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暑假到,
幼兒園、小學生家長群裡開始冒出
神秘兮兮卻又心領神會的對話:
割什麼?
割包皮!
毫不誇張
都說暑假是割包皮的旺季,
有多旺呢?
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趁著暑假這一大波空閒時間,很多媽媽都想讓自家男孩加入「奔放美男子」隊伍。
但是,對於「割包皮」,仍有一堆找不到方向和真相的家長們——
是不是所有男伢都要挨一刀?是不是包皮有點長、有點包莖、有點粘連就要割?多大年齡合適割?
畢竟是在「命根子」上動刀,這事兒馬虎不得,武漢兒童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王軍來和大家好好掰扯掰扯。
包皮過長指的是包皮明顯長於正常人,目前沒有絕對定義,但一般包皮長於陰莖體一半以上,就可以稱為包皮過長。
1.排尿不暢,尿尿時「小丁丁」前面會有水泡樣大包,這種情況下,容易引起包皮發炎、紅腫、泌尿系感染。
2.男寶龜頭上容易產生尿垢,引起疼痛、化膿。
3.男寶將來長大成年,容易感染疾病。
4.可能會造成少數男寶的「小丁丁」發育不良。
當然不是!包皮是「小丁丁」天然的保護傘,不是你想割,想割就能割。
嬰幼兒或兒童時期,包皮過長或包莖多為正常生理現象。
隨著發育,大多數男孩的包皮和陰莖頭間距離會逐漸拉寬,兩者分離。三四歲後,包皮會自行向上退縮,外翻包皮,頭會慢慢暴露出來。
對於生理性包莖,如果沒有包皮炎、尿路感染、排尿困難,都可以等一等,不用著急。
肥胖的孩子,也不能輕易割包皮。一是因為脂肪多,尺度很難把握。二是孩子將皮包切了之後,陰莖會回縮,從而引起包皮口狹窄,需要再次手術。
因此,胖孩子第一步是減肥,第二步才是割包皮。
媽媽們注意咯,寶寶的「小丁丁」發生以下的情況,就要及時帶孩子來醫院就診,有可能就需要手術:
A、真性包莖:包皮口嚴重狹小,甚至出現瘢痕性包莖。
B、反覆包皮嵌頓:多見於包莖。包皮被翻開後,狹窄的包皮口形成緊束的狹窄環,緊緊地箍住「小丁丁」。這種情況需要及時送醫院,處理不及時,會有「小丁丁」壞死的可能。
C、包皮過長,反覆包皮炎和泌尿道感染。
沒有絕對的限制,一般在5歲之後,不宜太早。如果有醫學手術指徵時,一般不受年齡限制。
如果男寶年齡還小,可以每天清洗,甚至可以達到治療的效果:
給男寶洗澡時,將包皮翻開1~2分鐘,每天堅持,堅持1~2月,有可能包莖消失。這個方法叫慢性手法分離,即保守治療。
爸爸媽媽們給寶寶們洗澡的時候,要經常翻起包皮清洗包皮垢,只要保持「小丁丁」和「保護傘」的乾爽整潔,也可以防止出現炎症,保證小兒健康。
最後劃重點
不是每個男孩都要挨一刀
需不需要做包皮手術
還是要找專業醫生全面評估以後再做決定
當然,有手術指徵的患兒,還是要選擇儘早手術。(供稿:武漢兒童醫院;科普指導:武漢兒童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王軍)
請把這篇文章轉給所有人看到
最後,我還想提醒大家,健康人生拒絕悲劇,請長按二維碼,關注三甲傳真,每天鎖定3分鐘,從閱讀一篇有溫度的醫學科普開始。
投稿郵箱:wq8302@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