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大士炕,冬天全家人擠一塊取暖/尹燕忠

2020-12-27 齊魯壹點

散文丨大土炕

作者:尹燕忠

當下,老百姓都住上樓房了,布置的臥室不是席夢思就是優質木料床,但我還是想起那些年的大土炕。

大土坑寬有三四米,長有四米,全用土坯砌壘而成,中間留有火道,直通牆角煙筒。

那時沒有煤炭,都先在炕門臉裡頭塞上葛搔,就是柴禾,有碎玉米稭,麥糠,玉米錘,也就玉米芯,燒的炕上熱乎乎的;還有在炕中間燒明火的,把紅大被子掀起,用簸箕往被窩裡扇暖氣兒,俗稱「打火簸萁兒」;還有用「烘籠」取暖的,那是用白臘條編的半圓形的長一米寬四十公分的取暖工具,底平,下邊放一木板,放上火爐子,裡邊放上碎柴禾玉米芯木柴類,用麥糠壓住,別讓起了明火,也是一種挺好的取暖方式。在放火爐子之前,有先把火爐放地下或八仙桌上爆玉米花兒的,啪啪啪的爆出一個個白花兒,大人小孩都樂了,火勢下去了再放「烘籠裡」蓋上被子。有生小孩的就讓他睡土垃布袋子,上河崖灘拉來細沙土,用備好的黑鐵鍋炒溫乎了,裝進黑粗布袋裡,小嬰兒睡進去舒服的直撒歡兒。這種細土既吸溼又保暖還祛火,五六十年代以前的人都是睡土垃布袋子長大的。那時天奇冷,大人小孩坐熱炕頭上啦閒呱兒,很溫暖!

支這種大土炕要用一百五十多塊坯。專制的石頭杵子,大約四五十斤重。用五十公分見方的石頭,厚三十公分左右,在中間打十公分的石眼,用八十公分棗木棍裹上溼布砸進去,上邊有橫木把,大約四十公分長,下邊有八十公分長五十公分寬的長方形模子,厚度七八公分,把稍溼的土再摻上麥秸拌勻。如果土太幹了就潑上些水翻勻實了,用杵頭狠狠往下砸去,先砸好邊楞和四個角成形後再摞起來晾乾就能使用了。過去支鍋頭蓋飯屋全用這個坯砌牆,可結實了,冬暖夏涼。

我很想念過去的老土炕,想那些老故事,想深秋裡的蛐蛐兒叫,那個老貓趴在土炕角上打呼嚕。

土炕用上幾年就要打掉全換新坯砌壘的,鍋頭也是這樣,用這砸碎的土上北瓜,結出來很綿很好吃,上在玉米地裡,趕上下一場大雨,晴天太陽一曬,「咔咔咔啪啪啪」的拔節兒,玉米杆葉黑磷磷地長,棒子長好大喲!

想念老鍋頭老炕,但畢竟久遠了,呵,去吧,這些農村老符號!

尹燕忠,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西部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報告文學學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濟南市作家協會會員、《青年文學家》雜誌社作家理事、桑田詩文社副社長。曾在《濟南日報》《濟南時報》、中國西部散文選刊、《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洛陽晚報》《泰山文化》《大汶河》《楚風》、作家出版社《國慶徵文選》等發表作品,在中國文化精英專刊上發表傳記,小說《方河的婚事》在「魯王工坊杯」首屆小小說大賽中獲得濟南日報報業集團、萊蕪魯王工坊錫雕藝術研究院三等獎,報告文學《美麗的畢莊脫貧記》被濟南市文學藝術聯合會評為優秀獎,小說《梅花》被評為玫瑰文學獎,並多次獲獎。

2020、11、23曰下午

相關焦點

  • 農民冬天怎麼過冬取暖?
    農民冬天怎麼過冬取暖?農民過冬取暖方式方法很多,而過去和現在又有很大的不同了。我從兩個時段來交流一下。一、過去農村冬季取暖問題。過去改革開放前後又不盡相同。一是改革開放以前,冬季農村取暖多以木材、散煤炭為主。我們這邊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才通的電,八十年代前尚很少用空調的。
  • 散文|老石碾轉出了的奇怪老故事/尹燕忠
    尹燕忠散文系列 《老石碾》 作者:尹燕忠 我的老家就在故鄉的西南頭,十字大街的西首,大街庄鄉都稱它為「前街」。就在我家東牆角下一塊四方平地裡有一盤老石碾。 這盤老石碾,在我腦海中無比清晰。人們都喜歡看,那個客車半舊不新,上邊是白黃色,下半部是深紅色的,車頂上堆滿了各種包裹類,車並不很快,忽一下子過去,留下一股汽油味兒,也覺著好聞。 而這個碾旁過得最多的還是大馬車、地排車、推土車,偶爾也會過幾輛大木頭輪子馬板車,車輪子上釘著大帽釘,還有不斷溜的驢馬牛騾的經紀人去趕著上集上店。
  • 寫春聯貼春聯 /尹燕忠
    寫春聯貼春聯尹燕忠在我的小時侯,物質生活匱乏,精神生活也不豐富,看書書少,更沒智慧型手機與平板彩色電視機。進入臘月裡了,大姑娘小媳婦的跳房子,或者踢毽子,男小夥子去打尜或者玩捉特務,也怪熱鬧的,反正比較單調灰色的成份多一些。
  • 尹燕忠鄉土小說專欄/宰把子狠心殺牛
    宰把子殺牛作者:尹燕忠殺牛宰牛也叫人心裡打撲通打怵吧!牛的形象挺好,給農家的感情能貼得上來,文人筆桿子一搖更好聽,孺子牛啦老黃牛啦,也有貶意的牛筋啦牛球啦老牛大憋氣牛氣沖天了牛逼哄哄了,不管咋說,人們對牛有感情。
  • 男生冬天手冷,如何正確「使用」女朋友取暖?
    原創 博士 好奇博士老爺們,寒冷的冬天你們的手是不是凍得拔涼拔涼?渴不渴望女朋友幫你們暖暖?經過我苦心研究和多番對比終於找到了正確使用女朋友取暖的方法致廣大男同胞:男人的「手」,可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部位。大至賺錢養家,小至扣鼻屎擦菊花,都離不開它。但它在寒冷的冬天,卻總是被凍得瑟瑟發抖。
  • 冬天取暖,空調和取暖器誰耗電量大,該怎麼選?標準答案來了!
    導語:冬天取暖,空調和取暖器誰耗電量大,該怎麼選?標準答案來了!大家好!這裡是為大家帶來各種生活好物測評的亮說科技,今天的主題是冬天的取暖設備。常見的設備是空調以及小太陽。空調和小太陽誰的耗電量大?搞清這個問題,讓大家經濟實惠的解決過冬取暖問題。首先空調的功率按匹算,一匹按真正功率算大概是2200瓦到2600瓦中間,常見的客廳的空調一般是3匹,臥室一般是一1.5匹,每千瓦就是1小時耗1度電。
  • 乾隆皇帝冬天是怎麼取暖的?李蓮英學會的方法,有點無恥
    所以思前想後,小編我還是來講講古代皇帝在冬天是怎麼取暖的吧。先說東晉,據明代王世貞的《豔異編》記載,那時的皇帝喜歡用ji(第四聲)圍。說白了,就是讓宮女們手牽手圍成一個圈,皇帝則待在圈內。請注意,這些宮女一般身材魁梧,結實。因為她們主要是用來擋風的!各位知道西晉時期的大土豪石崇吧?對,就是和王愷鬥富的那位。這石崇啊,就喜歡這種取暖方式!
  • 從《羋月傳》裡的「椒房殿」,看古人冬天怎麼取暖
    說到冬天,現在很多人都是抱著暖手寶,吹著暖氣空調過的。可你知道古人是怎麼過冬的嗎?你要是認為古人沒咱們這麼多「裝備」肯定過的苦不堪言,那你可就錯了!《羋月傳》中,不止一次的提到了「椒房殿」這個地方。羋姝成為秦國王后之後,魏琰故意用先王后所用的破舊茶碗給羋姝敬茶,以打壓羋氏姐妹氣勢。
  • 南方人必備的8大取暖神器,冬天再也不用瑟瑟發抖了!
    如果想省電地取暖,可以選擇電熱地暖墊,特別適合一到冬天腳冰冰涼星人。▲圖片來自網絡原理是碳晶發熱,這種低溫採暖原理會比電油汀更安全,比傳統的地暖發熱更快,熱量分布也更均勻,即開即熱,10分鐘溫度墊子的溫度就可以升至45度,非常暖。地暖墊局部升溫快,通過輻射散熱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墊子附近的溫度,相當於劃出了一個暖氣區。
  • 皇帝冬天是怎麼取暖的?其中一種方式很無恥,至今社會仍然存在
    在唐朝的時候帝都在北方,大家都知道在北方冬天幾乎都是鵝毛大雪,天氣非常的寒冷。現在的北方人家幾乎都會家家戶戶安有空調或者地暖,那也都是現代的東西,那麼古代的皇帝在沒有空調的年代,是怎麼抗寒取暖的呢?燒火取暖在那個時候的普通人家可能就在冬天來臨之際上山砍柴,然後冬天的時候用來燒火取暖。唐朝雖然是盛世,但是那時候的經濟條件也並不和現在一樣,對於普通的人家再說,只要他們能把生活過下去,吃飽喝足就已經感覺非常的夠了。
  • 這個冬天有點冷,就連東北虎也抱團取暖瑟瑟求生
    這個冬天有點冷,就連東北虎也抱團取暖瑟瑟求生 這個冬天 不管北國的邊疆 還是南國的柳岸 雪花比以往來的更早更廣 或冰凍三尺 或紛紛灑灑 或零星飄落 總之,這個冬天的雪意
  • 四個半吊子兒胡謅掰咧諞老爹/尹燕忠
    四個半吊子編老爹尹燕忠過去生活艱難,有文化的更少,作詩的人更是鳳毛麟角,做個順嘴溜算作詩罷了,豈非笑話,誰都知道作詩要有詩意,對仗、押韻。
  • 冬天家裡沒暖氣怎麼防寒取暖,保命的7種低成本取暖神器!
    一到大冬天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都飽受嚴寒的折磨,寒冷天氣還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十分容易生病,但不是每個家庭都有條件享受暖氣和制熱式空調,很多人都只能在家靠抖腿取暖。如果不想你和你的親朋好友在寒冷的房子裡瑟瑟發抖,就點讚收藏分享給他吧。
  • 冬天裡的一把火,過去的冬天,那才叫真正的冬天
    過去的窮苦,那才是真正的窮苦;過去的冬天,那才叫真正的冬天。不像時下的冬天,太陽有點死皮賴臉的樣子,日日糾纏在空中,肆無忌憚地直視他的所念,讓楓葉的臉都羞紅了;而雪花還躲在深閨,猶抱琵琶半遮面,遲遲不肯露出她的芳顏……專家還美其名曰,暖冬。
  • 冬天到了,你們那裡的農村如何取暖?你對於農村燒火做飯如何看待
    當農村農民取暖如果淪落到,要偷偷的生爐子,燒烤取暖的時候,那麼即便是每天都是藍天白雲,空氣品質指數各種好,各種利於外出生活,那麼這種情況對於農民還有什麼意義那?農村真的很冷,零下五六度的低溫,早晨晚上如果不生火做飯,不點爐子,那麼對於婦女老人和孩子,真的是很難熬的事情,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沒有,每年的冬天農村過世的老人就比較多,農村老人談話的時候,經常會說道一句,熬過這個冬天就好了,這個冬天熬的是什麼?還不就是寒冷啊。
  • 在東北,全家人習慣睡一個炕,那新婚夫妻怎麼辦,也要擠一起嗎?
    東北的冬天可以說格外的寒冷,室外甚至能夠達到零下二三十度,因此一個溫暖的「炕」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在溫暖的灶臺上,搬上一張小桌子,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一起聊天嘮嗑,這樣的生活是南方人所體會不到的,因此「炕」對於東北人而言意義非凡。全家人齊睡一張炕上,不尷尬嗎?在以前,由於條件有限,基本上一家人都會擠在一張炕上睡覺。
  • 如今大冬天有「暖床業務」,可古人是這樣的,有一取暖方式最尷尬
    如今大冬天有「暖床業務」,可古人是這樣的,有一取暖方式最尷尬在古代沒有暖氣空調,那麼古代人是如何驅寒取暖呢?有一種奇葩方式你絕對想不到!雖然現在北方暖氣已經普及,但是南方人在寒冷的冬季只能捲縮在被窩裡瑟瑟發抖,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下沒有暖氣的古人是如何取暖的。
  • 古代皇宮既沒空調也沒暖氣,皇帝冬天怎麼取暖,有種方式很「無恥」
    說到這我們也要感謝科技的進步,要不然我們哪有空調可以享受呢,那麼問題來了,在中國古代皇宮沒有空調暖氣,皇帝在冬天怎麼取暖?在夏天怎麼納涼呢?我們總是會在不斷的抱怨,在寒冷的冬天我們期待著夏天趕緊來溫暖一下自己,可是真的到了夏天,大家又巴不得趕緊回到冬天,因為夏天實在是太炎熱了。
  • 16隻巴哥犬冬天抱團取暖,看照片以為是一盤牡蠣!
    不過日前在Twiter有一名日本網友まいのこ(@CreamyMainoko)發現,當一群巴哥犬擠在一起取暖的時候,遠看怎麼像一盤「牡蠣」?這張比對照片引發許多網友爆笑。巴哥犬窩在一起,看起來像一盤「牡蠣」。網友まいのこ(@CreamyMainoko)在推特上分享一群巴哥犬取暖的照片,驚覺「跟牡蠣好像!」這則PO文也吸引超過5萬人轉貼分享,還擴散到海外。
  • 冬天到鏡泊湖熔巖洞去取暖,觀賞萬年前光怪陸離的奇觀
    這又是一個不一樣的鏡泊湖的冬天。在距離吊水樓瀑布30公裡的火山口國家森林公園裡,有一個神秘的火山熔巖洞 ,這裡四季恆溫,永遠的攝氏10℃。炎熱的夏天它涼爽無比,嚴寒的冬日裡它溫暖如春。冬天到鏡泊湖熔巖洞去取暖吧,觀賞萬年前光怪陸離的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