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一張請柬,基本上會勾勒出一種儀式感,為了美好而有品位的生活。有時,則是帶著一顆cosplay的心和儀式感,最後會有一行小字:
Dress code:黑或金、全白、粉紅、30年代摩登復古,等等。
還是挺喜歡黑或白主題的,因為衣櫃裡反正都有大把現成的,要是遇見貓王主題,還得急急忙忙的去淘寶飛機頭套或者假胸毛什麼的。但我很喜歡這種爬梯,有一種恰逢其會的開心,和小小的抓馬戲劇感。
之前大家都有感慨過,地域文化不同,人們對dress code的重視程度也不同。比如在上海,你會發現嘉賓們都積極主動的投入角色扮演,說穿旗袍就全場金枝欲虐,趕上馬的主題,那麼安檢機器裡滾出來的包就都是愛馬仕。但到北京就不一樣,多隆重的活動,就算大部分人都遵守dress code,但一定有人穿著T恤和牛仔褲去。我特意問過兩個穿白tee去看秀的哥們——你們為啥不凹造型?一個媒體老師回答我:我是去工作的,又不是去開屏的,我算工作人員,你曉得吧。另一個則說:我就不,我可不想穿成VIP客戶,老子想穿成投資人這樣。
我是這麼想的:
面對dress code,一部分人覺得,我要遵守這樣的派對文化,能在每一場風格裡都凹到位,說明我是一個八面來風都能左右逢源又nice的潮流人士,皆大歡喜,大家開心。
還有一部分人覺得,我幹嘛要遵守一個莫名的規矩啊,我就不,這樣才顯得我特立獨行或身份特殊。你沒看見賈伯斯和小扎都穿T恤嗎,倒是中介和賣保險的成天穿西裝呢。
其實,一場歡快的爬梯,並不會因為你穿什麼而受阻。大部分情況下大家都快快樂樂的廝混一晚作罷。在這種情況下,上述那些心路歷程也沒有人在意。可我們依然會想一下,要遵守code,還是不遵守。
還有別出心裁的。夏天的時候我們做了一場白色夏日主題爬梯,有個姑娘想了半天,覺得雖然要遵守dress code,但又不夠出位,總歸要破一下題——結果是她帶了個穿得渾身雪白的黑人小夥伴。全場都幾乎笑死了,這樣的嘉賓,簡直想說,哪個爬梯不喜歡啊。
我另一個女朋友則是另一種令人髮指、婊得可愛。她每年的生日爬梯都會宣布一個dress code,比如紅色。然後所有姑娘們都穿著紅裙子來了,發現她帶著鑽石皇冠穿著雪白紗裙坐在房間正中,而今年白色主題的時候,她穿著火紅長裙,簡直白雪公主的後媽一樣耀眼醒目。也像瑪利亞凱莉在白色聖誕節唱片封面上那樣俏皮。
這確實很可愛,但可愛之處在於:她砸的是自家的場子,而不是別人家的場子。因為那是她的生日爬梯,她當然是主角。換成其他任何人的場子,這樣的行為只能招來厭惡。不主動配合dress code是一回事,特別主動的去挑戰規則是另一回事。
人生快意,不就是白衣中間著紅裙,定好規矩開爬梯嘛。
大部分情況下,一場成功的爬梯,一定是為了慶祝或宣布希麼,也要看看來賓的重量級別,還有各種細節的高大上和妥帖。Dress code什麼的,從來是助興節目,錦上添花。換到日常生活中,其實也是一樣的,能讓人高高興興的都是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細節。所謂細碎庸常之美,倒是比那些大事件讓人更接受理解。所以我聽了成功人士的人生經驗分享之後經常翻白眼:那麼苦,不要再使勁成功啦。
我們會講,興之所至,皆大歡喜,配合旁人上演花團錦簇,這是很好的。不是說有教養的人素質之一,就是讓旁的人感到舒服嘛。我行我素、特立獨行,也是值得羨慕的,不按照別人的規則去做事,也許反而能碰撞出新的靈感或不一樣的美:比如那個帶著穿全白的黑人小夥伴來爬梯開心的姑娘。如果你有足夠能力或機緣能超越規矩,就像白衣中間穿紅裙,看起來也很美啊,一樣大家很開心。
所以,你知道我想說什麼了嗎?
大部分的事情都是無關緊要的。有些code或rules,都是時尚潮流一樣的東西,你可以先遵守,但為的是打破它。劃一條線在那裡,也許是線內的安全和線外的刺激,畫一個圈在那裡,也許是圈內的比較和圈外的探索。
如果你把dress code換成lifestyle,就能明白我想說什麼。生活過得怎麼樣,並不是靠擁有一些東西來衡量的——我不是要講有了精神就不要物質的雞湯啊各位切記。前幾天,我看了幾篇文章,光看標題就笑死了。比如有一篇繪聲繪色的講了一個電吹風帶來的幸福感,作者表示,「你不用這一款,你就是low逼,你就不配是中產階級。」另一篇文章則斬釘截鐵的寫著「你就算買了這個電吹風你就是中產了嗎,那我問你,你有學區房嗎?」在各種度量衡混亂的比拼下,大家實在是太容易就打起來了,關於四個橘子是中產還是五個蘋果是中產,相當於在一場白色爬梯中,你是費盡心思穿白的那個還是偏偏要穿紅的那個哪個更牛逼得體的爭論。
再把lifestyle換成class就更好玩了。爬梯裡不按規矩穿衣服的人,要麼是工作人員,要麼就是身份地位更高(或自詡更高)的那一群人。我是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邏輯,有人願意停在某個臺階上配合表演,有的人使勁攀爬登頂,都不是問題,有人不參加爬梯,有人自辦爬梯,也是營造自己的世界。可這些人偏偏要攪在一起,爭論誰更政治正確,爭搶鄙視鏈的頂端,那就好好笑了。反正如果有人衝過來問我是不是中產階級,那我是真不敢說是,也真不敢說不是。怎樣回答,都顯得好荒謬。
沒有什麼樣的人生是真的快意,也沒有哪條鄙視鏈能真正帶來幸福。我有時不知道為什麼會有人得意洋洋指導生活,或睥睨群雄妄想振臂一呼。也看到有人在轉發「底層放棄教育、中產過度焦慮、上層不玩高考」這樣的文章,但大多數時候,你問問這人「你屬於哪一層」,我想他也會瞠目結舌一會兒審慎回答。大多數時間,我想討論一些宏大命題的時候,根本沒法開口的原因也在於:我並非隔岸觀火者,也是這滾滾紅塵中滾來滾去的當事人。我也沒法理直氣壯的卡住一個位,來講「真正的XX應該是這樣的」這種沒頭腦的話。
這些都像一場大爬梯的dresscode一樣,也是一個助興節目。如果你不是靠編段子吃飯而是真心相信它的話,那確實荒謬。人生快意哪裡是白衣中間著紅裙、定好規則開爬梯啊。那是頂級成功學雞湯。人生快意難道不是興之所至、乘興而來也不必盡興即可歸嘛。一切都是變幻的,今日願穿白助興他人爬梯,明日願著紅自做主角,後日願一件T恤蹲在牆頭看景,怎麼就說得出真正的生活應該是怎樣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