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以「花式作業」登上熱搜的南京大學文學院副院長苗懷明教授,這學期帶領學生一道,開啟了對《紅樓夢》前八十回回目的「花式背誦」新階段。「紅樓夢裡序號尾號為『三』的章回都很重要,哪位同學來背一背?」「第二十一回到第三十回裡,寶玉總共和黛玉吵了幾次?」學生一邊背書,苗懷明還一邊提問,不少人笑言,回到了「被高中語文老師支配的時代。」為啥到了大學還需要瘋狂背書?苗懷明表示,這麼做可以彌補網絡時代的不足,「文本細讀必須是中文系學生的基本功。」
【課堂實況】
「花式背書」不做功課真是「扛不住」
「第二十三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豔曲警芳心;第二十四回:醉金剛輕財尚義俠,痴女兒遺帕惹相思……」10月10日下午4:00,記者來到了南大仙林校區仙二310教室,此時距離苗懷明的正式上課時間還有10分鐘,學生們早已坐在教室,打開了手中的筆記或是《紅樓夢》,小聲記誦著第二十一回到第三十回的回目名稱。
有學生告訴記者,「苗老師不光會讓我們順序背誦,還會倒著背,抽著背!」果然,苗懷明的背誦要求「不走尋常路」,一位女生被苗老師點到,要求從第三十回倒序背到第二十一回。背完後苗懷明還有追問:這十回中提到黛玉葬花的有幾次?是否詳細描寫了黛玉葬花的過程?」很顯然,被點到的女孩子不僅記誦了目錄,還認真細讀了原作,於是流利回答,「第二十三回和第二十七回提到了黛玉葬花,但都沒有具體寫葬花的步驟。」
「大家發現沒有,很多畫家都愛以黛玉葬花為題材來創作,但事實上,這個耳熟能詳的片段在《紅樓夢》中沒有具體過程描寫,我回頭準備寫篇文章,名字就叫『黛玉葬花的八種葬法』!」苗懷明逗樂全場,背書的緊張感頓時全消。
「還有個細節呢,紅樓夢裡序號含有『三』的回目都寫了特別重要的事情,我來找個同學背一背第三回、第十三回和第二十三回的回目名稱。」「這十回裡寶釵出現了幾次?哪位同學來背一背回目中提及寶釵的表達?」要是課前沒有好好做功課,這些提問還真是「扛不住」。
【記者追訪】
「倒背如流」真有學生實現,文學院才女還上過「好詩詞」
記者了解到,苗懷明的「花式背書」要求學生以每節課增加十回的節奏,逐漸記熟《紅樓夢》前八十回的回目名稱。來自南京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大四女生吳限成為了能夠「倒背如流」的種子選手之一。「如果不看每一回的內容,只是生硬的背誦回目名稱,是記不下來的,所以背書的基礎必須是熟悉情節。」吳限告訴記者,自己還發明了背書的「奇怪聯想法」,「舉個例子,第五十四回是『史太君破陳腐舊套,王熙鳳效戲彩班衣』,裡面提到了『陳腐』,於是我就聯想,五四運動不是打破陳腐麼,於是,『五十四回』和『破陳腐』就聯繫上了。」
不僅是回目,吳限還熟記了《紅樓夢》中寫到的大量詩詞,苗懷明在課上提到上句,吳限經常就能順口接出下一句。
記憶有個「遺忘曲線」,吳限對抗「遺忘曲線」的最好法寶是熱愛。「《紅樓夢》的章回名字起的是真的美啊,對仗工整,作者煞費苦心。比如起二十七回,黛玉葬花、寶釵撲蝶,美感油然而生,背完之後,你會更加深刻的體會到作者寫作時的『小心思』,對書的脈絡有了清晰的理解。」
吳限
作為文學院出名的「記憶達人」,吳限還曾經登上過《中華好詩詞》的舞臺,展現自己的古代文學功底。「古詩詞有著自己的情緒表達,學會和詩句『共情』,背得就快了。」吳限還在在手機裡下載了一個隨機數字生成器,「設定到80以內,系統隨機出一個數字,我自己就回憶一下《紅樓夢》對應回目的名稱。」在吳限看來,背誦已經成為了愉快的享受。
【網友熱議:研究黛玉怎麼葬花,真的很有必要麼?】
「背」出了問題,就有了研究的「苗頭」
要背書,還得寫論文作業,大學裡這麼辛苦的課程不算多見。但依然有不少對《紅樓夢》情有獨鐘的學生堅持選修,大四女生胡鈺就是其中之一。「苗老師的這門課的確需要花大量的功夫,但上課的目的不光是為了拿分。」胡鈺說,「大學要多學幾門折磨自己的、不好拿分的課,如果這門課是自己感興趣的那就更好了。」
有人笑言,到了大學還需要在平時「瘋狂背書」,這簡直是回到了「被高中語文老師支配的時代」。還有網友提出了自己的質疑,大部頭的《紅樓夢》,有必要弄清寶玉和黛玉到底吵了幾次架,林黛玉葬花的正確姿勢是什麼嗎?
胡鈺表示,雖然本能性地對強制背誦內容都會有些抗拒,但是真正背下來會覺得受益匪淺。「作為學術研究型的課程,背回目和情節絕不是單純為了折磨學生。研究的前提是對研究對象有一定的了解,而最基礎的了解就是對文本的熟悉。連文本都不熟悉卻大談研究,無疑是空中起高樓,底子不實。」
胡鈺以林黛玉、薛寶釵進賈府的順序為例,「如果對回目情節了解甚微,一般的讀者很可能認為林黛玉比薛寶釵早進賈府很多年,賈寶玉自己都說林黛玉比寶釵先來,他倆才是名副其實的青梅竹馬。實際上黛玉第三回進賈府,寶釵第四回進賈府,青梅竹馬的時間肯定是有問題的,有了問題就有了研究的苗頭,從而在《紅樓夢》裡能讀出和一般讀者感受之外的學術問題。」
【老師有話說】
倡導「文本細讀」,把學問記到腦袋裡
一位物理學院的大四學生告訴記者,自己也曾在上學期選修過苗懷明教授的《紅樓夢研究》。「選這門課是慕名而來,但真正跟著苗老師的教學節奏,把回目背進去之後,我更深刻的領悟到,老師這是在督促我們守住文本,守住基本功。」
背書無疑是判斷學生對文本熟悉程度的較好方法之一。不僅要背,還得掌握細節,苗懷明拿課堂上翻來覆去讓學生花式記憶的第二十一回到第三十回為例,「這十回的關鍵詞無疑是『吵架』,是對大觀園眾人青春時光的一個記錄,從第三十一回開始,你會發現文本在描寫重點上開始發生改變,寫起了家族變化。再如寶黛一直以來被誤認為的『青梅竹馬』,只有熟悉了原著情節,你才會發現,其實青梅竹馬不存在。」
記者了解到,在包括南京大學在內的不少高校,對「文本細讀」的倡導,正逐漸成為新趨勢。苗懷明表示,在課堂上倡導「文本細讀」,可以彌補網絡時代的不足。「很多學生沒有讀過四大名著,遇到問題習慣性掏出手機『搜一下』,但是學問不記到腦袋裡是沒有用的。背書就是讓學生返璞歸真,打好『童子功』。」
記者 楊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