獎。2014年出演中央民族大學民族聲樂歌劇《黨的女兒》飾演田玉梅;2014年參加CCTV15《翰墨音緣》欄目錄製演唱《那溪那山》;2014年參加遼寧衛視百姓春節聯歡晚會,演唱《小拜年》、《最好的未來》;2014年參加第二屆青奧會開、閉幕式,獨唱《共圓中國夢》、《如意東方》。
夢想,是生活的航標;夢想,是美好的憧憬;夢想,是理想的翅膀。擁有夢想,才會擁有更美好未來。愛音樂,愛生活,劉桐喜歡過簡單的生活。採訪中她笑到自己是「五四」青年,外表時尚的她生活簡單而純粹。生活中她不愛上網、不看電視,更多的喜歡自己創作、喝茶。這麼多年她的生活內容一直沒有改變過,她也從沒有後悔過,相反在這條道路上她收穫了更多讓她內心變得強大的東西,比如信仰、比如熱愛、比如堅持。她認為很多人為了理想都很執著,但是卻被越來越多的事務性的事情在分散精力,搞藝術如果不能全情投入那麼很難想見能夠成就精品,所以在她看來專注比執著更具現實意義。「在校園裡,讓我能夠沉靜下來專注學習,我很喜歡這種感覺,我想通過努力可以在未來遇見那個更好的自己。」
民族音樂需要傳承 多元化發展是方向
民族音樂體現了一個民族的精神,是一個民族優良傳統以傳承的重要媒介,同時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民族音樂也是培養和培育民族精神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它既有很深的民族文化底蘊,又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就像江蘇民歌《茉莉花》,濃鬱的地方特色和文化,歌中盡顯。
談到民族音樂的發展和傳播,劉桐分析說道,民族音樂的發展和傳播離不開世界舞臺的展現,需要更多、更優秀的民族音樂人把中國特色的民族音樂傳遞出去。流行唱法和美聲唱法在世界上已經是很好的音樂交流工具,希望結合了戲曲、曲藝、各個民族音樂特色的民族唱法也可以做到,讓帶有中國特色的民族音樂更多的人可以聽到。
劉桐說,作為一位民族音樂歌手,更需要全方位地提升自己,尤其是在大型的活動場合,更要注重自己的形象和言行,因為那一刻你代表的不僅僅是自己。面對民族唱法的千人一面,她說道,民族唱法的發聲原理導致聲音的個性差異較小,但是情感的處理是個人可以把握的。一首歌曲的完美詮釋跟它的語言、節奏、習慣是相通的,氣息的強弱對比,情感的濃烈深淺需要用心去把握。
青奧會的這份經歷告訴她,一個好的歌者,不僅需要強大的心裡承受力,還需要過硬的身體素質,唱得好固然重要,加強鍛鍊也是保持好狀態的基本功之一。唱歌是一種特殊的運動,它是體力和腦力結合的運動,方方面面的完美配合才能更好地演繹作品。
劉桐告訴記者,今年年底在北京音樂廳的新年音樂會上,我們依然會看到她的身影。劉桐作為中英藝術形象大使,她不久還會去英國,參加英國(北京)亞洲十二生肖藝術藏品館的活動。此外,她還將演唱一首青春偶像劇的主題曲,自己還將嘗試著飾演一些電視劇的角色。在專業上,她希望進一步地提升自己,在個人的發展規劃上,她希望自己可以全方面的發展。談到未來,她說:「榮譽屬於過去,踏實地走好現在的每一步才是關鍵。未來希望自己可以全方面發展,無論是音樂,還是表演,還是主持,我都會去嘗試,我希望自己是全面性的人,多元化的發展是我個人的發展方向,也是未來的目標。」我們也真誠祝願這位在音樂路上追夢的女孩,越走越遠,收穫更多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