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突然聽到幾句非常新奇的俗語,分別是「京油子,衛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這幾句話聽著好像不是什麼好話,單純從字面意思來看,貌似是嘲諷了北京人、天津人還有保定人,聽上去怎麼就那麼像在罵人呢!事實上,這麼去理解可謂是大錯特錯!這幾句話其實還得從頭說起。
清朝康熙年間,鰲拜權傾朝野、把持朝政,為了對付鰲拜,康熙在內廷設立了善撲營。善撲營由一群身強體壯的少年組成,他們來自於八旗親貴,專門陪同皇帝練習「布庫」,翻譯過來就是摔跤。當時,鰲拜非常看不上他們,認為他們乳臭未乾、不成氣候,然後正是這群少年,最後在武英殿內,將鰲拜一舉拿下。
之後,立下大功的善撲營得到了康熙的重用,甚至成為了康熙的貼身侍衛,經常在皇宮內表演摔跤。就這樣,善撲營一直存在了兩百多年,直至溥儀遜位後,這種機構才被解散。
善撲營解散後,差不多有300多名摔跤高手散落民間,落腳於北京、天津、保定三座城市,摔跤技能也得以繼續流傳下去。
在當時,留在北京本地的摔跤高手居多,他們身強力壯,摔跤技能突出,身體之油滑、靈活更是異於常人,很多人在跟他們比賽時,往往一碰到他們的身體,就被划走判定出局。就這樣,北京的摔跤選手人送外號「京油子」。其實並不說他們有多油滑,而是一種俗稱。
從善撲營流落到天津的高手也尤其之多,當時很多人在與這些摔跤高手對練時,經常會發現他們有個習慣,就是在摔跤之前,會用嘴舔舔指甲。外地人百思不得其解,後來「衛嘴子」的名號就這麼流傳了下去。
其實,用嘴舔指甲,只是一種保護指甲的方法,為了就是防止指甲被劈了,這跟拳擊運動員比賽前會戴牙套其實差不多。
在保定,從善撲營過來的人不算多,事實上保定本土就有不少摔跤高手,這裡摔跤風氣濃厚,民間摔跤技術尤為巧妙。當時的摔跤呈現出怎樣的特徵呢?在比賽時,兩名摔跤選手行動敏捷,手一搭上馬上就開始摔跤,短短幾個呼吸之間,戰鬥就結束了,所以保定人摔跤又被稱為「保定快跤」。
保定快跤有個獨門技巧,那就是「勾腿」,摔跤高手一運用這種技巧,就能把對手放倒在地,直接取得賽事的勝利。於是乎,「保定府的狗腿子」不脛而走,然而經由民間傳言後,居然被誤傳為「保定府的狗腿子」,也是令人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