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龍母文化
在河東城區走街串巷,抬頭便可看見獨具匠心的龍母聖像。一提起龍母聖像,大家都知道龍母聖像就坐落在騎樓城盡頭的龍母廟,提起梧州龍母文化不知大家又了解多少呢?今天小旅帶大家走進梧州非遺,探尋梧州龍母文化的奧秘。
龍母信俗,又稱龍母信仰習俗,起源於戰國時代。梧州市地處三江匯合處,氣候高溫多雨,到了夏季降雨量大,洪澇災害頻繁。加上梧州地區丘陵起伏,地勢崎嶇不平,導致水流湍急,險灘多。正是因為這樣的地理位置和環境,在以前主要依賴航運發展的梧州,基於對水神龍母的崇拜,便逐漸形成了以祈求風調雨順、頌揚行善、孝順、感恩精神為核心內容,以龍母廟作為主要活動場所,以故事傳說、民間習俗和祭祀儀式等為表現形式的民間信仰文化。
龍母信俗主要有三大內容,其中包括了故事傳說、民間習俗和祭祀儀式。此外,龍母信俗還包括了圍繞龍母信俗所作的文學藝術創作以及反映龍母信俗的碑刻、雕像及相關文化遺存。
龍母信俗歷史悠久,影響地域寬廣,信仰規模龐大,所含內容豐富,它不僅反映了梧州的航運史,更承載著西江流域的歷史記憶,同時也是嶺南文化的重要表徵,表達了人們追求幸福生活、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願望。
2016年,梧州市萬秀區的龍母信俗被列入《第四批梧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每年梧州的龍母誕,都會吸引來自粵、港、澳、廣西及西南地區的信眾,來到梧州龍母廟祭拜龍母,場面宏大、儀式隆重,熱鬧非凡。龍母誕是如何起源的?其中又包括了哪些文化活動呢?且聽小旅細細道來。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八為龍母誕。龍母誕源於民間對西江女神龍母的崇拜,始於戰國末期,發展於魏晉,形成於唐宋,盛行於明清,幾乎貫穿了中國整個封建社會史,可見龍母誕的歷史文化悠久。龍母誕的活動形式主以拜祭儀式、慶典演出、民間活動、船祭等活動為主,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龍舞獅、粵劇粵曲表演、「龍母出巡」等表演,為龍母誕增添更多熱鬧的氣氛。
龍母誕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嶺南傳統民俗,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通過龍母誕祭祀活動流傳下來的許多龍母神話傳說,為後人保存了一份豐富的民族人文記憶,極具歷史人文價值研究價值。2007年,梧州龍母誕入選為第一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梧州的龍母文化是水文化,它不同於山文化的粗獷厚重,也不同於雪域文化的空靈高曠,和中國其他地域文化相比起來,龍母文化顯得更為的細膩。還想了解更多關於梧州龍母文化的信息,繼續關注小旅吧!
來源:梧州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