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標|文【全文字數2213,圖片10張】
博士畫了條死魚賣了1450萬!網友不解,專家:畫中有兩典故一神話!
▲畢建勳《子非魚》(局部一,全圖見文中)。
看了這幅畫,很多網友越看越糊塗。
1、五點疑惑
這畫面上分明是一個穿著背帶雨褲的黃皮膚漁夫,站在龜裂的泥土上,張著大嘴,雙手舉著一條同樣張開大嘴的死魚,似乎在吶喊,但卻是一臉的著急和無奈。
這樣的畫面應該是描繪水源枯竭,魚兒遭殃,生態被破壞的環保主題。
▲畢建勳《子非魚》(局部二,全圖見文中)。
但是細看就會產生很多疑惑,這疑惑來自五個方面:
第一是在漁夫身後,地上匍匐著一個臉色黝黑,嘴唇肥厚的黑人男子,看著龜裂的泥土和眼前的一堆死魚,目光滯呆。人物所表現出的絕望和麻木,很吻合主題,但是他的身體下面部分為什麼是魚的軀體?這是什麼寓意?
第二在漁夫的左側,還有一個撲面倒地的男人,一隻手撐著地面,一隻手掰著放到肩頭的一隻腳,而他的另一隻腳竟然變成了一條魚。這又是什麼?
第三他的後面坐著一個白人裸.女,這難道是美人魚?但是美人魚卻全是人的身體,沒有完美意識中常見的魚尾。這樣一反常態,為的是什麼?
看她一隻手抓著自己的金黃的頭髮,一隻手手掌朝上無奈地攤開,看著眼前身體扭曲的男人,一臉驚訝和恐懼,身邊是一堆或張著嘴巴或已閉上了嘴巴的死魚。這樣的場景是要突破生態被破壞的嚴重惡果嗎?
第四這地上的兩男一女和漁夫的主體畫面,是為了渲染氣氛,還是另有主題?讓人很是疑惑。
▲畢建勳《子非魚》(局部三,全圖見文中)。
第五在畫面的最上方,一座木頭搭建的橋上有兩個身著古代服飾的男人,一個坐著一個彎著身子站著的,動作有些怪異。
其中一個是對著橋下乾裂河道中半死不生的魚,兩手向外大幅度的一攤,似有所言;另一個是把手豎放在耳朵邊,想要聽到一些什麼,是聽人還是在聽魚。而且最奇葩的是,一個大男人身上竟然還能長著一對蝴蝶的翅膀。他們的穿著和遠離世俗的表情告訴我們,他們不是現代人,不可能是喜歡穿古裝的迷叔,而是古人。
他們和主題又有什麼關聯?並且與畫面的主體格格不入,硬生生地打破了原有的協調性,嚴重損害了這幅畫的真實性,可以說完全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2、拍出天價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這幅畫出自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畢建勳之手,創作於2010年。
▲畢建勳。
今年58歲的畢建勳是著名水墨人物畫畫家,主攻畫道理論與實踐研究,創立畫道畫學理論體系,兼攻中國畫基礎理論、中國畫造型學研究。系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委員、副秘書長,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國畫家》雜誌主編等。
▲畢建勳《打人》。
作品多次參加「年中國畫展」「全國美展」「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等重要展覽並獲獎。《子非魚》與《打人》《黃河》《永遠和你在一起》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品。
這幅名為《子非魚》的工筆重彩人物畫,在2011年8月19日北京國信興業拍賣「風雅頌·中國書畫」專場,拍出了1456萬的天價。
▲畢建勳《永遠和你在一起》。
這樣的結果出乎意料,讓人疑惑叢生。不要說是工筆畫,就是油畫也不一定能拍出這麼高的天價。
3、專家解讀
對此,有專家對這幅作品進行了解讀,主題還是那個環保主題,但是這幅作品與眾不同的,就體現在這讓疑惑的地方。這是畫家故意安排的,裡面包含了兩個典故和一個神話故事。
▲畢建勳《子非魚》360x192釐米2010年。
用專業的藝術評論話語來說,「這幅作品採用了文學上的原型理論進行創作」,「引用莊子的『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和『莊周夢蝶』兩個典故,和一個西方美人魚神話原型」,把它們帶進現實生活中來,然後對現實生活進行解構、拼接、重建,向我們展現了一個新的虛擬生活空間: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典故重建後,莊子與惠子眼前的魚兒,已經沒有典故中描述的那樣優哉遊哉地遊來遊去了,看上去也不幸福,而是痛苦的張著嘴,有的已經死去。這可謂「子非魚,安知魚之苦。」
▲畢建勳《你就是你——伊莉莎白泰勒像》2011。
而「莊周夢蝶」也由原來的莊周做夢化作了蝴蝶,還是蝴蝶做夢化作了莊周?變成了莊周即是蝴蝶,蝴蝶即是莊周,兩者相互轉變,在畫面上形成了物化。
同樣,橋下橫七豎八躺著的半活半死的魚,有些魚已經完成了物化,人身魚尾。同時,這又引用了西方美人魚的一個神話故事。人即是魚,魚即是人,互為轉化,分不清你我。
但這兩個典故和一個神話都在說明一點,人與物共生,在枯竭的河道中一同呼喚賴以生存的水源!
▲畢建勳《生活的兩種態度》。
通過原型重建,近景與遠景、古代與現代、人與物的相互轉化形成了一個三維空間。
一個是手舉張開大嘴的魚的漁夫,躺在河道裡痛苦掙扎著的人魚,與橋上的兩位古人和身後的高山遠景形成了一道視覺空間。
一個是古代人與現代人同時在畫面出現,又形成了一道時空空間。
一個是蝴蝶和人同存一體的周莊與蝴蝶的轉化,以及河道裡的人與魚的轉化,形成了人與物的相互轉化的一道輪迴空間。
「三道空間同時存在於一幅作品中,不僅豐富了畫面的層次,同時你中有我,我中含你,製造出一個虛擬的真實空間。這就如同夢境一般,不知道是自己在做夢,還是一直沒有醒來。」
▲畢建勳《中國隊》。
從而使得作品起到對人類現實生活的警醒與警示作用,呼籲全人類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維護和建設人類及其他生物所賴以生存的美好家園。
經過這一番的深度解讀,是否覺得這幅畫確實不一般,物有所值。
本文系【陳洪標寫字說畫】原創,由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傳記作家、書畫評論家陳洪標撰寫,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