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閱讀故事|劉曉琳:人生有書即清歡

2021-02-09 親近母語公益

老師們新年好,很幸運能在新年第一天,在一個新的群裡遇見老師們。這份幸運還得感謝親近母語公益,是它讓我們遇見。這份相遇,讓我想起了一首小詩。

   

我們都是時間的旅者

為了尋找生命中的光

終其一生

行走在漫長的旅途上

只為與你相見

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一個年過五旬的老師,50歲前一直是閉門造車做閱讀。50歲才跟上閱讀隊伍,有點遲。跟上隊伍後,我一直在趕路。其實在跟上隊伍前,我在別人眼裡已經是功成名就了,職稱是中高。提起閱讀,我慚愧,一輩子與書打交道,但我算不上愛書之人,只不過幾天不沾書,心裡就會產生罪惡感,好像空空的,耽誤了光陰。讀書也不是很有規劃,隨性而讀,把讀書當著像吃飯睡覺一樣平常。這還得感謝我的眼睛,發蒙之時,我發現了一個問題,我坐在座位上看不清黑板上的字,眼睛弱視。我為這苦惱了好長時間,沒辦法,只好看書。隨著年級升高,我閱讀教材的時間比聽講時間長,這樣養成了我閱讀的習慣。

童年讀書受父親和哥哥姐姐影響,家裡沒有專門給誰買的書,一本書在一家人中傳來傳去。留在記憶中的只有小人書,有的還是小夥伴互相傳閱的,那一個個真善美的故事留在記憶裡,教我怎樣做人。

學生時代,尤其是讀師範的三年,讀書一直是我的最愛,我買書、借書、讀書、做摘抄筆記、報刊剪貼,遇到喜歡的書沒錢買抄過書,寫詩參加詩詞朗誦活動……學生時代,書慰藉了我的心靈,詩安撫了我孤獨的心。

工作後,我也是遇上書就狂追一氣,廢寢忘食,更多的也是借書、買書。年輕時讀的多是文學類書,這些文學書籍滋養著我的心靈,讓我的心越來越軟。可惜不管是學生時代還是工作之初與書接觸還是太少,加之自己讀書沒有規劃,因此沒有打下深厚的文學功底。我總是懊惱錯過了閱讀積澱的黃金時期。

一次和孩子們一起做閱讀題,讀到一篇文章,文中用一個故事來比如讀書,故事的名字就叫《鵝卵石和鑽石》,一行人撿到鵝卵石變成了鑽石,就懊惱,為什麼不多撿一點。你讀的書最後也會變成鑽石的,珍寶的,書到用時方恨少。我就對孩子們說:「我現在懊惱為什麼小時候不多背一些古詩詞呢?」

35歲後工作調動,來到了一片更大的天地,遇見書的機會越來越多,我也越來越領悟到書的魅力,與書接觸越來越密切。淡黃的燈光下,收拾停當家務,擱下未竟的工作,靠在床頭,隨意拿起床頭的書,翻開,隨著墨香的飄散,一天的疲憊也煙消雲散。卸下所有的雜念,與書中人物聊天,品書中人物故事,心海不時激起共鳴的浪花,發散開來,滲入心田……與書為伴,是我一天最愜意、最自由的時光。

除了讀書與寫作,我可以說是別無嗜好。閒暇之餘與書籍對話,傾聽智者的教誨,深思自己的人生;咀嚼文字背後的魅力,清洗心靈灰塵;驚嘆世間滄桑,衝淡人世繁華……

正如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也有教育家說過:為了使學生獲得一點知識的亮光,教師應吸進整個光的海洋。書籍不僅使我吸進了更多的光的海洋,還搬走了我腦中的「垃圾」。

人海中沉浮的人,難免會滋生一些世俗的想法,我亦如此。尤其是2015年,我評為湖北省十佳師德標兵後,遭到了別人的誣告,我的教育事業馬上從頂峰直接跌倒谷底。一年一年,平凡瑣碎的日子在迎來送往中匆匆流逝,如薄霧被朝陽蒸融了,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我可留著像遊絲一樣的痕跡呢?只聽見夢想在遠方哭泣的聲音。為此,我傷感過,抱怨過,迷茫過,我的星空難道就這樣黯淡下去嗎?我找來大量哲學、教育學、心理學書籍,比如《論語》、《老子》、《 莊子》、《菜根譚》等,如迷失的羔羊找到了回家的路,一頭撲在這些書中,也翻了大量的閒書,如《意林》、《心靈雞湯》等,這些書中智者們對人生感悟的話語如洪鐘撞打著我日漸麻木的心,慢慢地清新的空氣從另一個嶄新的書世界裡向我飄來。我貪婪讀著,仿佛就打開了一扇窗戶,走進了一個世界,孤獨的心停在書的海岸,不寂寞。陽光碟機散了霧霾,直射進心田,孤僻、膽怯的我嘴角揚起了弧線,腰直了起來,一個曾經多疑自卑的我。一天讀到一位作者認為讀書是一個搬空的過程,我拍案叫絕,對呀!奔五之人,記憶力下降,讀過的書猶如春風吹過,剩不得多少,但春風吹過,雖不見春風,它吹紅了桃花,吹綠了小草。書讀過後雖沒記得多少,但搬走了我內心世俗的東西。比如急功近利,目光短淺,浮躁不安,還有陳舊的教育理念等。通過與書中人物一次一次對話,我讀書,書也讀我,新的生活浮出水面:抬頭做事,低頭做人,簡單生活!書清走了我心中的「垃圾」,吹開了真善美的花。書讓我看清世間百態,回歸本色——樸實無華。一個真實的我從書中走來了。我有一種對人生頓悟的感覺,「夢裡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書第一次對我的心靈救贖,不僅撫平了我從教育事業頂峰跌落到谷底的所有傷痛,還讓我找到了人生的新定位。

45歲後,我走進了問津書友會,同伴、網絡的影響,世界一下打開了,我慢慢走近理論書籍中,這是我以前認為磨腦子的書。我慢慢啃著,以前讀不懂的書,也能流暢閱讀了。

我認識了胡適、季羨林、周國平、薛瑞萍、韓興娥、蘇霍姆林斯基……他們乾淨溫暖的文字感染著我,為了留下我閱讀時「閃現的光」,我想到寫,每讀一本書寫一篇讀後感,梳理、反思閱讀所獲。

2017年暑假參加閱讀教師培訓,一下子結識了很多推書之人,了解了什麼成人之美。親近母語的二十四節氣課程等閱讀課程,讓我熱血沸騰,願追隨薛瑞萍、韓興娥等先行者的腳步,做一名點燈人。

2018年走進親近母語,參加星星點燈研習營,豐滿了我們班級閱讀課程體系,遇見了一批自帶光芒的「星星」——徐冬梅老師、孔曉豔老師、劉倩老師、寧海俠老師……他們的「光」照亮了我前行之路,跟著一批導師,帶著一群孩子,一起向著明亮那方。

 

走進親近母語後,是我書讀得最多,文章寫得最多,聽課聽得最多,分享最多的兩年。

劉老師班級學生製作的薦書海報

下面是我最近兩年讀的書:2018年秋季《西頓動物故事》、《孔子的故事》、《孔子傳》、《柳林風聲》、《叢林之書》、《不老泉》、《呼蘭河傳》、《君子的春秋》、《彼得·潘》、《小熊溫尼》、《人間詞話》、《大量閱讀的重要性》《兒童文學概論》、《教育中的心理效應》、《說來聽聽》、《朗讀手冊》、《我的閱讀觀》、《閱讀力·文學作品的閱讀策略》、《童年的王國》、《中國簡史》《七步讀懂圖畫書》、《幸福的種子》。

2019年春季《特別的女生薩哈拉》、《牧牛小馬斯摩奇》、《紅色羊齒草的故鄉》、《有故事的漢字》、《生活的路》、《李白傳》、《中國簡史》、《知行合一王陽明》、《許三觀賣血記》、《我們仨》、《魯迅傳》、《毛毛》、《活著》《顧隨詩詞講記》、《媽媽你好》、《外公的旅程》、《失落的一角遇上大圓滿》。

2019秋閱讀的書《徐健順普通話吟誦教程》上下冊,《我愛吟誦》三本。《數星星》《和孩子一起聊書吧》《和孩子一起日有所誦》《打造兒童閱讀環境》《主題閱讀的教與學》。    

2020年春季《造夢課堂》、《誦讀課》、《教學勇氣》、《鼠疫》、《知行合一王陽明》、《正面管教》、《從整本書精讀到群書閱讀》、《孩子成長曆程》、《吹牛大王歷險記》、《女兒的故事》、《柳林風聲》、《愛麗絲漫遊奇境》、《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青銅葵花》、《兒童文學的三大母題》、《新月集》、《飛鳥集》。  

  

2020秋《如何閱讀一本書》、《朗讀手冊》、《銀河鐵道之夜》、《吟誦教學法》、《戴小橋和他的哥們兒》、《教學勇氣》、《我和小姐姐克拉拉》三本、《沒頭腦和不高興》、《弗朗茲的故事》六本、《花田小學的屬鼠班》五本、《青蛙和蟾蜍快樂時光》、《時間機器》、《打造兒童閱讀環境》、《快樂王子》、《我想養一隻鴨子》、《奧菲莉亞的影子劇院》、《小熊維尼.阿噗》、《小巴掌童話》、《小狐狸買手套》、《木偶奇遇記》、《蚯蚓的日記》、 《三個強盜》《野獸國》、《小黑魚》、《瘋狂星期二》、《團圓》、 《馴鹿人的孩子》、《活了一百萬次的貓》、《彼得兔》、 《原來如此的故事》、《兔子坡》、《安徒生童話》、 《格林童話》、 《夏洛的網》、《小王子》、《快樂王子》、 《海豹歷險記》、《埃米爾擒賊記》、 《我是白痴》、 《我的媽媽是精靈》、《黑駿馬》、《野蜂飛舞》、《納尼亞傳奇:獅子、女巫與魔衣櫃》、《時間機器》、《哪吒鬧海》、《阿凡提的故事》 、《孩子們和野鴨子》。

現在的我,睡前在童書和理論書籍、文學書籍中遊走,這兩年讀一本理論書書寫一篇文,寫下了30萬字的讀書筆記。

自從報名閱讀師中級認證後,有空就在66本書中穿行。

我知道教育是什麼,什麼將讓學生終身受益,從自己做起,傾心打造讀書班級,種植出一棵班級閱讀「樹」——即班級閱讀形成體系,包括生活中的閱讀、班級閱讀活動和閱讀課程化。生活中的閱讀。一是讓讀書成為習慣,倡導學生每天讀書半小時至1小時。開展「五個一」活動:即每天讀書1小時;練習書法一面;鍛鍊1小時;做一件家務事;積累一首詩。二是師生、家長一起參與閱讀推廣活動;三是讀、寫、議節日文化課。四是集體生日會。班級閱讀活動。讀好「五書」:聽書——點燃閱讀熱情,激發閱讀興趣;聊書——讀書交流會定期舉行,推動閱讀;說書——個人說書秀,關注閱讀品質;演書——故事表演,點爆閱讀熱情;背書——形式多樣,關注閱讀積累。閱讀課程化。上好「四課」:即每日誦讀課、整本書共讀課(包含繪本)、吟誦課、寫繪課。在寫繪課中,定期開展每周日記擂臺賽、每月寫字比賽、每學期的手抄報比賽、小組輪流出黑板報、學生接力寫班級日誌、詩歌創作等活動。

測試閱讀年齡,了解閱讀現狀

制定閱讀計劃,定期回顧反思

計劃要有儀式感,長期性

固定時間,做固定的事

寒暑假讀書群「假期成長計劃」打卡

古詩詞考級

閱讀評價獎勵機制

家校合力,包括每月一封信

師生的反思活動

家長培訓——共讀《朗讀手冊》

用讀寫隔出了一間遼闊的閱讀教室。這些閱讀課程,讓師生一起浸在乾淨美好的文字裡,開啟了共讀共寫共樂的日子。開通班級公眾號——與萌娃共讀共寫共樂的日子,發布班級故事。這幾年寫下了百多萬字的班級日記。在齊心協力「種樹」中,一部分家長通過和孩子共讀共寫成為了有協助能力的家長,提升了陪伴質量;一批批孩子愛上了閱讀;一個個家庭成為了書香家庭;我也成長為專業的閱讀培訓師。我所教班級孩子在初高中學習中,語文尤其輕鬆,大部分學生一直保持閱讀習慣。而且這些孩子陽光自信,後勁很足,很多學生升入重點大學。走進問津書友群後,跟著一批讀書人,做著無功利的事,我們一起讀書、講書、學寫詩、寫文章,參加志願者服務,幸福著自己,幸福著他人。我面向留守兒童,主持兩個公益講堂和一個直播課。在區委宣傳部的支持下,以區圖書館、周欣書城為陣地,利用周末和節假日,為留守兒童開辦閱讀和文化公益講座。主動承擔起具體的工作業務,安排、聯繫、服務等,始終樂此不疲。四年來,我帶頭走上講臺,主講家長閱讀課和兒童閱讀文化課,家長閱讀課包括閱讀的重要性、打造兒童閱讀環境,兒童閱讀文化課包括詩詞欣賞、節日節氣課、繪本共讀、整本書交流課、吟誦課等。我最擅長吟誦課和節日節氣課。

後疫情時期,我參與新華書店的「用閱讀喚醒健康生活」的直播課活動,設計課程、組織老師參與直播,轉發直播課預告,並主講了一節吟誦啟蒙課和一堂節氣課。

《古人讀書的方式 ——吟誦》

視頻來源於新洲新華書店直播課

 

我服務農村學校,培訓鄉村教師。為全區書香校園建設需要,組織一批閱讀骨幹老師利用空閒,對農村學校老師進行閱讀系統性的專題培訓。

有到書香項目學校傳授班級閱讀經驗,在全區書香建設會議上作班級閱讀經驗談,到滋根「愛的書庫」項目學校傳經送寶,參與區教師進修中心小學語文教師素養班培訓主講兒童誦讀,受滋根邀請去河南蘭考做閱讀培訓。

我加入親近母語團隊,成為親近母語公益導師,兩次參與暑假研習營磨課,指導農村教師做班級誦讀課和整本書課;是星星點燈吟誦組組長,帶著鄉村教師學吟誦;參與星星點燈誦讀課、整本書線上講課;是點燈人大學培訓師領教,在誦讀群帶老師做誦讀課;是親讀會一期二期助理導師參與活動……一批鄉村教師在我的影響下走上了點燈之路。

這5年,主講、組織的線上、線下親子閱讀推廣公益課、讀書會合計160多節,讓一批批孩子、家長愛上了閱讀;參與線上、線下培訓老師50多場,幫助了一批批教師成長;由於用眼過度,雙眼重度白內障,在幾近失明情況下寫下了一百多萬字公眾號文章,整理出大量班級閱讀、閱讀推廣課程資源。

視頻來自劉老師微信號文章《雲中一起演課本劇》

疫情期間,沒有停止閱讀推廣的腳步。雙眼老花嚴重的我每晚在自己班級群組織雲上讀書會,在學校醫護子女群帶孩子們聽故事,錄製了線上二十四節氣課13節、吟誦音頻45篇。整理出二十四節氣、傳統節日課課件、教材。參與星星點燈線上吟誦教師培訓。

我還加入全國吟誦協會,參與吟誦推廣。被評為親近母語愛心大使、優秀公益導師,湖北省十佳領讀者、武漢市十佳閱讀推廣人、武漢市最美志願者,入圍2018年「閱讀改變中國」十大點燈人。

 

 

我的讀書故事很簡單,有幾點感悟和老師們一起共勉:

你要求學生或自己的孩子愛上閱讀,自己必須首先成為閱讀者。不然你的要求就會落空。

趁年少,眼睛好,多讀些書吧。不要像我這樣,想看卻不方便看。去年雙眼重度白內障手術後,眼睛老花厲害,晚上看書戴上老花眼鏡,看書很艱難,但我也在讀書。

讀書的目的就是讀書。我很贊成胡適先生對讀書的看法,他認為讀書的目的就是讀書,只有讀過一批書,才能讀得懂另一批書。遇到讀不懂的書,暫時放一下。2018年我第一次《顧隨詩詞講記》,也是讀不懂,囫圇吞棗。2019年再讀,好像能讀懂一部分內容。

讀寫結合。我是讀一本理論書就寫一篇讀書筆記,這是梳理。

語文老師閱讀面要寬一點,教育理論書、專業理論書、童書、文學書、百科全書等都各樣要讀,尤其是童書,不要小瞧了,從童書中去了解、理解兒童,走進兒童。班級共讀的書老師要讀在前,我的做法是,第一遍速讀追求情節,第二遍細讀發現書中一些獨到的地方,找和孩子們聊書的點,第三遍速讀選取備課的素材,比如導讀課選取的片段。

對於讀書人,從書中獲取多少,不在書讀得多少,而在選對書,並進行深入閱讀,也就是閱讀質量。親近母語公益提供的教師閱讀書單都是一本頂十本的書,值得一讀的書。有些選對的書值得反覆閱讀,比如《教學勇氣》、《顧隨詩詞講記》《朗讀手冊》、《和孩子一起日有所誦》等。

《朗讀手冊》、《和孩子一起日有所誦》、《從整本書精讀到群書閱讀》、《徐健順普通話吟誦教程》上下冊、《打造兒童閱讀環境》、《主題閱讀的教與學》已經成為了我的閱讀工具書,遇到疑難就去翻翻。

讀無用的書做有用的事。不要讀了幾本書就想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因為各人悟性不同,因此吸收也不同。厚積而薄發,博觀而約取。相信書籍,相信種子。書因信而生。

2021年我的心願是先拿下中級閱讀師認證證書,再把庫存的書讀完。平常日子,讀書、推書、寫點文字……人生有書即清歡。今晚我分享了自己源於相信書籍,所以50歲再出發跟上閱讀隊伍,努力補上掉下的功課的事。

感謝老師們的傾聽。願群裡的老師們都能靜下心來捧起一本本的書。其實你在讀書,書也在讀你。

劉老師的閱讀故事讓人感慨萬千。當讀書成為師生的生活方式的時候,還有什麼事比這個更美好呢?感動的同時,讓我們體會到閱讀的力量。2021年星星點燈計劃正招募六期項目教師,申請全年開放中~ 期待更多的鄉村教師加入我們,收穫個人成長,推動鄉村兒童閱讀。

▎教師簡介

劉曉琳

武漢新洲區邾城街第六小學教師,星星點燈計劃三期項目教師,親讀會五年級助理導師。從教31年,曾被評為「武漢市功勳班主任」、「湖北省十佳師德標兵」、「湖北省十佳領讀者」、「國家先進實驗教師」。喜閱讀,愛寫作,出版了班級教育敘事《我的五季》一書。三年來堅持寫下了60萬字的班級閱讀和自主管理故事。現致力於兒童閱讀推廣,平時在班級實施閱讀課程,節假日走進社區推廣閱讀。

相關焦點

  • 人生最美是清歡
    清歡是一種生活姿態,是一種尋找自我的方式,是一種至高的人生境界。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有千百種人生。像聽雨聽泉聽音樂,讀人讀愛讀閒書。像陪父母談昔日溫馨的往事,聽孩子說童稚的笑話。在喜樂的日子,風過而竹不留聲。在無聊的日子,不風流處也風流。在苦惱的日子,滅卻心頭火自涼。在平凡的日子,有花有月有樓臺。
  • 邵長臻散文《人間有味是清歡》邵長根國畫配圖
    ---人間有味是清歡。或許是那個清新亮麗的早晨,鳥兒開始了歌唱,收音機裡響起的是班得瑞的鋼琴曲;再或許是那個窗前灑滿陽光的午後,一杯清荼、一本翻開的書和一段靜謐的時光;更或許是那個靜靜的夏夜,月色皎潔,遙看夜空星光燦爛,搖著蒲扇與家人納涼,給孩子們再講講牛郎織女的故事。
  • 文墨潮汕之人生況味 -----讀陳楚明《人間有味是清歡》
    幾年來依然還有一些朋友說起,記得當時是有幾位寫了點評的,找出來發公眾號上以示珍重  ——引語  《人間有味是清歡》書樣文墨潮汕之人生況味             讀陳楚明《人間有味是清歡》   這薄薄的一本,卻比任何一本書讀得慢得多。
  • 【書香法院】詩與遠方丨《人間有味是清歡》
    【書香法院】詩與遠方丨《人間有味是清歡》 2020-06-25 03: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歡」究竟是何意?我覺著還是林清玄的解釋比較好
    查字典,「清雅」的意思是「清新秀雅」,「恬適」的解釋是「安靜」,那麼,綜合起來,「清歡」的意思是「清新秀雅安靜」了。但這樣的解釋,仍然是「隔靴搔癢」,讓人弄不真切。「清歡」這個詞,多是用來描寫生活的,蘇東坡在一首詞中是這樣寫道:「人生有味是清歡。」
  • 「火雲邪神」林清玄辭世:人間有味是清歡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你我共勉。活在閱讀理解中的男人「一顆流星自有它來去的方向,我有我的去處。」驚聞先生去世,緬懷感傷之餘,腦海中竟浮現出那些年做過的一篇篇林清玄作品的閱讀理解,摘抄過的一段段林清玄經典美句。
  • 當代散文名家林清玄 ‖——人間有味是清歡
    喜歡在床頭放著一本林清玄的書,睡覺前閱讀幾篇,來一次心靈之旅才可以安靜地睡去,一切道理都在夢中顯現。他說:「山谷的最低點正是山的起點,許多走進山谷的人之所以走不出來,正是他們停住雙腳,蹲在山谷煩惱哭泣的緣故。」
  • 《孤獨是一個人的清歡》:以一顆通透的心,品嘗人生五味
    最早讀這本書是被書名所吸引,那段時間我陷入無限循環的自我否定之中,整夜整夜的失眠。《孤獨是一個人的清歡》是我讀的林清玄先生的第一本書。他用優美的文字,字裡行間的智慧吸引著我徹夜讀完。讀林先生的書要有一定的故事和閱歷,「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時候很難讀懂先生的書。
  • 人間有味是清歡,非常喜歡這句詩,治印留念,感慨人生
    人間有味是清歡清歡有味 流年不老自製「人間有味是清歡」閒章一枚。彼時,蘇軾歷烏臺詩案、貶謫黃州、再遷汝州,幾番飄泊輾轉,雖也有「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喟嘆,然而,一花凋零,荒蕪不了整個春天。天馬行空的思想,隨遇而安的心態,秉性難改的樂觀,使蘇軾仍然感受得到「人間有味是清歡」。「人間有味是清歡」。今天我們談到追尋「清歡」,往往要隱居山野,遠離喧囂,像陶公一樣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 別了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林清玄先生走好
    小編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b也非常驚訝,小編在高中的時候遇到林清玄老師的文章,當時小編的內心在想,這位作家的散文寫的真美,每次閱讀都會讓人感覺到心靈的平靜與安逸,閱讀林清玄老師的文章是一種享受,當時在模擬題上看到了《松子茶》的文章,覺得普普通通,簡簡單單,但細細閱讀,仔細閱讀,就會覺得非常有魅力。他的話很具有哲理性,
  • 人生,一半煙火,一半清歡
    輕輕一呵,那玻璃窗上就出現了你的名字,仿佛在提醒著我,新年了,應該給你打個電話。南方的冬天,清冷中帶著些潮溼。潮溼的風,潮溼的雨,潮溼的壞天氣,還有潮溼的心。我在時光裡感受著這個冬天的極寒,在2020的最後一天。手指早已凍僵,就連敲打鍵盤時也顯得有些凌亂,可是,關於你的文字,總是能寫下幾篇,寄予時光,寄語遠方。人生,一半煙火,一半清歡。
  • 蘇軾「接地氣」的一首詞,或許藏著高級的人生哲學,人間有味是清歡
    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蘇軾有一首非常"接地氣"的一首詩,讀了他,感覺一陣香氣撲來,即美味,也蘊含著豐富的人生智慧。我們都知道蘇軾又名蘇東坡,你知道蘇東坡的名字是從何而來的嗎?蘇軾一生坎坷,他在各種逆境中保持豁達人生態度,顯然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他用一生的豁達告訴我們:人間有味是清歡,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讀蘇軾的詞,可以醫心;品蘇軾的人生,讓人奮發。
  • 林清玄:清歡
    清歡之所以好,是因為它對生活的無求,是它不講究物質的條件,只講究心靈的品味,「清歡」的境界是很高的,它不同於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那樣的自我放逐;或者「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那種盡情的歡樂。
  • 蘇軾:人間有味是清歡。人生至高境界,原是內心那份淡然從容
    人生的至高境界,莫過於走過千山萬水,閱盡世間繁華,仍能靜心感受生命中那份平淡的美好,於「大道至簡」處,領略人間最真最美的味道,原是「清歡」。清歡,是一個人獨處時的怡然自得人活在世,我們總難免要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為了能夠有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我們不得不穿梭於各個不同的群體。
  • 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生活要慢慢地過
    這些年,似乎只有書本才能使我安靜,使我恢復本來的面目。在烏煙瘴氣的紅塵裡,只有書本才能提供一方心靈的淨土,予我以無上的靜謐安詳。之所以,還沒有俗氣到令自己討厭,多半要歸功於書。圖書館裡滿架滿架的書,令我不知道選哪本好,因為哪本我都想看。一口吃成個胖子是不可能,必得要慢慢的來。走了一圈,隨便選了幾本借回去看。
  • 也說三白飯:人間至味是清歡!
    三者皆白﹐三白即「皛」,故得此戲稱。  「三白飯」的來歷: 蘇軾「三白」飯與「三毛」飯的故事   人生感悟:「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人間有味是清歡。」 (乳色鮮白的好茶伴著新鮮的野菜。人間真正有味道的還是清淡的歡愉。) 詞中語言樸素又充滿智慧、富有哲理。
  • 人生依舊,無語清歡。(散文詩)
    思緒翩然在深邃的星空,乘風而飛,飄向哪裡並不重要,任由蕭瑟的風,撫摸著我的無眠。深深淺淺的過往點滴,像一條綿長的小路,倘若有一天,落葉掩埋了這些印記,誰能告訴我,這個世界我曾經來過?揚帆於歲月的河流,人生的旋律宛如一首歌,燈紅酒綠的喧囂著,而我的世界依舊是落寞清歡。迷離的夜色,寂靜著我的無眠,愈陷愈深,愈見其夜色的空靈了。窗外是綿延不盡的幽深黑暗,思緒漫步在沒有盡頭的遠方。長夜孤燈裡,是否還能夠找到往昔殘存的溫柔詩篇?
  • 即飲茶!人生有味是清歡,我在等風也等你
    自從2018年以35.3億升的零售量榮獲「即飲茶零售量世界紀錄」,康師傅飲品便被業內譽為「中國茶王」,這次推出的新品更是在原有產品的基礎之上做了全新的升級。  「無糖」——也即原味,追求味道的本來,這本就是一件艱難的事情,現代食品飲料加工越是發展,人類離原始的、樸素的「真」味道就越遠。  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康師傅飲品從製作工藝入手,採取的冷萃慢濾工藝能確保釋出更多兒茶素,帶來更加健康的飲用體驗,同時還能確保帶來鮮爽回甘的好茶味。
  • 英文故事書裡有什麼?
    讓孩子欣賞原汁原味的故事音頻、繪本和地道的語言示範,我們就是在給孩子營造自然的語言環境。孩子慢慢長大,我們會發現:該學的英文,故事書上都有。不管是詞彙還是語法。讓孩子開始讀英文故事,一個,十個,一百個,孩子的英文能力就是在點點滴滴的積累中獲得的。
  • 飲幸福堂奶茶,品人間有味是清歡
    飲幸福堂奶茶,品人間有味是清歡2020/4/9 12:05:39 來源:法治中國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列印】【關閉】核心提示:古人語:人間有味是清歡。這句充滿哲理的話,給人無盡的思索玩味,大致意思是人間真正有味道的還是清淡的歡愉。