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藝術中的「境」

2021-02-19 魔樂二胡


楊雪,青年二胡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副教授楊雪的藝術成績、教學成果,業內外人士多有評論。若再深層評論,還需從「本」而談。何為「本」?近代大學者王國維曾講:「有境界,本也」。楊雪在談及「器樂演奏事業」的藝術觀時,曾說:「琴隨人意,意源於境」。這裡所說的「境」,首先是指「意境」,即:文藝作品所描繪的生活圖景和表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音樂藝術中的器樂演奏,是運用嫻熟精湛的技法,創造出令人感動的意境。楊雪在努力掌握技法的同時,一直不懈追求、著力創造藝術境界。

  在創造「意境」的過程中,楊雪是個「有心人」。

近年來,她演奏二胡名曲《賽馬》時,採用了該曲原版的曲譜。她的藝術用心是,從「意境」理論為出發點,力求更加完整地展現曲作者最初創造的意境。既渲染奔騰熱烈的賽馬場面,又還原了原曲歌唱性旋律中的「有我意境」以及那段撩撥聽眾心弦的蒙古長調華彩。她對藝術表演的多元化以及其它文化現象,多的是全面觀察、深層思考,保持著「反聽內視、自審外察」的文化心態。2007年,楊雪首演了二胡協奏曲《圖騰》(李濱揚曲)。《圖騰》是極具哲理性的民族器樂作品。對於演奏者而言,高難的演奏技法是個極大的挑戰,而「能否表達意境」則更是個嚴峻的考驗。此曲不僅描繪了遠古人類群體仰望高天、膜拜大地和祭祀圖騰的神秘景象和原始氣氛,還展示著他們的感知、信仰與敬畏等精神活動,並喻世:「自古就代表著信仰的『圖騰文化』,將以不同的形式永存於人類文明的發展之中」。楊雪以「琴內琴外」的功力,將該作品內在的思想、哲理、意境在弓弦上展現得淋漓盡致,令聽眾大有震撼心靈之感。她運用各種技法,展示著「朦朧、空靈和遙遠」的意境,把聽眾帶到了遠古時代,感受著古老的「圖騰文化」。這一年夏季,楊雪赴新疆演出,往返選乘火車。沿著河西走廊長途跋涉,感受了歷史的久遠與厚重,體會到了「似聞羌管吹楊柳,一脈祁連古道行」的文學意境:被古人描繪成「羌笛吹怨、春風不度」的隴西山野,既幽暗又明媚;既雄勁又嬌美;既神秘又坦露。另外,她還欣賞了天山風情、參觀了敦煌壁畫。一路西行,猶如沿著歷史長河溯流而上,每行一步,就像離代遠年湮的過往接近一程。她此行的經歷以及對此的聯想、思考,為日後演奏具有歷史厚重感、蘊含深刻哲理性的樂曲,奠定了「展現意境」的基礎。「一曲《圖騰》難盡意,絲綢路上悟人生」。對這類作品的研習、演奏,會影響著演繹者的事業理想與人生境界。近期,楊雪成功演繹了《太陽祭》一曲,更證明她對此的體會和感悟。

  楊雪在器樂演奏中注重並實踐著「意境」理論的同時,也在她的音樂活動、藝術行為中追求著一種境界:中國大傳統中的「上位文化」——雅境。

  她認為:對這種意境的追求,曉喻著審美取向、宣示著文化層次。自2009年始,楊雪在北京大學百年講堂先後舉辦了三場二胡音樂會和四次二胡講座。這一系列的音樂活動均以「聽雪」冠名。從舞臺色彩、背景畫面、服裝配飾,到曲目選擇、演奏風採,以及楊雪的主持和講述,都在「聽雪」這一極富雅韻的主題命名下展現著「雅美學」的境界。在我國歷史上,雅美學否定世俗純感官的愉悅,追求一種使人獲得「心靈淨化與升華」的「物我一體、主客合一」的審美體驗。說起來,這些充滿雅趣的音樂活動,可謂名副其實。「聽雪」二字,寓意雙重:

  其一,自然是隱喻「賞聽楊雪的二胡藝術」;

  其二,「聽雪」又是雅致之舉。

  每次講座開始,楊雪款步上臺後都會說道:「每當我走進北京大學的校園,就讓我想起明代文人(高濂)所說,『飛雪有聲,唯在竹間最雅。-聲韻悠然,逸我清聽』。竹,被稱為『有節雅士』。北大百年講堂內,如同綠圍翠繞的竹園,學子雅士,靜坐其間,賞樂聽『雪』,大雅之至」。正如觀眾中有人談及對此的感受時所說:雅境、雅致、雅韻,領略了中國大傳統中的「上位文化」。說到「雅」,必定涉及到「俗」(這裡指的是「通俗範疇」的文化,與粗、鄙、庸、低等「俗」毫無關聯)。中國歷來雖然有「雅俗之分」的觀念,但蘊含著二者不相隔絕的趨向,以期融合雅俗文化的精華,達到「雅俗共賞」的境地。楊雪經過長期思考,認識到:努力尋求雅俗相融的最佳結合點,並向之靠攏。比如:高雅的境界可以用通俗的語言敘述(清初戲劇家洪昇所言);通俗大眾的思想感情可以用高雅的藝術表達。她希冀自己選定並追求的這一境界,能被更多的音樂民眾所接受。

  著名胡琴演奏家餘其偉說:「音樂的全部手段和崇高目標不就是不斷地去發覺人生境界的奧秘嗎」?楊雪所說「意源於境」的「境」,指的又是「事業人生境界」。她在音樂藝術上對意境的追求,源於她對「事業人生境界」的選擇。楊雪長期以來,不斷充盈文化底蘊,著力於琴內琴外之功,且深層次、多方位思考。每經過一段時期的「充盈」、「著力」與「思考」之後,她都會對藝術境界及事業人生境界有更新的標定和更高的追求。她將藝術的「意境」理論、人生境界的追求放在本職工作之首,長期以來保持著穩重踏實、積極進取的職業狀態。楊雪經常思考二胡藝術的前景,深知二胡藝術存在於發展之中。

  為推進二胡事業、拓展教學領域,她遵循「行成於思」的治學從藝之本,根據自己的從教環境、教學條件,成立「弓弦舞」二胡重奏組,由她及其所教的在校學生組成,並擔任學校設立的該研習項目的負責人。

  「重奏組」自2009年成立以來,曾在北京、廣州、南京、天津、香港、臺灣、日本等地舉辦了多場重奏音樂會(也包括高胡、中胡等其它胡琴)。重奏組的演出,使各具韻致的民族弦音融於同一色彩基調之中,作天趣自然之響,被聽眾譽為「和聲畫卷、多彩弦音」。正如《中國藝術時空》雜誌中《雙弦上的舞蹈》(作者:趙倩)一文所寫:重奏組演奏的樂曲,以「幾乎全新的音色」,「把一個多重意義的想像空間呈現在了觀眾的眼前、耳旁」。該文進一步評論:「這對傳統音樂模式的解構,正是對二胡音響的重構。它更豐富了二胡的表現空間,適應了時代的審美訴求」。該文最後寫道:「楊雪帶領的『弓弦舞』已不僅僅是二胡重奏組的名字,更是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符號,一個有資格在21世紀胡琴藝術發展史上『青史留名』的符號」。

  二胡藝術如何發展,業內外人士發表過多種見解,提出過許多重要條件:樂器製作的改良,曲目創作的多樣,技法空間的拓展,理論研究的縱深,演奏形式的增新等等。楊雪通過長期社會藝術實踐認識到,上述條件都是發展和推動二胡藝術的「動力」,而真正的、最根本的「原」動力則是:更多的民眾對民族音樂的瑰寶——二胡藝術的關注和熱愛。

  二胡藝術若有了更廣泛的普及,熱愛者眾多,就會日益增長對二胡藝術的高質量要求,就會產生強大的「勢能」和「無形的壓力」,「鞭策」民族音樂的從業者在「貼近民眾、提高質量」等方面激發更大的前進動力。

  民樂之本在於「民」。

  如果熱愛二胡藝術的人數日漸減少,那些推進二胡藝術發展的條件就會日漸衰減,那麼二胡的前景將無從談起。基於這樣的認識,楊雪長期堅持走進民眾,巡演、講座、開展普及活動,為增加「推進二胡藝術事業發展的原動力」而努力著。

點擊閱讀原文獲取二胡伴奏和二胡視頻教程

相關焦點

  • 視頻 2016上海二胡藝術周:王建民《第四二胡狂想曲》演奏者:周慧妍 上海二胡藝術周全國高等音樂院校優秀學生匯演精選
    春之綻放全國高等音樂藝術院校優秀二胡學生匯演王建民《第四二胡狂想曲》演奏者:周慧妍(南京藝術學院附中)鋼琴伴奏:馬玉喬《第四二胡狂想曲》是王建民應中國臺北市國樂團委約而作。此作一經脫稿就被金鐘獎組委會選為全國第七屆二胡金鐘獎二胡決賽新作品指定曲目,並迅即引起二胡界的熱烈響應和追捧。《第四二胡狂想曲》的語言來自西北地區如:信天遊的腳夫調、黃河船夫曲這些熟之又熟的代表性曲調素材。作曲家曾表示他非常注重選用那些最為廣大聽眾所熟悉的音樂素材進行創作,可以充分保證音樂風格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這一點在前三首狂想曲中巳體現有加。
  • 招生信息 | 音樂藝術中心 二胡項目
    3中國兒童中心民樂分中心設有:二胡考級課,家庭親子課,暑期排練課等...優秀的學員可直接進行選拔進入民樂團參加國內外多場大型音樂會,對孩子的經歷成長,拓寬視野起著重要的作用。4民族音樂是中國民間傳統藝術形式,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好的、積極的藝術沉澱了中華民族的精粹,蘊涵著古老民族傳統美德、愛國精神等多方面底蘊,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 靳學東:王國潼對現代二胡藝術的貢獻與啟示
    這不僅僅是對國潼老師個人二胡人生的一次回望和歸納,也是對新中國二胡事業的一次盤點和總結。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講,藝術生命幾乎與共和國同庚的國潼老師,其藝術經歷與成就也正是新中國二胡事業奠基、傳承、沉浮與振興的縮影與寫照。
  • 對話王國潼丨不能迷失二胡藝術的發展方向
    王國潼:傳統是二胡藝術的根基。認真研究和學習劉天華、阿炳、孫文明、蔣風之等前輩的二胡藝術,以及民間傳統經典樂曲,對於每一位二胡學生來說都極為必要。拿我自己來說,我一度專門學習廣東音樂。1961年夏,中央音樂學院安排我們年輕教師一同到廣州跟隨劉天一、朱海二位先生學習廣東音樂。
  • 海韻佳音藝術中心學員二胡演奏音頻欣賞
    海韻佳音藝術中心學員二胡演奏《我和我的祖國》音頻欣賞海韻佳音藝術中心學員二胡演奏《南泥灣》音頻欣賞演奏者
  • 了解二胡、走近二胡、喜愛二胡!二胡專場音樂會,了解一下?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馮軍福  時而歡快奔放,時而哀怨悠長……4月20日晚,由河南省文化館、河南省民族管弦樂學會、河南省二胡專業委員會主辦的「春之弦韻」二胡專場音樂會在河南藝術中心驚豔上演。  河南省二胡專業委員會自2016年4月20日成立以來,每年都會舉行二胡專場音樂會。
  • 二胡:民族器樂的美依然鮮活地流淌
    在疫情期間,文藝工作者們以自身擅長的藝術形式積極參加抗疫,湧現了眾多凝聚人心、激勵信心的戰「疫」文藝作品。其中,用民族藝術表現形式創作演繹的文藝作品也令人印象深刻。二胡藝術在傳承經典中越發展現出獨特的審美價值,特別是以其音色、風格、生活情感和意境美等特徵,讓聆聽者沉醉其中。音色天成之美。二胡音色最大的特點就是旋律性強,富有歌唱性。二胡是單旋律樂器,它沒有鋼琴立體的柱式和弦音響,沒有揚琴的雙聲部和多聲旋律織體,但單音的音色極為講究,剛柔並濟、虛實結合。
  • 音畫 《小白楊》二胡演奏-附簡譜
    小白楊哨所是中哈邊界中國新疆境內塔城裕民縣塔斯提邊防哨所。 1983年春,哨所的錫伯族戰士程富盛,回伊犁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孫扎齊牛錄公社探親。當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團坐在一起吃飯時,小程無比自豪地講述了哨所的光榮歷史以及戰友們戍邊衛國的一些感人事跡,同時也說到了因哨所生活單調、寂寞,以至戰友們思鄉心切的情況。
  • 劉再生 |琴弦上的夢幻——論閔惠芬二胡藝術成功之道
    閔惠芬在參加二胡比賽前即經陸修棠指導,1964年跳級進入大學本科後師從陸修棠教授。⑥青年二胡演奏家於紅梅小時候隨爸媽看電影《百花爭豔》中閔惠芬演奏《江河水》後,回家興奮得難以入睡。她對媽媽說:「『我要學二胡!長大我要成為阿姨那樣的演奏家。』從那時起,閔阿姨就成為我心目中的偶像,同時也決定了我後來的生活和命運。」
  • 二胡三傑
    「二胡三傑」的這些共同特點的形成,歸根到底乃時代所使然。他們在風起雲湧的時代浪潮中,從關心國家、民族的命運出發,對中國民族音樂事業克盡所能,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使二胡藝術在20世紀獲得了空前的發展。 華彥鈞、劉天華、呂文成「二胡三傑」對20 世紀中國二胡藝術的貢獻,不僅給我們留下了珍貴的二胡藝術遺產,還在他們直接培育或積極影響下,造就了一批從事二胡藝術的人才。
  • 挑戰生命樹起民樂界旗幟——閔惠芬的二胡藝術人生
    一把癩蛤蟆皮筒的舊二胡歌劇《洪湖赤衛隊》一段韓英的唱詞中,有這麼一句「生我是娘,教我是黨」,在二胡曲中變成二胡的音樂;每次演奏到這兒,閔惠芬的內心總是激情澎湃。她是新中國成立後培養、成長起來的第一代二胡演奏家,「我自豪的是當我們新中國成立不久我就開始學習二胡這個民族樂器。而且從新中國以來,民族音樂的風風雨雨我都親身經歷。
  • 「文化新安」雅俗共賞,著名二胡演奏家鄧建棟精彩詮釋胡琴藝術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趙川 通訊員 許鼎 文/圖12月19日下午,位於寶安區新安街道上合孝德園四樓的嶺南胡琴藝術館傳出經典二胡名曲 《二泉映月》的旋律。2020深圳市《民樂大講堂》系列中國民族樂器鑑賞——著名二胡演奏家鄧建棟的講座吸引了近200名民族音樂愛好者前來聆聽。△著名二胡演奏家鄧建棟現場演奏二胡又名「胡琴」,是我國獨具魅力的拉弦樂器,其紮根於民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瑰寶。
  • 《宋詞意境》系列之《花去燕歸來》二胡獨奏:宋飛
    · 演 出 曲 目 ·· 宋 詞 意 境 ·二胡與樂隊《花去燕歸來》詩中浸潤著一種淡淡的、 於心中沉澱已久卻又難以釋懷的感傷。樂曲開始即再現了夕陽西下的孤寂——詩人 「小園香徑獨徘徊」的園景。笙吹出持續而顫動的聲音,琵琶扣人心弦的撥彈,加重了園中漫步的孤寂感,由此引出二胡於弦上的抒懷.....洞簫聲嗚咽,花去燕歸來。琵琶聲孤寂,香徑獨徊。
  • 二胡演奏《楚頌》
    🇨🇳         今天,本人將和大家分享一首個人非常喜歡的二胡作品《楚頌》。此作品為李博禪作曲,講述了楚王項羽在多年徵戰中,愛姬虞美人始終相隨左右,雖然戰敗卻不肯離棄,始終從一而終的英雄與愛情故事。
  • 二胡名曲精選200首欣賞——陳凡文化藝術學校
    二胡音畫《風中的你》二胡音畫《麗達之歌》二胡音畫《流水情幽》二胡音畫《春風又回頭》二胡音畫《江南春早》二胡音畫《疏梅弄影》二胡音畫《故宮的日暮》 二胡音畫《花間夢事》>二胡音畫《相思風雨中》二胡音畫《麻花辮子》二胡音畫《玫瑰謊言》二胡音畫《千王之王二胡音畫《無言的結局》二胡音畫《星星點燈》二胡音畫《用心良苦》二胡音畫《友愛長存》二胡音畫《月牙五更》二胡音畫《真真假假》二胡音畫《知道不知道》二胡音畫《中華民謠
  • 二胡十大名曲之《二泉映月》,是一位在江湖賣藝的瞎子所創
    二胡的尷尬處境一年琴,三年簫,一把二胡拉斷腰;千年琵琶,萬年箏,一把二胡拉一生!這是民間流傳極廣的關於二胡的一句順口溜,從這句順口溜中,我們不難看出拉二胡的難度有多大。說起二胡,我們每個中國人都很熟悉,但真正了解它的人卻又是鳳毛麟角。
  • 二胡與樂隊:極富情感的《悲歌—江河水》 二胡獨奏:許奕
    中國國家藝術基金專家評委、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理事、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胡琴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浙江民族管弦樂學會副會長,浙江省文化廳藝術委員會委員,原浙江歌舞劇院民樂團樂團首席,二胡獨奏演員。許奕自幼隨父親學習二胡,20世紀70年代末起師從著名二胡大師閔惠芬,在此期間曾得到著名二胡演奏家蕭白鏞、許講德、王國潼的悉心指導。
  • 談二胡演奏中的音準問題
    近十幾年來,二胡藝術無論在作品的數量、質量還是在快速的演奏技巧諸方面都經歷了一個巨大的跨越,以超乎人們想像的速度發展著。一系列結構複雜、風格色彩迥異和演奏技術含量極高的新作品相繼出現。在王建民的三首狂想曲、關乃忠的兩部協奏曲、劉文金的二胡套曲《如來夢八首》和劉學軒的《二胡協奏曲》以及移植的《卡門主題幻想曲》和《引子與迴旋隨想曲》等樂曲中,過去較少應用的連續頻繁的快速換把和八度音演奏、大段的快板旋律和複雜的變化音、快速大跳和快速的經過句以及空弦定音的複雜變化等以快速為主的高難度演奏技巧已經被頻繁地應用,且對音準的要求也比以往更加嚴格。
  • 〖禪風古韻的山奇作品〗鄧建棟二胡獨奏「憶江南」
    二十年後,最終還是包攬詞曲,用動人的旋律與動心的歌詞,還原了音樂人的本真,將歲月留聲在一張大碟《意•江南》中。背景音樂選自《意•江南》發燒大碟 鄧建棟二胡獨奏「憶江南」 ,歡迎大家品鑑! 喜歡、不喜歡,都不需要理由欣賞、不欣賞,也不需要理由 藝術這東西是,你懂了,才會喜愛,喜愛了,才會有最終的深愛 物是,人亦是……
  • 民樂集萃:老易談雨果《閔惠芬二胡演奏》(中)
    閔惠芬有中國二胡皇后的美譽,其演奏充滿激情,音容兼備,她會深入開掘樂曲的內涵,加以細膩的藝術處理,其演藝有感人至深的藝術魅力。這張專輯的最後兩首模仿京劇唱腔的藝術手法,令人拍案叫絕。二胡是中國影響最深遠的民族樂器之一,雨果唱片出版的胡琴專輯眾多,如《劉明源》、《胡琴傳奇》、《江河水》、《漢宮秋月》、《弦韻》、《長城隨想》、《北京有個金太陽》、《月夜.劉天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