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秦皇島特價房
房地產,一直是我國發展得非常不錯的一個行業,隨著時間的積累,它也已經慢慢成為了我國經濟的支柱產業,而買房,也是大眾頗為關注的一點,對於剛需自住一族來說,買房更是一種絕對的需求。
我們知道,近些年來,我們城市發展得越來越快,建築也越來越多,小區的樓層也越來越高,現在基本上買新房,都是屬於高層樓房了,大多是在20多層或30多層,這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條件好的可能才會稍微買一些低層房或是別墅。
最近,我也看到了一個關於高層住宅很有意思的觀點:高層住宅的價值會越來越低,以後就是市中心的貧民窟。
觀點一出,一大批三四線別墅洋房、文旅地產的置業顧問們歡天喜地,這回可是有人為洋房別墅等低密度房產搖旗吶喊了。
之前總是被人教育說洋房別墅低密度房子不能投資,現在你們看,高層房子完全不保值,以後都是貧民窟,我看誰還敢老是對我指手畫腳!
這個觀點大家一時也是爭論不休,對於以後高層住宅到底會怎樣,大家也都是「以後的事誰還管」,不如「留給下一代」。
認為「高層住宅會變成貧民窟」的理由,無非就是:拆不起、拆不動。有這樣的顧慮很正常。開發商與其耗費人力物力跟老房子裡的人計較拆遷補償款,不如乾脆去新區拿地,現在舊改、拆遷有多難,大家多少也能感受到。事實上,現在的狀況還真是這樣。像北京,核心城區已經很久沒有新地塊出讓了,是因為真的沒有地啊。由原來的市中心逐步向外擴大,是城市發展的趨勢。為了帶動新區域的發展,許多城市還會把市政府往新區遷,慢慢引導城市擴張的方向。如此一來,不管現在建成的小區有多麼好,總有被拋棄的一天;如果不能拆遷,就只好等著廢棄咯…從這個角度看,對高層住宅的擔心不無道理。但仔細一想,這個理由其實是很站不住腳的。錯就錯在,把短期現象當作了長期規律。中國現在正處在城市化、大城市化的快速發展進程中,雖然過程並不會永遠持續下去。在這有限的發展時間裡,想讓市中心發生位移,是非常難的事。隨著城市生長到一定階段,社會協作和利益階層也會逐漸形成、固化,輕易不能撼動。比如,北京的中心是中關村和國貿,各自的金融業和網際網路IT產業已經規模效應,區域內聚集了大量有錢和有話語權的人,能量巨大。其他區域根本不可能「超車」。城市的每一步擴大,都是在不斷加強市中心的「中心地位」罷了。有人說:歐美國家的城區已經淪為貧民窟 這就是先例
對於此,我想說的是:歐美國家的人口遠遠沒有中國多,地廣人稀,大部分歐美的城市僅僅是我國的鎮到縣城的規模,二線城市在我國也就是地市的水平,至於更大規模的城市,在歐美十分罕見。
這樣的城市規模使得服務業、金融業、商貿業根本不可能大規模發展,城市處於初級階段,級差地租不明顯,地段差距小,人們普遍喜好郊區大房子,鄙視市中心高層公寓,市中心很容易淪落為貧民窟,黑人聚集,偷盜猖獗,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底特律。
但中國不同,首先是我國的土地制度是壟斷供地,限制乃至不供應別墅用地,還有電梯高層導向,這些都人為地維護了城市人口密度,也能夠維持一定的人氣和集中式的商業。
其次我國的城市化還很低,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有生之年,一定是見證核心城市面積不斷加固並擴大的過程。
還有人說:小縣城的老城區破敗已經顯現貧民窟現象了
對於此觀點我想說:人們會向居住條件較好新城區或者郊區的小區聚集,而一部分陳舊失修的老住宅樓被廢棄,老城區確實會出現「貧民窟」的形態。但這跟房子是「高層住宅」還是「獨棟別墅」沒關係,真正的原因是人口流失,產業在轉移。人口流入多、住房緊缺的大城市,市中心不會衰敗,市中心的「老破高層」不會衰敗,更不會變成貧民窟。在我國現在土地制度下,嚴格限制建築用地,如果一個城市在快速發展,破敗老城區很快就會列入城市改造日程內。房子雖然會有折舊,但升值的部分能夠覆蓋這部分折舊,所以房產整體上是保值、增值的。在價值這方面,老城區的高層住宅沒有任何問題。如果有問題,那可能是你選擇的城市、地段有問題,不要甩鍋給高層住宅。未來高層建築的防火能力還會進一步提升,我們不應該懷疑技術的進步速度。至於,房子到了使用年限該怎麼辦,雖然這不是我們需要該操心的事,但也不妨一說。拆除舊樓房,技術上沒有多大障礙,主要難在跟業主們的拆遷調解上。無非就是因為部分業主爭取更多補償罷了。其實說了這麼多,無非就是看你選擇的城市如何,只要你的城市還有希望,高層就不會成為貧民窟,而是財富匯聚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